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好口才的人说出来的话大多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如同具有一种魔力,操纵着人们的情绪。他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似乎都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松弛或紧张。好的话语无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让人走向成功、一生受益的重要因素。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口才或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可见会说话的重要性,好口才让人受益一生。
在汪建民编著的《受益一生的说话课》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事例和理论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说话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说话才会受人欢迎等。本书关于说话的事例涉及甚广,只要你用心学习、领悟,就一定能成为说话达人,使你一生受益。
会说话的人能把话句句说到他人的心坎里,这样他才能在社交场合中脱颖而出、如鱼得水。不懂说话的艺术,可能会招致别人的误会和反感,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事与愿违。
优秀的口才不是天生就能具备的,没有人生下来就能说会道。良好的谈吐,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和训练。汪建民编著的《受益一生的说话课》将会使你交流更加顺畅,交往更加自如,生活更加愉快,工作更加轻松。
沉稳应对他人的责难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明白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也会渐渐明白,无论是谁,都不会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每个人都是从曲折坎坷中走过来的,要面临很多困难、很多险境。许多人一生要不断地重复许多事情,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也会遇到一些人善意或恶意的批评与责难。而如何应对这些责难,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学习的。
在美国田纳西州,有这样一个黑人男孩,由于父亲酗酒无度,导致父母感情不和,于是,幼时的他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看管的“野孩子”。虽然他上了中学,却不学无术,整天和街面上一些小痞子胡混,甚至还差点误入了黑社会。
那年男孩12岁。在学校里,他整天打架、砸玻璃、欺负女孩子……他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许多老师想方设法地惩罚他,让他面壁、抄课文,给他记过处分等,但是,结果不但于事无补,反使他变本加利。
有一天早上,上课铃响后,老师还没有来,同学们都陆续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入座。正在这时,调皮的他偷偷把一个女孩的凳子抽掉,让那个女孩坐了个空,然后他拔腿就跑。没想到,他正撞在前来上课的凯瑟林老师身上,跌倒在地的女孩子捂着流血的伤口,哭着向老师告状——告这个恶作剧的制造者。
看到女孩的腿流血了,他愣在那里,也被吓傻了,心里忐忑不安地琢磨着:这下可完了,不知道老师又要怎样惩罚我。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做好了接受惩罚的准备。没有想到凯瑟林老师给女孩包扎好了伤口,就笑着走到了男孩跟前说:“听说你很会演戏,那么,既然你犯了错误,我就罚你演一场戏来给大家道歉吧。”
男孩愣了许久,他不知道老师是故意想让他难堪,还是别的什么,大家都盯着他等着看他的表演,半晌后男孩忽然笑了:“好啊,既然连老师都那么崇拜我,请我给大家表演,那我就演一段给你们看看!”说完,他就给大家演起了他在剧场里看到的段子,他演得很成功,也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就连那个被他欺负的女孩,此刻也原谅了他。而他自己,却哭得一塌糊涂。因为,自他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为他鼓掌,更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能像凯瑟林那样,用演戏的方法来“惩罚”他。
后来,这位男孩不仅与同学们友好相处,而且再也不欺负别人了。在凯瑟林老师的开导下,他还迷上了书本和电影,令人惊奇的是,他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第二学期,在戏剧演出评比中,他的独幕话剧在全州得了第一名,他也因此获得了“最佳演员”的称号。
再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他不仅进入了百老汇,还冲进了世界人的演艺梦工厂——好莱坞!如今,他已经70多岁了,但是他仍然坚持拍戏,而且他所饰演的角色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他就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
每当弗里曼回忆起自己的少年生活时,总会感慨万千地说:“幸亏我的老师凯瑟林当时用善意的惩罚方式感化了我,否则,真不敢想象我当今的样子……”
当摩根·弗里曼回想小时候自以为是老师故意让自己难堪,而自己也故作聪明地“顺水而下”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有诸多感慨呢?因为谁也没想到就因为这一次的表演而让他渐渐走上人生的正轨。一个老师善意的责难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可见,善意的责难,只要我们灵巧应对,摆正心态,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还是有很大益处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周围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有时候我们会说错话,会办错事,那些关心我们的人就会站出来有意“刁难”我们,却不会太过分,其实这些关心我们的人都是出于善意,为的是让我们能够记住这次教训。所以面对这样的责难,我们除了要学会巧妙沉稳的应对以外,更要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这份善意的责难才会对我们产生激励的意义。
在生活中,除了说错话、办错事,我们还可能因为和别人在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观点而发生争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所以,想让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遇到不被人赞同接受的情况,我们也不要气馁或气愤,我们要知道,对方并无恶意,只是在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这样善意的责难,我们应该做到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耐心地解答对方向你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只要不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我们都可以有问必答,切记不可含糊其词,用拙劣的语言搪塞过去。即使我们无法解答对方的疑惑,也要诚恳地表示歉意,并虚心地向对方讨教。
智慧的罗马帝王马库斯·阿列留斯曾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今天会碰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忘恩负义的人,我也不必吃惊或困扰,因为我还想象不出一个没有这些人存在的世界。”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人也是常有的事,面对这些人给出的种种责难,也应该抱着不被困扰的态度。
责难大致包含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他人对你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持反对态度,这样的责难多为善意的;另一种则是要故意刁难你、取笑你,想达到让你当众出丑、下不了台的目的。如果是善意的责难还好,毕竟是为了自己好,如果是恶意的责难,那情况可就不太妙了,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巧妙应对。
有一位大诗人在欧洲进行巡回演讲时,猛烈地抨击一些庸俗文人,致使某些感到“冤屈”的人骚动起来。有个“做贼心虚”的家伙喊道:“您说的话怎么感觉驴唇不对马嘴,我们听不明白。”这位诗人听了后冷笑地说:“你莫非是长颈鹿?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早上吃了食物,到了晚上才感觉到饱啊!”
听到这话,那个家伙面红耳赤,大声喊道:“我说大诗人,您怎么把我们大家都当成傻瓜啦?”诗人故作惊异地回答:“哎,您这是什么话?怎么是大家呢?我面前看到只有一个人呀……”就这样,这位诗人以他幽默犀利的语言、辛辣的讽刺,压制了别有用心者嚣张的气焰,扭转了演讲的被动局面,最终赢得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掌声。
P2-5
古人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生活中,说话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智慧,会说话让人受益一生。粗俗的人说话往往缺乏美的意蕴,只会打碎世界原本的美好;而睿智的人说话则讲究一种愉悦的心境,一种和谐的气氛。美化了的语言会使生活中许多可能伤害到别人的东西变得温暖起来。
现在是一个越来越注重“说”的时代:竞争职位、应聘面试、推销商品、领导别人,甚至谈恋爱等都要有说的本领。社交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功劳。说话是一门艺术,是用口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形式。那些善于用准确、贴切、生动话语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人办事往往圆满,处处受益;反之,不懂得语言艺术的人,往往使自己陷入困境。
说话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儿。试想,如果大家都不会说话,社会将变成一个怎样沉闷的环境。正因为有了语言,世界才变得生机勃勃。简单地讲,说话既是一件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的事儿,又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活儿。说它容易,大家会毫不犹豫地赞成;说它难,可能有人不同意,可如果你仔细想想,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的各式各样的话——使人高兴的,使人厌恶的,使人发笑的,使人发愁的,有时,一句话能感人肺腑,有时,几个字就能伤透人心……
一言可以兴邦,片语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事业和前程,能否受益,以及受益大小取决于说话水平的高低。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轻松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乐意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问答中察觉对方语言的意图,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启示,了解对方,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友谊,从而最大限度使自身受益。但是,我们常看到许多不会说话的人,他们说话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使对方听起来感到糊涂,而且不能使人信服地接受,这就造成了一种交际上的困难,无形中损害了自身利益。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他的智商,而80%取决于他的情商。情商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说话确实是一门学问,要讲究技巧,就像是喜欢吃甜的人你就稍微加点糖,喜欢吃辣的就来点辣椒,总之要看情况,根据对方的口味酌量添加合适的味道。说话做事都是如此,在说话之前想好该怎么说,说出来之后又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一个有好口才的人说出来的话大多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如同具有一种魔力,操纵着人们的情绪。他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似乎都可以使周周的空气松弛或紧张。好的话语无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让人走向成功、一生受益的重要因素。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口才或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可见会说话的重要性,好口才让人受益一生。
在《受益一生的说话课》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事例和理论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说话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说话才会受人欢迎等。本书关于说话的事例涉及甚广,只要你用心学习、领悟,就一定能成为说话达人,使你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