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仁图娅著的《蒙古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全面介绍了蒙古族的起源、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蒙古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蒙古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蒙古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萨仁图娅 |
出版社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萨仁图娅著的《蒙古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全面介绍了蒙古族的起源、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蒙古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蒙古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蒙古族发轫于平均海拔1580米的蒙古高原,始源于干流970公里的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游牧在蓝天白云下的辽阔草原,纵横驰骋在疾驰的马背上,以豪迈英勇著称于世,以多彩多姿令人瞩目,以所向无敌演绎传奇并书写历史。 萨仁图娅著的《蒙古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让你同蒙古族对话,感受马背民族的风采,领略其独特的璀璨风情与文化精髓。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蒙古族历史源远流长 “蒙古”最初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关于族源的传说 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的摇篮 额尔古纳河是蒙古人的灵魂家园 大草原是蒙古人游牧的天堂 第二章 千年风云人物第一人成吉思汗 生逢战乱的铁木真 新婚妻子被劫后拉开战争序幕 第一次称汗终结蒙古诸部分裂局面 大蒙古国的建立一统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 《大札撒》与成吉思汗的治国韬略 上帝之鞭铁骑西征 战神长逝之后的千古之谜 成吉思汗所创造的十二个世界之最 第三章 大哉乾元——历史上的元朝 大元一统,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可·波罗眼中的东方天堂 旷世一帝元世祖忽必烈 左右匡正的察必皇后 独具特色的元代社会 璀璨的元曲 精彩了世界的元青花瓷 第四章 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 白、红、黄三色系蒙古族特色饮食 穹庐为室蒙古包 蒙古服饰冠、袍、靴、带 多彩的蒙古族婚俗 蒙古族传统礼俗 欢乐的草原那达慕 蒙古族传统节 日 千古之谜的密葬与灵魂安息五行葬仪 关于蒙古人名 第五章 浩大壮美的文化 几经演变的蒙古文字 蒙古族经典典籍 天籁般的蒙古民歌 震惊世人的草原文化瑰宝呼麦 草原音韵马头琴 激越奔放的蒙古舞 说唱艺术乌力格尔与好来宝 艺术奇葩阜新蒙古剧 民间文学的传统体裁祝赞词 蒙古族传统乐器 蒙古族搏克 蒙古象棋 圣坛敖包 独具风采的蒙古骏马 草原之舟勒勒车 战无不胜的灵旗苏勒德 第六章 文化巨人尹湛纳希 忠信府第七公子 经典之作 民族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一门父子五作家 别有奇功垂史册 第七章 神奇蒙医药与自然科学 神奇的蒙医药 蒙药的悠久历史 历史名著《饮膳正要》 源于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蒙药 神奇蒙医及特色疗法 蒙古名医 传承发展的蒙医药 天文历法等科学技术 蒙古族古今十大杰出科学家 第八章 原始崇拜与宗教信仰 崇尚大自然 原始宗教萨满教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的传播 跳查玛 对腾格里长生天的祭祀 祖先的灵光 祭祀敖包 第九章 名胜古迹与风光概览 圣主的院落成吉思汗陵 欧洲人的“东方神话”元上都 历史丰碑成吉思汗庙 闻名遐迩的喀喇沁亲王府 升起中华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遗址 内蒙古名寺大召寺 “城寺合一,人佛共居”的美岱召 有“东藏”之称的瑞应寺 喇嘛寺院五当召 中国一绝海棠山摩崖造像 神秘的草原岩画 举世罕见的阿斯哈图石林 天然湖泊哈素海 天池赛里木湖 雪山明镜德若淖尔 天鹅湖达里诺尔湖 苍天宝镜查干湖 北国明珠连环湖 青冢兀立昭君墓 红土高原上的三圣宫 第十章 人物春秋与历史记忆 东归英雄渥巴锡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辅佐两代清帝的孝庄文皇后 蒙古王爷贡桑诺尔布 俺答汗与三娘子 保卫草原的传奇英雄嘎达梅林 新中国民族工作开拓者之一乌兰夫 青马双枪红司令乌兰 哲学家罗布桑却丹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18世纪杰出的天文科学家明安图 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试管山羊之父”旭日干 领先世界的新材料科学家其鲁 海军女科学家萨本茂 当代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 旋风部队蒙古骑兵 建立奇功的蒙民大队 “独贵龙”运动与席尼喇嘛 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震惊世界 达尔扈特人守护成吉思汗陵800年创奇迹 第十一章 芳草连天 欣欣向荣 区划分布及共同特点 祖国骄子内蒙古 边境之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华夏第一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江格尔故乡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世外之灵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聚宝盆之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马头琴之乡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绿色净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玉龙故乡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金鼎之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传奇之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白、红、黄三色系蒙古族特色饮食 以肉为食酪为浆,蒙古族的饮食丰富,主要是白色的奶食品,红色的肉食品,黄色的饮料,主要是茶。 广袤的草原,肥壮的牛羊,蒙古族早期以猎获物为食品,从事畜牦业后,既吃猎获物也食用家畜的肉和奶。11世纪以后,蒙古人的食品已形成奶食、肉食、粮食三大类并用的习惯,这种习惯至今仍保留着。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蒙古人的食品中,肉、奶、粮所占比例不同,品种不同,食法不同。牧业区的牧民,至今仍以肉食为主,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蒙古人则以粮食为主。 白食饮用的,有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有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等。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别丰富,最常见的就是牛奶,还有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一部分作为鲜奶饮用,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 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如有客来,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儿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儿,以示美好的祝福。 红食是蒙古族的肉类食品,主要是牛肉、羊肉。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余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 红食还有整羊背子、羊肉串、涮羊肉等。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的美味佳肴。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色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面粉制作的食品,最有特色的是蒙古馅饼、蒙古包子、蒙古糕点等,还有常见的面条和烙饼。 如今蒙古族早已不只是“食肉饮酪”和“炒米砖茶”了,而是有着五花八门的食品,既有待客、节日、吉庆日所用的佳肴,也有味美可口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日常的食品。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工业为蒙古奶食品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奶食品种类增多了。如奶粉、奶糖、奶酪、奶酥、白油、黄油等应有尽有。原来奶食品都是家庭手工制作,现在已由乳品加工业生产。 茗饮一绝奶茶香 茶是蒙古族主要饮品,蒙古人每天离不开茶,饮红茶,更饮奶茶。 蒙古人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 奶茶所用的茶叶是青砖茶。因为砖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芳香油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奶茶的一般做法是先将茶捣碎,放入白水锅中煮。茶水烧开之后,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之后,再继续烧片刻,并边煮边用勺扬茶水,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再加入适量鲜牛奶,用勺扬至茶乳交融,再次开锅即成为馥郁芬芳的奶茶了。 多数地方喝奶茶要加少许食盐,牧民喝奶茶时,还要泡着吃些炒米、黄油、奶豆腐和手把肉,这样既能温暖肚腹,抵御寒冷的侵袭,又能够帮助消化肉食,还能补充因吃不到蔬菜而缺少的维生素。所以,在牧区有一句俗话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珍贵饮料马奶酒 马奶酒又名酸马奶,堪为蒙古一绝。它是以马奶为原料,用曲种发酵酿造而成的。马奶酒只发酵而不蒸馏。每年青草季节是酿造马奶酒的时节,一般有养马业发达并有挤马奶习惯的草原牧区的蒙古人才进行马奶酒生产。每年到了秋季,牧草枯黄,就停止挤马奶,所以马奶酒的生产周期较短,产量也不高,大体上边酿造边喝完。马奶酒的酒精度数较低,一般只有3。左右,因此不宜久藏,所以马奶酒以鲜美受到世人的青睐。 除马奶酒,蒙古族还酿制烈性奶酒。这种酒主要以脱脂牛羊奶为原料,用奶曲发酵后经蒸馏而成。它的酒精变数较高,有30。左右。其色极清,酒味醇香,一般换五次水即完成一锅。在蒙古族酒中,六酿酒过去属于上等圣洁饮料,“非奉敬宾,不轻饮也”。清代这种酒成为清廷御用贡酒。 作为蒙古族人民重要饮料之一的酒类,现在更加丰富多彩了。蒙古人除饮用奶酒,还饮用各种粮食酒和各种果酒。不论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牧区的蒙古人,也喜欢喝啤酒,而且下酒菜肴的花色品种也更加丰富。 P68-72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岁次甲午,马蹄踏雪,梅花吐蕊春来早;节令尚冬,快绿萌动,我暖暖的心灵充满感动。 2012年1月,本书作为《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首批推出的大型民族知识宣传普及读物,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 201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出版座谈会,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作家协会、辽宁省新闻出版局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北京大学等在京各民族专家、学者出席,并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时任《民族文学》主编叶梅、中国作家协会肖惊鸿博士等的肯定,令我深受激励,我当时是作为作者代表发言。 三度春秋,此书再版,我由衷高兴,感慨颇多。 因缘际会,实有荣焉,能够书写本民族历史及现实社会生活,解析古老与传奇的民族脉息,把一个豪迈、英勇、鲜活、多彩的马背民族,与大草原一样生生不息生命活力旺盛的民族特质,展示给读者;把古老、雄浑与神奇的精神记忆,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文化心理以及韵味悠长的多姿多彩的蒙古族文化,展示给世界,心里自是欣慰,交织着自豪和磅礴的感受。 回望,不仅仅是回望。对于蒙古人来说,雄鹰飞得再高,骏马跑得再远,也不会忘记落地生根的大草原。走过往昔岁月的坐标,沿着时间之河漫溯,为了选择存在的立足点与走向未来的出发点。 大草原辽阔无边,赋予蒙古民族奇特的历史大舞台;游牧文化神秘隽永,是我国文化之园的一朵奇葩并充满永恒魅力。我在浩瀚悠远中博采精湛,在多元一体里解读神奇独特,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建构,力求呈现自然性与独特性,兼具史料性及可读性。我尽力全方位展现与书写,从蒙古族的厚重历史、绚丽文化、独特风情、原始崇拜与宗教信仰、名胜古迹与风光概览,到人物春秋与历史记忆、芳草连天欣欣向荣的当代民族地区,我力求写得翔实生动一些,使读者既能了解蒙古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精华,又能有欣赏的情趣与韵味。写的过程,注重了文化形态的释义,一个人物——成吉思汗,一个朝代——元朝;解析蒙古族,提炼民族特质,尤其是崇尚大自然、敬畏长生天的游牧文化精神特质;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体现出来的眷恋祖国与家园的永恒情结与不屈特性,千年守陵的达尔扈特部表现的忠贞与坚守。在历史大幕下,我有生命之轻与民族之重的感觉。 逝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瑰宝。发掘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梳理游牧文明的文化传统,展示马背民族的文化景观,这一切之于写好一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这只是构成文本的要素而不是文本本身,文本则是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和文化基因的承载体。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 百代千秋,浩气九霄,蒙古族历史悠久,史籍浩瀚,文化壮美,风俗独特,我在力求系统、准确地阐释的过程中,查阅了目力所及的蒙古族文献及有关资料,恕没一一列出,相信能体谅我在努力使自己的视点真实准确和各家的视点相一致,我也在努力自成体式,融入自己的思考与解读,力求与当代生活紧密相扣。 燃生命火,奏心弦歌。能够以文字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是一个作家的职责。我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怀有敬畏,还有源自内心的真诚。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包含着民族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我在写作过程汲取民族精神养分,讲自己想讲的事,说自己所想之理,知性因素与性情因素并重,因此这本书涉及的是我心中特别有过的感受的蒙古族文化形态及释义,并不覆盖所有的民族认知领域。限于篇幅与统一规格,不能全面展示蒙古族的雄壮与多彩。再版时对原书进行了一些调整,着重调换图片并注明提供者。丰富神奇的民族文化,是我终身受用的财富。 写作过程,我很感动,得到本民族及其他民族兄弟的真诚协助与鼎力支持。图片资料,我自己拍摄了一些,更多的是来自地北天南,《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记者站站长阿勒得尔图主编的《成吉思汗中外画集》,内蒙古学者哈达奇·刚编辑整理的已逝摄影家突克齐·孟和那顺的《中国蒙古族游牧文化摄影大全》;雍和宫管理委员会主任鲍洪飞赠送《雍和宫》画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秦建文提供图文资料;沈阳摄影家刘东燎、摄影师孙静文、艺术家侯建华分别提供了精美草原风光照片;四川何·特木勒、吉林亿力齐、李惠芳,黑龙江敖志刚,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摄影家齐放,新疆都古尔加甫,乌审旗奇景江,德令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建文,内蒙古作家韩伟林,朝阳市刘国军、谢长兴以及泰丰总裁韩洋等各地的民族兄弟,提供珍贵图片及相关资料,对王延青、思沁·毕力格图、特·官布扎布等蒙古族名家,一并诚挚致谢! 再版之际,我还要特别向巴义尔致谢,这位著名摄影家与蒙古文化播火者,以深沉大爱与深厚功力称著,其厚重的摄影画册《蒙地色彩》与《游牧色彩》荟萃蒙古民族与草原风土人情的精彩,任我选用,为本书增添了分量与光彩!民族画报社的鹰鸽妹妹竭诚相助,午夜还在为我传照片的情意无法忘怀! 民族兄弟姐妹血浓于水的挚爱亲情,是我的依傍和温暖,是我的力量与源泉! 腊尽春归,羊毫任挥。我们在岁月中轮回,又在生命的旅途中前行。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世的无言魅力;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寄托和归宿。以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参与其中,甚感欣慰。 人生几许岁月,文章一寸丹心,民族情结和作家责任,使我在民族文化的巨流中泛舟,不断感受、提炼、思考、熔铸,把有限的认知融入无限的永恒。 藉一部《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蒙古族》,涓滴细流在中国文化巨川中,激起些美丽的浪花,如能这样,所做的努力就有了意义! 萨仁图娅 2014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