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无论学习什么,还是教授什么;无论是医学、计算机还是电脑语言——我们都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以符合大脑的特点将信息整理得合理有序、井井有条,并快速记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作者从大脑研究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的令人神往的方法和建议。她在一个独一无二的模块中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想。例如: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的大脑,使它快速提高记忆力、充分接受新的信息?我们相信,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枯燥的理论家!该书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有用的建议,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短时期内学会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并达到永久性记忆的目的。
本书新版是按模块设计的,而旧版是按线性顺序撰写的。本书旧版希望所有的读者能够从头开始,并系统地读到最后。这一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时除了象牙塔里的科学家之外,其他人几乎都不了解大脑研究。所以我会带领我的读者,就像在上课一样,沿着一条“红线”走下去。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国会将20世纪90年代称为“大脑研究的年代”是有道理的。这样,这个议题就有了世界范围的强劲推动力,这既体现在大量“枯燥”的学术论文上,也体现在(典型的盎格鲁一撒克逊式的)日益增多的教普通读者如何善用大脑的读物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绕着重要的相关题目展开了讨论。
我们可以做个比较:我于1969年年底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开办第一次讨论课(善待大脑的过程或如何真正利用您的大脑)的时候,我必须全力地说服学员参加讨论课,那个时候我是以保证无效退款的方式开办讨论课的。后来学员常常说:“如果之前我知道这门课会给我带来什么的话,我还会叫上我的朋友、同事……”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一些参加我的讨论课、看我的录像、读我的著作的终端客户已经对善用大脑了解了不少,他们还想在自己已经相当丰富的知识基础上补充最新的信息。当然,有些人了解的要少一点,有些人几乎一无所知,情况各有不同,主要看他们是否碰巧得到了这些最新的信息,这多少有一点命运操纵的味道。所以,这一版的结构与以前的版本完全不同,是全新改版,按模块设计的。
这些模块的前后顺序都是贯通的,所以您也可以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但是模块化还意味着您可以把单个章节(模块)挑出来研读。我之所以有意说“研读”而不说“读”,因为许多模块有小的验证试验或者练习题,所以您可以自己证实一下书中的结论,这比我的论述更能让您信服!当然,您必须积极参与才行。
本版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这部分将涉及您大脑的能力,尤其是您的记忆力,因为您的记忆力是其他所有行为的基础,这一点我们将会看到。如果您对本书旧版已经有所了解,或者读过其他相关的书(或者参加过训练记忆的课程)并且想要寻找具体的某个切入点,您会发现感兴趣的关键词,然后“放马过去”。
对于那些早在课堂上使用本书的培训者和受培训者来说,一些重要的原有的“思维模式”现在仍然能够让人受益匪浅,在本版中它们被保留下来,不过也有一些内容被删掉,或是因为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它们已经不再正确了,或者为了给新的东西留出空间来,不然这本书就会膨胀到600页!
如果您看过本书旧版,现在要寻找新的内容,那您可以发现大量的新内容!
第二部分 实践
这一部分的篇幅大约是前一部分的2倍,这也说明本书的目的和宗旨在于注重实用价值。这里您会找到许多重要的建议,比如:关于如何避免正常看电视对大脑的损害;如何利用电视机进行毫不费力、毫无痛苦且不需投入太多宝贵时间的学习。
请您最好先看一下目录,为自己挑选一个美好的开始,因为数量众多的指示标记会将您指引到文中相应的重要位置。这些论述对于入门或者补充都很有帮助,这样您就可以真正在这本书里“信马由缰”、“纵横驰骋”了。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一:温故知新。这里有一篇重要的文章(“类比&数字:左右脑的分工”)是从本书旧版中“转移”过来的,尤其适合初学者。但如果您想要读得少而精,也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内容。因为本书旧版的核心比喻就是“分开”的两个大脑(大脑“左先生”和“右先生”),而本书新版的核心比喻则是知识网络。 附录二:记事帖。这部分内容主要为那些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提供背景知识。另外,在准备这次“全新改版”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尽管旧版记事帖中的有些内容我早在1982年就发表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但这些内容至今仍然很重要。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记事帖是全新的。
如果我们将每个单词都设想为一个信息束,那么当我们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单词的信息束都画出来并融入一张网络时,会发生什么呢?那当然是一个巨大的网络,我称之为知识网络!
如果您已经参与了我们小小的联想任务,那么您就有意识地经历了因一个概念而引发联想的过程。我们就某个主题知道得越多,每个概念“产生”的想法也就越多!
同时我们也清楚了,我们的知识会影响我们的感知,因为感知取决于认识能力。我们不能(无区别地)感知自己不认识的事物,所以外语中的单词和不认识的文字符号对我们来说是噪音和线条,没有意义。但是只要我们知道得越多,那么感知到的也就越多。这让人想起《圣经》中的一句名言:
谁拥有就会被给予,谁没有就会连他的已有之物都被剥夺。
这句话确切地描述了神经的生理过程,因为我们不认识的东西是作为背景发挥作用并且是无意识的,所以当知识传播者、领导者、主管、客户、顾问、父母、兄长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他们就要想到他们的知识网络中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线条,而我们作为学习者(孩子、客户)却没有,所以上面那句话可以扩充如下:
谁拥有网络中的信息线条、信息束、信息场,这些作为吸引器(即智力磁场)发挥作用来吸引新的适当的信息,就会被给予,意思是:他可以感知、理解、加工、记住大量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想法、新理论、新线路,并且以后会运用在日常智力、创造性的行为或反应中。
谁在知识网络中没有足够的位置,就会连他的已有之物都被剥夺,意思是:他不能感知存在着的东西,所以这些就会从他自身的感知器官中消失,因为这些信息已沦落为非信息。
因此,适时扩展您的知识网络对您非常重要。您的知识网络越大,您就可以感知到更多细节。教育(各种形式的,不仅仅是书面知识)和感知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过去人们认为,只有“贵族”由于其“高贵出身”(基因)与大量的普通人相比有更强的接受教育的能力,后者缺乏感知能力是因为处境卑微(与贵族世界相比)。今天我们知道并不是高贵的出身造就了贵族,而是家庭教师和持续不断的身体及思维训练造就了贵族。当然训练对每个人的效果都不一样,但这足够让贵族产生印象并且保持数百年之久。这适用于所有“开化的”国家,即有上层贵族的国家,这些人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有很精细的细节线条,即专业能力或专业知识领域。
知识网络中的这类领域越多,拥有知识网络的人所受的教育也就越多,他在扩展的知识网络中的图形也越多!
因此,最好的基础就是尽可能多(快而易)地理解(比如用听力感知)、掌握并记住一个扩展的知识网络。
您可以在“看电视的习惯”模块找到一个简易而愉快的训练方法,其座右铭是:您越相信有必要观看直播的私人电视,那么就会更容易。好奇吗?除了介绍过的(录像)磁带方法,我还建议:
请您利用每个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网络)。我们倾向于,在阅读时迅速跳过其他信息(与我们已有知识不一致的信息。——译者注)或者从电台广播和电视中的其他信息迅速移开,或者在私人聊天时,如果对方提出了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我们会立即进行反驳。
我们乐意说:“您看错了”或者“您的看法太狭隘了”,并且开始解释我们的观点或视角。其实我们没有充分理解,当我们让他人面对我们的“异”知识线条时,我们是在苛求别人理解我们也办不到的事情,因为他的知识线条对我们而言也是“异”。当他人开始辩护或者逃避时,我们却认为他不够宽容……
这类情况每次都向我们展示新的可能性,即事实上存在于异于我们网络中的其他线条。也许这类人可以大胆地宣布地球是圆的,但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平地上!或者他可以证明差劲的电视内容与沉闷气氛(直至思想态度)之间的关联……如果他的线条与我们知识网络中的线条一致,那么我们就乐于倾听、同情并赞赏我们对话伙伴的智慧或者教育。如果不是这样呢……现在,在我们反驳或批判之前,我们先给他大约120秒的时间,这样我们可以把这类机会变成真正的“机会”。我们家的一位女性老朋友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说:这个话题一点都没意思,我要求换个话题。这时,我们就会互使眼色并叹息。从这一刻开始,人们就不可能与她再谈论下去了。
巨大的知识网络除了意味着大大改善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的能力之外,它还表明我们能更好地与异议共存,通过学习似乎矛盾的角度暂时让异议变得有道理(这一“暂时”完全可以长期在知识圈内存在,乃至数百年之久)。
这是一种研究的精神,例如物理学家就需要这种精神:基本粒子既有粒子又有波的特性!这使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提出疑问:基本粒子是否在周日、周三和周五具有粒子特性,而在一周的其他时间表现得像波。另外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断言,世界总是在回想一个伟大的思想,这个思想“拉动”我们知识网络中的其他线条:
数千年(约一万年)以来,澳大利亚土著人以一个梦境时间为出发点,他们认为梦境时间是与自身现实(身后)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如果一个人在网络中拥有一个线条,认为土著人肯定是原始的、无知的,那么这个人就会认为这一思想连接是荒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荒谬,而是他在网络中的线条会给对方贴上“荒谬”的标签,因为我们知道的一切总是影响我们的感知和对现实的理解(我们的世界观)。
我们知道得越多,网络就越大,但同时我们也在扩大我们“立足”的基础,结果人们就不能很容易地用新信息移走我们脚下的土地。所以知识网络的扩展会提升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P26-30
在修订第36版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材料如此之多,远远超过了本书新版可以涵盖的范围,而且必须承认,我还计划出版姊妹篇《内心资料库》。在这本姊妹篇中我原想既介绍大脑研究,也介绍一些实用技巧。
但是在此之前,我还必须完成《类比图式大全》(Das groβe Analograf-fiti-Buch),许多讨论课的学员已经期待这本书很久了。最近关于那本姊妹篇的出版已经落实,相关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书名也已经确定为《内心资料库》(Das innere 4rchiv),这是第三本关于类比图式(主题)的书,第二本是刚刚面世的《创造力发挥入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巧》(ABC-Kreativ:Technikelt zur kreativen Problem-Losung),其中您会看到17个关于“类比图式一思维”的某个特定方面的案例分析。
随着这一版的发行,我们的发行量已经达到51万册。从印数来看,本书始终是我所有著作中最畅销的,这也得益于很多读者不断向周围的人推荐这本书。我感谢所有向亲友推荐该书的读者,这是所有宣传形式中最诚实的,因而也是最美好的方式。
你们的比肯比尔
2002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