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而言,我非常赞同《免费的午餐》作者戴维·史密斯的主张,多出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给不搞经济学的人,或是一学经济学头就大的人看的经济学书籍”。当然,这本书是英国人写的,主要讲英国的事情,这是中国读者的遗憾。但道理到处一样。待掌握了书中介绍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再去看国内报纸的财经版面,你一样可以带着超人一等的笑容一翻而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免费的午餐(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白金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英)戴维·史密斯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就此而言,我非常赞同《免费的午餐》作者戴维·史密斯的主张,多出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给不搞经济学的人,或是一学经济学头就大的人看的经济学书籍”。当然,这本书是英国人写的,主要讲英国的事情,这是中国读者的遗憾。但道理到处一样。待掌握了书中介绍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再去看国内报纸的财经版面,你一样可以带着超人一等的笑容一翻而过。 内容推荐 戴维·史密斯编著的《免费的午餐》没有复杂的数学公式,没有繁琐的图表,而是从全新的视角、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令人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免费的午餐》从结构安排、目录设置,直到内容的阐述,都让读者感到如同在享受一道极其丰盛的美食盛宴,从中轻松读懂经济学问题和概念,并通过贴近实际的例子,掌握处理身边实际经济问题的方法。 目录 1 开胃酒:为什么需要阅读本书 2 餐前小菜:经济学的内涵 3 第一道主菜:经济的运转机理 4 欢迎第一位特殊的客人: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5 第二道主菜:宏观经济学 6 经典菜谱:几位经济学家及其经典的经济学著作 7 一流厨师的生意经:企业的本质 8 欢迎第二位特殊的客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 9 付账:政府为什么支出? 10 欢迎第三位特殊的客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11 面包和钱:货币与货币政策 12 餐后甜点:美国的几位经济学家及其经济学理论 13 咖啡时间:经济学的论战 小小术语表 餐后阅读 试读章节 这部分的最后,让我来问一个引起经济学家诸多争议的激励问题。假设你赌球、买彩票或参加“谁想当百万富翁”节目,中了一大笔钱,你被问到的问题通常是:你的胜利是否意昧着你要放弃工作?还有一个问题,我在本书中会回过头来讲道:这钱使你快乐吗?对工作问题的回答,通常要么虽温暖人心但不太现实,如“我不会让它改变我的生活”,要么就是更寻常的回答,如“拿一生作赌注,我要放弃了工作”。 很少有人中奖,虽然对中奖的憧憬刺激我们买彩票或赌球,也不管概率有多小。我们很多人面临这一类决策的缩小版。假设在轻微通货膨胀时期,你的工资涨了25%,你的选择是,依旧每周工作5天,过得更加宽裕,还是改为每周工作4天,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换句话说,经理用涨工资的办法奖赏干得最好的下属,结果却发现,他见到的下属少了 这个命题被称为“工作一闲暇均衡”,有意思,也很重要。顺便说,闲暇不单指看电影或懒洋洋地躺在游泳池边。它还包括睡觉、洗洗涮涮、清理排水管,一句话,一切非工作时间都算闲暇。如果你把时间全用在工作上,不但搞得筋疲力尽,还没时间把赚的钱花出去。这就是工作一闲暇均衡范围中的一檄。如果你不工作,把时间全耗在海滩上,你就没钱吃饭。这是另一极。大多数人处在工作一闲暇均衡的中间。 同到早先的讨论:为什么人们照自己的方式花钱?因为在一定量的工作时间(比如说每周40小时)和一定量的闲暇(本周剩余的时间)之间,人们感到“无差异”。当工资上涨,生活改善了,人们可以工作得少一些。另一方面,闲暇变得相对昂贵,算一算你利用休息时间本可以赚多少钱,就知道了,于是产生了工作更长时间的刺激。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均衡,将决定高工资下的工作时间是长还是短。 面对这个问题,长期的证据表明,高工资的结果是工作时间减少:我在上一章描述过,实际收入是如何增长的——收入比通货膨胀增加得快。但与之相伴的,我们也发现了工作时间在减少。过去50年左右,一名普通体力劳动者的每周工作时间从48小时降到了40小时或更少。普通白领的时间也相应减少了:伴随经济繁荣而来的,是对更多闲暇时间的需求。收入效应胜过了替代效应。记住这是怎么同事:收入的增长使购买更多闲暇时间成为可能,普通人选择了闲暇。尽管存在这样的事实——用劳动者本可以赚(例如星期六早晨工作)但没赚的钱计算,闲暇时间越来越昂贵,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闲暇。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证实,这个过程结束于20世纪90年代。很多管理人员和白领被要求工作的时间远远长于法定时间,甚至把工作带回家。更多人兼两份职,美国和英国尤其普遍。各国的工作时间有很大差异,连工业国也是。美国人一年工作超过1900小时,德国人不到1600小时,英国人约l700小时。差异是由每周工作时间和节日津贴的变动引起的。P27-28 序言 此书译完两月余,忽然起了买房的主意。一圈看房活动下来,开始琢磨付款的问题。且不说等额还款和等本金还款的差别,先考虑还款年限的事——选择10年付清还是20年,抑或干脆大笔一挥,一次性付清了事?想到这里,忽念起这本《免费的午餐》来。书中不是正好有一段关于房屋价格的论述吗?现在的10万元,10年之后价值几何?以当前的贷款利率计算,我在贷款年限以内,每月需还款多少?这笔贷款的总成本又是多少?如果我本可以一次性支付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20年付清,那么我的资金总额中,扣去首付额之后,剩余的资金应投资于什么方面,才能赚回那笔利息钱?所有这些问题,不是正好统统纳入经济学的范畴吗?不禁感慨,经济学实非仅属庙堂之学,平头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哪一样离得开它? 就此而言,我非常赞同本书作者的主张,多出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给不搞经济学的人,或是一学经济学头就大的人看的经济学书籍”。当然,这本书是英国人写的,主要讲英国的事情,这是中国读者的遗憾。但道理到处一样。待掌握了书中介绍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再去看国内报纸的财经版面,你一样可以带着超人一等的笑容一翻而过。 既然是“容易消化吸收”的书,自然少了许多艰涩的专业语汇,翻译起来也就讨了些便宜。可是,交与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老师校译下来,译稿上已是处处留痕,圈、改、删、添……我素知梁老师一直在为普及经济学知识而奔忙。讲课,撰写专栏文章,翻译学术书籍,已占去大半时日。为名所累,平添不少应酬,还每天兴致勃勃地读杂书,留给我这本书的时间应该少得可怜。然而,他竟真的见缝插针,对照原文,一丝不苟地一路改了下来,令我羞赧之余,陡生钦佩之意。在此,一个“谢”字恐怕难以言尽我的心情。 根据梁老师的指点,我对译稿又做了相当修改,如仍有疏漏错讹,责任在我。 译者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你读报。特别是读财经版面的帮手。也是你弄明白政治家的经济主张与反主张的帮手。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是说以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用分析取代断言。这本书不会使你摇身一变,成为职业经济学家,但它会鼓励你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 ——戴维·史密斯,本书作者 “戴维·史密斯又一次展示了向大众读者开启经济学与金融世界的天才。” ——戈登·布朗,英国财政大臣 “很多人声称他们懂经济学,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戴维·史密斯巧妙地拨开了围绕现代经济学的迷雾,使他们茅塞顿开。” ——杰夫·兰德尔,BBC经济编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