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最好有午休。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体力劳动有利于舒筋活血,增强体质,锻炼意志,保持生命活力。
研究证明,科学、适量、合理的体力劳动或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功能都有改善作用。
老年病患者活动身体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和大脑皮层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能力。
劳逸结合
适当休息是生理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人在参加劳动以后,体内肌肉组织中会积聚大量的乳酸和自由基等代谢产物,需要进行适当休息才能被吸收和排泄。
过度或长时间的慢性疲劳状态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易于受到病菌的侵袭。
科学研究证明,短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有可能引起突发性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猝死。
长时间休息,缺少劳作,同样危害身体健康。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可降低骨骼肌肉及全身器官的新陈代谢,易引起气血运气不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静坐、缺乏身体活动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劳逸结合,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体力劳动与身体活动相结合
参加中等体力劳动后应注意静养和休息,以使身体机能彻底恢复。但体力劳动不能代替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参加健步走、游泳等体育锻炼。
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应注意静坐的生活方式的危害,多抽时间参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使肌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有效的运动,提高脑力劳动效率。
身体活动与家务劳动相结合
除了单纯的体力活动,清扫、洗涤、烹饪等家务劳动同样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庭院美化活动,如在庭院内种花养草,养鱼养鸟,可陶冶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多样化文娱活动
养成劳逸结合,作息规律的习惯非常重要。但也不妨采取一些多样化的文体娱乐方式,如听音乐、聊天、看戏、下棋、散步、观景、钓鱼、赋诗作画、打太极拳等。做到动静结合,既达到休息的目的,又起到娱乐效果。文娱活动不仅能够消除疲劳、充沛精力,而且使生活充满乐趣。
良好的睡眠有利健康
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没有什么比睡一个好觉更能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和心情愉快了。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保护脑力
睡眠是神经系统的重要保护性措施,能保护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维护皮质的组织功能,提高思维能力和活力。
轻松战胜失眠
世界上没有比睡一个好觉更好的休息,也没有比失眠更令人心烦的事儿。睡眠不好的人大多是完美主义者,总是记挂着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失眠者睡个好觉呢?
热水泡脚
有一句俗话叫“睡前烫烫脚,胜似安眠药”。但是水温不能太高、太低,否则根本起不到催眠的作用。
睡前喝牛奶
热牛奶具有安神的作用,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可以帮助很好地进入睡眠状态。
热水澡
睡前冲个热水澡往往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能令人很快入睡。
想象
想象往往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人睡。躺在床上,如果睡不着,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的美丽景色,绿色的草坪、阳光灿烂的海滩,可平静心情,促进睡眠。
肌肉放松
躺在床上,可以先绷紧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保持3分钟,然后从面部肌肉开始,逐步彻底放松全身,如此反复。
阅读
准备睡觉前,躺在床上找一本内容轻松的书籍读一读,有助于产生睡意,但尽量不读情节紧张悬疑的侦探小说或故事离奇的恐怖小说。
音乐
入睡前放上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有助于促进睡眠。
体力活动
每天半小时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打球等体育运动,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减缓压力,有利于睡眠。但睡前半小时不要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
P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