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达·芬奇心灵密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迈克尔·葛柏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希望能从史上最伟大天才足以启迪人心的智慧出发,为个人的成长和心灵之旅提供一些实用指南,带来灵感。

让读者看到达·芬奇的七项特质如何反映出世人共通的见解,以及如何融合这些洞见,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意义、热情、意识和喜乐。

内容推荐

分享达·芬奇的七种修炼、跟着达·芬奇找到生命的热情、意义、深度和喜乐。

人类历史上,达·芬奇是罕见的全方位天才人物。他创伤出惊人的艺术作品,留下无数令人称奇的思考笔记,在身、心、灵方面做到了近乎完美的协调与平衡,成为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命典范。《达·芬奇心灵密码》,让你贴近达·芬奇的灵性奥秘,聆听自己的内心智慧。

目录

序 所有人的样式

概论 找一颗星星,指引方向

Part 1 天堂,就在不远处

1 达·芬奇与神圣阴性的重生

2 达·芬奇的神

3 天才的源头

4 寻找圣杯

Part 2 七种天才的心灵奥秘

5 寻求真理

6 承担责任

7 精进觉知

8 接受阴影

9 调和阴阳

10 整合身心

11 爱的表现

最后 达·芬奇的祝福

附录一 资源

附录二 图片说明

试读章节

我们的确知道达·芬奇热爱神秘事物、谜语和恶作剧。他也喜欢解谜、双关语、说故事、编码和译码。毕竟,他是会用写反字方式(mirror writing)写下观察纪录的人。所以我觉得他会喜欢丹·布朗那本小说。至于《达·芬奇密码》一书里的真实程度如何,嗯,这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丹·布朗不用担心真实不真实的问题,因为他写的是小说。

那么,达·芬奇有没有加入那个秘密社团“锡安会”,奉行该会宗旨,戮力保护圣杯的秘密?达-芬奇说不定是锡安会的长老?他知道圣杯的下落吗?达·芬奇的杰出画作《最后的晚餐》中,坐在耶稣身旁的人物是一位女性吗?假如是女性,她是不是抹大拉的玛利亚(Mary Magdalene)?达·芬奇是否在暗示,耶稣和抹大拉的玛利亚是一对情侣,而她让耶稣的血统流传了下来?达·芬奇是否像《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所讲的设计了一个密码盒(cryptex)?这些谜团可真是诱人哪!

由于达·芬奇曾经建议我们,至少要用三个角度来观察问题,因此我求教于三方面的独特数据来源,试图探索这些谜团。这三项来源分别是:肯普教授、布莱恩·托维爵士(sir Brian Tovey)、简·休斯顿博士(Dr.JeanHouston)。

肯普教授在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艺术史,撰写了许多以达·芬奇为研究主题的学术文章。他和玛丽娜·华乐丝(Marina wallace)共同筹办了在伦敦海沃美术馆(Heyward Gallery)展出的达-芬奇解剖素描展。

托维爵士则是专攻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专家,现于“英国佛罗伦萨协会”(British Institute of Florence)担任客座研究员。他还当过好几年的英国情报局局长——他可比《达·芬奇密码》一书中的提彬(Leigh Teabing)更聪明犀利、更有察觉力,在道德方面无可挑剔。

第三位则是身兼人类学者、梦想家和作家的休斯顿博士。她曾受教于传奇的人类学家米德博士(Dr.Margaret Mead),是一位当代的文艺复兴女性,也创办了一所世界性的学院——“神秘学院” (Mystery School),旨在探索各种存在于多种文化与传统中的普世智慧原型。

当肯普教授被问到,达·芬奇会不会是锡安会或秘密社团的成员,或者达·芬奇是否把抹大拉的玛利亚加进《最后的晚餐》时,他回答: “馆藏的达·芬奇文献(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目录中有不错的摘要)的内容和锡安会完全无关。达·芬奇绝对没时间玩这种无聊的把戏。

“耶稣右边是年轻的圣约翰,他刚打完瞌睡(依照习惯)。他是达·芬奇笔下的典型俊俏青年。

“《达·芬奇密码》是小说,不是历史,我觉得不成问题。”

托维爵士表示:“我必须同意肯普教授说的,没有证据显示达·芬奇和锡安会或其他类似的社团有关。我也同意肯普教授对于《最后的晚餐》中站在耶稣右方那个人的判断,他的判断与《约翰福音》的说法相符,这是很站得住脚的看法。至于有关耶稣和抹大拉的玛利亚私通的迷思,已经流传多年,但是历史上根本找不到证据支持这个说法。唉,我得承认,关于达·芬奇在密码术方面的运用,我只知道他会用反字写笔记(这点很明显),以及他会在绘制设计草图时刻意模糊设计细节,其他的,我就一无所知了。”

休斯顿女士同意前二者所说的,达·芬奇不太可能是锡安会或其他秘密社团的成员。当我问到耶稣和抹大拉的玛利亚可不可能留下后裔,她委婉表示,那是“历久不衰的说法,让人津津乐道的推测”,她说丹·布朗把它放在“该放的地方,也就是放在小说里”。

而肯普教授、托维爵士和休斯顿博士都同意,达·芬奇为人类心灵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启发,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并用来发掘自己的意识和创造力。

达·芬奇想在《最后的晚餐》中表达什么?

虽然小说《达·芬奇密码》所提出的许多假设都没有历史证据支持,不过我想强调丹-布朗这本书在哪些地方做得非常正确,以及为何我相信这个故事虏获了几百万读者的想象力。这本小说写得很好,动作场面热闹,情节引人入胜,让人觉得像是在看电影(我等不及想看电影版)——就这一点来看,《达·芬奇密码》并不比丹·布朗的其他推理小说更精彩。这个故事真正的力量在于它触动了我们深藏内心的东西。《达·芬奇密码》大量使用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所说的“集体潜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tisness),让我们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属于这个意识构造转变的一环;而这本书把达·芬奇的地位(我相信这是正确判断)标举到使者和先知的位置,认为他向世人预示了如何藉由拥抱阴性特质而让意识得以再度平衡。

P21-23

序言

光人其内有光,光照全人类。

——《多马福音》

科幻影集《星舰迷航》(star Trek:Voyeger)系列在1997年的一集里,以全像投影方式让达·芬奇以参谋的身份出场。达-芬奇对舰长提出睿智的建议,引导全体船员完成最高使命,勇敢前往未知之地。在接下来的这本书里,我希望读者能把达·芬奇看成你的专属心灵导师,帮助你发现自己的最高使命并加以完成——就像他曾经给过我的帮助。

我也希望读者能从本书所提到的其他人物身上得到激励,这些人都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生命的目的。

意识的进化

我曾参加一场在威尼斯举办的会议,同时受邀与会的知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Michio Kaku)在会议上发表演说,使得我对于什么叫做有意义的生活产生了新的观念。加来·道雄博士曾经是星舰系列影集编剧群的科学顾问,他建立了“超弦理论”,著作包括:《穿梭超时空:十度空间科学奇航》、《Next:财富、生命与智慧在未来二十年及之后的面貌》和《超越爱因斯坦》等全球畅销书,并在纽约市立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

在那场2001年的会议上,加来·道雄对着台下一群个个是公司总裁的听众发表演说,解释他何以认为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让那些凡事务实、绝不马虎的执行长们为之着迷。加来博士认为,不只是顶尖的科学想法都支持了外星有生物的这种看法,而且浩瀚的宇宙中确实可能存在着比我们人类更先进的文明;很可惜,我们的文明处于最低层,我们会伤害自已的环境,并且自相残杀。

往上一层,是加来·道雄口中的第一层文明(Level one,我们的层级连编号的资格都没有),这类的文明,因为提高了科技的程度和自觉的程度,所以可使得所有成员都不虞吃穿,并经由教育而懂得保护他们的大气层和生态系。

再往上是最高的一层文明,称为第二层文明,这类文明与纯粹意识结合,只凭清晰的意念就能穿越时空(就像星舰系列影集中的人物“Q”一样)。加来·道雄强调,他所说的这些可不是科幻小说,而是许多精英科学家所提出的最佳推估。他还说,我们在地球上只剩下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来进化到第一层——否则就会沉沦,到自我毁灭、烟消云散的地步。

加来博士这段演说的主旨深得我心。不管我们是要把他的说法照单全收,还是只用隐喻的方式来解释他的理论,他这一番话都提供了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思考自己的命运,关注更高层次的生命格局——帮忙把地球升级到第一层文明!而这一点,必须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发愿要为意识的进化而贡献心力才能做到。

多重的直觉感官

作者盖瑞-祖卡夫(Gary zukav)在他广受好评的畅销书《新灵魂观》(The Seat of the Soul)中,提供了指南,引领我们到达较高层的意识,进而往上跃入高一层的文明,也就是他所谓的“心灵领域”(territory of inspiration)。在这个心灵领域,直觉会增强,让我们可以接触到超越了自身,“超越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领域来自个人之外,具有伟大眼光的东西”。祖卡夫相信:“每个人现在都以某种方式被吸引到同一个伟大的前景——它不只是前景,而是一股新生的力量,是我们通往进化之路的下一步。”

在祖卡夫笔下,这种在进化上比较先进的意识,比较能接受直觉,更能察觉到意识里的微妙变化,以及灵魂的浮出,因为这是“多重感官的”意识,不是一般的五种感官的体验模式。五种感官只导向物质现实和个人生存。

根据祖卡夫的说法,具有五种感官的人类,是像以下这样在生活:

人人都孤独活在广漠、空无和纯粹物质的宇宙里。

意念(intention)起不了作用;行动只能造成立刻而明显的物理反应。

物质世界一定要能确保人类生存。

至于具有多重感官的人类则是这样运作:

所谓宇宙,是灵性智慧(divine intelligence)的鲜活呈现,而我们都隶属于一个比自己的自我、生存伟大得多的东西。

意念,是决定现实的强大因素,可以大大影响他者。

之所以有世界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在其中学习,并实践灵魂的真正使命。

以祖卡夫所描述的多重感官觉知来看,达·芬奇早就体现了这样的先进心灵。达·芬奇的好奇心强烈,开放拥抱各种体验,又生来就能在万物中看到上帝的智慧,他为我们带来了一张说服力十足的心灵领域地图。如果我们向他学习,在自己的生命中寻找启示,他就会引导我们走向进化——伟大灵魂通常会这样做。

如同祖卡夫所说, “随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提升层次,我们全体人类的灵魂(我们这样称呼集体潜意识)便得以进化”。综观人类历史,达·芬奇的“个人进展”无人可及,也难怪他的影响在今日达到了最高点。不过,他在过去这几年里成为无所不在的话题人物,这确实还是令人称奇。

达·芬奇的卓越表现看起来简直像是超能力,然而,他的成就确实说明了人类可以如何开放拥抱直觉和心灵,而这两项特质可以经由学习而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达.芬奇是以多重直觉感官来察觉心灵的先驱,他预先说出了存在于所有生物之中的神圣潜力。达·芬奇能为全人类指出一条通往更高自我的途径。

通往更高的自我

世界上各种主要的灵性系统都鼓励众人深入研究那条通往更高自我的路。印度教徒仿效伟大导师,譬如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和罗摩克里希纳(Ramakrishna)的完美状态。基督徒问:“耶稣会怎么做?”佛教徒思索:“佛陀会怎么回应?”

最近不少书籍都提出了如何在世俗生活中传扬与神性有关的思维,譬如有根据耶稣的教导而写给执行长的管理手册,也有从佛陀思想出发而写给单身者的指南。这类的反省可以帮助我们把伟大智慧和日常生活结合。

遗憾的是,关于智慧、良善和美的典范形象,不容易在流行文化和媒体中出现。想象一下你在看电视新闻时,屏幕下方的跑马灯字幕写着:“达。芬奇遗失的笔记本寻获……不过,接下来我们先来关心最新的名人丑闻。”我们整个社会最先注意的事物,都违背了我们的最高理想。

这个现象其实可以在神经科学找到解释。人脑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与挑战,其中一项就是我们受到中脑里的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制约,因此会特别注意那些看起来新鲜、不一样,或是“感官性”的东西,于是忘记了更多比较不受时间限制、比较不属于热门话题的东西,譬如世界共通的灵性智慧。

不过灵性方面的事物最后还是会浮现,因为这些事物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是全世界共通的。这可以由下面的事实看出:各种社会在到达了社会发展的某一点时,都会得到类似的见解,这是英国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口中的“永不凋谢的哲理”。有研究团队发现,《圣经》里的“十诫”中至少有八诫存在于世界各种文化之中,于是这十诫等于是普世的人类价值。就像我可敬的秘书霍根小姐(Mary Hogan)说的,“我们可能来自不同队伍,但是我们都爱打棒球。”

我在追求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有幸受教于多位来自不同传统的伟大导师。我获得了嫡传的上师开释;我体验了克里希纳穆提(J.Krishnamurti)的犀利智慧。我花了好几个月在柬埔寨某佛寺住持的指导下学习禅坐。我曾前往土耳其与苦行僧共舞,并受一位苏菲教派长老开悟。我也很荣幸在十个月时间里,每天亲炙班尼特(J.G.Bennet)这位知名心灵大师毕生追求心灵智慧的成果。我在充满圣灵的英国古教堂与圣灵对话。我跟随一群遵奉先知穆罕默德之道的兄弟往麦加朝圣。而我早在十三岁就依照犹太律法“托拉”(Torah)成为了“诫命之子”(Bar Mitzvah)。

然而,没有一位导师给我的影响像达·芬奇那么深。我几年前撰写了第一本以达·芬奇为主题的书《7 Brains——怎样拥有达·芬奇的七种天才》,那时我发现,潜藏在他生命和作品中的七项特质似乎解释了他的创造力,也为我们指出了通往创造力的路径。同样的那七项特质,似乎也可以解释他的灵性来自何处,以及他所有的发明、绘画、科学实验和写作所散发出的灵性。这项特质,让达.芬奇成为了“uomo universale”,也就是“全人类的人”,可以说出全人类共有的渴盼。

我在过去二十五年里走过澳洲、日本、土耳其、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南美洲、非洲和美国各地,如果说我在旅程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我发现了人类有多少共通的特质。

我面见了世界各地多种智慧传统的多位非凡导师,但这只更加强了我对于人类的共同本质的认知;这个共同本质,表现于我们共同的精神传统之中。爬上山的途径很多,但是顶峰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一个人的生命,普世的智慧

挑战在于,如何对普世智慧(umversal wisdom)产生新的认识,如何藉由足够新奇又原创的例子,抓住我们脑中对于新奇事物敏感的网状结构的注意力,以此让我们记起那些我们都知道却经常忘记的事物。谁还能比达·芬奇更适合把普世智慧用个人的生命展现出来,呈现在我们眼前?他的一生多彩多姿,堪称人类潜力的鲜明原型;我们每一次看他的作品都会有新发现。而达·芬奇的生平和作品最棒的一点在于它们不受时间限制。

达·芬奇的崇高性灵,让人想起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和道教等等信仰的核心力量。达·芬奇和那些达到真正智慧的人一样,阐明了世界共通的价值和理想,也就是真理的核心——它把我们统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我们分开。

苏菲教派的哈兹拉特·伊纳亚特汗(Hazrat Inayat Khan),用以下的祷辞阐明了对于普世智慧的追求:“容我们辨认汝所有的圣名和形体,无论那是叫罗摩(Rama)、克里希纳(Krishna)、湿婆或佛陀。让我们认识汝,亚伯拉罕、所罗门王、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耶稣、穆罕默德,以及这世界知与不知的其他名字和形体。”

我觉得自己幸运至极,深受赐福,有机会与读者一同探索达-芬奇的特质,一起把它们应用在心灵方面的成长。我打从心底欢喜写这本书。我也发现,以文字撰写与灵性有关的课题,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不由得谦卑起来。正如锡克教传统的阿尔琼(Arjan Dev)大师所言: “如果大地是纸,森林是笔,而风是作家,亦无法描述无穷(the Endless One)的尽头。”

苏菲教派诗人儒米(Jalaluddin Rumi)则吟诵:“当我试着描述汝,笔立刻折断,纸也滑落。”

每一个人都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找到自己与圣灵(the Divine)的关系,虚心接受生命的意义与目的。我希望,借着反省达-芬奇特质之中所隐含的灵性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找到那条自己的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5: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