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最令人欣赏的词人莫过于纳兰性德。他出生于富贵之家,一生却淡泊名利;行走于官宦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才华居于八旗子弟之首,只可惜命薄不寿。他的人生总结起来就是一部《纳兰词》,清新婉丽而又哀感顽艳,句句动人心弦而又感人肺腑。《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由苏樱所著,本书借赏析《纳兰词》中的经典作品,为你解读纳兰至真至善性格中的美丽与惆怅,传奇人生中的情深与凄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国风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苏樱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清一代,最令人欣赏的词人莫过于纳兰性德。他出生于富贵之家,一生却淡泊名利;行走于官宦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才华居于八旗子弟之首,只可惜命薄不寿。他的人生总结起来就是一部《纳兰词》,清新婉丽而又哀感顽艳,句句动人心弦而又感人肺腑。《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由苏樱所著,本书借赏析《纳兰词》中的经典作品,为你解读纳兰至真至善性格中的美丽与惆怅,传奇人生中的情深与凄婉。 内容推荐 《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由苏樱所著,世间自有纳兰,词话便与众不同。纳兰词作清新隽永、哀感顽艳,表达的不仅是自己的心绪,更是将世间千千万万人的心事一语道破。《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就以“情”为主线,配以详细的注释,结合纳兰的生平经历,从多个层面对《纳兰词》中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赏析。 目录 卷一 我是人间惆怅客 金缕曲·赠梁汾 金缕曲·简梁汾 虞美人 浣溪沙 南乡子·柳沟晓发 瑞鹤仙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 卷二 一生一代一双人 画堂春 于中好 浣溪沙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悼亡 鹊桥仙·七夕 沁园春 蝶恋花 临江仙 山花子 卷三 人生若只如初见 减字木兰花 采桑子 虞美人 虞美人 少年游 浣溪沙 浣溪沙 梦江南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卷四 独自闲行独自吟 采桑子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金缕曲 百字令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康熙二十年(1681年),顾贞观以母丧南归,其好友吴汉槎经纳兰的营救已自“绝塞生还”,即由流放地宁古塔归来。这首词大约作于此时。纳兰容若与顾贞观说话向来是最率性,直抒胸臆,从不拐弯抹角。在这首词中,纳兰容若一边劝慰顾贞观,一边痛斥污浊不堪的官场,表达了自己抑郁不舒之怀和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强烈的不满。 “洒尽无端泪”,以“泪”开篇,上一篇“拭尽英雄泪”,这一篇便要将这流不尽的眼泪“洒尽”了。看似没头没脑的一句,实则包含了纳兰容若许多心酸。容若说自己这是“无端泪”,无缘无故的眼泪。也许在别人看来,纳兰容若流泪,还真的是莫名其妙、无法理解。你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降生就什么都有了,你哭什么?若真要给个理由,只能说词人太过敏感了,流水落花你都要掉眼泪。可是我们认识的纳兰容若绝不会是这样的人,毕竟容若不是林妹妹。唯有内心真的受到了触动,悲怆才会郁结成泪珠。即使伤春悲秋,也是因为某情某景撩拨了某处情思。 因何落泪?纳兰容若下一句给出了解释。“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我想纳兰容若骨子里是骄傲的,看这一句,他是把自己当做天上的仙人了。读过容若那么多柔情似水、哀婉凄绝的句子,险些忘了他身上流淌着满蒙贵族的血液,险些忘了他对自己“德也狂生耳”的评价。世人都称李白为“谪仙”,这个称号是贺知章给的,因李白才华出众;而纳兰容若却敢自比为琼楼玉宇中的仙人,不是因为才情如何,而是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即使在仙界,纳兰容若也是寂寞的,莫非他的性情就连那些远离世俗的神仙也不能理解?也许是被人世间的热闹所吸引,也许觉得那么多人总有谁能懂得自己,于是,他下凡到人间,却没想到他与这个地方更加格格不入。一个“误”字表明了纳兰容若的无奈与怨恨,人世一遭,竟成了他痛苦的源泉。 “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老话说得好:“傻人有傻福。”纳兰容若看来也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不过却有种自嘲的意味。都说傻人有傻福,可谁叫我偏偏生得聪明、活得明白呢?只能受苦受难了。听到这句话,我们仿佛能看到纳兰容若嘴边的那一抹苦笑。纳兰容若之后的郑板桥有句最著名的话“难得糊涂”,—直以来被人们当做处世箴言。人生在世,有时候确实不必活得太明白,该糊涂的时候不妨就装装糊涂,也许看得少一些、懂得少一些,人就会轻松不少、快乐不少。只是纳兰容若不是郑板桥,他始终将这个世道看得清清楚楚,愈是透彻,也就愈是痛苦。 有多少人会像纳兰容若这样,将功名利禄看做是过眼云烟,又看做身上的枷锁、累赘。世间之人大都对功利趋之若鹜,即使放弃仕途之路,也都充满了无奈与不甘,就连陶渊明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在仕途受压抑之后,李白扬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在做了三年御用文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之后。而纳兰容若仕途平顺,没有人敢压迫他,偏偏却不愿意混迹官场。“莫更著,浮名相累。”看得透彻,活得明白,已经痛苦不堪了,再加一个浮名在身上,真的是要让人痛不欲生。 纳兰容若究竟将功名利禄轻视到什么地步?“仕宦何妨如断梗。”仕途为官如同断梗,微不足道。敢说这样的话,古往今来怕是也没几个人。正是因为如此,世人才不能理解,而纳兰容若依然我行我素。“只那将,声影供群吠。”我坚持我的原则,我坚持我的个性,任凭那些为了功名挤破头的人对我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天欲问,且休矣。”这句话表明了纳兰容若对待“群吠”的态度,容若的前一篇的一句词正好可以用来注解这句话:‘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上阕几旬纳兰容若真是将官场骂了个痛快,也是对顾贞观的劝慰。从这里面似乎看到了纳兰容若和顾贞观对仕途的厌倦。文人们多是对做官有着一腔热忱,怀揣着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是他们本身又是清高的、骄傲的,本就很难与趋炎附势的官场相容,宦海波涛,官场鬼蜮,也许在经历了吴兆蹇的事之后,容若与顾贞观更加厌弃这种污秽。 P8-10 序言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北京纳兰明珠府中,一个男孩儿诞生了。谁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将会给后世带来多大的震撼。他就是纳兰明珠的长子、被后人誉为“清朝第一词人”、诗词被反复吟咏的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小字成哥(一说因其出生在腊月,所以小字冬郎),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为纳兰性德。一年之后,太子改名为胤初,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又改回纳兰成德。 若追溯一下源头,纳兰容若的祖上原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征服满洲纳兰部,占领了他们的地盘,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这就是后来我们在清史中经常看到的“叶赫那拉氏”。在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过程中,叶赫部被爱新觉罗部所吞并,纳兰部归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纳兰氏成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容若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也是大清风云一时、为后世所熟知的人物。他是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母亲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英亲王)正妃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也是皇亲国戚。因而可以说,纳兰容若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一帆风顺的。也许是造化弄人,容若并没有因其皇亲贵胄的身份而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容若自幼聪慧过人,明珠对这个长子寄予了厚望。自清入关以来,满族一方面一直在接受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仍然坚持以骑射为根本。骑射在满族的社会生活中历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努尔哈赤时就把骑射作为立国之本;加之大清又是马上得来的天下,所以即使是在逐渐地接受汉化,满人也不废骑射。所以纳兰容若尚幼之时便在父亲的教导下接受精英级的满、汉文化教育。这对他以后的诗词影响颇为深远。 果然,容若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育,读书过目不忘,骑马射箭样样精通。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这两徐也是清初的大人物,明末遗老顾炎武的外甥,家学渊源,学问等身,徐乾学更是有“徐严嵩”的称号。纳兰容若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时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学习中,容若更加发奋研读,并且拜徐乾学门下,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在名师指导下,纳兰容若两年之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一时间名动京城,他的非凡才气也受到皇上的格外赏识。也许正是在这两年间,纳兰容若从徐氏兄弟身上学到了文章的真谛,激发了对汉文学的热爱。 康熙十五年(1676年),容若再次参加会试,以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的官职,不久就晋升一等侍卫,正三品,从此步入仕途。这一年,容若二十二岁。深得康熙帝厚爱的纳兰容若为皇帝做了九年的贴身侍卫,多次随康熙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与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颇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一直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这一切都令父亲纳兰明珠颇感欣慰。然而渐渐地,他却发现,这个儿子好像总是很惆怅。纳兰容若从来都是不甘于只做自己的相府公子,只做皇帝的御前侍卫。他身上流着蒙古人的血,他的祖先曾经在沙场上驰骋,他文武双全、有经世之才,他骨子里是想建功立业的。可是,他生于纳兰家,就注定了被压制。想想他的祖先曾经被爱新觉罗氏歼灭,他的父亲已经是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工于权术的康熙帝怎么会放心再让纳兰家掌握千军万马?将纳兰容若放在身边,其一是做给明珠看,给容若光鲜亮丽的身份,以示对纳兰家的重视、安抚;其二,我想纳兰容若已是康熙帝的人质了。 渐渐地,纳兰容若看透了世道的黑暗。高贵的身份、平坦的仕途,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最后,这个抑郁一生的诗文奇才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7月1日),因“寒疾”而长逝,时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以词闻名,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因此他的词受李煜影响很大,哀感婉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改为《饮水词》,后人多称《纳兰词》。《饮水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一提到纳兰容若,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温文尔雅、深情款款而又略显落寞的翩翩公子形象。若不是如此,怎会有“辛苦最怜天上月”这样的感叹?又怎会有“一生一代一双人”这样的情愫? 是的,爱情占据了《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纳兰词》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地方,也是其全部的精华,是纳兰容若呕心沥血的珍品。究竟是怎样的情感经历,能让纳兰容若写出这样的爱情诗词,令闻者动容呢? 传说纳兰容若在结婚之前,曾经有一段无疾而终的初恋,而这位初恋情人,根据女作家苏雪林的考证,就是纳兰的姨表妹,并引了清代无名氏《赁庑笔记》对这段情史作为证明: “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竞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苏雪林认为《饮水词》中的所有凄婉哀感之词,都是纳兰为表妹所作,并从词中窥测出两人分手后的蛛丝马迹,说纳兰容若当时虽与卢氏结婚,但还是不能忘却旧情,仍与表妹藕断丝连,二人经常秘密通信,并且互相馈赠私物,后来,这个表妹在宫中郁郁而死,纳兰容若悲恸万分,哀悼终身。 不过,苏雪林这种说法并没有旁的佐证,至于无名氏的《赁庑笔记》,其内容也不尽可信。我不否认纳兰容若在婚前有恋人,但是却不一定是什么表妹:而至于所谓的私相授受,更是无稽之谈,毕竟“一入宫门深似海”,在皇宫那样一个守卫森严的禁地,岂能容得宫女与他人幽会?再者,纳兰容若婚后与妻子琴瑟和谐、伉俪情深,纳兰容若的爱情诗词大概也多是为妻子所作吧! 那么就一定要说一说纳兰容若的妻子了’究竟是怎样的女子填满了纳兰的词,这样的哀婉缠绵?1674年,纳兰容若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那一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了他的诗词创作。这段时间的纳兰容若是快乐的,卢氏的善良温和、善解人意,给了他莫大的安慰为他提供了摆脱人生泥沼超脱孤寂情怀的凭借和寄托,这期间纳兰容若写下了不少欢愉的句子。 但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因难产而亡(一说产后受寒),这给纳兰容若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据说,卢氏去世后,灵柩暂时停放在今北京西阜城门外的紫竹公园一所禅院内,直到次年初秋入葬纳兰氏祖茔皂荚村为止,在未入葬这段时间,痴情的纳兰容若多次夜宿禅林,陪伴夜台长眠的薄命佳人度过那孤寂的清冷岁月。一次,他梦到爱妻淡妆素服与他执手哽咽,临行前吟出两旬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醒来以后更是悲痛不已。虽然后来纳兰容若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但是仍然对卢氏念念不忘,词中更是少不了她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传言纳兰而立之年,好友顾贞观在江南为他介绍了一位富有诗词才华的名妓沈宛。作为乌程才女,沈宛曾有出色的词作《选梦词》刊行于世,为纳兰容若欣赏看重。也许是对寻觅知己的渴望与怜惜,也许真的是两情相悦,虽然有家族的障碍,纳兰容若还是纳沈宛为妾,接她到京城。由于沈宛的身份和血统,她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明府,纳兰容若便在德胜门内为沈宛置房安顿。可惜半年后,纳兰容若突然去世,留下孤独无靠的她和纳兰容若的遗腹子,最终沈宛含泪返回江南,以词作抚慰她心中的伤痛。天公不作美,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留下一段让人叹息、让人辛酸的风流憾事。 后记 纳兰容若,也许只有这个优雅的名字,才配得上这位浊世佳公子。纳兰容若文武双全,家世显赫,又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近臣,然而他的流芳百世,不是因为有何丰功伟业,不是因为权倾朝野的宰相父亲,也不是因为千古一帝,而是因为他是“满清第一词人”。 《纳兰词》是清代诗词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诗词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历来为《纳兰词》作注之人不胜枚举,吟咏、阐释者更是不计其数。词中的许多句子早已耳熟能详,直到今天读来都是朗朗上口、触动心灵。本书从纳兰容若的真性情、夫妻情、恋人情、知己情等四方面对《纳兰词》进行了赏析,结合注释,通俗易懂,力求将读者带入纳兰容若的情感世界,给读者呈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容若公子。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凭借多年对纳兰诗词的喜爱和研究,在阅读了众多研究者对《纳兰词》的校注及精彩品评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此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