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海回民工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秀忠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反映新中国第一代回族林业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叙写九十九条血肉丰满的穆斯林汉子的成长历程!描画祖国林都伊春原始森林的优美自然风光!诠释回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勇敢追求的人文精神!

本书紧扣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时代背景,以回民工队为代表,真实地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东北小兴安岭林区)的成长过程,热情讴歌了党的民族政策,揭示了回族人民的心理特点、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以及穆斯林对美好生活,勇敢探索和积极追求的态度,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穆斯林汉子形象。

内容推荐

本书紧扣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时代背景,以回民工队为代表,真实地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东北小兴安岭林区)的成长过程,热情讴歌了党的民族政策,揭示了回族人民的心理特点、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以及穆斯林对美好生活,勇敢探索和积极追求的态度,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穆斯林汉子形象。

目录

献给大山的礼物——写在长篇小说《林海回民工队》即将出版的日子里

人物表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多冷?你要是去了,尿都尿不出来!冬天在外边尿尿,立刻就会冻成一条冰棍,这时候如果冲着墙,冲着大树,越滋冰棍越长,立时把你支个后仰八叉!”二江眯缝着小眼睛噤了一下鼻子对大楼说道。

“这谁还敢尿尿了?二哥。”石头听得仿佛后脊梁都凉了,忍不住问了一句。

二江说:“你得随手拿着根棍子,一边尿一边敲,不就尿出来了吗?”

大楼哈哈大笑说:“摔个后仰八叉冰棍还不摔折了?起来,再接着尿}”他还边说边抖搂了一下裤裆。

“哈!哈!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裤裆里塞把棉花,裤子都不用解了,直接尿呗!”东河一拍炕沿大笑着说。

“哈1哈!哈!”围在二江四周的大楼、东河、石头笑得腰都弯了,就连在他们旁边站着的小傻子也乐得差点岔了气。

石头见二江又噤了一下鼻子,问道:“二江哥,你鼻子怎么了?”

二江摸了摸鼻子说道:“还不是冻的!我告诉你们冬天在外面不能揉鼻子,手一糊拉,鼻子就掉下来了!”

又是一阵大笑。

大楼笑过后问二江:“别把俺们当成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真是这样大江哥和你还不早就冻得跑回来了?”

“二江哥是怕咱们跟了他去分钱的,故意编出个故事吓唬咱们。”东河应和大楼说。

二江小眼睛瞪得溜圆:“不信?八月十四下大雪,第二天也不见晴。外面大雪纷纷扬扬,我们坐在屋里吃月饼。”

“比咱这雪大?”石头真的信了。

“咱这雪落到地上就化了。东北的雪下起来遮天蔽日,天地问白茫茫一片,望不见山,看不见树。雪片像棉花团子,就像赶集似的,一场雪连着一场雪,到来年四月份,这场雪才算停住。冬天走在外边,一脚下去,雪过裤裆。前边的人往前蹬着走,后边的人跟上。前边的人累了,后边的人换过去,这样才能踩出一条小道来。”

“二哥,天那么冷,人还能干活吗?”大楼已经被二江的情绪感染了。

“哎呀,听你这么一说,我这脚底下都凉了。”东河打了个寒战后说。

“跟你们说个乐子事。到了冬天喘出气来都是白的,像一团雾。你想啊,八个人在一块儿干活抬木头,你一团我一团的,汇到一起就是一片云彩,在半空中悬着、荡着,拉完屎,一拾手就扯下一块来擦腚用。这还不说,大冷天的时候刚喘出的气就在嘴角冻成冰了。笑?不信?和我一块干过活的有这么一个人,也是咱回回。大个儿,一脸连毛胡子,要是几天不刮就像韭菜似的噌地蹿出好几寸。冬天他可就遭罪了,一会儿工夫胡子上就挂满了嘀里当啷的冰溜子,嘴都看不见了。一到这时候我们就逗他:‘唉,你光长个脸,怎么不长嘴呢?’你猜他怎么的?手在胡子上一糊拉,冰溜子下去了。他指着嘴,龇着牙说:‘这是哈?不是嘴是他妈拉的×呀?”’二江讲得绘声绘色,又把大家逗乐了。

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谁都不知道,但,东北肯定非常冷。

二江噜了一声,说道:“赖在被窝子里真不想往起爬呀,一出门嗖嗖的小北风刮到脸上像刀子割一样。可是,卡钩一挂,巴门子一搭,杠子一上肩立刻就不冷了,抬下两根木头来,头上腾腾地冒着白毛子汗,棉袄都穿不住了。”

“要不然大江哥、二江哥才出去二年,家里又置地、又买牛,大江哥去年成了亲,二江哥这回又娶了个好媳妇。受的罪多,享的福也大啊!看到你间二隔三地邮钱,不知道我们几个多眼馋呢?”大楼从心里佩服大江和二江。

“那是!”二江的眼睛立刻眯成了一条缝说:“到了月末就领工资,在工资表上按个手印,一沓子钱就递过来了。”说着,还伸出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出数钱的样子。

春梅端着一簸箕葵花子进来,笑着对大楼、石头、东河说:“你们都围着二江不干活,明天耽误了二江娶媳妇,看有人找你们算账吧!石头把瓜子端回去,让你玉莲妹妹炒了!”

“大江嫂子,你就放心吧,该我们干的,一点儿也不会少l”

春梅笑着放下瓜子,又到院子里忙活去了。

“二江哥,你这次回去,把我捎上,干二年回来,给家里添二亩地,我再买头驴,有个好脚力。赶集的时候再不用肩挑人背的死受罪了。”石头一边和二江套着近乎,一边央求着二江。

“算上我一个。我挣了钱先把那辆太平车换了。换一个胶皮气轱辘的推着省劲,气派。小车进店,赛过知县。”大楼说着咕咚一声往炕上一倒,仿佛真的已经挣到了很多的钱。

“钱也不是轻易就能挣到的,看见了吧,干的是磨骨头的活。这叫蘑菇头!硬是让杠子碾、木头压,磨出来的!”二江褪下袄领,后颈上露出一个馒头大小的紫红色肉瘤。

大楼起身用手按了按,硬邦邦的,没有一点儿弹性。

“哎呀!”东河咂了咂嘴,问,“吃的好吗?”

“几天宰一头牛,上顿下顿馒头,随便吃,就怕你肚子小。哈哈哈!”二江说完用手捅了一下东河的肚子。

“真的?”东河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说。

大楼羡慕地对二江说道:“二哥,吃苦俺们都不怕,带上哥几个跟你上东北发财去r大楼腰细膀宽是个赤红面子,两道眉毛和眼角向上斜挑着,如果戴上髯口就活脱脱一个汉寿亭侯关羽,他在地上走了一圈更加显得威风凛凛。

“兄弟,你寻思财就那么好发吗?是到东北捡钱去了?木头大的能把你骨头压断了1天不亮就干活,天黑了也收不了工。去的人是一茬又一茬,可是走的也是一拨又一拨,全是冻走的,压跑的。留下、站住脚的有几个?一样的木头、一样的分量,少用一点儿力气也起不来!谁也别指望叫人家照顾。唉!压得吐血的,砸得腿折胳膊折的,哪年也不少。苦啊!”二江说着叹了一口气。P1-3

序言

我与秀忠先生虽为一土之娃,同宗兄弟,却因皆是少小离家,从未谋面。近年,秀忠偶见拙文,来信联系,方知伊春市金山屯还有一位文才横溢的族弟,方知这位族弟还有一个惊人的宏愿,要写一部反映回族林业工人的小说。

一部小说,对某些作家而言或许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对于一个身患严重脊椎病,走路腰弯九十度的花甲之人,那就不能不让人担心了。岂料,不出两年,随着邮递员一阵清脆的车铃声,一部沉甸甸的书稿《林海回民工队》竟然真的送到我的面前。我不禁骤然一震,心中暗赞:“秀忠,你也是条汉子!”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正处于生命的襁褓时期,人民生活极度艰难,国家建设百废待兴。要建设,就要有木材;要木材,就要有人去采伐。于是,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许多梦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有志青年,都把发家致富的视线瞄准了收入颇丰的东北林区。《林海回民工队》正是紧紧扣住了这一时代背景,以回民工队为代表,真实地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的成长过程。

回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记得在哈吉姆·穆罕默德·塞义德《雇主和雇工——伊斯兰概念》一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位体面谋生而勤奋的劳动者,在夜晚浑身疲乏地回到家时,他的罪已经得到宽恕。”于是,自古至今“体面(正当)谋生”“劳动致富”,不仅成为每个虔诚穆民严格遵循的生存原则,也是回族性格凝练白勺重要元素。正是基于这一文化精神,自唐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回族先民闯天下的记录:丝绸之路的崖谷雪峰、茶马古道的瘴气艰险、海舶贸易的惊涛骇浪——无不骄傲地展示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畏艰险、至正至勤的顽强性格和优良传统。

《林海回民工队》从河北老家松林、大楼、东河、石头、小傻子等一个个血气方刚的穆斯林汉子欲上东北寻求“体面谋生”的“发财梦”开始,珠串环咬,步步推进,向读者娓娓讲述了回民工队的汉子们在“冬天滴水成冰,夏天蚊虫吃人”的东北原始森林中,斗严寒、斗风雪、斗洪水、斗烈火,救人、抢险、护林——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鲜活的人,无疑对回族历史形成的优秀的民族性格,作了一个更现实、更完美的解释和补充。

由于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民族特色比较突出,近些年以回族为题材的小说越来越少,原因是作家们,甚至包括一些回族作家,怕“敏感”、怕出乱子,驻足雷池,不敢涉足。其实,这是一个文学创作的误区。敏感也好,乱子也罢,都是可能的,但也是相对的,关键是你对回族知识了解多少。本书作者之所以敢于大挥其毫,浓涂重抹写回回,原因是他掌握了丰厚的回族知识,做到了胸中有底,心中有“根”。有些人写少数民族的东西喜欢用一些民族、宗教术语,其实这种嫁接出来的语言往往形同抗日小说中的“中国日本话”,轻者生硬无味;甚者还会因错套错用引发事_端,可谓作家之大忌。《林海回民工队》则把丰富的民族语言、准确的宗教术语,与人物的感情、性格进行了熔炼式糅合,形成外在行为与内心世界的统一。卷页一翻,便会有一股浓郁的民族情、乡土气扑面而来。特别是当九十九位穆斯林为过“古尔邦”节,在冰天雪地里一个个跳进冰水沟中洗大净时,一个信念坚定、无所畏惧的民族形象裸裸托出,令人心悬至喉,肃然起散。这是此书与他书不同的一个重要成功之处。

《林海回民工队》的故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生在一群刚刚走出旧社会的农民身上,发生在回汉工人共同生活、并肩创业的环境之中。生活的、生产的、民族的、社会的各种矛盾交织缠绕,起伏跌宕,却又在林业局党委书记高子良、局长任清林的领导下,通过回民支队老战士共产党员吴松林、回民工队队长阿訇马殿清、回民老工人麻万金以及汉民流送队队长赵峰等人的表率作用和细致工作,一一化解。在风雪严寒、辛劳艰险中,一个个只为挣钱而来的农民变成了干难万险不弯腰的钢铁汉子,变成了勇于为国家林木事业献身的有觉悟的林业工人;在他们一声声嗨哟、嗨哟雄壮的号子声中,林务局变成了林业局,荒山坡变成了大闹市,马爬犁变成了大汽车,工棚子变成了家属院儿,光棍儿汉娶上了俊媳妇儿,森林穆民有了自己的清真寺,回汉械斗的冤家变成了生死相交的朋友,这是多大的变化?!而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作者既没使用泛泛的政治口号,也没运用做作的刻意描述,而是把重笔放在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平易近人、以身作则上。利用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形象、作为,去引领思想、引领事业,去发掘回民工人的心灵美和内在潜能。这种把党的领导和党的方针政策这一改变世界的主因,隐于人、隐于事的写法,不能不说是一大妙笔!

作者在后记中称自己是林业工人的儿子,其实不言也罢。只要一打开书本,林业工人的粗犷仗义;东北民俗的豪放无忌;采伐、运输、归楞、刨冰、流送等一道道工序;大小肩儿、前后杠、卡钩、压脚子、巴门子、小辫子等一句句术语,就会紧紧抓住你的思维,将你拉进一个原汁原味的森林世界。可以说不是林业工人的儿子,没有几十年的林区生活经历,是绝难做到的。然而,作者所说“林业工人的儿子”并非意在知之,而是志在继承。事实上《林海回民工队》的诞生,也正是作者为自己圆了一个多年的“继承梦”。

在作者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又一个,不,是一个又一个“九十九条汉子”正在崛起。他们在改革的浪尖上挥篙弄潮,在广袤的兴安岭上龙腾虎跃,一个个更伟大的事业正在等待着他们,愿他们像秀忠先生那样把“梦”做得更大些,圆得更快些,世世代代做之圆之。

我曾在东北生活过,但从未到过东北大森林。过去只知道“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岂知还有~支勇敢的回民工队!感谢秀忠先生把我带进了这个多彩的森林世界,看到了这个“世界”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可歌可泣的人。谨以拙笔浅见向秀忠先生致谢致贺,并为序。

吴丕清

2007年8月14日

后记

我要写一本书,一本关于小兴安岭林业工人的书,一本关于回族林业工人的书。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这种愿望源自于一种情结、源自于一种责任。

但是,我不敢写,唯恐自己笔涩,无任何写作经验,表现不出父辈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来,反而会亵渎了母族,亵渎了林业工人,亵渎了父亲。然而,愈是这样,这种愿望愈是强烈,终于,我战胜了自己。我要让人们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塑造了完美的人格,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于是,我像一个朝圣者那样虔诚地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父亲是在古尔邦节时跳进冰河沐浴的九十九个穆斯林汉子中的一员,父亲也是在械斗中冲在最前面的人。父亲骨折过三次,但他一直在生产一线劳动。那时的林业工人都是这样,十三个回民工队的工人都如此,小兴安岭回汉各族儿女也全都如此。他们的肩上每天都压着一座山,但他们的脊梁都是挺挺的。描写和表现他们根本不需要虚构。

当我战战兢兢地走进他们的生活时,我经常落泪,我为父亲的坚毅而感动,我为父亲的痛苦而难过,我为父亲的伟大而自豪,那样的时代注定了产生父亲那一群热血澎湃的青年。

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回族作家、学者,也是我的一位慈祥的族兄——《沧州回族》的作者吴丕清先生的支持,他对我说过他的创作动机缘于一种责任,正是在他的激励下我才敢拿起笔来。另外,这部小说中一些关于回族的生活用语,和一些资料都引自丕清先生的著作《沧州回族》,在此,我向丕清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尽我所能,小说终于写成了,我像卸下了一副担子一样轻松,因为我把要对父亲倾诉的那种爱表达出来了。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书中的每一个林业工人都是我的父亲,无论回族、汉族。

吴秀忠

2007年4月25日

于金山屯林业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5: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