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说精品馆”书系遴选汤普生·西顿、杰克·伦敦、得·赛居尔夫人等动物小说名家经典作品,由儿童文学理论家、翻译家、动物文学研究专家朱自强教授担任主编,可谓动物文学精品大观。最真实、最细腻、最感人、最温情的笔触描摹出动物丰富深邃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细致的生物画卷,抒写了生命的尊严和自由的梦想;文字独具魅力又饱含深思,满足孩子天然本真亲近动物的心性,激发孩子思想的共鸣,传递给孩子反观自身思考的智慧,实现了人与动物的一次严肃对话和深情拥抱。
埃里克·奈特编著的《莱茜回家》主人公是一只叫莱茜的狗,有如人一样的聪慧。故事发生在资本主义闹经济危机那会,社会动荡不安、失业率上升,地点是英格兰小镇上的一户普通的撒克逊人家……
因为失业,乔的父亲把家里的牧羊犬莱茜卖给了当地的拉德林公爵,为防止莱茜一次次逃脱回到原来的主人身边,它被带到了几百英里外的苏格兰庄园。但是,回家的信念在心中燃烧,它还是逃了出来,一路跋涉,一路向南,跨越千山万水,经历重重磨难,从苏格兰高地回到英格兰约克郡,去赶赴与乔的约会……埃里克·奈特编著的《莱茜回家》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多次翻拍搬上大荧幕,曾捧红伊丽莎白·泰勒等,最经典、最动人的狗狗故事。
第一章 多少钱也不卖
在格里诺尔桥村,每个人都知道山姆·卡拉克拉夫家的莱茜。事实上,可以说莱茜是村里最有名的狗——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村里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莱茜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牧羊犬。
这绝对是个很高的赞美,因为格里诺尔桥村位于约克郡,要知道这里的狗可是全世界最好的。在英格兰北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狗狗们似乎长得比别的地方的同类都好。狂风暴雨经常横扫这片平坦的原野,也令这里的狗毛发浓密,体格跟当地的居民一样强壮。
这里的人爱狗,也很会养狗。约克郡是英格兰最大的郡,这里有上百个小矿村。随便走进一个村子,你都会看到衣着简朴的煤矿工人身后跟着只狗,这些狗血统纯正、毛发油亮,令其他地方有钱的狗迷们羡慕不已。
与约克郡其他的村子一样,格里诺尔桥村的村民懂狗也爱狗。很多人家里的狗都十分出色,但是大家一致认为,在格里诺尔桥村,他们有生以来还从没见过比山姆·卡拉克拉夫家的莱茜更好的三色牧羊犬。
莱茜在村里这么出名还有一个原因。就如村妇们说的那样,“看到它你就可以给钟表调时间了”。
这事始于很多年前,当时莱茜还是一只刚满一岁的小狗。有一天,山姆·卡拉克拉夫的儿子乔满脸兴奋地跑回家。
“妈妈!你猜我今天放学的时候看到谁了?是莱茜!它就坐在校门口等我。你说它是怎么找到我的?”
“我猜啊,莱茜肯定是闻着你的气味找到你的。我想不出别的原因了。”乔的妈妈说道。
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天莱茜仍然在学校门口等着乔放学,之后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莱茜都雷打不动地去接乔放学。只要看到这只黑白金三色的牧羊犬从窗前或是大街上的商店门前神采奕奕地小跑而过,主妇们和店主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说道:“现在肯定是三点五十五分——莱茜又去接乔啦。”
无论天气好坏,莱茜总会坐在校门口,等着它的小主人。虽然每次都有几十个孩子穿过水泥操场跑过来——但在莱茜眼里,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它总会先扑上去与乔亲热一番,然后,他们一起回家,四年来一直如此。
莱茜在村子里备受喜爱,几乎人人都认识它。
然而,格里诺尔桥村的村民以它为傲最重要的原因是,莱茜代表了一种他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东西。这种东西与他们的自尊心有关,而他们的自尊心又与金钱有关。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棒的狗,那么有朝一日它就不再仅仅是一只狗,而是值钱的长了四条腿的一种东西。当然,它仍然是一只狗,但同时它又是另一种东西了,因为可能会有富人听说了它,或是精明的商人和养狗人见过它,就会想把它买走。富人和穷人一样真心爱狗,这一点两者没有分别,但是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却大不相同。穷人要坐在那里盘算很多事情,比如过冬要买多少煤,要买多少双鞋,家里的孩子们要吃多少东西才能结结实实——然后他回到家就会说:“我只能这么做,所以别怪我!过些日子咱们可以再养一只,到时你们会喜欢它的,就像你们喜欢现在这只一样。”
就这样,格里诺尔桥村的许多好狗都被卖掉了,但是莱茜除外!
是啊,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拉德林公爵也没能从山姆·卡拉克拉夫手中买走莱茜。拉德林公爵住在离村子一英里外的大庄园里,他的狗舍里面养着各种好狗。
三年来,拉德林公爵一直想买下莱茜,但山姆就是不卖。 “您再怎么涨价都没有用,公爵大人,”山姆说,“实话说了吧——嗯,您出多少钱我都不会卖掉莱茜。”
P9-11
动物文学的独特而珍贵的价值
儿童文学理论家 朱自强
在人类认识自身的心灵的历史过程中,对儿童和动物的发现,是两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儿童的发现,使人类得以克服成人本位观念,而动物的发现,则促使人类摆脱人类沙文主义思想。同时汇聚这两个重大发现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就是儿童文学中的动物文学创作。
动物文学独特而珍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思想价值
十八世纪法国革命家罗朗夫人有一句名言:我对人了解越深,就越发喜欢狗。读艾利诺·阿特金森的《义犬鲍比》、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我们不能不思索罗朗夫人的话。当然不能将罗朗夫人的话完全反过来说,但是,我们可以说,当人类对动物了解越深,就越发反思自己。认识人性,也应该通过认识动物性来完成。
文学是人学,从表面形式看,动物文学一般并不将人作为自己的主要审美对象,但是,动物文学对人类、人生的观照采取的是反观的方式,即通过对非人类的动物生命的本性及生存状态的“发现”,来实现人类对自身的反思,更深刻地揭示、阐释人性问题。动物文学的这种思想形式及其价值,是任何其他文学样式所无法替代的。
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人类文明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又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而危机中的危机就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舍弃了同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二十一世纪,如果不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期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人类的前途是难以期待的。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先决和根本的一步就是建立起健全的生命意识。这种健全的生命意识就离不开人类对“化中人位”的认识,而不正确地解决好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关系,正确的“化中人位”也难以找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文学审美的形式,标示“化中人位”的动物文学这面旗帜应该得到更高的张扬。
二、艺术价值
动物文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本来是一体的,离开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也难以独自成立。
动物文学是儿童文学中极具特色的一种艺术样式,是儿童文学从独特的角度注释、诠释这个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因为作为“戴着镣铐跳舞”的文体所具有的难写性质,动物文学创作即使是在西方,历来也是产量不高,佳作不多。
优秀的动物文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以动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动物心理的刻画,填补了对生命进行艺术描写的一片空白,而且以其自然、率真、朴素的风格,显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在儿童成长中的意义
动物文学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动物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就像父母或祖父母一样,孩子的宠物可以给孩童被爱的感觉,在情绪低潮时给予信心、对抗孤单,以及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宠物也是家里的玩伴,或是放学后,家里空无一人时的伴侣。也像朋友一样,可以对宠物吐露心声,它们为孩子保守秘密,更是一个好的支持者。”“动物迫使孩子认识不同生命的主观存在,而这个存在的生命,在行动上和沟通上,又和他本人大相径庭。”美国学者盖儿·梅尔森所著的《孩子的动物朋友》一书透过分析儿童与动物之间深刻而微妙的关系,揭示了动物对于儿童行为与人格发展的影响。
动物文学所描写的动物,一方面唤起了儿童自身生活中的动物经验,另一方面,它又与现实中的动物不同,因为它是经过了文学家的审美观照的文学形象,会给儿童带来能够反思、反观、共鸣的审美感动。经由这种独特的生命教育,儿童的成长无疑会变得更为辽阔和充盈。
正是对动物文学所具有的上述独特而珍贵的价值体认,我主编了“动物小说精品馆”书系,组织一批优秀译者精心翻译,交由“全国百佳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全面梳理、整合世界优秀的动物文学资源,进行规模性、持续性出版,必将一方面给儿童读者带来独特而珍贵的阅读体验,一方面给我们自己的原创动物文学带来不可或缺的借鉴资源。
2014年5月10日
于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