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最权威、最实用的文学常识手册,涵盖古今中外,内容范围广到没朋友!帮助你提高文学修养,突破语言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步入成功人生的快车道!
李真顺主编的这本《超级口才训练(1好口才必备的2000个文学常识上下)》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说、著述、文体、术语、文体、流派、文学解读、文学典故、文学运动等方面的知识,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是求经索典之时的好帮手,又是轻松闲暇之余的好读物。因此,特别适合作为国人补充文学常识的读物,尤其适合作为文学爱好者系统学习文学知识的基础读物,假以时日即可成为知识丰富、出口成章的高人,从此再不担心与人交流时词穷。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使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越来越趋前,很少再回望历史,静下心来在灯下默默阅读一本好书,文学的素养在现代人的身上渐渐消失。曾几何时,孩子不再读古诗了,大人终日在网络论坛里灌水。什么是唐诗?什么是宋词?什么是四大名著?诗歌念了上句忘下句,对于文学知识提问急得抓耳挠腮。所有这些疑问都是源于读书不多,不关注历史,缺乏常识造成的。怎么办?通过阅读李真顺主编的这本《超级口才训练(1好口才必备的2000个文学常识上下)》一方面可以了解古今中外所有知名作家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有趣的文学典故,背诵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不但可以丰富读者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情趣、个人修养,还能帮助读者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准确引用这些名诗名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术流派的总称。其中,最为广泛的学术流派,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杂家、农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等。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与孟子、法家的韩非子与商鞅、道家的老子与庄子、墨家的墨子等众多思想家。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主要指以“三曹”与“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俊爽、刚健的诗风。它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自南朝时期开始,一直到唐代末年,都是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风骨”一词最早应用于魏、晋、南朝时期的人物评论中。其中,“风”是指作品的精神气质,“骨”是指作品的形态构架。建安文学主要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诗文普遍采用五言的形式,以其风骨的遒劲而著称于世。代表作品有《驾出北郭门行》、《饮马长城窟》等。
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对西晋诗人左思诗风的高度概括。左思的诗文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辞采壮丽、气势昂扬,极具豪情壮志。他的主要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却是借咏史而抒怀,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与感慨。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我国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继承并发展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及谢朓、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主要以描绘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创作重点。其作品大多以反映作者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为主,文辞清雅淡然,富有意境深意,通常多采用五言律绝与五言古体的形式进行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柳宗元、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我国唐代诗歌主要流派之一,早在汉魏六朝时便有流传,直到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成熟。边塞诗主要以描绘边塞战争与塞外风土人情为主,也有部分作品反映战争带来的离别、思乡等思想情感。形式上以五言、七言绝句与七言歌行为主。作品大多以悲壮的诗风、雄浑的格调来展现盛唐的气象。代表人物有王昌龄、岑参、崔颢等。
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得名于五代时期赵崇祚所编辑的《花间集》,诞生于晚唐时期,对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开山鼻祖为晚唐词人温庭筠。花间词的题材主要以描绘女性的生活志趣为主,诗文注重对文字、音韵的锤炼,以构图华美、景物富丽而著称。代表作品有温庭筠的《菩萨蛮》与《梦江南》等。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拥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流派。它是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中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重点强调诗人的主观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黄庭坚认为诗文的创作应在广泛吸取前人精髓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行发展创造。代表作品有黄庭坚的《山谷琴趣外篇》、陈师道的《南柯子》等。
四灵诗派
“四灵诗派”是南宋末年的诗歌流派,代表了南宋后期在诗歌创作上的尝试倾向。代表人物为赵师秀(号灵秀)、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徐玑(号灵渊)四人。由于他们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因此被称为“永嘉四灵”。四灵诗派主攻近体诗,尤以五律突出,其作品大多以抒发主观情感、描绘山水小景与闲情野趣为主,追求清瘦野逸的创作诗风。代表作品有徐照的《和翁灵舒冬日书事》、赵师秀的《约客》等。
唐宋派
“唐宋派”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散文流派。该流派反对前后七子以文采取代“道统”的观点,反对批评盲目的复古潮流,主张诗文应注重文道合一的传统,以作品表达自己的心声,贯穿文以载道的精神。学派代表人物有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等。主要作品有《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P71-73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能开拓无言之境,往往蕴涵在历史的进程中。正如“历史创造了广袤而深邃的文学,文学承载着厚重而绵长的历史”这句话的精辟概括。本书浓缩了有史以来中外文学常识的精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学常识珍藏读本。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现代社会,电子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越来越趋前,很少再回望历史,静下心来在灯下默默阅读一本好书,文学的素养在现代人的身上渐渐消失。曾几何时,孩子不再读古诗了,大人终日在网络论坛里灌水。什么是唐诗?什么是宋词?什么是四大名著?安徒生还活着吗?《伊索寓言》是伊索所说的预言?都不甚清楚了。诗歌念了上句忘下句,对于文学知识提问急得抓耳挠腮。鲁迅是不是清朝的大诗人?种种关于文学的疑问和误解,都是源于读书不多。不关注历史,缺乏常识造成的。怎么办?阅读本书即可完成第一步的文学知识积累。
本书从文学的角度对中外古今的文学知识作了一个系统的汇编,内容丰富而全、条理清晰而简,有很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其内容包括古今中外作家、学说、著述、术语、文体、流派、文学解读、文学典故、文学运动、文学储备等方面。
本书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及文献性为一体,便于人们阅读内容、搜索词条,是一本能快速了解文学常识的轻松读本,能帮助读者积累涵养、学识,达到迅速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目的。
我们本着方便读者、服务读者的初衷,从众多的文学知识库中选编了此书,希望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但愿我们的努力,能给读者带来帮助。但编者能力有限,而且文学文化博大精深,知识海洋浩瀚无边,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包涵并批评指正。
本书由李真顺、陈蕾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程超、晏霏霏、魏春、徐寅、肖磊鑫、何琼、孟小龙、罗忠、孟志、罗高建、张增强、孟春燕。在此表示感谢。
编者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