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君著的这本《这些天子不靠谱》讲述了从商代到隋代两千多年间20多位离谱天子的荒诞人生,包括无道暴君的首席代言人——商纣王帝辛、求为傀儡而不得的皇帝——秦二世皇帝胡亥、令人胆怯的独眼皇帝——前秦厉王苻生、坐观国祸的“才子”皇帝——南梁元帝萧绎等。全书内容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些天子不靠谱/细说宫廷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志君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志君著的这本《这些天子不靠谱》讲述了从商代到隋代两千多年间20多位离谱天子的荒诞人生,包括无道暴君的首席代言人——商纣王帝辛、求为傀儡而不得的皇帝——秦二世皇帝胡亥、令人胆怯的独眼皇帝——前秦厉王苻生、坐观国祸的“才子”皇帝——南梁元帝萧绎等。全书内容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在泱泱历史的洪流中,封建政权的兴替往往与最高统治者密不可分,帝王的言行举止甚至影响着王朝的命运。尽管如此,却仍有不少行为乖张的帝王,在一言九鼎的君位上扮演着极不靠谱的角色。 不惜江山博一笑的周幽王、打折卖官的汉灵帝、爱兽不爱人的后赵太祖等君王,他们或耽于享乐,或穷奢极欲,或残忍暴戾,用不靠谱的人生诠释着历史的因果成败,足以警戒后人! 张志君著的这本《这些天子不靠谱》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目录 无道暴君的首席代言人——商纣王帝辛 不惜江山博一笑的皇帝——周幽王姬宫涅 求为傀儡而不得的皇帝——秦二世皇帝胡亥 既超前又复古的皇帝——新朝皇帝王莽 打折卖官、骑驴取乐的天子——汉灵帝刘宏 是低能还是韬光养晦?——蜀汉后主刘禅 奇货可居的傀儡皇帝——晋惠帝司马哀 青衣侍酒求苟活的皇帝——晋愍帝司马邺 生逢乱世、做过奴隶的皇帝——后赵高祖石勒 猎车千乘、养兽万里的皇帝——后赵太祖石虎 令人胆怯的独眼皇帝——前秦厉王苻生 因一句戏言死于非命的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 痴情成病、玩火自焚的荒唐君王——后燕昭文帝慕容熙 为免一死诛杀万人的皇帝——北魏道武帝拓跋硅 人伦丧尽、抓“鬼”丧命的不孝子——刘宋前废帝刘子业 在金銮殿上养驴的任性天子——刘宋后废帝刘昱 爱玩不爱国、惜钱不惜命的皇帝——南齐东昏侯萧宝卷 四次舍身出家,最终被饿死的皇帝——南梁高祖萧衍 “遍体生鳞”、不守人伦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脩 坐观国祸的“才子”皇帝——南梁元帝萧绎 酗酒而亡的“嬉皮士”——北齐文宣帝高洋 胡作非为的“丐帮帮主”——北齐后主高纬 驴肉君王井中皇帝——南陈后主陈叔宝 夸富显贵、穷兵黩武的君王——隋炀帝杨广 后记 试读章节 商纣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一般的亡国之君往往都是如此,因为要想将一个国家“玩”掉,智商很低甚或弱智者是很难办到的。正如只有大家阔少才能将家业坐吃山空花光、败光,而傻瓜和守财奴则只能守着一堆钱财发愣一样——(《史记·殷本纪》上称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这当不会是溢美之词。 殷商王朝的皇族一直都有“高智商”的优良纪录。三十任皇帝中,有二十八个是老死床箦,寿终正寝的。只有两位属于非正常死亡,一位是我们本文的主角帝辛,另一位则是他的太爷爷(曾祖父)武乙。 说来有趣,这曾祖孙二人不仅都死于非命,而且还都有胡闹的“光荣历史”。 在细说帝辛之前,我们不妨闲话几句武乙。武乙是殷商王朝的第二十八任君王。殷商王朝是个十分迷信鬼神的王朝,保存至今的甲骨文,就是殷朝人每逢大事之前向鬼神所作的请示、占卜之辞。君位传到武乙那个时代时,鬼神的“人间使者”——巫士们的权力变得极大,并渐渐有与王权分庭抗礼之势,而武乙却偏偏不是一个相信鬼神的人。 为了抑制巫士之权,打击巫士的威信,武乙精心策划过一幕闹剧。有一天,他命人用泥土和树木做成了一个“天神”,然后,自己挽起袖子,与“天神”搏斗,有生命之物当然要胜过土木之偶了。将“天神”击倒以后,武乙还觉得不够过瘾,又命人扮作“天神”向他跪地求饶;再命人收集了许多飞禽走兽的鲜血,把它们放在一个皮制的革囊里,悬挂在高高的树上,然后,自己弯弓搭箭,一箭一箭地射那个皮袋,谓之“射天神”。 帝辛(纣王)没有太爷爷那么胆大,他虽然很爱胡闹,但还不敢与鬼神作对。因为很小的时候,他的老爸帝乙就告诉过他,人必须尊鬼敬神,否则性命难保,太爷爷就是行猎于黄河、渭水之间时被鬼神用雷击死的。 这谆谆的教诲给帝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帝辛的业余爱好是斗牛。 斗牛,在今天大半的人看来,是洋玩意儿。的确,无论是在报纸上,还是在电视里,人们看到的往往都是金发碧眼的老外们身穿紧身衣裤,手持红布、梭镖,与牛进行殊死搏斗的情景。在西方,斗牛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时代,可谓源远流长。但与帝辛相比,老外们的那些被他们自己引以为豪的东西,不仅历史要短一大截,而且其撼人心肺的程度也简直像小孩子的恶作剧,有惊无险。 帝辛斗牛,究竟能有多大场面?简单说吧,他一个人可以对付九头牛! 那还是在他刚刚继承君位后不久,有一天,他到万兽苑去闲逛。这万兽苑里搜集了当时世界上所能找到的大部分奇禽异兽,有熊,有罴,有貔,有貅,有虎,还有牛。 这牛有何珍奇?原来,这不是—般的牛,而是野牛,古书上称之为“□”。这□,四肢粗短,尾末端长有一束长毛。即使在现代,也很难被人驯服。前不久,西南夷酋长千里迢迢地贡来了九头褐,执管万兽苑的执事官员不知道该把这些“白袜子”(因为这些野牛腿的下半部长有整齐的白毛而得名)安置到哪里,所以随便找了个小棚子把它们关起来完事。 野牛最怕鲜艳的颜色刺激,而帝辛这天恰巧穿了一件红色衣裳。当他和几个随从走到关押野牛的小棚子附近时,一件意外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几头野牛“哞”地一声长叫,撞开了木门。几个随从吓呆了,被野牛一角一个撞破了肚皮。而纣王机灵地一闪,一下子跳到了野牛的身后。闻声赶来的执事人员吓得颤声大喊“大王!大王!你在哪”时,帝辛已经一把一个拽住了野牛的尾巴。“我在这里,穷喊什么!”他若无其事地呵斥说。 “大王,快放手,那太危险!”执事官员不看还好,循声望去吓呆了:这大王是不是活腻了?这九头□,哪头不能力抵千斤、万斤?合九牛之力,可以破墙穿屋,拽这些卷毛畜生的尾巴,简直像摸老虎的屁股一样危险。它们若是东一头西一头地乱跑,拽住不撒手会被“九牛分尸”。即使它们并排向前跑,不分开,拽它们尾巴不放的人也会被活活拖死。因此,他们急忙提醒帝辛。 “放手?一边歇着去吧,你们这些蠢材!”帝辛一边说着话,一边手上用着劲,大叫一声“呔!”好家伙!他竟把那些野牛拽得连连后退。 执事人员简直傻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他们的这位君王竞有这样的神力。 话是没腿的风,传得飞快。不几天的工夫,帝辛能够手格猛兽、倒曳九牛的消息就传遍了沫都(即今天通常所说的朝歌,系当时殷商王朝的首都)。 帝辛是这股“风”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倒曳九牛给他赢来了巨大的声誉,但也促使他日渐一日地骄傲自大起来。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对这一时期的纣王作了这样的评价:“知(通“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言下之意,帝辛才智过人但却骄傲自负,不可一世。这是比较公允的。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时期的帝辛还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因为这一时期,他继承乃父帝乙的遗志,经略东南,使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长江一带,为日后中国的统一与民族间的融合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帝辛后来之所以成为人人唾弃的暴君,主要是因为他所做的另外一些事情。 P3-5 后记 在古希腊词汇中,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在我的辞典里,历史,就是爱与恨的交织。献身哲学的哲学家们总是“怀着一种永恒的乡愁去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历史学家或历史报告(纪实)文学工作者的任务,则是为活着的人们重现“伊甸园”。 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继续! 人无法割断历史,正如利刃不能截断急流。 自从亚当和夏娃偷食了智慧果之后,光明与黑暗、伟大与渺小、痛苦与欢乐、瞬间与永恒时时交织在一起。带给人间灾难的,并不仅是那只被无数人诅咒过的“潘多拉匣子”,更多的还是人类自己。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这五千年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一切却并不都是那么“文明”!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数十人合撰的《清史稿》,一部二十五史,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歪歪斜斜的只有‘吃人’两个字”,害人、坑人、抢人、杀人、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嘴上含笑、底下使绊、子母乱伦、父子相残等“不该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真应了那句老话:“一部二十五史,不知叫我从何说起!”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芸芸众生用自己的双手,造起了一座座偶像——各个朝代的帝王将相,然后对他们顶礼膜拜。这种“造神运动”帮了那些自己都不敢过分相信自己的帝王将相们的大忙。于是乎,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出出的闹剧。 生生不息的人群!生生不息的命运! 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过去所学教科书上所不曾记载的东西,越查越多,越看越有趣。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力量驱使我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于是,我拿起了笔,呕尽数年心血,剥去了几十个“天之骄奴”、“天之骄子”、“天之骄媳”、“天之骄戚”们脸上的神秘面纱,还其以本来面目。 我不想重复“汗牛充栋”的正史上的记载,也不愿受已凝固了的各种“名分”的约束,我更愿意让那支没有佩戴“缰绳”的笔在故纸堆里自由驰骋,写到哪儿算哪儿。 因系“左道旁门”,所以本书侧重于:1、避“重”就“轻”。揭私泄密。本书所叙的帝王、后妃、宦官、外戚们的情况大多系正史如《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所少言,一般史学教科书亦语焉不详或不屑提及的私生活,而对别的书中大书特书的军国大事则有意从略;2、辑杂钩沉,拾遗补缺。着意挖掘历史“死角”里的素材。读者朋友翻阅本书时,一定会发现在一般史书中常见的那些老面孔如秦皇、汉武、唐宗、洪武、康熙诸公都没怎么露面,而那些一直为史学家们所忽略的一大批“小”人物,却摇头晃脑地占据了本书的许多篇幅。这似乎有一点大不敬的味道。然而也只好如此,若不,就不是这本书了。 由于作者学识所限,本书的缺点、错误一定很多,恳请海内外有识之士不吝指教。 张志君 于北京西郊雕虫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