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飞,河南柘城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05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在《北京文学》《四川文学》《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多篇被《小说选刊》《读者》《意林》等转载。本书收录了作者历年创作发表的微型小说,包括《会上楼的牛仔裤》《我的副班长》《求求你表扬我》《给母亲一个惊喜》《青石榴,红石榴》等。作品从多个角度切入,以其波澜壮阔的命运场景,演绎人间冷暖悲情、炎凉世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忧伤的歌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永飞 |
出版社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永飞,河南柘城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05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在《北京文学》《四川文学》《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多篇被《小说选刊》《读者》《意林》等转载。本书收录了作者历年创作发表的微型小说,包括《会上楼的牛仔裤》《我的副班长》《求求你表扬我》《给母亲一个惊喜》《青石榴,红石榴》等。作品从多个角度切入,以其波澜壮阔的命运场景,演绎人间冷暖悲情、炎凉世态。 内容推荐 刘永飞以新锐作家的身份迅速挤入高手云集的小小说圈,不动声色地扩充着自己的地盘,构筑自己的地位。他的小说以精准的语言、独特的构思、贴地行走的风格给人一种淋漓尽致的阅读快感。他对故事的渲染与描述,老练从容而又得心应手;他对文字的驾驭与掌控,挥洒自如犹如信手拈来。 小小说集《忧伤的歌谣》收集了作家近些年的精华之作,作品从多个角度切入,以其波澜壮阔的命运场景,演绎人间冷暖悲情、炎凉世态。引入向善而不缺浩然正气,陶冶情操而不失人文关怀。 目录 第一辑 会上楼的牛仔裤 会上楼的牛仔裤 守望 英雄无语 我的副班长 沧海桑田 父亲体检 蚂蚁叔 桃红 又见瞎老张 画匠 桥生 微笑 父亲的谎言 第二辑 弟弟的“三板斧” 求求你表扬我 哭声嘹亮 冤家 弟弟的“三板斧” 对少佐说不 梦见李元霸 老兵 给母亲一个惊喜 跑·笑·哭 小国旗手 朋友 忧伤的歌谣 第三辑 拯救有爱心的人 “老鸹头” 青石榴,红石榴 伤城 送行 拯救有爱心的人 黄昏 我爱北京天安门 父女学车 一号业主 买羊 老省 第四辑 懂鸟语的孩子 匍匐 1983年的战斗 请戴上你的帽子 行为艺术家 一只想要做人的狗 懂鸟语的孩子 二爷和船 涩柿子 永远有多远 1985年的电视事件 冲破黑暗 王小科与两只猫的战争 残酷的视野 第五辑 没人挠痒我就死 告佛 伸手了呀,车子咋不停呢 尊严 “殿”部 会跑的树 晕车 毒誓 没人挠痒我就死 天意 发现命运号 枇杷熟了 证据公司 第六辑 寻找目击证人 小李和他的儿子 马局长的退休生活 预言家 第三只手 谋杀比尔 戒尺 能人 倒霉的局长 小村·小事 眼睛 寻找目击证人 试读章节 我的副班长 老董是我的副班长。称其老董非其年长,亦非其容貌“沧桑”。这里有一个故事。 当年,老董还是新兵的时候,中队内部换防,他所在的班被调至五里外的执勤点上。那年除夕之夜,部队聚餐,赶上他当班值勤。他料定中队干部都在餐厅,留守值班室的定是通信员小温(同一批的新兵,外号狐狸),于是想给他电话聊天。电话一通,他故意操着浓厚的乡音说:“请问,您是谁呀?”对方说:“我是队长。”“队长?屑,你是狐狸吧,俺是老董啊。” “董卫锋,你马上给我跑回队部!”原来值班的真是中队长。 当夜部队晚点名时,中队长说:“下面有请‘老董’上台‘讲话’。”从此,他就戴上“老董”这顶帽子。 老董在家乡学过武术,不久人选支队散打队。两年下来他除了“打”,其它军事科目都不精,且作风懒散。回中队后,已是老兵的他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说起话来大大咧咧,那“老”劲更足了。 第三年的年初,老董收到一封信,和一笔数额较大的汇款。之后,老董像脱胎换骨变个人儿似的。他对日常训练和学习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积极与热情,班里脏活、苦活他抢着干,结果弄得班里的新兵不知所措。 一次,“雷锋三班”到驻地活动。恰巧,负责修理自行车的战士探亲。老董自告奋勇,他说他在家就是修自行车的(在家看别人修过)。当他手忙脚乱把老乡的车胎取出后才明白,原来看别人修车,和自己动手完全是两码事。他手拿扁锉在车胎上轻一下,重一下,长一下,短一下。半个小时过去了,竟把内胎“补”出一个拇指大的洞来。老乡那个急呀。老董挥着汗说:“大叔,我还是给您买条新胎吧。” 不久,指导员察觉到老董的行为异常,找他谈心,他终于说出父亲要他人党的事。父亲信中说他退伍后的工作还没着落,若入了党回去,工作会好找些。 后来,一直到退伍前,老董工作始终踏踏实实的,完全摆脱了之前的浮躁和功利。 一天,指导员把他叫上队部,说经和队长以及其他支部委员研究,正式发展他为中共预备党员。老董拿着表格回宿舍时的表情很肃穆,填表的每个字都是一笔一画地写,这种表情和认真劲儿是他当兵3年来从未有过的。 其实,我一直猜测,让老董“填表”,多少和另外一件事儿有些关系。因为,在他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之前,还发生过一件事。 那天,轮到我们班帮厨,他和给养员去镇上买菜。刚到菜场就看到一摊位前围满了人,还有争吵声不断传出。老董挤人人群,看到一位抱着白瓤瓜的老婆婆正给摊主论理。人高马大的摊主不仅出言不逊,还脱衣赤膊,手拿瓜刀来回比画,混身的横肉突突直跳,吓得众人直往后退。无奈的老人准备离去时,却被老董拉住。 “老乡,给人家换一个吧?瞧她都恁大年纪啦。” “扯淡,她压根儿没买我的瓜,凭什么呀?” “那她咋不找别人换呢?” “咋啦,小武警,见义勇为是吧?找死!” 大汉挥刀劈下,面前的西瓜“嗤”一声裂开,血红的瓜汁顺着刀刃疾速滚落。围观的人“啊”一声慌忙后退,都以为西瓜刀落在老董身上。 “找打。” 一声怒吼,见老董抬腿一个“正劈”。“啪”,声出人倒。“当啷——”,瓜刀坠地,大汉一声未吭,就趴在了西瓜堆上。眼神不好的人都没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派出所里,中队长过来领人,看见老董抬腿就是一脚,办公台子也被他擂得“嘭嘭”响,扭曲的脸要活吞老董似的。警员们都紧张起来,一个劲儿地打圆场。说什么这事不能全怪老董,那人也太横,平常没人敢惹,没啥事儿,签个字你们就可以走啦。 走出派出所,警员又追出来说:“兄弟,下次出脚轻点儿,今天要是再重一些,你恐怕要在我这里过夜喽!”队长却一把拉过老董郑重地说:“兄弟,好样的!” 老董“填表”那天,做了两件事:一是寄回家了那笔款子;二是给父母打了报喜电话。然而,谁都不会想到,这煮熟的“鸭子”也真有飞的时候。 那天,部队正进行队列训练,一位80多岁的老乡,不顾哨兵劝阻,气势汹汹直冲到训练场上。老人将手中的口袋朝下一抖,一只死公鸡直挺挺地滚落在地。散落的羽毛雪花般满操场的飞舞。老人流着眼泪说;“你们这和国民党有啥区别呀?” 当日,老董被从执勤点“请”回队部。第二天,便依依不舍地缴出还没填完整的表格。两个月后的一天,部队宣布了退伍命令。晚上会餐时,队长和指导员给老董敬酒,劝慰他不要有思想包袱,回地方好好干。老董3年来破天荒地流了眼泪。 一晃,13年就这样过去了,老董的形象一直鲜活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而对于老董的无边内疚,一刻都没停息过。 忘不了那天闯祸后的无助。哨所里飞出的石子,没打中鬼哭狼嚎般发情的野猫,却击中老乡用来打鸣的宝贝似的公鸡。看老乡气急败坏的样子,我预感到这次报考军校是无望了。 忘不了老董揽去罪过时的轻松。他说:“你是个人才,不留在部队可惜。” 那天,我哭得天昏地暗。老董故作轻松说:“你能写,日后别忘把我的“英雄壮举”写进你的小说就行了。”我的哭声更大了。 有时,想写信告诉他,我现在是我们老中队的中队长了,又恐唤醒他心底的痛楚。 “今年探家一定要去看望老董!”我下定决心。 此刻,我撤下键盘上的手,呆呆望着窗外,思绪万千。因为我不知道,当我真的面对老董时又该对他说些什么? 沧海桑田 “来,3碗豆花,两根油条,外加4个包子。” 人未到,声音先至,随着一阵踢踢踏踏的拖鞋声,走来一位上穿灰白方格子睡褂,下着蓝色锦纶秋裤的男人,男人的裤腰提得过高,以至于被裹挟的啤酒肚像个身怀六甲的孕妇,他手持阔大搪瓷缸,嗓门豪放,仿佛他要的不是豆花,而是鲍鱼翅。 “哎呀,老王呀,您早啊,坐,您坐。”小李说着,用袖口拂了拂本已干净的圆凳。小李一边给他炸油条、拿包子,一边把老王带来的瓷缸装得溜边溜沿。 “多少钱?” “老规矩,5块2,您给5块。” “哦,不巧,还差您3毛。”老王在睡衣口袋里捣鼓半天,把4元7角钱拍到小李手里。 “成,您走好,不过您这是最后一次吃我做的早点了。” “哦,”转身要走的老王,嘴巴成了一个“o“型,他有些不解地看着小李。 “我这生意盘给别人了,不做了,我……” “噢,不做啦,怎么,生意不挺好嘛,怎么不做了呢?嗯,不做也好,再找个其它工作干干,我看你们夫妻俩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的也挣不了几个钱。” “是啊,是啊。”小李答。 “你这种情况搁在我们城里就叫失业,还可以领到失业金,可惜啊你是个乡下人,那好,我走啦,有什么困难来找我!” 老王到家,正赶上儿子出门,见老王回来,儿子小嘴都快噘到了鼻子上。“今天怎么这么慢,孩子要迟到了。”老婆埋怨。 “哎呦,对不住哎乖儿子,来来来,马上就好,马上就好。”老王一边摊开早点一边跟儿子说:“知道我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吗?碰到熟人啦,人家非拉着我诉苦来着,就是楼下那个卖早点的小李,他生意做不下去了。我说儿子,你可要好好读书,小李这个例子就很生动,你看看,将来你要是考不上大学,恐怕连小李都不如,你看人家这手艺!可你,除了吃穿还会什么呢?” “好啦,好啦,别耽误孩子吃饭,还是想想自己吧,快40岁的人了,天天呆在家里,还好意思说儿子。”老婆的一句话像只钉子嗖地射进老王的喉咙,吐不出,咽不下,疼痛难忍。随之,老王刺溜一下窜到卫生间捣鼓洗衣机去了。 “爸,”儿子嚼着油条喊他,“‘沧海桑田’啥意思啊。” 老王手里抹着肥皂泡出来,儿子一个“问题”又差点儿把他推回去,他定定地看看妻子,妻子又定定地看他。“啊,”老王随即接着说:“沧,就是躲藏的意思,海嘛就是大海,桑田,就是种桑树的田地,意思大概是说,一个人整天东躲西藏,一会儿躲到海上,一会儿又躲进桑田里。”儿子哦了一声不再言语。 不久,楼下来了新摊主,这家伙颇让老王堵心,小李在时,他一个瓷缸打得满满的,现在的摊主先把豆花一碗碗打满,再依次倒进瓷缸,结果瓷缸还有四分之一不满,且每天5块2毛钱一分都不能少,嘴巴还苦兮兮地说,俺是小本生意,本小利薄,看的就是这一毛两毛的利。 其实最让老王堵心的是最近物价飞涨,就说猪肉吧上个月还是9块5,今天已是17块,眼看自己的400元低保费是入不敷出,加上孩子吃穿都和同学攀比,零花钱直线上升,最近老婆厂里效益又下滑,家里的经济可谓雪上加霜。 老王决计要出去找工作了,他先去了市里最大的人才市场。不去不知道,一看吓死人,这哪是人才市场啊,简直是庙会,现场黑压压、乌蒙蒙的人头遮天蔽日,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好不容易挤到摊位前,看了人家的招聘条件,脑袋仿佛被当头一棒,他晕了好几天。后来他又去过几个小型招聘会,情况大同小异。 这天,神情颓唐的他灰灰溜溜顺着街道游走。“欢迎光临!”突然他被两个甜甜的问候吓了一跳,两个漂亮的迎宾跳入眼帘同时,他还看到大门一侧的广告。“招工,学历不限,相貌端正,愿者面谈。” 看到学历不限,一阵狂喜。他记得之前这家餐馆生意不好,关了,这应该是重新开张,店面虽然变化不大,但生意却好得出奇。 迎宾热情地把他领到老板办公室,老板一边噼里啪啦地敲着计算器,一边让他坐下。一抬头,两个人都很吃惊:“老王”。“小李,不,李老板。”原来老板就是在他楼下卖小吃的小李。老王有些言不达意地一阵恭维。小李说:“老王,你还没上班啊,嫂子岂不是压力很大。” 老王不再矜持,一股脑儿地诉说了自己面临的压力。听得小李频频点头。最后小李说:“我这没大要求,一是勤快,二要热情,只要这两点你能做到,我给你开1500元。” 回到家里,他把找到工作的事儿跟老婆说了,老婆很开心,她一边说小李真是好人,一边说隔壁王大妈的儿子是个什么助理,还大学毕业呢,工资也不过1500块。 这时,儿子哭丧着脸进来,一把把试卷丢在他身上,他看到一道名词解释题:“沧海桑田”上面有个大大的红叉,旁边还有一句批语:“胡说八道。”儿子写的答案就是他前几日讲过的。他觉得很不好意思,赶紧去查儿子的词典。词典里解释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夜,很深了,老王第一次没那么早早睡去,他在想那个半月前还被城管撵得没处钻的可怜兮兮的小李和今天西装革履、神气活现的李老板,此刻他突然想到了那个词:“沧海桑田!” P10-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