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活孩子财智的46堂课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崔华芳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比较起来,在理财方面还是那么单纯呢?为什么孩子们对金钱总是有那么贪婪的欲望呢?为什么孩子在花钱的时候总是毫无节制呢?……本书将告诉你,这都是因为你从小对孩子缺乏财智的培育。本书将按照孩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分46堂课,为你讲授如何培养孩子财智的课程。

内容推荐

这本畅销二十万册的作者又一新作,将告诉你财商比智商更重要。

全书将按照孩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包括学龄前、学龄初期和青少年三个阶段),分46堂课,每堂课给出课堂要点、亲子小游戏和亲子小故事,为你讲授如何培养孩子财智的课程。

目录

绪论 财商、智商、情商一样都不能少

 财智是什么?

 财智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测测孩子的财智

 财智教育关键在父母

 财智教育重在人格培养

第一篇 学龄前篇 

 第1堂课 让孩子认识钱

 第2堂课 钱是怎么来的

 第3堂课 钱有什么用

 第4堂课 钱越多越好吗

 第5堂课 要尊重钱币

 第6堂课 要想富就要勤劳

 第7堂课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第8堂课 需要还是想要

 第9堂课 今天吃还是明天吃

 第10堂课 珍惜物品的价值

 第11堂课 对金钱要诚实

第二篇 学龄初期篇 

 第12堂课 让孩子了解家庭状况

 第13堂课 不要羡慕别人

 第14堂课 教孩子学会节俭

 第15堂课 教孩子经得起诱惑

 第16堂课 要花钱,自己挣

 第17堂课 给孩子零花钱

 第18堂课 教孩子学会储蓄

 第19堂课 合理使用压岁钱

 第20堂课 体验独立消费

 第21堂课 拾金不昧很重要

 第22堂课 学会关心他人

 第23堂课 生命比金钱更重要

 第24堂课 比钱更重要的,还有感情

第三篇 青少年篇 

 第25堂课 杜绝孩子的虚荣心

 第26堂课 教孩子合理利用旧货

 第27堂课 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

 第28堂课 让孩子学会记账

 第29堂课 时间就是金钱

 第30堂课 学会使用优惠券

 第31堂课 知识是无价的

 第32堂课 吃亏就是占便宜

 第33堂课 苦难是一种财富

 第34堂课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第35堂课 教孩子学会抓住时机

 第36堂课 教孩子了解“72法则”

 第37堂课 教孩子正确认识广告

 第38堂课 教孩子学会识别假冒商品

 第39堂课 教孩子学会比价

 第40堂课 教孩子学会还价

 第41堂课 教孩子做预算

 第42堂课 教孩子学会收藏

 第43堂课 教给孩子保险的意识

 第44堂课 教孩子学会贷款

 第45堂课 教孩子学会投资

 第46堂课 幸福不是来自金钱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1堂课 让孩子认识钱

本课要点:让孩子认识金钱的面额,了解一定面额的金钱可以购买一定的物品,从而学会珍惜金钱,不随便浪费金钱。

对小孩子来说,钱与纸片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不知道钱是什么东西,甚至真的把钱当成纸片来玩耍。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是件好事,省得孩子过于追求物质。其实,这并不是好现象。因其一方面说明了孩子对金钱缺乏概念,从而无法真正去珍惜金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孩子对金钱的不尊重。

2004年5月26日,深圳市布吉镇国展苑小区的某个楼上突然飘下许多百元大钞,不知情的路人争相哄抢,幸亏小区保安及时赶到,才阻止了人们的哄抢。

这从天而降的钞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些百元大钞是从国展苑小区10楼的陈先生家里掉下来的。陈先生说,当天上午10点左右,他和妻子正在客厅里招待客人。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陈先生走到窗口一看,发现窗外有许多百元大钞在飘,楼下的人们都在争相抢钱。陈先生再仔细一看,这钱居然是从自己家的窗口飘出来的。他急忙跑到卧室,竟看到自己的双胞胎儿女豪豪和祺祺正在向窗外扔钱。他赶紧上去阻止孩子,但是,孩子手中只剩300元了,其余的6200元已经被孩子扔出了窗外。最后在保安的帮助下,陈先生只找回3600元。

事后,陈先生说,这些钱是自己给人做装修的订金,业主交给他6500元钱是让他用来购买建材的。陈先生拿到钱后就交给妻子,妻子把钱放到了衣柜里。谁知,双胞胎儿女趁父母不注意,将钱翻出来扔出了窗外。两个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扔出窗外的是花花绿绿的纸片而已。

大部分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父母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张钞票换成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东西的时候,孩子们便不自觉地把“钱”看成了一个可以用来换取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和喜欢玩的玩具的神奇的东西。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芋对金钱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起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如果这时候的父母能够抓住机会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和金钱的价值,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0-3岁的孩子主要靠感觉来认知身边的事物,他们只有真实地看到物品,才能感知到这个物品的存在。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用手抓,用脚踢,或者用其他一些身体动作来认知这个世界。尽管此时孩子对金钱还没有什么认知,父母却可以迈出培养孩子金钱观的第一步了。这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认识什么是钱,让孩子认识各种硬币和纸币。

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让孩子认识钱不是很容易吗?只要告诉孩子钱的面额不就行了。事实上,让孩子认识钱的面额只是理财训练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掌握钱的实际价值和用途,让他们知道钱的重要性,懂得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

美国的父母们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往往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去触摸金钱,在直接的感官接触中加强对金钱的认识。他们总是拿出三四枚一分、五分、一角的钱币让孩子用手去触摸,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对金钱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等孩子熟悉了这些钱币,父母便会用一些物品来告知孩子钱的交换价值。如拿1颗价格1角的糖放在桌面上,然后拿出1角的硬币,告诉孩子,用1角钱可以换来1颗这样的糖。这样,孩子在认识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钱的价值和用途。他会想,原来钱是可以用来换东西的,那么我就不能轻易地挥霍,要用来交换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刚开始让孩子认识钱的时候,父母们可让孩子先认识分和角,等孩子熟悉分和角后,接着让孩子认识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玩一些购物的游戏。例如可以将家中的日常用品,如毛巾、牛奶、牙刷、饼干等贴上标签,用来表示它们的价格。当然,这些价格要与物品实际价格相符,以免误导孩子。然后,父母就可以与孩子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了。

当然,父母要清楚地知道,金钱教育的关键是不仅让孩子知道金钱可以换取很多有用的东西,从而学会珍惜、不浪费,更要让孩子懂得应该用自己的劳动去获得金钱。

值得注意的是,教孩子认识钱并不代表让孩子把钱币当成玩具来玩。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硬币有时候是一种致命的玩具。为了避免孩子发生误吞硬币,父母们可以使用画有钱币的图片来让孩子认识各种钱币。

P11-13

序言

不久前,美国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先生来中国访问。当被问及有关他的教育理念时,这位为世界各国培养出1000多名CEO的教育家谈了以下一些看法。

在美国以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要想子女成才,就一定要从他们小的时候开始进行财智教育。

夏保罗先生说:如今流行于世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早已被美国人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综合素质虽然包括很多内容,但首先表现为自信心,因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帮他建立自信心。美国人有一个共识,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培养他们的财智。

夏保罗先生对自己孩子财智的教育培养是从教他们记账开始的。他在孩子有了数字概念后,要求他们把爸爸妈妈给的每一笔零花钱的来龙去脉都清楚地记录下来,并一周对自己的花钱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哪些钱花多了,哪些钱该花而没花出去,然后夏保罗先生会对他们进行讲评和指导。夏保罗先生从孩子们5岁起就开始教他们买卖股票,教他们关于利率、行业、公司、供给等基本常识。“这样孩子不仅能加深对财富的认识,还能逐渐学会节流。同时,孩子学习理财,一方面可以让他不小气,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夏保罗先生说。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财智的教育培养,他5个孩子的综合能力都非常高。他们分别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大学,并全部拿到了MBA学位。步入社会后,他们的年收入高的达到400万美元,最少的也超过200万美元。

夏保罗先生说,美国家庭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和理财能力都比较早,社会对孩子财智的基本要求是:3岁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时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在购买时作出选择;5岁时知道钱币的交换价值(例如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币电话等),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时能够找零;7岁时能够看懂价格标签;8岁时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学会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简单制订一周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儿钱,以备有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商人赚钱的奥秘;12岁时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现在夏保罗先生被清华大学聘为EMBA班的主讲教授,经常到中国来讲学。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教育专家,他甚至强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小孩不会理财,富不过三代。”

夏保罗先生的观点引起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父母亲的共鸣。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中国的父母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比较起来,在理财方面还是那么单纯呢?

为什么孩子们对金钱总是有那么贪婪的欲望呢?

为什么孩子在花钱的时候总是毫无节制呢?

……

最近,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零花钱,而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儿童教育专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当今孩子在理财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良想法、习惯和行为。

◆乱花父母的钱;

◆认为钱只是用来购买物品的工具;  ◆钱就是用来花的,有了钱就应该花掉;

◆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时就去购买;

◆总是对各种商品产生购买欲望;

◆非常相信广告的宣传,喜欢购买广告上的产品;

◆没钱的时候,就向父母要;

◆其他人可以大把地花钱,自己也可以;

◆进商店时,总是把身上的钱都花光;

◆从来不知道存一些钱下来;

◆刷卡是一种时髦行为。

乱花钱是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父母总是宁愿自己节约,也要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总是说:“唉,为了孩子……”于是,孩子就变本加厉,内心的欲望不断膨胀,这样不仅父母无法承受,而且孩子的心灵也会被金钱所扭曲。

实际上,这些不良的想法、习惯和行为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是非常有害的。明智的家长应该及早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危害,从小对孩子进行财智教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