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卷云舒(黄士松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云峰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云卷云舒(黄士松传)》(著者:陈云峰,主编:王春法、张藜)是气象学专家黄士松的学术传记,按时间为序,具体详尽地对黄士松的学术成长和学术成就进行了论述,并对黄士松在气象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描述,对中国的气象学专业建设史和气象学发展史以及黄士松本人的气象学成就的研究都有很好的史料价值。并且对普通的对气象学感兴趣的读者,也有很好的科学普及的作用。

内容推荐

《云卷云舒(黄士松传)》(著者:陈云峰,主编:王春法、张藜)记录黄士松的生平事迹。20世纪50年代黄士松先生即开始对人气环流有关问题开展研究。在国际上独创性地提出在自转地球上,除海陆分布与地形作用外,太阳有效辐射强度梯度的纬向不均匀分布及其时问变化,是决定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和中期循环变化的最基本因子的论说。以后他人的研究都表明黄土松先生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的前瞻性。

通观黄士松的学术研究历程,可以看到两个高蜂期,一个是在40-45岁期间,一个是在65-70岁期间。日后令他名声大振的关于副热带高压的系列研究就从1962年开始。1985年至1989年,他围绕低纬环流系统发表了7篇系列学术论文。在副热带高压、季风、低纬环流系统研究上又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兴趣。1990年,他把目光由热带转向极地,研究极冰的变化与气候、气候变化的关系。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第一章 放飞梦想

 风筝少年

 抗日宣传队

第二章 求学之路

 考入国立中央大学

 艰难的入学旅程

 与“气象”结缘

 “跑警报”的学习生活

 艰难的1942

第三章 结缘大师

 追随涂长望

 进入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台风与中国天气》研究

 《中国夏季风之进退》研究

第四章 赴美深造

 芝加哥学派的熏陶

 师从国际气象学大师皮叶克尼斯

 护照风波

 应召回国

第五章 走上讲台

 重返母校

 思想改造与反右

 师生情

 《决定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奠定学术地位的文章

 着眼于解决长期预报难题

 科学研究的伴侣

第六章 副热带高压的研究

 两支西风急流——并非青藏高原强迫分支的结果

 寻找夏季风跳跃式进退的真正原因

 副热带高压的东西向移动及其预报的研究

 副热带高压的成长和维持机制

 热带、副热带天气研究

第七章 十年动乱

 “王八乌龟”预报天气

 莫须有的罪名

 农场劳动

 恢复工作

第八章 重塑南京大学气象系

 全面恢复教学科研

 科学的春天

 人生的又一个坎

 筹划学科发展

 退居二线

第九章 在学术的田地里继续耕耘

 指导重点课题“热带环流系统及其预报”研究

 学术的第二个春天

 与中国气象学会的不解之缘

 建言献策

 关爱青年

结语

附录一 黄士松年表

附录二 黄士松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蜿蜒曲折的婺江自东向西从古老的八婺大地缓缓流过,将这座城市一分为二,两岸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在这条江边生活栖息,周而复始,始而复周。这就是江南名城——金华,一颗金衢盆地里的璀璨明珠。金华这座古老美丽的文化名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始设东阳郡建制,拥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富饶。

金华文化发达,从古至今,素有“江南邹鲁”、“文物之邦”之称,人杰地灵,在文学、诗词、戏曲、书画、科学等方面人才荟萃、代有名家,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五代诗僧、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戏剧家、人称中国莎士比亚的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铎,新闻学家、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现代思想家、文学家陈望道,文坛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艾青,杰出科学家严济慈等。

风筝少年

时光倒流到民国九年(1920),10月27日的金华城,挺拔的芙蓉峰、连绵的北山山脉构成金华城美丽的天际线;滔滔婺水上扁舟泛波,通济桥横跨南北两岸;城墙内外寺观、楼台、民居林立,万佛塔高耸入云……

在繁华的金华城里,皂坊巷和衢通西市街交叉路口东北有一个大宅院,宅院的主人名叫黄德俭,祖籍绍兴,随父亲迁住金华。黄德俭的父亲叫黄义,人称黄老义,从绍兴迁来金华后,开了一家店铺,起名“黄振祥”,主要经营酒、粮食、火腿,在金华颇有名气。今天黄德俭格外高兴,因为他的长子胜波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黄士松出生了,胜波是他的奶名,意即战胜波浪。小胜波的出生对这个家庭、对黄德俭本人来说意义非凡,胜波作为长子承载着他们的希望。

小胜波的母亲叫陈阿凤,和绝大多数旧中国的乡村妇女一样,陈阿凤也不识字,但为人善良、贤惠。小胜波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前面两个都是女孩,大女儿叫黄秀英,二女儿叫黄娇英。小胜波之后大弟黄仕明,大妹妹黄雪萱,二弟黄仕昱,小妹妹黄小萱,三弟黄希光,四弟黄仕伟又相继出生。兄弟姐妹共9人。

黄德俭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为人宽厚,对别人非常客气,人缘也比较好。黄老义去世后不久,由于做生意不够精明,黄德俭只得把小店卖了,全家就靠此前购买的房产、田产的租金来过活。偶尔黄德俭也合伙同别人一起做点生意,自己就不再单独做生意了。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只是在私塾读过四书五经,之后就不念了,但是在私塾的几年培养出他喜欢看书、喜欢收藏字画的习惯,家里的字画很多。

小胜波就是在这样一个虽不算富裕但也不算贫苦,虽不算书香门第但也不缺文化氛围的环境中长大。并且还形成了喜欢书法的爱好,常常一早就起来练字,这令黄德俭十分欢喜。

转眼小胜波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了。黄德俭虽然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但他的思想还是跟着时代走的。他和陈阿凤商量着要给小胜波找一个好一点的新式学校,最后选择了离家较近、教学质量又好的金华县立长山中心小学。尽管这要花费一笔钱才能有资格入学,在黄德俭看来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也是必需的。1926年9月,小胜波进入金华县立长山中心小学初级部读书。从此在清凉的早晨,西市街的青石板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中就有了小胜波的身影。

P7-9

序言

自序

1920年我出生于浙江金华,一个美丽的城市。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然而,在我懂事之后,相继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入新中国后又经历了无数次的阶级斗争、政治运动:思想改造、反右、大跃进、社教、文革、六四……。此外,自己还遭遇过不少次意外和疾病。幸运的是我最终都脱离险境,度过了所有可能致命的危机,健康地活到今天。

在学业上,我顺利地相继进入金华著名的小学、中学学习,1938年我考上国立中央大学,1945年又获出国深造的机会,先后就读于国际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得以为实现从小就怀着的“学好本领,效劳国家”的心愿创造了条件。

在中央大学学习期间,我首先得到了朱炳海、黄厦千、胡焕庸等名师的启迪。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时又得到了竺可桢、涂长望这样的大师的直接指导。在美留学期间,更是分别受到国际上著名的两大气象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挪威学派的开山鼻祖罗斯贝和皮叶克尼斯的亲传。是他们把我引进了气象科学的广阔园地,并使我逐步建立了“探索、发掘、创新、致用”的治学理念。

1951年,我回到母校任教。在恩师朱炳海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周围同志们的协助下,克服各种困难,尽自己的微薄力量贯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思想,为国家在培养气象人才和发展气象科学方面做了一些添砖加瓦的工作。

我不是院士,中国科协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工程”项目把我列为采集对象,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又感到惭愧。非常感谢他们让我能趁此机会对自己的过往做一个回顾,使我感到机遇和毅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如今我已是鲐背之年,但愿我的经历能给后人有一点点启发就足够了。

本报告作者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对本人的学术思想和脉络进行了非常精确的分析,真是难能可贵。同时介绍了本人的成长过程及工作情况,资料详实、文笔生动。这也充分显示出作者学识深厚,才华高超,令人敬佩。我诚挚地感谢他为此所做的工作。

后记

本书是在对黄士松先生本人、他的家人以及同事和学生的访谈基础上,同时参考了其他史料写成的,力求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原貌。甚为遗憾的是由于“十年动乱”,黄土松先生的很多资料都散失了。十分感谢南京大学档案馆和人事处,他们提供了全部的档案资料,才使得很多历史细节清晰起来。

由于是学术传记,对黄士松先生的学术成长历程要有细致的梳理。黄土松是我国气象学界唯一受过两大气象学派(即挪威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熏陶的气象学家,他的成长历程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在我国的传承和碰撞。本书对黄土松学术思想的形成,采用的研究方法,科研成果的应用等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如果说本书尚具有一些特色的话,此当为一。

最后要十分感谢黄士松先生及其夫人汤明敏女士。黄士松先生当时已93岁高龄,但仍积极配合我们的访谈和史料采集工作。感谢“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的各位专家,尤其是樊洪业研究员、张藜研究员的悉心指导。还要感谢我们采集工作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他们都为本书的顺利完成贡献了力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2: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