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有很多的好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捷,内心浮躁,都应该好好地修修。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很快乐,就不需要修行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快乐是有条件的,必须在很适合的环境下才能得到,如果遭遇外在的打击,很容易就会被破坏掉。这就像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只有在春天才会感到温暖,而在寒冷的冬天与炎热的夏天就会感到不安、躁动。所以,很多人在条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就会感到烦恼与不安。就是因为我们的快乐是短暂而受约束很大,我们才需要通过了解自我而达到快乐平和,使我们的快乐少受环境条件的约束,能保持得长久。《人生即修行且行且珍惜》由李世化编著。
李世化编著的《人生即修行且行且珍惜》阐述的是人生的一个历练过程,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对我们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及人生态度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也出现形形色色的心理状态。本书从人的不同成长过程及人生态度来述说人生的意义。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朋友就是修行路上与你一路同行的人,可以相互扶持、互相依靠,所以,拥有真诚的朋友是人生一大幸事。,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找到对方说说心里话,诉说生活的苦与痛,分享彼此的快乐。
每个人都追求美,出众的外貌,美丽新潮的服饰,潇洒、婀娜的风度,都可令人倾倒,但那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内在美,却更能在人们心底留下烙印。心,是个没有刻度的容器,可大可小。心灵美的人,人们往往能从他及他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从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中看到他的魅力。一个人流露在外的美往往能迷惑人的眼睛,而内在美却可以深深打动人的内心。它是一种看不到的尊贵,能紧紧的拴住人们的感官,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年长色衰,也不会因为失去华服豪饰而掉色。气质之美,靠的是形外真挚的表现,以及内在质朴的心灵!
所谓终身学习,顾名思义,讲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常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不可以不读。”“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
钱伟长院士90高龄之时,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活跃,而且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他的口头禅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他的知识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正因如此,他在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而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虽然操作不像年轻人那么灵活,但也能操作自如。他把自己的自学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到12点,因为这时候最安静,可以安安静静地自学,获得自己所不懂的东西。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为了保持自己的这种自学劲头,钱伟长70岁以前家里没有电视机,直到后来,在晚辈的强烈要求下才购置了彩电。这是因为他是个铁杆“体育迷”,特别爱看足球、乒乓球比赛的转播,他生怕看电视耽误了自学和工作。
人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比起到了90岁仍能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钱伟长院士,大部分的人都还很“年轻”,现在开始学习,依然不晚。要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学习,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事实上,越是勤于学习的人,越学越知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停滞不前,不去吸取新的知识,那么很快就会落伍,会被这个时代抛弃。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充电,否则难以生存下去。
而且,学习永远都不存在早晚的问题,它贯穿人的一生,对我们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不论你是什么年龄,学习都同样重要。在学习面前永远没有“晚”这个概念。
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晋平公,在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有些忐忑。一天,他问乐师师旷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会不会太晚?”师旷回答:“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大怒:“身为臣子居然这样戏弄君王!”师旷于是解释:“我曾听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时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光亮。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或者老年,在什么时间开始都不晚,而你一旦停止了学习,就意味着你随时有可能被别人超越。
许多人从学校毕业后迈进了社会就失去继续学习进修的心,因此他们也很难再有什么进步。他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每一天都在重复着自己,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一样,前天的你跟昨天的你一样,很难往前走一步。
相反,一些在学生时代并不显眼,但到社会后可以勤勉踏实地进修,自动学习应学之事的人,一般都会有长足的进步。他们可以不断加强自身,一个劲地往前冲,经过1年、2年,甚至10年、20年、30年,积攒成与其时间相称的实力,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要知道,我们的工作、生活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新的事物,学习与生活相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智者所必需的,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P3-4
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
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喜欢阳光灿烂,却害怕雨雪冷凉,只做温室的花朵,不愿做苍松翠柏,就必定无法拥有精彩的人生。若要使人生精彩丰富,就得与种种境界奋斗,在逆境当中学得一身本领。
佛经中说,人身难得,既然生而为人,就是一个修行的机遇。人性拥有太多的弱点,人世也有太多的诱惑,以至于我们往往轻易地就迷失了自己的心性,这都要求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勤加修炼,让自己不会迷失。
说到修行,其实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每个人每天都在修行,只是修行的层次不同。人们追逐着时间与名利,追赶着潮流与时尚,虽然身心俱疲,却乐在其中,这是修行。你天天想着害人,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这也是在修行,修的是恶行,也终将得恶报。而一个一心利他的人。是在修善行,就必得善报,这也是自然规律。
修行有很多的好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捷,内心浮躁,都应该好好地修修。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很快乐,就不需要修行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快乐是有条件的,必须在很适合的环境下才能得到,如果遭遇外在的打击,很容易就会被破坏掉。这就像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只有在春天才会感到温暖,而在寒冷的冬天与炎热的夏天就会感到不安、躁动。所以,很多人在条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就会感到烦恼与不安。就是因为我们的快乐是短暂而受约束很大,我们才需要通过了解自我而达到快乐平和,使我们的快乐少受环境条件的约束,能保持得长久。
修行并不是一件多严肃、很难做到的事情,实际上,修行的方法很多,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行,其旨要就是觉察。要知道,在扫地时,吃饭时,行住坐卧都可行,甚至是工作休闲游玩也都可行,只要我们能当下觉察自己,了解自己的行为、语言、思想,能够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都是修的正行。就好比诚信,就是人与人交往的修行。
可以说,修行是在每一时每一地的,只要能保持觉察不松懈,这就是很好的修行了。人生抉择,是举足轻重的,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你一定要分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正如有句话说的:“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及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人生路上,需要我们时时、事事、处处修炼自己,才能赢得成功的自信,把握自己人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