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政文化的文学资源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反腐倡廉意识,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廉政建设,无疑具有潜移默化但又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古耜选编了这本《乾坤正气(廉政文化读本)》,旨在为关心反腐倡廉事业的读者提供一点阅读的方便,同时也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份别样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乾坤正气(廉政文化读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廉政文化的文学资源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反腐倡廉意识,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廉政建设,无疑具有潜移默化但又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古耜选编了这本《乾坤正气(廉政文化读本)》,旨在为关心反腐倡廉事业的读者提供一点阅读的方便,同时也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份别样教材。 内容推荐 古耜选编的《乾坤正气(廉政文化读本)》是一本有关廉政的散文选。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清风扑面”,以方志敏的《清贫》开篇,将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风骨置于读者眼前,堪称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第二辑是“忧思常在”,强调为官应居安思危、自律谨严;第三辑是“激浊扬清”,将舞会、情妇、小金库等污浊之处一一列出,并做强烈批判,旨在祛除腐败风气、倡导官员清廉的作风;第四辑是“他山攻错”,所选篇目集中列举清廉从政经验,作为他山之石。 目录 第一辑 清风扑面 清贫 红毛线,蓝毛线 又见海棠花开——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法则 回望延安 哦,恩施 授衔怀仁堂 故里桑植帅魂归 时常想起方志敏 清名 仰望昆仑 洪学智与父老乡亲 魂归井冈 审计厅长笔下的官员贪腐 他们曾经是红军 第二辑 忧思常在 有感于《总司令换房子》 又到甲申 经济、文化强大不是原谅腐败的理由 一位法官的自白 贪官猛于癌——一个脑癌患者痊愈之后的心声 慕绥新的悲剧 尚俭与戒贪 欲,有正邪之分 信不信不由我 我只想吃一碗面 “民不举,官不究”的异议 第三辑 激浊扬清 论海瑞 论贪欲之症烈于癌 贪官九像 杨万里和廉政 “三爷”与“三小” 小金库与私房钱 如果我死…… 政治舞台和贪官的演技 鹿的奉献——舞会之前是酒会 张居正悲剧的启示 先前的风气 反贪四议 公务酒 体验比视察更接近实际 谁来惩治“吹牛”官 打老虎 “情妇”比较论 人镜 第四辑 他山攻错 俯仰话金钱 曾国藩的修身与治家——访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在古代,皇帝们是如何反贪的 五十年前的最后一夜 晚清海关廉政启示录 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 试读章节 红毛线,蓝毛线 政治者,天下之大事,人心之向背也。向来政治家之间的斗争就是天下之争,人心之争。孙中山说:“天下为公。”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以他对社会付出的多少来换取人民的支持度,换取社会的承认度。有人得天下,有人失天下。中国从有纪年的公元前841年算起,不知有多少数得上名的君臣、政客,他们也讲操守,也讲牺牲,以换取人心,换取天下。唐太宗爱玩鹞鹰,魏征来见,忙捏在手里背在身后,话谈完了,鹞鹰也死在手中。王莽篡位前为表明不徇私情,甚至将自己的儿子处死。汪精卫年轻时也曾有行刺清朝大臣的壮举。人来人去,政权更替,这种戏演了几千年,但真正把私心减到最小最小,把公心推到最大最大的只有共产党和她的领袖们。当历史演进到20世纪40年代末,又将有一次政权大更替时,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再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证明。 如今,在西柏坡村口立着五位伟人的塑像,他们是当时党的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大领袖刚从村里走出来,正匆匆忙忙像是要到哪里去。这时中国革命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曾经将中国的河山和人民蹂躏达八年之久的日寇终于心衰力竭,无可奈何地举手投降了,中国大地上突然又只剩下两大势力集团: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20年前,蒋介石就“剿共”,现在日本人走了,蒋介石又重做这个梦,你看“东北剿总”“华北剿总”,又到处扯起“剿”字旗,他想在北方重演一场当年在江西的戏。但这时,早已南北易位,时势相异。毛泽东从从容容地将五位书记一分为二,他说,我和恩来、弼时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少奇和朱老总可先到河北平山去组织一个工作班子。平山者,晋陕与北平间一块过河的踏石,此时一收天下之势已明矣。 虽然已经有人马数百万,土地数千里,就要开国进京了,但是当五大领袖住进这个小村时,并没有什么金银细软。他们和其他所有的干部一样,只有一身灰布棉制服。刘少奇带着那只跟随了他多年的文件箱,那是一个如农家常用的小躺柜,粗粗笨笨,一盖上盖子就可以坐人。这箱子后来进了北京,在“文革”抄家中,幸亏保姆在上面糊了一层花纸才为我们保存了这件文物。现在这小木箱又按原样放在少奇同志房间的右角,而左角则是一个只有二尺宽、齐膝高的小桌,这是当时从老乡家借来的。少奇同志就是伏在这个小桌上起草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他写好“大纲”后,就去村口召开全国土改工作会。露天搭了一个白布棚算是主席台,从各边区来的代表就搬些石头散坐在棚前。其中一位最年轻的代表,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这将是一次要把全国搅得天翻地覆,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啊。会场没有沙发,没有麦克风,没有茶水,更没有热毛巾。这是一个真正的会议,一个舍弃了一切形式,只剩下内容,只剩下思想的会议。 今天,当我们看这个小桌,这个会场时,才顿然悟到,开会本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工作。大家来到一起是为了接受新思想,通过交流碰撞产生新思想,其他都是多余的,都是附加上去的。可惜后来这种附加越来越多。这个朴素的会议讲出了中国农民1000多年来一直压在心里的一句话:平分土地。这话经太行山里的风一吹,便火星四溅,传遍全国。而全国早已是布满了干柴,这是已堆了1000多年的干柴啊,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这场火着了又熄,熄了又着,总没有着个透。现在终于大火熊熊,铺天盖地。土改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三大战役中民工支前参战就达886万人,800多万啊,相当于国民党的全部陆海空军。陈毅说淮海战役是农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只平山县,土改后,王震同志振臂一呼:保卫胜利果实。一次就参军1500人,组成著名的三五九旅平山团。这个团一直打到新疆,现在还驻扎在阿克苏。解放战争实质上是十年土地革命的继续,是中国农民1000多年翻身闹革命的总胜利,而土改是开启这股洪流的总闸门。但开启这个闸门的仪式竟是这样的平静,没有红绸金剪的剪彩,没有鼓乐,没有宴会,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是这个木柜,这张二尺小桌,和河滩里这一片曾作为会场的光秃秃的石头。 1948年5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转战一年,拖垮了胡宗南后也来到了这里。五位书记又重新会合了。毛泽东决定在这里摆两着棋。第一着是打三大战役。他在隔壁的院子里布置了一间作战室,国共两党已经斗了20年,他要在这里再最后斗一斗蒋介石。这是一间普通的农家房舍,大约不到30平方米,里面摆着三张大桌子。一张是作战科,一张是情报科,一张是资料科。大屋子里彻夜灯火通明(那时已开始有电灯,但又常离不开油灯)。来自全国各战场的电报汇集到这里,参谋们紧张地分析、研究、报告。讲解员说当时很难买到红蓝铅笔,为了节省使用,参谋们就用红毛线、蓝毛线在地图上标识敌我态势。虽然我们这时已在进行着百万大军的总决战了,但其实还穷得很呢。这时南京国防部的大楼里呢绒大桌,真皮沙发,咖啡香烟,他们也绝想不到共产党会这样穷。其实到这时共产党还从来没有富过,尤其是党中央最不富。 P4-6 序言 胸中秉正气,腕下化清风——《乾坤正气——廉政文化读本》出版说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中国大地上异常强劲的正义之波与民心之潮,其声势和影响史无前例。正如作家二月河在接受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采访时所说:“现在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置身这样的形势与氛围,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党和国家的廉政事业,自是应然之举;而与此同时,读一点以反腐倡廉为题材和主题的文学作品,了解一下文学、文化与廉政建设的关系及其发展脉络,则是件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事情。 纵观中国文学与文化史,反腐倡廉的主题源远流长。早在孕育《诗经》的时代,唱着“国风”的无名氏,就将统治者比作“贪而畏人”的大老鼠,进而发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反复咏叹。此后,《左传》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吕氏春秋》所谓“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孟子》所谓“可以取,可以不取,取伤廉”,都明显包含了倡廉戒贪、重义轻利的旨向。唐诗中多有忧患贪腐、呼唤廉洁之作。如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一诗,从拒收张舍人所赠锦褥写起,一边抨击“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的腐败现象,一边表达“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的内心感受,可谓激浊扬清,光明磊落。李商隐《咏史》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不啻是对历代执政者的一记棒喝。元明清三代戏剧小说勃兴,从关汉卿到蒲松龄,诸多作家笔下的清官与贪官,无不凝聚了颂廉斥腐,扬善惩恶的力量。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历史上一些名声远播的公廉之士,在注重行为操守的同时,亦留下了若干抒怀言志的名篇佳句,如朱熹的“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于谦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等等。其诗心与人格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委实难能可贵,感人至深。 历史进入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启蒙与救亡的交响中,赓续了反腐倡廉的主题。其中抨击贪腐的锋芒更是透过道德领域而进入制度领域。林同济写于抗战岁月的《中饱与中国社会》,从多见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间人”——官吏的集体腐败说开去,不仅指出了由此而生的社会弊端,而且揭示了它赖以生成的文化心理原因,从而完成了对中国官僚体制的深层清理。蒋梦麟的《近代中国陋规制度》聚焦清代以降官场经济活动的潜规则,透过具体的腐败现象,道出了传统吏治包含的制度与道德的双重缺失。鲁迅以幽默而犀利的笔墨,鞭挞旧日官场的怪现状,一篇《谈金圣叹》抓住“流”与“坐”、“寇”与“官”作妙趣生发,以此昭告人们,在制度落后的情况下,“官”无异于“寇”;“流官”之害甚于“坐寇”,是一种常态。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为纪念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而写,其中深入总结探讨了这场起义最终因为上层腐化、骄横懈怠而失败的沉痛教训。文章发表后,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赏和大力推荐,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走向胜利时,戒骄戒躁,拒腐防变的重要教材。 当然,反腐倡廉主题在中国文学与文化血脉中,真正获得现代意义上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表达,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斯时,中国共产党人决心以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社会实践,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让人民政权长治久安;而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正是党和国家实现这一目标和理想的根本举措,因此,它自然而然地成为新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恒久话题和重要内容。反映到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方面,便是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感和高度人民性的反腐倡廉作品应运而生,且保持了常写常新、历久不衰的势头。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作家、学者立足于历史和时代提供的精神制高点,以崭新的目光和观念来审视、思考和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和廉政问题,以及相关的人性和社会现象,从而使这一领域的创作生态和文化景观,呈现出以往少有的生动与繁荣——柯岩、梁衡、王巨才、王宗仁、周涛、梁晓声、阎纲、王春瑜、柳萌、朱铁志、王开林等诸多散文杂文作家,或追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奉公的事迹,或探究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举措和经验,或直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贪腐现象与人性缺失,其高蹈睿智的主体精神,直接呼应和支持着当今的反腐倡廉事业。而张平、二月河、李存葆、马晓丽、唐浩明、王跃文、杨少衡、王昕朋等若干小说家,则立足各自擅长和熟悉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以真切的生活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包含反腐倡廉复杂性与严峻性的艺术画卷,堪称是对这一领域的审美烛照。所有这些作品,连同那些经过时光淘洗依旧光华熠熠的经典廉政篇章,共同构成了中国廉政文化的文学资源,它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反腐倡廉意识,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廉政建设,无疑具有潜移默化但又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应中国言实出版社之邀,选编了这本《乾坤正气——廉政文化读本》,旨在为关心反腐倡廉事业的读者提供一点阅读的方便,同时也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份别样教材。需要说明的是,限于容量,本书不得不舍弃了小说作品,而以篇幅较短的散文随笔杂文访谈为主,好在那些精彩的廉政小说在当下的书店里并不难找。 古耜 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