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不懂电影(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毛尖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影评集。作者是中国知名的影评人毛尖。她的文字幽默得体,风趣犀利。

本书以书中其中一篇《我们不懂电影》为名。在《我们不懂电影》这篇文章中,毛尖对2013年大获全胜的电影《泰囧》如此评价,“《泰囧》绝对不是中国电影的胜利,这部电影的笑点设置程序化,人物设置模式化,而且全程依赖人物的非常态人格,所以,笑完,也就跟尿完一样,图了个轻松。但所有的这些缺点,都不能掩盖它史诗般的票房胜利,不用怀疑,接下来半年,关于《泰囧》会有各种解说词。”

内容推荐

《我们不懂电影》共收录了毛尖的最新影评文章六十多篇,评论了包括大热的《泰囧》、《不二神探》、《甄嬛传》、《唐顿庄园》、《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影视作品。这本书命名为《我们不懂电影》,其实作者恰恰要告诉读者的是如何欣赏电影,告诉你怎么样才能懂电影。

目录

序:说毛尖 俞晓群

第一辑

 生逢乱世

 岁月里的板蓝根

 毒战

 都是面粉

 幸福!咋不幸福

 都是骗子

 凶手是

 最后一分钟营救

 轮到上流社会出场

 八九年的老女人和切糕

 给姐烧个哥

 低级和趣味

 合不拢嘴和合不拢腿

 不虚此生

 外婆的芋饺

第二辑

 王家卫的杯子

 我们不懂电影

 一九四二没有老虎

 一百个陆川

 有时候想看他一眼

 听风

 这是艺术片?

 禁止导演拍老婆

 陈强向谢晋道歉

 无父的时代

 汤唯遇上帝国大厦

 看金像奖

 副导演

 被解救的尹雪艳

第三辑

 英剧和美剧

 最受欢迎的男人

 毁三观的“波吉亚”

 向英剧学什么

 唐顿的钱

 貂蝉女儿和神一样的机器

 猛女难当

 天大的秘密

 不要穿成这样就死了

 因为叔叔想

 家政妇三田

第四辑

 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

 甄嬛传

 墙上的玩具枪

 面带猪相,心头燎亮

 夫妻相

 抗日不用奇侠

 千金方

 如果他正好来电话

 《浮沉》之浮

 杀任警官

 只有编剧相信

 没见过

 何日君不来

 “中国版”

 大姐夫二姐夫

 赵氏孤儿变形记

第五辑

 我们见过你咪咪

 邦女郎

 离,还是不离

 费城故事多

 卖书不会伤害任何人

 相遇

 蛇

 影像“地道战”

试读章节

生逢乱世

多年以后,上海人准会想起二○一三年的春天:黄浦江上漂满了猪,鸡啊鸭啊没人敢碰,天上看不到鸽子,路上听不到鸟叫,三个作家先后死去,大学宿舍发生谋杀,然后,传来大地震的消息。

吃早饭的时候,突然觉得,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也是多么平常的现实,甚至,这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会在日后,构成我们怀旧的起点,就像今天,我们怀的旧,也是奇奇怪怪五花八门。

就说地震吧,最初的惊恐过去后,网络上开始声讨红十字会:一九三七年,日军进攻上海,红十字会联合各团体组成上海市救护委员会,共救出受伤军民四万五千人,随后,红十字还把大量劳军物资送到前线。南京沦陷,红十字总会撤到汉口,又在汉口组织了三千多名专业医疗队奔赴前线,到抗战结束,红十字会救护军民总数达到两百六十万。

用红十字会的光荣历史让现在的红十字会无地自容,我完全赞同,无数人对红十字会竖中指,也是红十字会活该,不过,网络对老红十字会的缅怀似乎另有重点,因为最后,我们总能看到点题的句子:“当年,红十字会的副会长是杜月笙。”

今天我们为杜月笙拗出的造型,的确蛮有震惊效果,去微博上看看,有多少人为杜月笙翘大拇指感叹“民国好时代”,有多少人对现在的红十字会大叫“滚”,你就能知道,凝聚在红十字会上的民意虽然一边倒,但怀旧的内容是多么凌乱:既要白社会出面清理墨嚓里黑的红十字,又要现在的红十字向当年的黑社会学习。

这是乱世吗?《被解救的姜戈》在电影院里放了一分钟,姜戈还没露脸,灯光亮了,观众被告知,有关方面停映了这部电影,具体原因,大家自己猜去吧。

各种猜测各种抒发。有人发帖说《姜戈>;被停,是因为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裸体吊打姜戈的场面终于被有关方面看清楚了,啧啧,露鸟G}。于是,很多人跟帖怀念自己少年时代的冲动瞬间,阿尔巴尼亚的女游击队员居然在路边喂奶,那雪白的雪白的胸脯啊!禁欲的年代才能呼唤出这样的激情,现在看姜戈暴露点身体算个鸟啊!网友的评论刚出来,后面就有人跟着问,那你到底是支持广电总局禁还是不禁?

天地良心我想广电总局也是迷茫的,与其说姜戈被吊打的身体会引发色情,不如说姜戈最后的大开杀戒模糊了奴役主题,禁这还是禁那,这是个问题。

广电总局至今没有发出一个声明,“被解救的姜戈”沦为“被停映的姜戈”,全国人民都在嘲笑这个狼狈的总局,好在时代匆忙,再大的笑话,也不可能在聚光灯下停留五分钟。毕竟,真正能停映《姜戈》的,绝不是广电总局,而是这个乱世。

生逢乱世,广电总局真是应该庆幸。这个星期,谁还在谈论姜戈呢?大家都在骂《新编辑部的故事》,什么台词?什么喜剧?比起王朔冯小刚九十年代编剧的《编辑部的故事》,差一万个甄娱啊!

冯小刚听到了,会高兴吗?不过,想到去年骂《一九四二》的观众也是今天怀念他的群众,他还是应该咧下嘴。

P3-6

序言

说毛尖

俞晓群

一九九八年末《万象》创刊,陆灏前台张罗,沈昌文垂帘听政。那时沈公离开《读书》不久,终日神魂不定,时而欢乐,时而抑郁,时而厌倦,时而发出一些装神弄鬼的指令,什么捞月啊、艳俗啊、众声喧哗啊、文人八卦啊……为此,陆公子头痛不已,他曾写信给我,向我倾诉对沈公思想的领悟;可我早就声明,我这个主编只管申报刊号,筹备资金,哪理会这一老一少在闹什么鬼呢?所以每当此时,我都会连声称道:“内容的事情我不懂,你们做主就是了,看着办,看着办。”

后来人们评价,正是这“看着办”,使《万象》有了个性,逐渐火了起来。但我依然是从不组稿,从不审稿,每当新刊出来的时候,我与读者一样,抢过一本,捧在手里一顿爆读。其中作者,沈公陆灏挖来的一些“老姜”就不用说了,一些新鲜的名字,我也逐渐熟悉起来:恺蒂、严锋、巴宇特、毛尖、黄昱宁、小白……早在《读书》上,我读过恺蒂的文章《企鹅六十年》,很早在京见过她;严锋与巴字特,我与他们的父辈有过或正在来往,自然也是知道的;黄昱宁是同行,文章写得好,书也编得好;小白最神秘,很久很久,我连他真实的名字都不知道,不瞒您说,直到二零一三年末,我才第一次见到他,还有黄昱宁真人。

本文特别要说的,就是毛尖了。对于她的文章,我私下议论,经常会用两个词来形容:天赋与妒忌。对她而言,是天赋;对我而言,是妒忌。说到天赋,赞扬毛尖的人,顶天立地的人物,可以长长地排成一队:董桥、刘绍铭、郑树森、李欧梵、陈子善、陈村、孙甘露、小宝、唐诺、傅月庵……誉美之词也罢,插诨打科也罢,我一个数学系出身的文化商人,怎么能够说得过他们呢?避实就虚,正是为商之道的要素,这一点我懂。不过我认为,真正懂毛尖的人,还有一位先生,他从不夸赞毛尖,但其懂如斯,却最让我认同,那就是陆灏。据毛尖文章显示,她走上专栏作家的不归路,正是源于陆公子编《万象》时的怂恿与逼诱,许多“毛病”也是那时养成的。比如标题党,就与陆公子的腐朽倾向有关,他连金冲及文章《我入过两次党》,都敢改为《暗号是我送你一本书》,纵容毛尖的文题有一点小狂野的风格,有什么关系呢?至于文中参杂着一些粗口和段子,他更是倍加呵护,坚决不删。只是毛尖有了儿子后,陆灏告诉她不要骨头轻,没有人愿意听你在专栏中儿子长儿子短,算是对毛尖的一次训诫。

我读毛尖,妒忌之心还是有的,如果这也算批评,回顾一下,我妒忌毛尖文字精美的情绪,大约有一个变化过程。

……

再把话说回来,从心里说,我更喜欢毛尖影评之外的杂文,尤其是写人的杂文,尤其是写她身边人的杂文。许多人评说,不要觉得毛尖文字放浪形骸,随心所欲,其实她举手投足,最有分寸感。我认可这样的观点,读毛尖的文字,脑海中还会展现出一幅画面:乱世间,她身佩短剑,蹇衣蹑波,若履平地,剑锋飘逸,力道精当。她写子善老师,充满友谊,充满善意,充满中性之理解;她写陈村,深知对方铁布衫已经练到化境,刀枪棍戟,都不在话下;她写小宝,谐虐的情绪由彼引发,出手才情毕现,无法抑制;她写孙甘露,调侃中蕴含着隐隐爱意,融入文字间,跌宕起伏,汹涌澎湃;她写沈公,似小儿无赖,卧剥莲蓬,明枪暗箭,口无遮拦,都化成一位少林烧火僧人生奇境的陪衬;她写陆灏,处处精细,处处小心,即使手起刀落,依然看不到剑锋的痕迹。但是,她不写董桥,即使董公写她,即使董公那样赞美她的文字,她依然不敢回应;最多在世界杯的名下,吐露一点她对董公文字,神一样的敬重!

如今毛尖粉丝暴涨,文章机智俏皮,人物清秀睿丽,前不久,她网上穿着白衣黄衫的玉照,引来多少毛粉点赞收藏啊!难怪三年来,我携沈公到上海,一见到上海的朋友,这位烧火僧就会大喊:“毛尖阿姨来了么?她为什么不来见我?”

这不,她来了。这回她是披着海豚的外衣姗姗而来,我乐于把她介绍给读者。

癸巳年除夕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6: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