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沃伦·巴菲特凭借62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成为全球新首富,这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蝉联全球首富13年后的首次“让位”。
巴菲特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巴菲特的成功秘诀在哪里?我们能够从他的成功理念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抱有极大兴趣。
但非常遗憾的是,巴菲特的人生恰似一部无字天书,因为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任何一本著作,这让想了解他和研究他的成功秘诀的人们感到无所适从。但愈是如此,愈是有人想一探究竟。本书目的,即在于此。
作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白手起家,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成世界首富。巴菲特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巴菲特的成功秘诀在哪里?我们能够从他的成功理念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抱有极大兴趣,这也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本书全面考察巴菲特的人生理念,深入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思想,精准提炼巴菲特的成功秘诀,相信无论对专业股票投资人员,还是一般读者,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学习价值。
回归故里创大业
在1956年夏天,沃伦·巴菲特带着妻子与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奥玛哈。他计划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虽然巴菲特当时并没有多少钱,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用他的话说:“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对此我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也许你会为此感到疑惑:巴菲特为何不留在纽约发展自己的事业呢?那儿不是有更多的机会吗?思乡情结固然是他做出这种选择的一个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奥玛哈更有利于他保持内心的宁静——这对一个理性投资者而言十分重要。他说:“我认为奥玛哈是一个更能使人心智健全的地方。我以前经常感到当我返回纽约工作的时候,那儿太多的刺激会令我整日心神不宁。”
繁华的纽约的确是一个适于享乐的地方,要想完全摆脱外界的各种诱惑是非常困难的。他选择远离这些诱惑,无疑是明智之举。奥玛哈是个小地方,没有那么多纸醉金迷,他可以将大部分心力专注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更重要的是,奥玛哈有很多亲朋好友,他们可以成为他事业的助推器。因此,离开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后,他便立即回到了这里。他在爷爷杂货店附近的一个丛林大街租了一所房子居住下来。
为欢迎巴菲特重返奥玛哈,亲朋好友为他们夫妇举行了一个小型聚会。
巴菲特宣布,自己将遵循格雷厄姆的模式建立一个合伙企业,并欢迎大家投资。
他的姑妈艾丽丝率先响应了侄子的计划。她说:“我曾经相信沃伦的才能并因此获益,这一次我选择再一次相信他。他会让我的退休金翻上几番的。”
姐姐和姐夫也不甘人后,表示要拿出钱来加入到合伙企业。
律师丹·莫内也掏了腰包。
最终,有七个人决定和巴菲特合伙,他们共筹集了10.5万美元。就这样,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顺利成立。他的自有资金只是象征性的100美元,‘因为他主要进行智力投资。巴菲特向合伙人承诺:他们每年可收回投资的6%,并且按各人的出资比例分享总利润的75%。另外25%则由巴菲特自己享有,以作为他管理资金的酬劳。
公司刚刚创办时,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认为儿子人市的时机不妥。那时道·琼斯指数在200点左右,霍华德认为这显然太高了,因此他建议儿子在购买股票的时候要非常谨慎。作为一位老资格的股票经纪人,霍华德的建议无疑是经验之谈。
但巴菲特那个时候已掌握了更新与更先进的投资工具,他看问题的角度与父亲大不一样,见识也远在父亲那些老经验之上。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追捧热门股。他只考虑股票的实际价值与发行这些股票的公司的增长潜力,不受股市行情左右,也不迷信所谓股评行家的观点。
巴菲特认为,股票价格短期内的波动是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它始终不能脱离实际价值。而股评家们最热衷的是预测股票短期内的涨跌。但这其实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因为影响股价的因素实在太多。
那么,巴菲特是怎么进行投资的呢?他有时将自己埋在资料堆里,有时去调查那些引起他兴趣的上市公司,一旦发现股价低于实际价值的股票,就毫不犹豫地将其买进,等价格攀升之后再卖出去。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投资法则。巴菲特对此使用得得心应手,为他与他的合伙人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利润。
后来,又陆续有一些亲朋好友加入到他的合伙公司,年底时,巴菲特控制的资本已达到50万美元。这一年,道·琼斯指数下跌了8%,大部分股民蒙受了损失,但他的投资组合盈利达到10%,于是人们更有信心将钱交给他投资了。
在资本运作上,巴菲特强调对资金的绝对控制,不希望任何人知道他在股票上所做的决策,但他确保合伙人的投资会一直增长,合伙人会得到应该得到的报酬。他对自己独立操作的能力十分自信,因为他对华尔街的所有股票、债券都了如指掌。他详细研究过每一份财务报告、年度报表,并牢记在心中。
巴菲特就像一个“独行侠”,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从不与人商量。他整天躲在奥玛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的精力全都被股票与债券包围,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投资赢利之道。他一个公司接一个公司地分析着,寻找着投资机会。一旦发现一只便宜股票,就果断出手。
为了避免其他投资者的干扰,巴菲特与他的合伙人约法三章:不希望他们过问他在股票上所做的决策,每年他只需要向合伙人汇报一下投资情况,做一个年度成果总结。他说:“民主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在投资决策方面却是个例外。”他认为,聪明的投资决策不是商量出来的。
巴菲特同时也认为,要取得合伙人对自己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他告诉他的股东们说:“我将像经营自己的钱一样经营这个公司。我会承担相应的损失,也应获得我相应的利润。我不会告诉你们我是如何经营的。”
巴菲特在股票上做得十分出色,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钱拿出来交给他管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又新组建了四家合伙公司,并且盈利状况都非常好。
由于巴菲特的事业看起来渐人正轨,几年之后,巴菲特成功迈进百万富翁的行列。
P14-17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在几十年的投资经营生涯中,无论市场景气还是不景气都能稳稳当当地赢利,不管世界风云怎样变幻,事业都能持续成长,无论哪一项重要投资都能获得高额回报,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神话”。而本书的主人公——沃伦·巴菲特,就是创造这个“神话”的人。
2008年3月5日,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沃伦·巴菲特凭借62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成为全球新首富,这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蝉联全球首富13年后的首次“让位”。
巴菲特从26岁开始从事独立投资,迄今已达52年,其间鲜尝败绩。他的事业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起步,到现在已成为一个市值数千亿美元的超级财团;他的个人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00美元白手起家,至今身价已达620亿美元。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投资大师,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被人们称为“股神”。
巴菲特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巴菲特的成功秘诀在哪里?我们能够从他的成功理念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抱有极大兴趣。
但非常遗憾的是,巴菲特的人生恰似一部无字天书,因为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任何一本著作,这让想了解他和研究他的成功秘诀的人们感到无所适从。但愈是如此,愈是有人想一探究竟。本书目的,即在于此。
通过全面考察巴菲特的成功历程,我们发现才能和努力固然必不可少,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坚持理性投资,从不投机取巧。当别人在探寻一夜暴富的秘诀时,他却在计算着十年后的投资收益;当别人拿金钱赌明天时,他却在耐心等待后天的投资机会;当别人受“市场先生”的影响情绪冲动地盲目决策时,他却在审慎地做着调查研究工作……巴菲特用他那超乎寻常的冷静思维和理性态度,取得了令世人艳羡的超凡业绩。
俗话说知易行难,对我们来说,掌握某种正确的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巴菲特数十年如一日地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盲从他人,这可能是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郑灿同、张志水、李桂花、张翠兰、王元志、付荣艳、张雪灵、周增兰、程秀珍、王晶、李长兴、许允宣、苗杨建、韩静者、程顺峰、郑翠云、孙岩、侯保雷、张利勤等人的大力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朋友谅解,并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