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行易编著的《图解梅花易数》以现代手法诠释易学预测奇书。了解中国象数学思想,追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源。500幅精美手绘插图,化抽象为直观;十万言浅显易懂文字,变晦涩为简明。零《易经》基础,零古文起点,通向《易经》预测学的捷径。
《易经》为六经之首,义理丰富而包蕴万千,历来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它的著述层出不穷。北宋大儒邵康节穷究宇宙万物之数理关系,化繁复为简明,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灵活多变的易学预测法,俗称“梅花易数”。《梅花易数》一书蕴含了我国丰富的古代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数学方法,因此也被学者称为“《易经》中的数学”。自宋代以来,广为流传。我们在充分研究国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图解的编辑手法,对原书做了通俗晓畅的图释,以帮助读者读懂易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易经》为六经之首,义理丰富而包蕴万千,历来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它的著述层出不穷。北宋大儒邵康节穷究宇宙万物之数理关系,化繁复为简明,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灵活多变的易学预测法,俗称“梅花易数”。《梅花易数》一书蕴含了我国丰富的古代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数学方法,因此也被学者称为“《易经》中的数学”。自宋代以来,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近一千年来它在民间流传甚广。
但是《图解梅花易数》(作者:汤行易)内容庞杂,前后重复,有些地方结构混乱,而且是用晦涩的文言文写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图解易经中的数学·梅花易数》一书,按照严谨的逻辑体系,用全新的图解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精美的手绘图,来讲述梅花易数的数理和实用技巧。即使完全没有古文基础和《易经》知识的读者,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读懂《图解梅花易数》。
群经之百——《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之一,传说伏羲所画的八卦是中国文字的雏形,由此衍生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们的祖先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对日出日落、电闪雷鸣等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后来圣人伏羲氏仰观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过观察鸟兽身上的花纹,在河图、洛书的启示下,画出了八卦图,成为《易经》的核心内容。古人用八卦来与神明沟通,并以此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易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最终原理来统摄万物。通过对《易经》的研究,我们不但可以穷究天人之际,通晓古今之变,而且可以得到基本的处世法则,这对指导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整个中华文明史,几乎每一步发展都与《易经》息息相关。先秦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第一个思想高峰,尽管他们的主张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研究《易经》的经历,并且把《易经》原理应用到各自的理论之中。魏晋时期,玄学家们奉《易经》《老子》《庄子》为“三玄”,并把《易经》作为“三玄”之首,围绕着“有”与“无”、“名教”与“自然冁的关系展开辩论,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二个高峰。宋明理学是中国总想发展到顶峰的形态,而它的开端正是以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为标志。宋明理学的另一开山人物邵雍所著《梅花易数》一书,对《易经》的占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成为占卜的重要依据。
《易经》的成书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一股认为它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伏羲、中古时期的周文王和近古时期的孔子。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制定了先天八卦,是《易经》最早的“作者”;“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把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为后天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这是《易经》与八卦的又一次大发展;孔子对《易经》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易经》列为六经之一,以此教授弟子,从而使得《易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二是作《易传》来详细解释《易经》。
孔子删定的《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又说:“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可见《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一般称之为“三易”。
关于三易的说法有多种,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经》,《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经》,《周易》是周朝的《易经》。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例如汉朝思想家郑玄认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易经》。
可惜的是,在几千年的传承中,《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失传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易经》只剩下了《周易》。
《易经》与儒家
有人说儒家只关注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而不注重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哲理,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全面的,因为在孔子时代,《易经》就作为六经之一而成为孔门弟子必须要研究学习的书。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到了老年时喜欢上了《易经》,并亲自为《易经》作了注,这十篇注称为《易经》的“十翼”,其中有注解卦名和卦辞的《彖》上下篇、注解卦名和爻辞的《象》上下篇、作为总纲的《系辞》上下篇、解释八卦卦象的《说卦》篇,进一步解释乾、坤二卦的《文言》篇等。此外,还有《杂卦》和《序卦》两篇,这两篇则着重讲了六十四卦的理论。孔子是如此喜欢《易经》,竞至于把穿竹简用的牛皮翻断了好几次。
由于孔子的提倡,儒家一直奉《易经》为根本经典。从汉朝刘歆、班固开始,《周易》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到了宋朝,儒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形式,即理学或道学。理学从一开始就是以研究《易经》为契机的,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是理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其他代表人物几乎都有关于《易经》的论著,如象数学派的邵雍作《梅花易数》,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作《周易本义》,说“某不敢教人看《易》,为这物阔大,且不切己”,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易经》的误解而为《易经》正名。
《易经》与道教
道教在创立的初期就把《易经》作为经典,道教徒把《易经》的深刻理论吸收,并使其渗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之中。从道教发展史上看,以易解道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在道教看来,《易经》中的理论和《老子》中的“道”本质上是一致的。
北宋初年的华山高道陈抟(陈希夷)对《易经》作出了重要发展。陈抟绘制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经》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陈抟还提倡用《易经》原理养生,著有《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注》等作品。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易经》思想已经成为道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道教的神仙体系、方术仪轨、丹鼎符篥,还是戒律道德等方面,到处都充满了《易经》思想的影响。
《易经》与其他
《易经》的影响远远不只这些,它还影响到中国的建筑布局、风水堪舆、星象占算等许多方面。而西方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据说也是受到了《易经》八卦的启示。
现代人重新看到了《易经》的神奇性,把《易经》的思想广泛应用于管理、经济、商业等领域,如果应用得当,无疑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所以了解一点《易经》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P22-26
《易经》象数的经典之作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先秦诸子百家几乎都有研究《易经》的经历。孔子在晚年时花了很大精力研读《易经》,并亲自为《易经》作了注。由于孔子的大力提倡,儒家一直以《易经》为根本经典。从汉朝刘歆、班固开始,《周易》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易经》蕴藏了丰富的数学内蕴,往/住被古代数理学家们视作解读宇宙万物的哲学本源,当作研究宇宙万物数理关系的智慧之泉。《易经》对道教的影响更是深远,在道教创立的初期,《易经》就是最基本的经典之一。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易经》的深刻理论已经渗透到道教的各个方面,从基本信仰,神仙体系,方术仪轨,丹鼎符,戒律道德等角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易经》思想的影响。
先秦时期以来,研究《易经》的人就非常多。一般来说,这些研究者可以分为四大流派:象、数、义、理,而象与数、义与理又可分别归为一类。少年天才王弼从哲学角度研究《易经》的理论,我们称之为“义理学派”;京房等人则从卦象角度研究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应用,我们称之为“象数学派”。
北宋时期,象数之学大兴于天下,华山高道陈抟创制了多个象数图式,把道教和儒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开创了象数学的新局面。经过周敦颐的传承和发展,这种新的象数学思想在北宋大儒邵康节身上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自号安乐先生,是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精通先天象数之学,并且把象数理论融合到儒学之中,成为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邵康节一生未仕,全心治学,所著《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书,都是宋代重要的学术著作。
《梅花易数》全名《邵康节先生观梅拆字数全书》,是邵康节先生所作的一部奇书。传说一次他在花园里散步,听到梅树上鸟雀呜叫,循声掐指而悟,因而创立了“梅花易数”。它的基本理论都是由《易经》六十四卦推演而来,将一切天时、地理、声音、人物、颜色、形状等转化为数字,再通过卦象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灵活多变的易学预测法,是在穷究宇宙万物之数理关系的基础上,化繁复为简明而总结得出的。因此,其中也蕴含了我国丰富的古代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数学方法,因此也被学者称为“《易经》中的数学”。自宋代以来,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近一千年来它在民间流传甚广。
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不是邵康节在《梅花易数》中提出的思想,孔子在《易·系辞》里面就曾指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并且认为,若能够正确地利用《易经》预知命运,就能够实现“白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状态。梅花易数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思想,将原来应用范围比较狭窄的方法推广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拆字术是梅花易数的一大亮点,它从字的含义、结构、风骨神韵等角度讨论汉字,从一个字中就能读出写字之人的性格和品味。
《梅花易数》原书的主要缺点在于内容庞杂,前后重复,有些地方结构混乱;更令人望而生畏的是,它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给现代人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便于读者迅速掌握本书的精髓,我们特意编写了《图解(易经)中的数学·梅花易数》一书。本书选取了原书的精华部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按照清晰的逻辑顺序重新讲述出来。本书最大的优点是,采用了大量的手绘图片来表现《易经》和《梅花易数》的深刻含义,使原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轻松而又形象。
本书的开始部分讲述《易经》的基础知识,确保从未接触过《易经》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通读全书,迅速成为精通《易经》的高手。在书的附录部分,附有《梅花易数》原文,便于古文功底好的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