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回首我在地产圈这十年
分类
作者 谢强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001年对北京楼市来说具有毋庸置疑的里程碑意义,在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饱和的同时,新一轮地产扩张却以近乎疯狂的圈地运动为标志开始,在诸如概念炒作式的玩虚活已经不再能够脱颖而出并真正卖出房子的时代,以资金和土地为砝码的实力较劲成为楼市新时代的特征。这种踏踏实实的作风多少让人对未来楼市稳健运行保持乐观;并且人们相信这种较劲只能是大佬之间的游戏。显然,当2001年报章上充斥着除了地产纠纷便是圈地新闻时,那些一掷亿金动辄圈下数千亩土地的大亨们已经取代以潘石屹为代表的项目精英而成为新时代下的地产英雄。来自广州珠江地产的董事长谢强以圈地230公顷的成绩显示出了这种英雄气概。”

这是《财经时报》上的一篇专题新闻《谢强:大盘时代的圈地英雄》中开篇的一段话。

2001年,我提出一个1:3号:“无地何以称大”。土地是有限的,地段更是被李嘉诚钉在了地产价值的十字架上。因此,地产商的竞争首先是抢地盘。

土地储备对开发商来说就是生命线。没有土地储备,就仿佛做面包的找不到面粉。在一定时期以内,楼市的竞争最大的砝码就是土地资源,谁能在土地储备上取得先机,谁就能首先占领阵地的制高点。

明白了这一点,我就知道我的劲该往哪里使了。当初,我曾向朱老板承诺,我要让珠江地产5年内进入北京的前三甲,为了这个目标,我得使劲往前冲,我得拼命,我得在京城开展好我的圈地运动。

拿到骏景那块地以后,我们把它做成了珠江的发动机。骏景收回的钱很多我都用在了买地上。我在苦心经营珠江骏景的同时,经过2001这一年的圈地运动之后,我帮珠江系拿下了北京五块大型开发用地。除丰台区永外果园的煤炭二厂项目珠江骏景外,先后又取得朝阳区青年路煤炭一厂项目——占地21公顷、开发面积55万平方米的珠江罗马嘉园;朝阳区建国路梆子井项目——占地24公顷、开发面积36万平方米的珠江绿洲;位于通州区永顺镇占地2000多亩的土地,可开发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珠江国际城;还有朝阳区西大望路化工实验厂项目——占地34公顷、开发面积90万平方米的珠江帝景。在短短1年左右的时间内,珠江系在北京开发项目用地就已超过230公顷,总开发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

外界多评价我为拿地高手,也许没有谁是天生的拿地高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在这个地产江湖里面,必须要去闯,才有出路。

签珠江罗马嘉园那块地其实和珠江骏景的地有一定的联系。不光是实际运用了骏景赚回来的钱,还用到了开发骏景而带来的信任。通过木樨园骏景项目的合作,煤炭总公司与我之间已经产生了很深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他们也希望我来拿这块地。但是我提出地价太贵了,要求能在价格上有所优惠。毕竟我们在珠江骏景项目合作得很好,他们也知道我这个人讲诚信,可交。最后他们同意价格降到3.3亿。为了让这次合作的基础更加牢靠,我提出先给他们2000万诚意金,如果8个月内无法顺利通过方案的话,退给我们1500万,500万算作对我们的罚金。可以说,我是冒了风险的。但我很看好这块地,我认为值得。它的价值空间是可以预期的。珠江总部的人也来看过这块地,看后很高兴,也认为这是一块好地。但我在看地时发现一个问题,地表水比较高,是个低洼地,这种情况在挖土、开槽时施工成本会提高。因此,我提出再降500万,最后的价格就是3.25亿。

可是,这块地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我们方案通不过,我们将损失500万。

到了临签合同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包括朱老板在内。他们认为拿500万去赌这块地风险太大。

我推心置腹地跟老板去解释,我说,如果方案不成功我们是有损失,但是,我们现在拿500万去赌一个3亿多的项目。如果他们自己就能做好方案,我们可能只给人家这点钱吗?现在才拿了2000万,就能做方案,拿500万去赌有什么不可以?难道不值得么?

后来,直到这块地动工,直到样板间都做出来以后,我们才付给煤炭一厂4000万。因为签合同时我提出,方案通过后,做前期准备,所以半年才付2000万。其实当初冒了500万的风险,而方案成功通过后争取来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和机会成本该怎么算呢,这都是500万所含的价值啊。老板明白了这一点后才认同了我的做法。

临到签字时,煤炭总公司也不是十分干脆了,他们也有点犹豫。我告诉他们我第二天就要出国,要签的话只能当天。后来终于在那一天把这份合同搞定了,老板也很高兴。回头来看,3个多亿买到那块地,绝对是捡了便宜,同行也都说太值了。

2001年初我从京通路经过的时候看到了在二外和原来的广院对面的地块,我觉着这块地的位置和环境都不错,有心拿下这块地。可当时苦于找不到切入点,后来我找到了土地方的人,当时他们要价很高,超出了我们的接受范围。朱老板得知后不知从哪介绍来一个人,据说和土地方人很熟。我到人家那边一问,说不认识。后来还有人冒充某某的儿子,某某某的女儿,我一看这情况,有点灰心了,太复杂了,不想谈了。我回去做汇报时,一个部门经理说认识一个朋友,也在介入这块地。我问这个人,你跟土地方熟么?他当面给那边打了个电话,确实熟。彼此熟识就好谈多了,彼此多了一些信任后,我们第一次谈就把价格基本定下来了。

这块地原来是绿化带,加上旁边有4所大学,根本不让搞大规模开发。因为申请盖大学生公寓,25公顷地里除了绿地,建设用地只给了9公顷,包括大学生公寓还占了2.4公顷,实际上建筑用地还不到7公顷。虽然面积没多大,但是环境非常好,交通也很方便,紧邻地块就有一个地铁站,距离通惠河也只有几百米,而且25公顷的地块里面有17公顷的绿化地,地块品质非常高。

面对优点如此突出的地块,砍价的过程就变得愈发艰难。砍价就是在谈判,谈判的要领就是适当的妥协,为了能把价格砍下来,我允诺对方,如果价格能有所优惠,我们将会在别的方面支持他们,我们可以帮他们把大学生公寓建起来。我给他们算了一笔帐,算了算建这个大学生公寓要花多少钱,对方这才松了口。我为了给他增加一些心理筹码,许诺道:我们签约的话,签约当天,什么时候签约我什么时候立即就付钱。我知道他们正急着要钱,这项目拖了一年多做不下去,中间换了4个单位。我还说,我给你写个承诺,如果我不能履约,你可以去法院告我们。他们开始犹豫,想来想去,后来终于允诺,但有些勉强,只是说基本上可以这样,需要回去开会讨论一下才能最后决定。

P48-50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改革多变的市场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精彩的人生,一个多变的地产大潮中必然会诞生无数个有趣的故事。这本书所揭示的就是这多变中不同视角的一端。

——任志强,华远地产董事长

琼岛舞文,京都挥戈,谢强果真是英雄;珠江跃马,富力腾龙,冯仑原来附骥尾。

——冯仑,万通地产董事长

十年地产生涯,见证中国地产十年!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本书浓缩了十年地产江湖的经历,既有职场感悟,也有精彩案例,值得一读。

——牛根生,蒙牛乳业董事长

秦韵耐久,新声醉人!

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谢强是我的老文友,他涉猎房地产多年,体验颇多,此书书写房地产界的内幕,值得一读。

——贾平凹,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西安市文联主席

祝你的楼成为都市不败的花朵!

——刘恒,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

人文修养,商业品位。

——周国平,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博士生导师

精神富翁,建设力量;发展城市,一代新人。

——舒甲乙,学者,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老舍之子

跋涉者的历程!

——周明,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目录

01 隐龙过江 图谋京师

04 剑走偏锋首战南城

03 焦头烂额的江湖大哥

04 谁成就了老潘

05 亮相,无人喝彩

06 给谁盖房子

07 被去掉的“最高分”

08 “新世界”带来新启示

09 卖房子也找“托”

10 无地何以称大

11 裸泳的代价

12 名噪一时的“三角恋”

13 来势汹汹的“华南虎”

14 无奈的谢幕

15 利义取舍恩怨于心

16 我的新东家

17 得京城者得天下

18 东三环下了一个“蛋”

19 “海南五兄弟”与“富力新论坛”

20 合纵有术友情无价

21 战胜疫情波澜不惊

22 南风北渐“橙子”香甜

23 被“封杀”了一把

24 体外循环

25 富力法则

26 改造企业的DNA

27 纪念成长

28 无法化解的清河之战

29 “黄金”与“青铜”

30 津门会王石

31 坏孩子与好孩子

32 开发商缺德么

33 资本的力量

34 品牌时代品牌制胜

35 危机乍现走麦城

36 痛定思痛找问题

37 亡羊补牢求变革

38 百亿豪门

39 “痰盂”的困惑

40 顺驰不顺

41 “支柱”门前是非多

42 安居之策

43 换将风波新老磨合

44 震后楼市

45 楼市突变 内忧外患

46 忧思图自救

47 御寒之术

48 纷纷扰扰的小阳春

49 老将与新秀

50 丢不掉的书生意气

51 解不开的土地情结

52 经商如做人

53 我眼中的地产大腕

54 再见英雄

55 10年再聚首

56 永远在路上

结语之一 和谐的交响

结语之二 真我才有真味

序言

我与谢强的第一次相遇时收到了一份礼物,就是他的文学著作。当时出书还是一件少有的事,他在我心目中的第一印象,“这是个文人、诗人”。

当我关注这个从文人、诗人进入了地产行业的人物时,更多地了解到这位曾经是首长秘书的人物,是从政府官僚体制中随着小平先生改革开放的步伐进入到市场经济之中的。

更令我惊讶的则是不久,谢强就从一个中国知名的“珠江合生”地产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位置上辞职了。正当我对这位有经验的管理者产生兴趣并希望其能加入华远的团队时,他成为了中国另外一个知名企业“富力”的北方区总经理。

历史上中国没有职业经理人这样一个精英群体。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让“现代企业”开始在市场经济框架的建设中崭露头角,于是大量的精英从旧体制中被释放出来,成为了委托代理制中的管理层,并逐步建立了职业经理人这个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队伍。

如果中国最出名的职业经理人是以唐骏为代表的一群人,那么谢强可以说是地产界中横跨了多个著名地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代表。人生角色的转换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像成思危前副委员长所说的,“人生有两张脸:一张在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另一张脸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角色也在多张脸中体现。因而人生的选择中就不得不同时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既要做好自己不得不做的事,又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谢强从一个公务员、一个诗人、文人变成一个职业经理人,进行了多次人生角色的转换。从一个知名企业跨入另一个知名企业,又经历了动荡的地产10年,深深地卷入了调控政策变化背景之下的市场之争的大浪之中,同时也深陷于尚未成熟的委托代理制的环境背景之下,股东、雇主与经理人决策的权力之争的角斗之中。这种亲力亲为的内幕通常都难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也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争论。

其实,市场经济之中个人功过难以用眼前的一得一失来衡量,人生选择中的对与错,大多数的验证是在多年以后。然而人们又无法让时光倒流,回到从前的情境之中再实践和交易一次。于是他人的经验就成为了一种最好的借鉴,让这种不可能从头再来一次的难题提前被解剖,可以让不了解这个圈子的人和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透过迷雾看到真实,避免人生选择中的弯路。

谢强是个职业经理人,也称得上是地产界的大腕级人物,而其与这些被称为是腕级的人物们的交往和轶事都从一个更新的角度解读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旧事。本书让这个被许多人称为是“恶势力”的地产行业增加了鲜活的色彩,还了其真实的灵魂本质,让无数张冰冷的面孔不被粉饰地露出了一丝暖意,展现出文人墨客的浪漫主义情怀。

市面上大多数的地产案例都出自于外行之笔,他们将网上、报纸上的许多新闻组合成了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但只有亲自深入其中操刀的人才知道决策的难度和“突围”的痛苦。这种有血有肉的挣扎才真正能体会出其中的酸甜苦辣之滋味。

谢强就成为了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眼光来剖析地产的10年。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怀揣着文艺的理想历经了现实的彷徨,在报界与官场历练之后,毅然弃文从商。适逢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年代,作者有幸进入关乎国计民生、社会财富与社会关注高度集中的行当,成为了这个有点狂躁、浮华的物质主义时代中引领潮流又饱受争议的地产商中的一员。

作者长期担任珠江、合生和富力地产这三家在全国实力和规模都堪称一流、发展历程世人瞩目的房企的高管,见证了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中,作者历经了行业发展的兴衰冷暖,面对了商界竞争的凄风苦雨,战胜了创业拓展的压力和不利时局,忍受了艰辛,承受了误解,以一颗宽仁之心迎接着人生和事业的选择和挑战,收获了成功、收获了信任、收获了友情。

作者用这段时问的亲历和见闻,为读者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脉络,以及业界竞争的实例和技法,对万科、珠江、富力、顺驰等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进行剖析和反思,其中还披露了任志强、潘石屹、冯仑、张宝全、曾伟、孙宏斌等业界名人、友人的轶事,更是细致描写了作者作为职业经理人与珠江系和富力地产这两艘业界航母的老板之间的思想的碰撞和磕磕绊绊,展现大型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以及与老板之间的相处之道,通过事实对为商、为人之道进行探讨。

此书可以呈现出地产圈的原生态,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地产圈。书中披露了一些地产圈内不为人知的内幕,将一些陈年旧事娓娓道来,让一些著名事件重现原貌,让不了解地产圈的人透过迷雾看到真实。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十年地产生涯的真实写照。其中既有作为第一CEO的豪情与精进,通过自己的亲身所感表述了职场生涯的成功之道,又有与地产名流如潘石屹、任志强、冯仑等友人轶事及友情,同时,谢强先生也用自己地产的十年从业生涯见证了民营房地产企业辉煌的发展史。本书披露出了地产圈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呈现出了地产圈的原生态,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地产圈,披露了地产圈内不为人知的内幕,让不了解地产圈的人透过迷雾看到真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