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找快乐的圣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安谅是经济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学校、报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机关等工作。其对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话剧、杂文各类体裁都有涉猎,并多有获奖。

《寻找快乐的圣境》为其第四部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本书为经济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谅的第四部散文作品集,内中收录了《短信测试》、《男人不坏》、《仓促是一种错误》、《偶像之塔》、《有事没事就聚会》、《作媒效应》、《秘书》、《迷信的屈服》、《内部预订》、《聚会,如此难堪》、《遗忘之关》、《上海情缘》、《生活简单式》、《今晚,和初中同学有场聚会》等文章。

目录

第一辑 白色嫉妒

1 白色嫉妒

2 脆如薄冰的崇拜

3 机会成本

4 钝与石

5 百密一“疏”

6 短信测试

7 男人不坏

8 仓促是一种错误

9 偶像之塔

10 有事没事就聚会

11 作媒效应

12 秘书

13 迷信的屈服

14 内部预订

15 聚会,如此难堪

16 遗忘之关

17 上海情缘

18 生活简单式

19 今晚,和初中同学有场聚会

第二辑 书桌留痕

20 书桌留痕

21 似水财富

22 为自己打工

23 温馨流动

24 细节的成功

25 相会是一面魔镜

26 香榭丽舍大街的美丽

27 难忘同窗

28 那一年分班

29 同学徐

30 像他这样的朋友

31 潇洒没有规格

32 心里有个美丽的家

33 心灵的度假

34 信任的见面礼

35 一次并不浪漫的寻人行动

36 一两重的诚实

第三辑 一种缘分

37 一种缘分

38 一把汽枪

39 钻与石(又一篇)

40 面对上帝的恩赐

41 那年,有个文学茶座

42 易地而富

43 意外的惊喜

44 有人敲门

45 有一种命运

46 愚蠢的问题

47 圆梦

48 日中之光

49 一路走去

第四辑 真情稀缺

50 短信爱情

51 哎,我们的少年日记

52 二月下旬的一个短信

53 真情稀缺

54 掏出你的心窝来

55 高贵的让道

56 给朋友一个拥抱

57 疑似整容

58 只能送你到门口

59 平静心灵

60 “非典”不是“飞蝶”

61 “非典型性”假日

62 “隔离”竟是如此美丽

63 BB机,你烦不烦

64 巴里坤的马

第五辑 奔走旅行

65 妈妈的问候

66 每个季节都从容

67 目送

68 奔走旅行

69 不能错过的别墅消费

70 幕间休息也精彩

71 给自己留点时间

72 不敢恭维

73 不可错失的月亮

74 诚信的抵押

75 城市支路

76 脆弱

77 丢失了好心情

78 对着流星许愿

79 感念母校

80 感受波切俐

81 隔壁人家有多远

第六辑 快意喷嚏

82 书信抵万金

83 有痛就说

84 有空去吃素

85 快意喷嚏

86 黑夜里的透亮

87 租住公寓

88 今夜歌声如潮

89 金厕所的亮相

90 近记忆的缺失

91 绝版样品房

92 老外的通融

93 人在地下室

94 这些日子很温馨

95 总有一扇窗为你开着

96 走出陋巷

后记

试读章节

那天傍晚,我们几位老同学聚餐。忽听得W君对L君说,“我得告诉你,我真的是嫉妒你。原本这个部门经理的位置是属于我的。老板也曾考虑过我,没想被你这小子先占了。”大伙儿一愣,L君也面有难堪。场面有点尴尬。我们心里都责怪W君怎么这样说话。W君却毫不在乎,反而站起身来,向大家敬酒,说,“我得把心里话给L君说了。谁让他是我的好同学,好同事,义是好朋友呢!我告诉他在职场上再好好比试比试呢!光明正大地比,友好善意地比。”大伙儿冰释了。这样的妒嫉绝无害处呀。于是,酒杯都涌向W君和L君,祝他们好兄弟比翼双飞。

那一幕尚未在脑海里退却,又听一位朋友告知另一则故事。他们公司的两位女孩都蛮聪明能干。在年初公司项目内部承包招标会议上,两位女孩都以思路清晰、方案缜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赢得公司上下刮目相看。但最后只得选一位担纲,另一位自然败北。公司老总让两位女孩都发言。中奖的那位当然喜不自禁,也不忘说句对另一位女孩子夸奖和安慰的话。轮到那个落选的女孩说了,眼泪竟在她的眼眶里打转。她说,她真的有点嫉妒她。她们实力相当,结果却大相径庭。但她真心祝贺她,还愿意将自己的方案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她,以使她更出色地完成公司的这项任务。她说,等下一个项目招标,她还要倾心投入,做得更好。公司很多人都被感动了。那个成功的女孩也掉泪了,走过去,紧紧拥住了她。最感动的是公司经理,他很高兴自己有这样的眼力。当初决定同时招聘她们两人时,有人向他进言,女孩妒嫉心重,又是差不多性格、特点和能力的,会惹麻烦。现在看来,这决定没错。这是两个优秀,而且心态相当不错的女孩。

妒嫉这个东西,历来不被认为是好东西。读过王蒙先生的微型小说,说的是一个赛跑运动员,老比不过对手,于是学着在比赛中使绊子,搞倒别人,以便自己获胜。前两天,报上也披露,有一人将他竞争对手的同事害了,因为他心有妒火,无法控制自己。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某人要提任了,一些无中生有的投诉举报就蜂拥而来,很显然那些心态不平,甚至充满妒嫉心的人正在行动。这真是人心的卑劣呵!

有人很有意思地把嫉妒分为白色和黑色两种。黑色是妒火中烧,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那种。而白色妒嫉是正常的心态,她会激发人进一步的合理竞争,当属于良性互动的那一类.

邻家男孩有一阵十分迷恋成龙,迷恋到了崇拜的地步。说成龙在香港演艺圈堪称大哥大,其风采无人能够比拟。说成龙长得并非英俊、帅气,可那种男人气才算货真价实。还说成龙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星光大道上为国人争得一席之地,那才是中国男人的骄傲呢!

和他聊天说话,没几句就必提及成龙,仿佛成龙就是他亲大哥似的。一阵过后,再谈及成龙,他竞不屑一顾了。原来,某一天,他发现成龙绯闻不断,让他觉得不像正经男人,那偶像之塔轰然坍塌。对成龙的崇拜之心也忽然消失殆尽了。

好多年前,也去听了张学友的演唱会。大舞台人声鼎沸,最狂热的还是女孩子们。张学友边唱边走,走近观众席。女孩子们发出的阵阵欢呼,让我不礼貌地说,几近狂叫。这一霎那,我相信,若是张学友走人她们的包围之中,还真会被她们撕成碎片不可!因为爱与恨历来都是形影相随,互相交织在一块的。那些女孩的痴迷度也实在是不可估量。后来,还真听说同事的女儿,也属张学友的追星族,为张学友哭,为张学友笑,整日价疯疯癫癫的样儿,让同事起初十分担心,后来,同事也找了一些心理学者、教育家什么的咨询过。被告知不必惊慌,适当引导即可,也就不再惶惶。果然,没几天,女儿对张学友似乎不似当初那般痴迷了。闺房内又挂上了什么F4的大像片,说是对F4崇拜得五体投地,对他们的血型、喜好、言语都了如指掌,那感觉,非他们不嫁。但时间也不久,F4又换了任贤齐了,那小伙子蛮帅气的形象又占据了她的心灵。同事也变得大度、从容了,什么崇拜的人物,过不多久,又成烟云飘逝了!玩玩呗!哪像我们真正崇拜的人物真是永世不忘的!

这倒真是。上学念书时,没那么多青春靓丽的歌星、明星风起云涌一般。也会有自己的偶像,可那偶像是经得起时间锻打的。有一位同伴当初就时刻崇拜毛泽东,不仅发自内心地敬佩毛泽东的纵横捭阖,满腹经纶,对毛泽东长汀遨游,诗人的豪迈,乃至喜食红烧肉都崇拜之至。他说他不想也不可能成为伟人,但能像毛泽东那样从农村到城市,让人感觉气势如虹,那才是男子汉的形象。他的崇拜差不多代表了相当一批同龄人的真实心态。那种崇拜是深沉的,真诚的,无可厚非的。以至于二十年之后再相逢,那种崇拜的心情依然如昨。

前两天,王菲演唱会在传闻她自杀身亡之后,存上海滩又烧了一把火。有一位女孩特别喜爱王菲,几乎也可以说是崇拜了。她就等着那天亲眼目睹和耳闻王菲的形象和歌声了。可事情不太顺利,好不容易搞到票,被单位通知要加班,公司有重要任务。她急得快哭了。幸好,公司老总也是个歌迷,蛮同情她的,同意她到时先走。不料,演唱会那天,男朋友来电,说是当晚回国到沪。按他们的恋爱程度,她不到机场接机是不可能的,正兀自烦恼,晚饭都没兴趣吃,那边电话又来了,说因转机耽搁了,得半夜才能到沪。这下又能参加王菲演唱会了,她赶紧奔赴虹口足球场。没想到,又一场大雨把她的兴致搅没了。大雨时有时无,电闪霄鸣,她在内场露天的座位上淋雨、受凉、挨饿,被前面举着伞的人墙给遮挡了,只能看看两边的大屏幕欣赏,兴致一下索然无味。才听了几首歌,她就提前退场了。她宣称自己一定是与王菲无缘,从此不再崇拜王菲。

崇拜、迷恋虽也色彩纷呈,可毕竟脆如薄冰。有点老夫子的我就想还不如找一个真正的人物崇拜呢,要值得崇拜,经得住崇拜,到老时,还觉得眼光无错!P3-6

序言

安谅又要出新书了,是一本散文集。书稿送到我的案头,我不由一怔,安谅平时这么忙,什么时候又写出这么厚厚的书稿来的呢?年终岁末,朋友之间约了吃一顿饭,他不是迟到就是早退,总是因为工作,大家都能体谅他的繁忙。

于是我就这个问题问他,他说,不为名、不为利,就为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体验写下来,留下一点痕迹,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至于时间,只要懂得珍惜,只要你去挤它,写一点不长的文字,那点时问,还是挤得出的。

写作到了他这一状况,也算是上了境界了。

那么,安谅的这一本书,和他几年前出过的那些书,又有那些不同之处呢?

我津津有味地翻开了他的书稿。

读完之后,我首先感觉到,比起前一部书,安谅收集在这本书里的文稿,思想上显得更加深邃。我想,这既体现了作者人生阅历日渐丰富,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信念的执着、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关爱。举凡生活感悟、生命反思、人生经验以及人道主义的思考在篇篇文章中俯拾皆是。如在《同学徐》一文中,安谅既写出了他的个性,有绘画异禀;又写出了他所处“文革”后期那么一个特殊年代里,被打压,被扭曲,被视为异类的情况。文中对那个已然逝去的年代、对同学徐、对老师、对自己,都敢于正视,作深刻的反省沉思。这既是感怀同窗,也是借此一悼国“殇”。又比如《高贵的让道》一文,从作者在希腊亲历的事情写起,用正反事例、国内国外事例鲜明对照,刻画入微,夹叙夹议,引发人们的人道主义情怀。再如《黑夜里的透亮》,作者从临睡前的反思,强调要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警省,要跳出自己看自己,要在忙忙碌碌之余找回理智和清醒。要让白天的决策经得起夜间的追问和锤炼。其实,这也是中国历代文人强调的“慎独”意识。对于安谅这么一个在重要岗位的当代干部,也属难能可贵。

其二,和前一本书比起来,安谅的这本散文集在内容上更加广泛。从一篇篇文章巾,读得出安谅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吉光片羽、雪泥鸿抓等各种美的元素,信手拈来,予以概括和提炼。如果说上一本散文集,安谅是在主题、题材方面相对集中,更多地讲述个人的生活体验,那么这个集子包含的内容就要宽泛得多,在生活体验上也更多地超越了自我。书中的一篇篇散文,谈爱情和友情、谈同窗之谊,讲生活感悟、_丁作所得,讲读书与游历,有阳光的警言、有励志的格言,有人生经验。除了他个人的人生体验外,周围朋友的、普通人的、知名人士的,仿佛有一条线连起来,全都在作者笔下有了生气,汩汩如泉涌,相得益彰,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安谅这本散文集第三个特点,那就是艺术上更加成熟。作者讲究练字,表意清晰,准确,传神;文字风格简洁、明快、流畅。每一篇文章都不长,但都针对一个对象,一缕情思,一种现象生发开去,写得相当集中精炼。作者虽非专业作家,日常工作又繁忙,但在稍有闲暇时,有灵感迅即捕捉,有感悟抓紧落笔,有体会及时写出,故而诗歌的灵光闪动,散文的叙事抒情、小说的情节构思、话剧的矛盾冲突,各种手法、用笔和风格都巧妙妥帖地融会在短小精美的散文中。可以说是涉笔成趣,恰到好处。像《目送》《拥抱》等篇目,抓住了感情上的细节,深入刻画,平铺直叙中突起波澜,不到最后一刻,不知情节之妙。细物感人,莫出于此。

愿读者诸君也能喜欢安谅的这部新作。

是为序。

叶辛

2009—12—15于太湖之滨

后记

这算是我第四本散文集了,也是继《寻找幸福的感觉》之后的第二本“寻找系列”的散文作品。

以“寻找”为系列,并以此冠名,得到了国强兄在内的朋友们的一致赞同,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创意,此创意会赢得更广泛的拥趸。

我自然不会过多地在意对此的褒贬,我也是久经心路历程考验的人了,但我也决不会轻慢朋友和更多人士对我作品集的夸奖,甚至溢美之辞。说实话,这也是我生命中的阳光份子抑或是一种特别的维生素,摒弃了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自贱乃至自我糟蹋了。

生命也许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在寻找中得到,在寻找中失落,在寻找中升华,在寻找中不断地寻找……

我可以是一个不才之人,但不能丢失真实、善良和寻找自然与美丽的心愿。

这么说吧,没有才气是不可被责备的,但没有真善美的心灵确实可耻可悲。

这本书选择收录了我在最近七八年零星发表在各报刊上的散文随笔,也有一些篇什写于上世纪,这既是一种自我检阅,也能让更多熟识和不熟识的朋友,来检阅我的真实的心灵世界。

这年头,能够敞开心扉,让心灵自由淋漓地歌唱,是一种不凡的境界和幸福,也是吾等身份之人的一种追崇和奢侈。

这些日子,我心潮难抑。十几年前,我从优渥的工作现实中毅然走出来,不计各种名利,在东岸热土扎下了根,感受创业的艰辛、激情和收获的喜悦,也长出了我敝笔自珍的一树思想的果实。也许,新的更具挑战性的变故总会萌发。我注定是一个永远在寻找着的人,在凡尘俗世的熙熙攘攘中寻找心灵的安谧和神圣。

我是一个忙碌的人,很少空闲,只要有空,就是我寻找心灵圣境的一次打坐,一回瑜伽,一番神游……

感谢叶辛先生再一次为拙作作序。发出邀约后,他一口答应,又很快挥笔写就。感谢国强兄百忙中为我精心策划,他已身担重任,视我为老友、文友,仍一如既往地倾情支持。

最后我还要感谢翻阅此书的读者。无论是何种途径,何种方式;是逐一细读,还是随意浏览,我都深深地感谢你们。你们成全了我的一个愿望,让寻找受到鼓舞,让寻找被寻找,让寻找有了寻找,让寻找并不孤独和寂寞……

感谢你们!并祝福你们!

此为后记。

安谅

2010年7月18日周日上午九时于卧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8: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