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编著的《解放大西北(第一野战军解放1\3国土的腥风血雨苦辣酸甜)》讲述了:彭德怀听取了部队准备总攻情况的汇报后,向大家交底说:“兰州战役关系到西北解放的全局。要不惜一切代价就地全歼马步芳的主力。”试攻的结果证明,敌人并非一群草包,一堆豆腐渣,而是有相当的战斗力,并且有一套独特的战法。当日黄昏,彭德怀下令:全线停止攻击。毛泽东对张治中说:“现在人民解放军已经决定由兰州和西宁分两路向新疆进军。希望你给新疆的军政负责人发个电报,告诉他们,和平起义最好。”陶峙岳心里明白,他正处在历史的夹缝中。一面是强大的解放军迅速推进,势不可挡;另一面是国民党的势力还在发挥作用。
张民编著的《解放大西北(第一野战军解放1\3国土的腥风血雨苦辣酸甜)》以严谨的军事历史为依据,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按时间顺序演绎的方法,详述了整个进军大西北的全貌。主要人物(包括团以上干部和著名的战斗英雄)均以真名实姓为依据。《解放大西北(第一野战军解放1\3国土的腥风血雨苦辣酸甜)》在宣传重点上,以毛泽东、彭德怀等高级将领、英雄人物、英雄集体为主线,贯穿各部队全体将士英勇战斗,不怕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以及我党、我军严格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对敌军政策等方面的感人事迹。
剑指大西北
华北人民解放军攻打太原时,在南线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打得更是热火朝天。
1949年4月20日至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强渡长江,国民党首府南京宣告解放。人民解放军继而以破竹之势,迅速拿下上海、杭州,解放了华东的大片国土,闽、浙、赣地区指日可下。
5月17日至22日,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武汉、南昌,国民党军在中南的防线洞开,人民解放军将直捣湘、粤、桂地区。
这时的战争形势,对于国民党军来说,只有两个战略区域可以暂时保守,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一个是西南的贵州、云南、四川;另一个是西北的陕西(南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蒋介石把他的大本营从南京撤到广州,不久又从广州撤退到重庆,妄想蹲踞四川,在西南和西北两个战区的掩护下,东山再起。
5月23日,中央军委在《对各野战军的进军部署》中确定,第一野战军的任务是:向西北进军,消灭西北地区之敌,解放并经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年底前占领甘、宁、青三省,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解放并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入川,协同第二野战军解放贵州、四川、西康三省。
我国大西北这块地方,古老而神秘:广袤千里,山川纵横,戈壁辽阔,人烟稀少;不仅有独特的黄土高原,而且有浩瀚的沙漠、戈壁;地下蕴藏着油、煤、盐、铁、锡、铅、锌、镍和其他一些矿产,地上牛羊驴马成群,瓜果飘香。
大西北横跨我国北方著名的三大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著名的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陇山、六盘山、贺兰山、秦岭、大巴山纵横其间。大西北更是长江(通天河)、黄河、澜沧江(扎曲)三大水系的发源地。
大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内陆高原性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植被少,春季多沙尘暴。我国的主要戈壁沙漠和盆地大都集中在这里,有七大沙漠、七大盆地之称。
七大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哈顺沙漠、柴达木沙漠、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
七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焉耆盆地、柴达木盆地、汉中盆地。
大西北的最大特点是地域辽阔,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其总面积达321.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西北五省的南部连接湖北、四川、西藏,东邻内蒙古、山西、河南。国境边界自西向北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八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达6180公里。
正因为西北地域辽阔,所以人们常常夸赞其为“大西北”。
大西北,曾经是中国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在现代史上,更是名扬四海,威震五洲。远的不说,自从红军长征到达西北后,这里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军事斗争大舞台。蒋介石集中几十万大军来围攻,红军岿然不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陕甘宁边区,原本不出名的山区小城延安,一跃成为中国革命圣地,扬名世界;党中央在这里指挥八路军、新四军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陕北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的战略进攻,头一年就消灭了100多万国民党军。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领25万精锐部队进攻延安,说要“犁庭扫穴”,把毛泽东赶出陕北。虽然他们攻占了延安,但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毛泽东运筹帷幄,转战陕北,胡宗南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最后连西安也丢了。
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有两大主力集团:一个是胡宗南集团,下辖3个兵团,13个军,共33个师,约18万人。这些部队大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中第一军和第三军是蒋介石的起家老本,装备好,战斗力强。胡宗南集团的主力部署在陕中的渭河流域以西安为中心的永寿、淳化、铜川、蒲城、大荔、潼关、渭南、三原、扶风、宝鸡地区,背靠四川,既可以屏障川北,拱卫成都、重庆,又可以和甘肃、宁夏、青海成为掎角之势,保持整个西北战线的连接。
另一个是马步芳、马鸿逵集团、,下辖8个军,24个师,约14万人,其中除少数(两三个军)为蒋介石的中央军外,多数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派系部队,俗称“马家军”,这些部队长期活动于甘肃、青海、宁夏地区。
马家军的骑兵部队数量多,战斗力强,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重型装备,但是行动快捷。其士兵受迷信思想影响较深,野蛮凶悍,动辄赤膊上阵,跃马挥刀,口念咒语,杀气腾腾。十几年前,他们曾经打败过红军的西路军,而且自从解放战争以来,尚未遭受过歼灭性打击,因此傲气十足,狂言:“在马家军的字典里就没有‘败’字。”
除了这两大主力集团之外,还有新疆的陶峙岳集团,下辖2个整编步兵师(相当军),1个整编骑兵师,2个独立骑兵旅,4个独立骑兵团,1个榴弹炮兵营,1个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属骑兵大队、特务大队、通信大队,3个监护营,3个辎重汽车团,4个边卡大队,总计7万余人。这些部队除少数装备较好外,多数装备较差,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强。
以上三者相加,共24个军,68个师,约40万人。
乍一看,这40万大军还真是浩浩荡荡、庞大无比。然而,这些敌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虽然都称蒋介石为“委员长”,而内心却各怀鬼胎。胡宗南是蒋介石的亲信,他手下都是蒋的嫡系部队,他要继续追随蒋介石。因此,胡宗南宁可不要西安,也要保护逃到重庆的蒋介石。
而号称“西北王”的马步芳、马鸿逵就不同了,他们是统治西北半壁江山的老牌军阀。其中,马步芳是从青海起家的,西宁是他的老巢,依托青海控制甘肃。马鸿逵是从宁夏起家的,银川是他的老巢。二马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势力范围。P25-27
一晃,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了。
作为一个不算太老的老党员,自然要回首往事。想起自己参军、人党的时候,正值解放战争打得火热之时,我们那个部队在华北北部山区转悠来转悠去,有时寻找敌人打,有时被敌人追着打。不管怎么打,那时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没想到,只打了两年多就解放了北平,然后千里行军,去打太原;太原解放后,又是千里行军,去解放大西北。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之时,正处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同志们十分清楚,黎明到来之前的征程已经不再遥远,但是仍然荆棘满途,有许多艰险需要去克服,去冲,去闯;前面一定会有牺牲,后面也一定会有欢庆。自然,人们更多的是向往着欢庆。这就更加需要拿出坚定的无私奉献精神,舍生忘死,去做最后的冲刺。
战争中的牺牲司空见惯。然而,所不同的是,在和平即将到来的最后时刻,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牺牲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惆怅。
我想起了解放宁夏时,一位名叫葛存生的战友在牺牲前写给爱人的一封信。当时,在我们师举行的庆祝新中国诞生的大会上,陈亚夫政委眼含热?目给大家念了这封沾有血迹的信。
这是一封尚未写完的信:
春梅:我们明天早晨就要做最后一次战斗进军了。今天团部开会,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事,孙筱川政委说,新中国很快就要成立了,大概就在这两三天之内。当听到这个消息后,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的心简直要蹦出来了。我在想,即使在这几天内不幸牺牲了(打仗嘛,总会有人牺牲的呀!),我也不会感到特别难过,因为我已经知道,新中国就要在两三天后诞生了。我当初参军、入党为了啥,还不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有千百万倒下的烈士。这些先烈们奋斗一生,就是为了打江山,为咱穷苦人民永远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呀!
春梅,暂时先写这些吧,对不起,因为开会太晚了,我还要去查哨,等明天到达目的地后再接着给你写,好吗?
葛存生牺牲的时候,离新中国成立只差三天。
只有短短的三天啊,他就可以听到雄壮的国歌声了!
如今,鲜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飘扬60多个年头了,她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解放战争从1946年6月打起,到1949年4月,还差两个月不到三年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已经赢得了决定性胜利。
当初毛泽东预计要打五年到十年,甚至要准备打十五年。但是,经过一年的较量,毛泽东看穿了蒋介石已经是黔驴技穷,就那么两下子,于是他又说只需要五年就够了。打到一年半的时候,也就是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时,毛泽东又做了比较肯定的估计。他说:“原来预计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事后证明,这是非常准确的预言!
在解放战争初期,形势极其严峻。那时蒋介石气势汹汹,狂妄叫嚣只需3__6个月就可以打败人民解放军。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狂妄,是以为他有装备精良的400多万军队,并且背后有美国为他撑腰,供给他大量飞机、坦克、大炮。
而那时,人民解放军只有100多万人,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远远不如国民党的军队。
蒋介石自以为了不起,他向世人夸下海口:“国军必胜,共军必败。”
于是,蒋介石充满自信地指挥他的几百万军队,于1946年6月26日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妄图一口把解放军吃掉。
在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之下,国内外有一些人过高地估计国民党军的力量。他们担心,人民解放军到底能不能顶得住国民党军的猛烈进攻,会不会在战争一开始就被敌人的强大攻势摧垮?人们面对蒋介石的强大军事压力,对战争前途心存疑虑,不知道这个战争要打多久。会不会像抗日战争那样再打八年?会不会还是持久战三阶段?人们不敢做过于乐观的估计。
但多行不义必自毙。解放战争仅仅经过两年多较量,蒋介石就顶不住了。
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大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举把国民党军主力集团消灭了五分之三。
1949年3月,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确定了加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各项方针政策。
这时,国民党因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失败,其统治集团产生内讧,迫使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要求同共产党谈判,并宣布“下野”,把权力交给李宗仁。
“隆冬风怒号,雪夜渡断桥。”蒋介石带着悲戚的心境离开南京,回到浙江溪口的老家,表面上过着隐居生活,实际上仍然大权在握。
入主南京总统府的李宗仁与蒋介石虽然有矛盾,但是,在对付共产党的问题上,却有一致性。他们在台前幕后阴谋策划,加强长江防线,阻挡解放军渡江南进,企图划江而治,搞所谓的“南北朝”,以待日后“咸鱼翻身”,卷土重来。
蒋介石、国民党玩弄的“和平”阴谋,使国内外一些人受了蒙骗,有人提出,共产党应该就此止步,和国民党进行谈判,停止战争,不要“除恶务尽”。国外也有人提出,希望毛泽东高抬贵手,适可而止,与蒋介石划江而治。通晓中国历史的毛泽东深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在解放战争即将迎来最后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发出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解放军一定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说:“现在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半途而废呢?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朱德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500多公里的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发起渡江战役。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人南京,占领国民党“总统府”,自此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紧接着,人民解放军第三、第四和第一、第二野战军,先后分别向东南、中南和西北、西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四大野战军跋山涉水,风卷残云,追击和歼灭逃跑的国民党残余军队。
多少代的梦想,多少年的期盼,这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了1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接着,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是值得铭记的历史一刻!
为了这一刻,有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献身疆场。
更值得我们铭记的是,在这五星红旗升起的一刻,那些最后倒下的英勇烈士们。
在这胜利已经到来的幸福时刻,他们本可以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同志们一样,满怀豪情欣喜地仰望飘扬在万里蓝天的五星红旗;他们本可以和其他同志们一样,跳跃着欢呼这最后的胜利!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的喜悦、欢呼只能由战友们含泪代为实现。
就在这最后的一刻,在党和国家最需要之时,战斗在大西北以及全国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军的千百位英勇的战士们,为了报效这个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他们慷慨赴死,英勇献身!
说起这个第一野战军,那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老资格部队。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起来的。其主力部队中有诞生于1927年秋、由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洪湖赤卫队,即后来的红军第二方面军和陕北、陕甘边区红军以及此后的八路军第一二。师(晋绥军区)。当你翻阅红军和八路军的发展史时,就会发现第一野战军的十几位名将,反复出现在眼前。例如,人们所熟悉的许光达、王震、甘泗淇、张宗逊、周士第、王世泰、贺炳炎、廖汉生、黄新廷、王尚荣、张达志、罗元发、彭绍辉、余秋里等,他们都是长期转战在陕甘宁、晋绥、晋察冀边区的将领。
在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为了击退国民党军进攻陕北解放区,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陕甘宁边区所有一切部队,统归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从此,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的西北野战兵团诞生了。不久,改称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这支部队在彭德怀、习仲勋的指挥下,把国民党军赶出了陕北,收复了延安,改变了西北战场的被动局势,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尔后解放整个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1949年春季全军统一整编,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西北军区,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并成立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
解放大西北的整个战斗过程中,在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区政委习仲勋的领导下,新解放区的省、市、县各级党组织及政府、军管会相继建立,前线部队打到哪里,地方党组织和各级政权就及时建立起来。我军战斗一路,地方党政组织随之建立一路。在新政权组织领导下,西北新解放区的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作战。部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
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同志对大西北有着深厚的感情,彭德怀常常深情地说:“大西北是我的第二故乡。从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来,大部分岁月,都是在西北地区度过的。西北人民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支援和养育了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在广阔的西北高原山川,到处有人民子弟兵的足迹。”进军大西北,是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追击国民党军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对于第一野战军来说,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最后一战。
后记
为《解放大西北》这个书稿找出版社,一波三折,开始一家出版社没谈成,后来拿到北京一个大出版社,他们很快就同意出版了。可是,在签合同之前,责任编辑流露出,稿子质量很好,他不用看了。我想这怎么行,编辑不认真审查修改书稿,印出来的书,质量肯定不会太好,于是我找个借口把书稿拿了回来。这时,我忽然想到,既然是解放大西北的书,找西北地区的出版社岂不更好。
我从来不讲迷信,但偶尔碰到某种巧合时,也会想这是“缘分”吧。
大西北有陕、甘、宁、青和新疆五省区,似乎应当先找陕西人民出版社试试。一个电话打过去,该社第三编辑部的刘景巍主任表示,可以先把目录、前言和部分内容发来看看再说。几天后,打电话说同意出版。时隔不久,她们亲自来到北京。在商签合同和此后的编辑过程中,我发现她不仅很有眼力,而且和王亚嘉编辑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很强,勇于担当,有些本来应该我办的事,她们都默默地自己承担,这使我深受感动。真是相见恨晚——这就是缘分。
现在这本书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首先应当感谢为此书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苦劳动的刘景巍主任、王亚嘉编辑以及其他为编辑此书而工作的同志们。
我的助手董军,为该书的出版做了许多工作。
张民
2013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