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帝内经治未病宝典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杜同仿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无病先防,有备无患,《黄帝内经治未病宝典》教您建造胃病、肝病、肾病、糖尿病、冠心病、颈椎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前列腺炎、恶性肿瘤……五十种急慢性多发病的防火墙,教您掌握“无病一身轻”的神奇密钥,洞察《黄帝内经》“治未病”玄机。本书由杜同仿主编。

内容推荐

为了阐发《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与理论,笔者在组织编纂《黄帝内经养生宝典》的同时,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及理论进行专门的发掘阐析,编成《黄帝内经治未病宝典》一书。对《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与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并从现代出发,对常见的十一种急性疾病和三十九种慢性疾病的预防、调养与康复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阐析。

《黄帝内经养生宝典》既可供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提醒他们不仅仅要重视疾病的治疗,而且要十分关注疾病的预防、调养与康复;同时又可供一般读者阅读,使他们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预防,或自觉地进行调养康复。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都是相当有意义的。本书由杜同仿主编。

目录

第一章 “治未病”——先进的防病治病思想

 一、《黄帝内经》如何看待疾病

 二、“治未病”:防病比治病更重要

 三、“治末病”的六大措施

 四、历代名医对“治未病”的继承和发扬

 五、“治未病”的健康钥匙在自己手里

第二章 常见急性疾病的预防与调养

 一、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二、咽炎与扁桃体炎

 三、支气管炎

 四、支气管哮喘

 五、肺炎

 六、非典型肺炎

 七、肺结核

 八、泌尿系感染

 九、泌尿系结石

 十、急性肾小球肾炎

 十一、中风

第三章 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与调养

 一、冠心病

 二、高血压病

 三、肺源性心脏病

 四、风湿性心脏病

 五、心律火常

 六、心功能不全

 七、糖尿病

 八、肥胖症与高脂血症

 九、慢性胃炎

 十、消化性溃疡

 十一、溃疡性结肠炎

 十二、肝炎

 十三、脂肪肝

 十四、肝硬化

 十五、便秘

 十六、慢性胆囊炎

 十七、慢性肾小球肾炎

 十八、慢性肾功能衰竭

 十九、贫血

 二十、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二十一、风湿性关节炎

 二十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十三、痛风

 二十四、颈椎病

 二十五、肩周炎

 二十六、腰椎骨质增生症

 二十七、骨质疏松症

 二十八、腰椎问盘突出症

 二十九、遗精

 三十、阳痿

 三十一、慢性前列腺炎

 三十二二、前列腺增生

 三十三、崩漏

 三十四、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三十五、盆腔炎

 三十六、阴道炎与子宫颈炎

 三十七、痔疮

 三十八、老年性痴呆

 三十九、恶性肿瘤(癌症)

试读章节

属阴和属阳的一对事物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或者说同一事物中属阴的成分和属阳的成分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事物才能够维持稳定的状态,否则,就会引发矛盾冲突,甚至使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同样,人体自身的阴阳要保持动态的平衡,人体才能健康。阳气太盛阴气太弱,或者阳气太弱阴气太盛,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比如人体内的血液属阴,而推动血液运行的气属阳,如果阳气虚弱,不能够很好地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正常地流动,就会出现血行缓慢,皮肤得不到血液的充盈而出现面无光泽,精神差,食欲下降,甚至形成瘀血,严重的还会导致中风。

《黄帝内经》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是说,阴气平和,阳气固秘,阴与阳保持平衡的状态,阳气制约着阴气,避免阴气太过旺盛,同时又为阴气发挥它的正常生理功能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持;阴气也同时制约着阳气,避免阳气过于耗散,又不断地为阳气发挥功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这样,人体生命活动就处于健康的状态。

当然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没有任何发展变化的平衡,而是一种相对的平衡、动态的平衡。人体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这个过程中人体的阴阳气血都在不断地生成又不断地被消耗。旧的平衡被破坏,新的平衡又不断地产生,于是人的一生就表现出连续不断的生、长、壮、老、已(衰亡)的生命过程。

(三)治病的根本在于调和阴阳,扶助正气

1 去除病因调阴阳。

疾病既是生理、心理上的异常现象,又是生命活动异常的过程,从表现特征和病机规律看,不同种类的疾病各不相同。

中医的治病理念是“辨证论治”,就是找到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据其对人体造成的阴阳失衡的状况,来制定治疗法则,再根据治、疗法则选择处方、恰当用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具气血,各守其乡。”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去除了,人体的阴阳经过调理恢复了协调平衡,病痛也就自然消失了。

2 扶助正气是核心。

调和阴阳的关键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黄帝内经》一再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药治疗疾病非常重视人体自身对抗疾病的潜力,正气增强了,就容易引领人体内阴阳维持协调平衡,邪气就难以侵袭,疾病难以发生。反之,正气削弱了,就容易被邪气侵袭,阴阳就容易失去协调平衡,疾病就容易发生。

如果治疗疾病只是针对症状采取措施,那么只能暂时缓解,药效消失时很容易再次发病,或者根本起不到缓解作用,甚至延误治疗时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会使病人长期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中,随时再受疾病袭击。

与此同时,中医处方用药治疗疾病时,也要时刻注意保护人体的正气不要受到药物偏性的危害,以免损伤人体正气。

3 顺应自然保健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渭得道……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精辟地指出了人体顺应天地阴阳的重要性。人们之所以会发生疾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没有节制,从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法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既要效法天地阴阳,又要注意自我的调节,从而保证机体向健康发展,长养正气,远离病邪。

当然人体素质有先天禀赋强弱好坏的差别,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调养,先天差的会变得越来越强,而不注意生活调理,总是做不利健康的事情,先天体质强盛的会变得越来越差。所以,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P6-6

序言

“治未病”是《黄帝内经》创立与阐发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关于扁鹊与齐桓公的记载是对“治未病”的最好注释。扁鹊初见齐桓公,认为齐桓公“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但齐桓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病而不相信扁鹊的话:过了五天,扁鹊又对齐桓公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对齐桓公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每次齐桓公都不相信,最后齐桓公病入骨髓不治而亡。明代名医张介宾在引述这一故事时感慨地说:“故在圣人则常用意于未病未乱之先,所以灾祸不侵,身命可保。今之人多见病势已成,犹然隐讳,及至于不可为,则虽以扁鹊之神,亦云无奈之何……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指出能明察秋毫、及早预见并阻断疾情发展的医生才是最高明的“治未病”医生。

“治未病”的内涵博大精深,以上所述的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要而言之,“治未病”至少应当包含有三层涵义,一是指人体在健康无病之时,就要加强养生保健,并注意及时回避病气的侵袭,主动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长久地保持健康无病的体质,这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第二层涵义是指人体即将要发生疾病之时,处于将病未病之际,类似于现代所称的“亚健康”状态,当此之时,就要及早预见将要发生的疾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以阻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治未病”的第二等境界;第三层涵义是指疾病已经发生,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特别要注意预先察知疾病发展的趋向,及早采取措施阻断疾病的深入发展。这时候的“治未病”主要是指“先安未病之地”,防止疾病发展变化而进一步加重,同时采取措施促使疾病及早康复,使身体尽量恢复?未病”的状态,这是“治未病”的第三等境界。由此来看,“治未病”三个字看似简单,但包含了祖国医学丰富的预防学、养生保健学和康复擘的思想与理论,这一思想与理念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不失其光辉。

为了阐发《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与理论,笔者在组织编纂《黄帝内经养生宝典》的同时,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及理论进行专门的发掘阐析,编成《黄帝内经治未病宝典》一书。对《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与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并从现代出发,对常见的十一种急性疾病和三十九种慢性疾病的预防、调养与康复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阐析。本书既可供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提醒他们不仅仅要重视疾病的治疗,而且要十分关注疾病的预防、调养与康复;同时叉可供一般读者阅读,使他们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预防,或自觉地进行调养康复。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都是相当有意义的。本书与《黄帝内经养生宝典》互为补充,互相印证,如能相互参阅,将会有事半功倍之得益。

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与理论,目前还仅仅处于探索阶段,本书作为引玉之砖抛出,十分希望能得到海内外同道的斧正,使之今后能进一步充实完善。

林同仿

乙丑仲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素问》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灵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