遗产继承
凌鼎年
李政在娄城的政府机关工作,副科长,按行政级别是副股级,属机关里最低的一档级别。但李政很满足,他认为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做个副科长也就可以了,至少不是大头兵了。多年来,他一直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早上去上班,晚上按时回家,没有夜生活,也很少有应酬,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日子无波无澜,不咸不淡地过着,平平常常,安安静静。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新西兰一家律师事务所寄来的挂号信函,请人翻译后才知道:他的一位远房亲戚临终前指定李政为遗产继承人,他将继承一家羊绒店,从信上看,这羊绒店有300多平方米,不算大,也不算小。羊绒店值多少钱,信上没有说。不过,李政知道新西兰的羊绒是很有名的,国内不少土豪很喜欢新西兰的羊绒制品,老值钱呢。
李政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好运降临到自己的身上,真是做梦也要笑出声来。
长期的机关生活,使李政养成了嘴巴严的习惯,他在单位里照样上班,不露风声,不动声色,但常常请假,去律师处咨询相关问题,去办理出国事宜。
可他老婆娟子的嘴就没有那么严了。娟子恨不得逢人就讲,讲他老公要去新西兰继承遗产了,说不定再过半年几个月的,她也要跟老公移民新西兰了。
娟子的小姐妹们好羡慕啊,开始叫她“富婆”,让她出血请客。娟子想老公马上就要继承大笔遗产,鸟枪换炮是早晚的事,请客就请客。
这一吃一请,消息在娄城很快传开了:李政与娟子夫妇马上要移民新西兰,要成土豪了。甚至有人还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明年我们到新西兰旅游,住你家里怎么样?”
娟子一口应承,说:“没有问题。”
李政向有关方面提交申请,按部就班地办理着去新西兰继承遗产的相关手续,如身份公证,领护照、办签证,买飞机票等。
有了心事,日子就过得慢,好不容易熬了三个月,把所有的手续都办妥,准备出国了。可万万没有想到,临走前两天的傍晚,李政接到新西兰警方的电话,说了一大通他听不懂的英语,好不容易请来翻译,最后弄清楚:因店主过世,店堂关门打烊,只有一个老头照看,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而羊绒是易燃品,待看店的老人发现,为时已晚,等消防车赶到时,大火已窜上了屋顶,竟把那300多平方米的羊绒店烧了个一干二净,所有资产在这场大火中焚烧殆尽——也就是说:李政没有遗产可以继承了,一切都白忙活,白开心了,一把火把李政烧回到了人生的原点。
李政只好重回机关上班,但此后,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整日愁眉不展,他无法忍受这种大喜大悲的打击,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像当年的祥林嫂似的。“那可是一笔很大的财产啊,我一辈子的薪水可能还不及它的零头呢……”
同事们原先都嫉妒得要命,现在一起怀着无比轻松的心情陪着他叹气。唯有李政的顶头上司张科长非但不表同情,反而认为他自寻烦恼。“在一个你从未到过的地方,有一家你从未见过的商店遭了火灾,你有必要这么沮丧,痛心疾首吗?”
“可那是我的商店啊!”李政带着哭腔。
“你不是和从前一样,什么也没有失去吗?”张科长说道。
“300多平方米的房产,还有店里的羊绒制品,怎么说都是笔不小的财产,都应该是我的,现在轻飘飘一句什么也没有失去!轮到你,能接受吗?”李政反问。
“你当这事没有发生过,原先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不就啥事没有了?”张科长还在劝慰他。
李政认为人们说风凉话容易,说安慰话容易,假如轮到自己头上,可能还不如他呢。总而言之,心疼!
李政看到老婆比自己更伤心,才理解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从此后,李政家几乎没有了往日的恬淡、和睦,李政夫妇也没有了从前的笑容。
一年后,李政就一病不起,有人说他得了忧郁症。也许吧。
P3-5
谈谈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代序)
冰峰
谈创作技巧这样的话题,大家可能认为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关注。而我则不以为然,觉得创作技巧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微型小说创作离不开技巧,这是一个作家投身写作时必须做的功课,否则就会在写作中犯错误,走弯路。学习也罢,自我悟道也罢,总之,技巧不能没有。就像做饭一样,有经验的厨师做出来的饭有特色,能让人食欲大增,反之,会大败胃口。当然,不讲究厨艺,偶尔做一道地道的土菜也未尝不可。但我讲的是,烹饪地道的土菜也需要讲究技巧,不仅要考虑食材、佐料,做菜时还要考虑火候。这些技巧,虽然看不见。但却让饭菜呈现出百般滋味。
微型小说创作理论,似乎已经有了不少。但在我看来,这些只是纸上谈兵的产物。有的是中短篇小说技法的移花接木,有的是国外理论的夹生翻译,有的是哲学、美学、文学概论的生涩套用,有的是推理、想象、虚构或杜撰。这些理论其实和实际写作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些理论家,并不从事微型小说写作。就像一个从不动手做饭的人,却写了一个华丽的菜谱。我们能相信这个菜谱吗?照此菜谱做饭,能做出真正的好菜吗?
是的,我反对理论家们对写作技巧的高谈阔论和不着边际的漫谈。这些“技巧论”看上去妙语连珠、璀璨华贵,但不实用。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耍花架子”,没有实际功夫。一些学者、教授,凭借对微型小说的一知半解和自身的理论素养,妙手创造了微型小说的理论奇观。他们从理论到理论,经过所谓的研究、考证,以“掉书袋”的方式获取了大量证据,从而为微型小说文体建造了一座魔幻式的理论大厦。我知道,这座大厦耗资巨大,是理论家们用心血铸就的,我们应该为他们的卓越贡献鞠躬敬礼。
但问题是,已经深谙此道的微型小说作家和理论家们,并没有把大厦的实际功能讲给局外人听,他们只是借此“依据”提升微型小说族群的身价或品牌影响力。在微型小说圈子里,谁也不愿意揭穿其隐私和奥秘,让世人看到微型小说理论的真相,从而破坏微型小说族群的现有格局和生态。可是,以讹传讹的理论构架,能不让微型小说的初学者走弯路吗?修正此道,不能不说是我们的责任。
对于这样的扭曲现状,作家网责无旁贷,请了微型小说一线作家凌鼎年先生主讲“凌鼎年微型小说创作二十八讲”,以纠正过去微型小说创作理论的谬误和不实,从而推动微型小说创作理论从实践到系统的逐步完善。因为,凌鼎年是微型小说界产量最高的作家,他由写作实践酿造、提纯的理论,是真正的粮食酒,绝不会是勾兑的假酒。
诚然,凌鼎年的讲座,从理论上讲,或许不成系统,也并不完善,结构和逻辑关系也没有那么清晰和缜密,但这个讲座没有空话、大话、假话,其理论来源于写作经验,来源于实践之后的悟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凌鼎年微型小说创作二十八讲”是有价值的,实用的,对微型小说创作具有切合实际的指导作用。
信息时代,价值观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产生了盲从或失去方向的感觉。图书出版,以盈利为目的,往往会误导消费。网站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像装备不同的士兵,时刻在入侵我们的生活空间。稍有不慎,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就会被污染,或者被病毒侵袭。其结果是,我们生病了,却找不到疾病的根源和治病的良药,也不知道如何预防。
作家网始终秉承“作家网——作家自己的网站”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作家做事。今年,我们又为作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项目,在为作家提供一个资源共享、情感互通的网络平台的同时,还成立了作家网图书出版部,为作家出书提供一条龙的服务。目前,作家网已与30多家出版单位签约,与国内最优秀的图书发行单位之一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成战略合作伙伴。同时,还在北京蒙古大营建立了新书发布会、研讨会固定会场,在作家网开辟了“大家读书”等视频栏目,全方位帮助作家出书,并积极宣传、拓展市场。
作家网在“文学大讲堂”栏目推出的“凌鼎年微型小说创作二十八讲”视频节目是免费的,是作家网为微型小说作家、作者提供的一项公益服务。我想,如果热爱微型小说写作的朋友在观看了这一讲座后,对微型小说写作技巧、方法有所顿悟,创作水平有所提升的话,我们作家网的全体同人也就心愿得偿了。
从微型小说写作技巧,又谈到作家网,无非是想说明我们在纠正谬误、担当责任方面的一份诚意。我不想在作家网选编的《中国年度微型小说》的序言中发表不实之词,误导作者和读者。我只是希望,广大微型小说作家能与作家网的同人一道,共同为读者呈现一本有特色、有品质的微型小说选本,从而让微型小说的芳香四溢,弥漫我们心灵的天空和情感的天空。
刘国芳、凌鼎年、周海亮、墨村、林万华……冰峰主编的《2016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收录了近百位作家的近百篇作品,题材丰富、语言凝练,凡片段、场景,均有精彩呈现,短小精炼,具有张力。
冰峰主编的《2016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收录了近百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故事里有在爱情、婚姻中迷失的男女,也有被贪婪和仇恨吞噬的生命;有光怪陆离的官场沉浮记,也有暖人心扉的亲情话题……
现代版2016年度微型小说精选,名家名篇,题材丰富,短小精炼并富有张力;现代版年选,每年如一日地用心,以品质向时代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