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家(7)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薛继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栏目。本辑记录了中医专家邓铁涛、地质学家陈梦熊、地理学家吴传钧、高分子化学家何炳林、陈茹玉、冰川学家施雅风、物理学家黄祖洽、眼科专家唐由之、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九位大家的风范。

内容推荐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访谈对象是在科教文卫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自2003年5月开播至今,已纪录了近百位大家精彩的人生故事,包括丁肇中、钱伟长、王选、袁隆平、汤一介、启功、谢晋、丁聪等等。这些大家的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深深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大家丛书”是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对全部访谈内容所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再创作,以人物访谈为主线,穿插详细的背景介绍,并配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丛书分集出版,每集包括八位大家。

听大家口述精彩人生,为孩子树立成长楷模。“大家丛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聆听大家口述,见证大家风采,让我们通过聆听和见证,分享大家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事业、关于家庭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目录

中医专家 邓铁涛

地质学家 陈梦熊

地理学家 吴传钧

高分子化学家 何炳林、陈茹玉

冰川学家 施雅风

物理学家 黄祖洽

眼科专家 唐由之

呼吸病专家 钟南山

试读章节

我们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58例SARS患者,无一例死亡。为什么?因为医院全都吃中药来预防

邓铁涛1950年任教并从医以来,从未离开过临床第一线。他擅长以脾胃学说论治内科疑难杂症,用中医药治疗急性阑尾炎成功,主持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获中医药界最高奖项。46岁就被授予名老中医的称号。在步入84岁高龄时,他开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新的研究领域——冠心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五年来,他每周一次到心脏中心查房,用中药改善病人术前术后的心脏功能。有八成病人减少了并发症,这是全世界范围内较高的疗效。

2003年2FJ中旬,广州市SARS进入发病高峰期。这时,西医界对SARS的病元凶到底是什么,争论得沸沸扬扬。当时已是87岁高龄的邓铁涛站出来说,SARS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用中医药可以治好SARS。

邓铁涛:非典病人最多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病,广州对这个病几乎从头到尾中医都介入了,不像北京那样,2003年5月以前不准中医介入。广州这里,2003年的春天,大年初九就请我的一个同学去传染病医院会诊了,这个同学比我大两岁,他那年89岁。他去传染病医院会诊,给他们看了一批病人,提出了治疗方案。然后,他回来了,他没有被传染。我们第一附属医院治疗了58例(经过专家鉴定),58例无一例死亡,而且医生护士、实习医生和工作人员,无一人感染。

主持人:无一感染,这个很不容易。

邓铁涛:他们的成绩是三个零。即没有病人转院即“零转院”,没有病人死亡即“零死亡”,医务人员无人感染即“零感染”。为什么?医院全体人员都吃中药来预防,但是当局目前只一心一意去搞疫苗,忽视了中医药预防的研究。

主持人:您当时听到非典这个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邓铁涛:我说中医开始抬头了。

主持人: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邓铁涛:治疗病毒性疾病是我们中医的强项。

主持人:您这个理论跟很多人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很多人觉得杀灭病毒是西医的强项,因为它有抗生素。

邓铁涛:抗生素不能治病毒性疾病。而且抗生素的巅峰时代将要过去了,将来是要靠中医药接替抗生素了,这是我的估计,你拭目以待吧。解放前用多少青霉素?用五万单位。现在用多少?起码几百万单位。再说细菌的抗药陛,你这个药越来越厉害,它抵抗力越来越强,所以凡事都是双方对立的,西医只看单方,中医是看两方的矛盾发展,中医有辩证法。

主持人:辨证施治是一个核心理论?

邓铁涛:你说如果毛泽东跟国民党打仗要按照兵法机械地来打的话,还能打胜仗吗?有个被俘虏的将军,他说你们违反兵法常规,你放的炮这么近,兵法不允许的!我们的将军说就这样不合常规却把你们打垮了是不是?

主持人:当时大家很认同西医是因为西医见效快,治病疗效非常快,非常明显。

邓铁涛:解放以前,就是40年代抗生素没有发明之前,西医看发热的病都不如中医。我那时候开业,旁边隔着不远就有个西医诊所,他的儿子发烧请我治,治好了。所以世人以为,中医对于高烧这些病症不擅长治疗,那是错误的理解。西医自从抗生素出来以后,才对细菌陛的疾病有一定的办法,有些病比中医还强。但对发热的病人,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医还是很强的。不过世人不知道,有些小孩发烧去打针,烧是退了,耳朵却聋了,每一年我们国家都出不少聋哑儿童,那就是抗生素惹的祸。

P13-15

序言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栏目,于2003年5月开播,每周播出一期,时长为45分钟。自开播之始,我们就在栏目定位上突出思想性,注重文化品位。一年多来,栏目由一系列的设想到实现成功播出,由不成熟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影响,充分体现了自身的文化追求。

《大家》所关注的是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和卫生界的精英人物,我们期望做一种真正的沟通工作,拉近精英人物和普通人的距离。我们所选择的对话者,必须是这个时代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特别是以其思想上、科技上的成就(包括其政策主张、学术贡献、发明创造、道德感召力等)而影响了时代发展的人物。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我们始终注意把握一个原则,既要介绍中心人物,又要透过人物理解其生活其中的时代背景。也正因为如此,普通观众才能在典型人物的讲述中看到自己的相同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可能的命运。这样的栏目不仅是属于知识界人士的,也将震撼着每一个思考着的普通人。

《大家》开播至今,已经纪录了近百位优秀知识分子动人的人生故事。他们高尚的情操、高深的学养承载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真正的希望。数学大师陈省身坐着轮椅给学生讲课,其情感人。步入晚年的陈先生从美国回到南开,只想以此告诉世人,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93岁的大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说,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专业,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句誓言。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八十多岁高龄仍致力于学术打假,只是为了捍卫学术的尊严和学人的良知底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黄土之父”刘东生,以87岁高龄深入“死亡之海”——罗布泊进行考察,为了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红学大家冯其庸,17年间行程数万里重走玄奘路,实地求真,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良心和探索精神。医学大家裘法祖,一生桃李满天下,医术、医德、医风誉满华夏。他的弟子吴孟超,秉承尊师的传统,视患者利益为最高利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将一百万港币的科学奖金全部用来帮助他人,自己分文未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特立独行,第一次让中文响起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的金色大厅……

我们纪录的大家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书法家启功、雕塑家钱绍武、翻译家杨宪益等等。不论出身名门世家,还是寻常百姓,勤奋好学是他们共有的特性;不管身在异国他乡,还是曾经苦难的祖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坚忍不拔是他们成功的保证。他们大多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义无返顾地回国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他们阅尽了人世的沧桑,却保持着宽阔的心胸;他们平静地面对孤独,也平常地看待成功和荣誉。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极大的兴趣,对科学具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大家不仅是科学的使者,更是道德的典范。

一年来,《大家》栏目获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表扬与鼓励。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认为该栏目“人物选择独具特点”、“访谈内容深刻,具有哲理性,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故事性强,富有感染力”。3000多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有的认为《大家》正在做着一项文化抢救工程,开创了中国电视口述历史的先河;有的认为《大家》弘扬的是真正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的电视观众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成长的动力。有观众说:“这些大家的很多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为人原则、敬业精神都非常令人感动,每一个‘大家’人物的故事里,都有让我感动落泪的细节,通过他们我看到了真正的伟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为了服务祖国,实现国家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诱惑和生活的享受……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们的事迹、成就、经历和人生观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和瑰宝。”

我们只能说,在推动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形成、法律秩序的建立、文化精神的重建、中国公民意识的自觉与成长和祖国逐步强大的进程中,《大家》做了我们应当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与观众和社会的期望相比、与我们自己的目标相比,我们仍当上下求索。

值此新书出版之际,让我们备感遗憾的是,有几位大家已经永远看不到这套丛书了。然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们的风范定将长存于我们心中。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9: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