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隋唐五代文学(上中下)/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
分类
作者 王祥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卷上中下)》由王祥主编,主要内容:唐王朝在走过这令人眩晕般的辉煌之后,便带着长长的叹息,在纷纷攘攘的五代十国的喧闹声中,消失于历史的深处,但它却把这辉煌的文学遗产留了下来,任凭后人把玩、仿效和评说。“诗莫盛于唐”,宋以后的诗歌史差不多可以称之为一部唐诗影响史;唐代传奇与诗歌“并推奇作”;唐代散文,牢笼百代,与宋代古文、明代“唐宋派”、清代“桐城派”等等,一脉相承,影响既深且巨:唐五代之词,则成为宋词之先导。

内容推荐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卷上中下)》由王祥主编,内容简介:编者特组织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合作撰写了这部大型著作《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中国卷》。全书以历史朝代为顺序,共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十卷,五百万字。《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卷上中下)》的宗旨,在于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体、理论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格调、雅俗共赏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既是为了真实、全面、准确、科学地再现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历程和主要风貌,给文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大学文科师生提供一套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是为了在学术研究与文学普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一般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之中,掌握一些文学史知识,加深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目录

总序

本卷序

“八米卢郎”卢思道

隋文帝以政令改革诗文的故事

杨素之死

隋炀帝杀薛道衡

王度与古镜

“文中子”与河汾王氏家族

唐诗之盛

虞世南的“五绝”

身老才壮的李百药

魏征——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斗酒学士”王绩

唐太宗写“宫体诗”

初唐四杰

卢照邻的病与诗文

骆宾王入狱

骆宾王写《讨武望檄》

王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才惊四座的《滕王阁序》

文章四友

杜审言的狂傲

李峤“真才子也”

才高品低的“沈宋”

宋之问两次夺魁

刘希夷写<代悲白头翁》

张文成的《游仙窟》

“四明狂客”贺知童

陈子昂一举成名

“不识时务”的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的千古慨叹

陈子昂写<感遇诗》

一篇诗序成为初唐诗文改革的宣言

二十四学士

终南捷径

白话诗人王梵志

“滑稽之雄”黄幡绰

张九龄与李林甫

《饮中八仙歌》与“饮中八仙”

“一句能令万古传”的王湾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求仕

公主推荐王维

王维陷贼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佛”王维

王孟诗风比较

旗亭画壁的故事

“七绝圣手”王昌龄

唐代的日本诗人晁衡

隐者与和尚——寒山与拾得

盛唐边塞诗派

高适写《燕歌行》

岑参出塞与边塞诗

唐代文人的崇侠尚武精神

诗史中的“双子星座”

“谪仙人”李白

李白的家世

李白应诏入长安

李白的炼丹与游仙

李白长流夜郎

谜一样的李白之死

“酒仙”李白

李白与长江黄河

李白的游侠诗

杜甫困顿长安

《兵车行》与盛唐的征兵

《丽人行》与杨贵妃得宠

杜甫陷贼

“三吏”与“三别”

杜甫在成都草堂

江湖满地一渔翁

杜甫的忧国爱民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杜甫的身后波澜

“荼圣”陆羽

“五言长城”刘长卿

诗僧皎然的《诗式》

大历十才子

高雅闲淡的韦应物

七绝第一的李益

“郊寒岛瘦”

怪辞惊众玉川子

王建写《宫词》

韩愈三做国子博士

韩愈谏迎佛骨

韩愈在潮州

韩愈善谐谑

韩愈写《张中丞传后叙》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韩、柳与“古文运动”

永贞革新与八司马儿

刘禹锡两游玄都观

刘禹锡写寓言诗

刘禹锡学写民歌

柳宗元的《三戒》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无忘生人之患”的柳刺史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的田家诗

韩、柳散文比较

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自居易与琵琶女

最忆是杭州

一篇“长恨”有风情

白居易的“闲适诗”

洛阳“九老”会

“短李”李绅

元稹与宦官争驿厅

元稹的爱情诗

元稹《连昌宫词》

元、白的友谊

“元轻白俗”

名动京师,才惊二杰

李贺举进士

呕心沥血:李贺写诗

李贺之死

“鬼才”李贺

贾岛的“苦吟”

万里桥边女校书

“小李杜”

吴武陵荐杜牧

十年一觉扬州梦

“清秋一首杜秋诗”

杜牧《张好好诗》

杜牧论兵

李商隐和令狐楚的友谊

李商隐身陷“牛李党争“

隽美幽邃的《无题》诗

一篇《锦瑟》解人难

李商隐的爱情诗

善写“四六文”的李商隐

唐代的宫怨诗

花间词祖“温八叉”

温词浓艳,韦词疏淡

“秦妇吟秀才”韦庄

参加农民起义的诗人皮日休

黄巢写《菊花诗》l

晚唐小品文

钱诩与《江行无题一百首》

唐代的新罗诗人崔致远

唐代能诗的皇帝

唐代科举与文学

唐代的文人生活与文学

穷困与诗人

书法与唐诗

唐代乐府诗

唐代的绘画与诗歌

诗歌在唐代的流行与普及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与花间词

唐传奇一“一代之奇”

一枕黄粱梦

爱情传奇——《柳毅传》

南柯一梦

李娃:倡女与夫人

第一篇才子佳人小说

“神鸡童”贾昌

人面桃花

红叶题诗

《红线》与藩镇割据

唐代的武侠小说

唐代的神仙传说

唐代的话本

唐代的变文

《张义潮变文)

开元天宝遗事

花面傲骨的“花蕊夫人”

褒贬不一的冯延巳

李后主与大小周后

一江春水诉怨愁

试读章节

【1.“八米卢郎”卢思道】

卢思道(535—586年),字子行,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范阳卢氏从东汉迄北朝,均为望族高门。卢思道的曾祖、祖父均做过刺史,其父卢道亮则隐居不仕。卢思道一生历东魏、北齐、北周、隋四朝。

卢思道十五岁左右,离开家乡来到邺(东魏都城),因他“聪爽俊辩”,“历受群公之眷”。他拜当时“北朝三才子”之一的邢子才为师,又向另一“才子”魏收借“异书”阅读,这使他的学问大为长进。东魏、北齐文人创作诗文多效法南朝的沈约、任防的著作,讲究对仗,好用典故。卢思道也受这种文风的影响,其文章亦“雅好丽词”。卢思道虽“才学兼著”,但却“不持操行,好轻侮人”。当时魏收奉皇帝诏令编写《魏书》,还没等定稿,卢思道便将书的内容向外人泄露,因此“大被笞辱”。

卢思道二十多岁时,在左仆射杨愔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当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昏庸残暴,做了十年皇帝便死了。皇帝驾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包括卢思道在内的文士们都写了十首挽歌呈上。结果,魏收、阳休之、祖孝徵等文士所作的挽歌,被选中的不过一二首,唯独卢思道的挽歌被选中八首。这说明卢思道的文才高出于他的前辈文人。所以当时朝野人士都称他为“八米卢郎”。这是把文士们写的所有的挽歌比喻为稻谷,而把选中的佳作比喻为米。写了十首被选中八首,确实说明卢思道有超人的才华。有此才华,本不愁加官晋爵,可他又犯了“不持操行”的毛病,“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而且“每居官,多被谴辱”。尤为严重的是,他还“擅用库钱”,结果被“免归于家”。被罢官后,卢思道曾到蓟北地区游览,写了一首五言诗来抒其怀才不遇之情:

长门与长信,忧思并难任,

……

凄凄日已暮,谁见此时心。这首诗以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废居长门宫,以及汉成帝时班婕好被废居长信宫之事,来比喻自己有才华却被罢官的遭遇。这首诗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在这一时期,卢思道还写了《从军行》,写“塞外征人”“天涯一去无穷已”,思妇“坐对芳菲月”的遥念之隋,并嘲讽“觅功名”的将军。诗风劲健豪放,语言秀丽,对唐初七言歌行有重要影响。

北齐末期,卢思道又被任为京畿主簿、主客郎、给事黄门侍郎,还被授予“仪同三司”。这是他宦途最顺利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写过《赠别司马幼之南聘》、《卢纪室诔》等作品。但此时,北齐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周军队步步进逼,不久便灭了北齐。

北周灭北齐后,周武帝宇文邕召北齐文士到长安,各授官职,授卢思道仪同三司。卢思道对北周皇帝感恩戴德,安心供职。过了不久,他发现北周朝廷并非真正重用他这个北齐遗臣,于是,他便写了一首杂言《听鸣蝉篇》,诗中有“暂听别人心即断,才闻客子泪先垂。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的句子,显然是抒发思念故国家乡之情。同是流寓北周的著名文学家庾信读了这首诗,“深叹美之”。这一方面是由于庾信与卢思道,同为旧朝羁旅臣,乡关之思总相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卢诗写得“词意清切”,艺术性较高。

不久,卢思道“以母疾还乡”。适逢范阳郡中的祝英伯、宋护以及卢思道的从兄卢昌期等人乘周武帝死去之机,拥北齐范阳王高绍义起兵反周,卢思道也参与了这次旨在反周复齐的叛乱活动。北周朝廷派宇文神举率兵平叛,不久便平息了这次叛乱,捕杀卢昌期等作乱者。高绍义逃往突厥,卢思道也被判处死罪。可是,由于宇文神举“素闻其名”,仰慕卢思道的才华,便把他从死囚牢中叫出来,还命令他作露布(捷报),“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宇文神举阅后,大加赞赏,便宽赦了他。被赦后,又被任为掌教上士。杨坚任北周丞相,又任命卢思道为武阳太守,他嫌职位不高,便写了一篇《孤鸿赋》表达其情志。赋中写孤鸿“禀清高之气,远生辽碣之东……矫翅排空……望玄鹄而为侣,比朱鹭而相依……忽值罗人设网,虞者悬机,永辞寥廓,蹈迹重围。始则窘束笼樊……匹晨鸡而共饮,偶野凫以同膳……齐荣辱以晏如,承君子之余眄”。此赋实际上是以“孤鸿”之遭遇,暗寓自己之宦途经历,并以道家“齐荣辱”思想来自我宽慰。  杨坚代周建隋,卢思道“以母老,表请解职”,得到批准后,投奔尚书左仆射高颎,做了高颎的幕僚。高颎奉隋文帝杨坚诏令讨伐陈国,卢思道代高颎作《檄陈文》。不巧陈宣帝死了,高颎也就罢兵还朝。卢思道回到长安后,写《北齐兴亡论》和《后周兴亡论》,以抒发其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文中对北齐、北周君臣有褒有贬,对隋文帝杨坚则加以颂扬。他还写了《劳生论》,揭露了北齐、北周的士大夫们二三其德、趋炎附势的丑恶行为。当权贵势力正盛时,这些士大夫们“俯偻匍匐,啖恶求媚,舐痔自亲。美言谄笑,助其愉乐”,一副阿谀奉承嘴脸。再看看他们所依附的权贵失势以后,这些人“始则亡魂褫魄,若牛兄之遇兽;心战色沮,似叶公之见龙。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结侣弃廉公之第,携手哭圣卿之门”。先是震惊,继则又趾高气扬,抛开旧日的主子,准备改换门庭。卢思道说这些人是“不耻不仁”的“衣冠士族”。《劳生论》是整个北朝时代不可多得的针砭时弊的妙文。

隋文帝开皇三年,皇帝派卢思道效劳陈国使臣。没过多久,卢思道因母亲去世又辞官归家。其后又出仕任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讫”。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卢思道患病死去。

卢思道的诗歌,风格纤艳柔靡,多为游宴酬赠之作。其文集久已散佚,后人辑有《卢武阳集》。

P1-3

序言

公元7世纪至10世纪,中国历史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就是隋唐五代时期。这个时代以隋朝统一南北开始,以有宋敉平五代十国的纷争宣告结束。

隋朝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天下,也从文化上开始了南与北、“胡”与汉的融合,所以隋诗也就多多少少弥散了些唐诗的气息。但是短命的隋朝还没来得及对文学进行认真思考,就匆匆忙忙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文学繁荣的伟业只得交给与汉代并称为“汉唐盛世”的李唐王朝去完成。

唐代,一个空前繁荣昌盛的时代,一个政治清明、思想活跃、文化发达的时代。尤其是初、盛唐,仅仅百余年间,就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当后世的史学家们静静地讲述起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时,那神情,那语调,仿佛不是在讲述一段逝去的历史,而是在讲述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童话世界:那个时候,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店肆到处都是,牛马遍布原野;公府仓库,财物堆积如山,私家粮仓,也装得满满的,粮食吃不完,只好随它烂掉。那个时候,在文人们的作品中颂扬的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别说强人,连小贼都没有,一般人家的外院大门常常是好几个月不关,无人偷无人抢,丢在路上的东西多长时间也没有人捡。那个时候,想出门就出门,根本用不着带粮食和刀剑,你可以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那个时候,四海一家,多少年一直没有战争,战马在马厩里肥得已经跑不动了;刀剑弓矢在府库里已经生了锈,断了弦,不能用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没打过仗,连兵器都认不全了。那个时候,帝王从谏如流,臣子畅所欲言。那个时候,对文化兼容并蓄,儒、释、道并重,有许多的僧人、道士是诗人,也有许多的诗人是准僧人和准道士(比如王维被称为佛教徒,李白被称为道教徒,还加入过道籍)。那个时候,文化极为发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难怪诗人们是如此欢欣鼓舞:“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卢照邻《元日述怀》)也难怪大诗人杜甫回忆起“开元盛世”来,是那么动情,那么陶醉。(见《忆昔》)

诗人和史官的称颂都难免有些溢美之辞,因为那个时代还有悲伤、痛苦、灾难和不幸,但它毕竟是一个昂扬向上、充满了激情、洋溢着生命活力的青春的时代,一个充满了希冀和遐想的浪漫的时代,一个歌吟着自由、理想和幸福的时代,一个进发着无穷智慧、充满了无穷创造力的时代。

唐代文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唐代文学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孕育成长。

唐代文学在各种文体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代散文,经历了初唐时期的辞赋家之文、盛唐的诗人之文,然后走进了中唐的古文家之文,创造出了一种与前代的稳重严正迥然不同的“古文”,无骈无散,亦骈亦散,生动活泼,产生了韩愈、柳宗元这样的古文大家。唐代传奇,可以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的开始,其作者既有诗人(如元稹)、文入(如张文成),更有专门的传奇家(如沈既济、李公佐),作品既歌颂爱情,也批判现实,叙事婉曲,刻画细致,其技巧已经相当娴熟。比如《霍小玉传》中的一段:

申未间,忽闻扣门甚急,云是鲍十一娘至。(李益)摄衣从之,迎问日:“鲍卿今日何故忽然而来?”鲍笑日:“苏姑子做好梦也未?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十郎相当矣。”生闻之惊跃,神飞体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日:“一生作奴,死亦不惮。”

与传奇相近的是变文,以讲唱形式出现,颇多市民气息,它成了后世戏剧和小说的重要源头。另一重要文体则是词,隋末唐初崛起于民间,至中晚唐备受文人青睐,于是就有了代表着唐代民间词最高成就的《敦煌曲子词》(其中有少量文人词)和代表着文人词最高成就的《花间集》。

不过,最能体现唐代文学之辉煌的,还是诗。当唐代诗人带着厚重的前代文化传统和独特的风韵气度向人们走来的时候,人们似乎只有惊羡、赞叹。唐代是诗的国度。唐代是诗国中的“千年一瑞世”。

唐诗曾经走过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是唐诗繁荣的酝酿和准备期。似春花初绽,如江水发源。它秉承六朝而洗去其铅华,高倡汉魏而舍弃其古拙质实。上官仪和沈俭期、宋之问致力于诗歌形式的探索,“初唐四杰”、陈子昂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追求。虽说题材狭窄,但自有一种高华雄浑、雍容清雅的风范,已非等闲司比。

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体现的是恢宏大度的盛唐气象,李白和杜甫则是这个顶峰之上的两个巨人。在他们的身边,是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各领风骚的诗人。诗人们热情地歌颂着青春、自由、理想,抒写着自己的胸襟怀抱和远大志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也宣泄着理想得不到实现后的苦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他们赞美着美好的大自然,也热情讴歌着美好的人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他们更为国家和人民的苦痛而流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但无论如何,盛唐诗歌始终洋溢着健康、乐观、昂扬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充满了积极大胆的批判精神。

中唐,是唐诗的“中兴”。其人数更为众多,色彩更为绚丽,风格更为多样。“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以及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都给中唐诗坛带来了奇光异彩;尤其是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以通俗的形式,又一次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晚唐,是唐诗的回光返照期,有承(如诗),也有变(如词)。占据显要位置的,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杜牧和李商隐;继承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则是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杜荀鹤等一批晚唐的著名诗人。

唐王朝在走过这令人眩晕般的辉煌之后,便带着长长的叹息,在纷纷攘攘的五代十国的喧闹声中,消失于历史的深处,但它却把这辉煌的文学遗产留了下来,任凭后人把玩、仿效和评说。“诗莫盛于唐”,宋以后的诗歌史差不多可以称之为一部唐诗影响史;唐代传奇与诗歌“并推奇作”;唐代散文,牢笼百代,与宋代古文、明代“唐宋派”、清代“桐城派”等等,一脉相承,影响既深且巨:唐五代之词,则成为宋词之先导。

凝聚着中华民族高度智慧与巨大创造力的唐代文学,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王祥

2008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