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寓言》是法国著名作家让·德·拉·封丹用其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不朽之作,是诗歌体寓言的登峰造极之作。在书中,拉封丹创造了约496个角色,其中动物125个、人123个、神话人物85个,构成了以守宙为背景、以人类为角色的“百幕大喜剧”,被法国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
作品以自然万物为主角,呈现人生百态,充满着人生智慧,每一首小小的寓言诗都能帮助读者理解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匈牙利现代著名世界语作家卡洛齐曾这样评价到:“他写的寓言,自然、爽朗、真实、丰富多彩,具有普遍性,使他成为法国的荷马。在他的寓言里可以见到亲切和讽刺,抒情和讥嘲,感伤和幽默,可以见到法兰西的景色和民间传说。几乎是用开玩笑的笔调写出,但更加感人。”
只知歌唱不去积攒粮食的知了,只能在冬天饿肚子;不知居安思危的黄鼠狼,进得了谷仓却出不去了;边顶着牛奶罐走路,边做白日梦的挤奶妇,一不小心就将梦想和罐子一起摔碎了……翻开这本《拉封丹寓言》,亲爱的孩子,你就会踏上一段奇妙而富于哲思的寓言之旅。
《拉封丹寓言》让·德·拉·封丹编著。
知了和蚂蚁
整个夏天,知了只顾着唱歌,不干正经事情。到了冬天寒风吹起,他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他来到了邻居蚂蚁的家,乞求蚂蚁借给他一些稻谷维持生计。他说:“在第二年的夏天,我一定会连本带利还给你。”蚂蚁有个毛病,他有点小气,他问:“今年夏天你干什么去了?”“日日夜夜,我都在唱动听的歌曲。…‘你的歌唱得我很满意!现在你去跳舞吧。”
乌鸦和狐狸
乌鸦嘴里衔着一块奶酪站在树枝上,狐狸闻到了美味,跑了过来。他甜言蜜语道:“早上好,乌鸦先生。说实话,你长得太英俊了。如果你那亮丽的外表能够配上美妙的歌声,那你就是百鸟之王。”听到了这些,乌鸦忍不住要一展歌喉。不出狐狸所料,乌鸦张开了大嘴,奶酪掉了下来。狐狸说:“乌鸦先生,听别人的恭维需要付出代价。一块奶酪并不昂贵。”乌鸦羞愧万分。后悔,但再也拿不回奶酪了。
两头骡子
两头骡子并排往前走,一头驮着燕麦,一头驮着税银。驮着税银的骡子感到很光荣,他抬头挺胸,铃铛阵阵作响。强盗发现了他们,抓住了那头驮着税银的骡子。骡子想挣扎,但是他驮的东西太重了,他只能呻吟和哀叹:“说好一起渡过难关的,为什么你眼睁睁地弃我而去,留下我受苦!”另一头骡子回答说:“朋友,找到好工作未必是件好事,如果你像我一样为农夫干活,你就不会如此窘迫。”
狼和小羊
什么是丛林法则?有一只小羊在溪流里喝水,一只饿狼跟了过来,对他说:“你好大胆子,竟敢喝我的水。”小羊回答:“先生,不要生气,我在你的下游喝水,不会弄脏你的水的。”狼说:“你弄脏了,而且你去年还说我的坏话。”小羊回答:“怎么可能?我去年还没有出生,我现在还没有断奶呢!”“那就是你的哥哥。”“我没有哥哥。”“不是你的哥哥,就是你的其他亲戚。你们,牧羊人和狗都和我过不去。有仇不报非君子。”说着,狼就把小羊拖进了森林,吃进了肚子。
狼和狗
一只瘦得皮包骨头的狼,遇到了一只迷路的大狗。狗很漂亮,而且礼貌、壮硕,狼恨不得把他马上撕碎,饱餐一顿。但是看上去,他不是大狗的对手,他只能上前恭维道:“你太健壮了,英俊的先生。”狗回答:“只要你走出森林,你也可以和我一样。你们为什么饥肠辘辘?因为你们生活没有保障,什么东西都需要亲力亲为!跟着我吧,你可以改变你的命运!”狼问:“那我需要做什么呢?”狗回答:“陪人狩猎、看家护院,其实几乎不需要做什么事情。如果你会摇尾乞怜,就算无所事事,也能不愁吃喝。”狼幸福地流下了眼泪,他指着大狗脖子上的一块脱毛的地方问道:“这是什么?”“小事”“什么小事?告诉我吧。”“可能是项圈造成的,他们会牵着我。”“他们会牵着你?你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有时候不能,但这并不重要。他们提供饭菜,我哪里也不想去。”狼听完后,慌忙逃跑了。P2-6
什么叫语文教育?就是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的老师们带领着一批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的学生一起读书、写作、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快乐,来感受到人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觉得这就是语文教育,就是读、写和思考一一所以,“阅读”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通过读书,青少年从原来一个本能的人变成一个文化人,由一个自在的人变为一个自为的人,人的成长就是通过读书来成长的。作为学校教育的阅读,不同于社会教育阅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经典阅读”。我经常讲一句话,我们要把整个民族和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给我们孩子,这个精神食品就指经典。因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让孩子从小接触经典,也就是让他站在巨人肩膀上,站在人类精神高地上,对他一辈子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的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某种程度上是陷入困境的。经典阅读其实遇到两方面挑战,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挑战,另一方面是网络的挑战。网络阅读当然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否认。但是网络阅读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它的阅读是“非个性”的,是一个群体的阅读,是炒作的阅读;另外一个弱点是不能进行深度阅读。而“个性化阅读”和“深度阅读”是经典的特点。所以我们强调阅读经典,既是教育本质所决定,也是当下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决定我们必须要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分两类,首先是阅读原典。但是青少年阅读原典有一定困难,而且还有时间问题,因此经典的改写就有非常大的意义一一它是一个桥梁,是一个引路人,当然这个“引路人”必须是高手。
这些年我提倡经典,跟许多老师讨论过现在孩子阅读经典适合的时间段: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孩子有四年时间。因为三四年级太小了,到初三要应试了。这是一段珍贵的时间。而且根据我的接触,在这四个年级里面的老师有很高的积极性,他们毕竟离应试教育有一点点距离,因此有这么一种可能性来推动学生阅读。所以我希望家长、教师都能抓住这段时间,挑选名家改写的经典读本,让孩子能够亲近名著,让经典阅读进人语文教育和家庭教育。
“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闻名世界的经典,原作者都是名家,改写者也多是知名作家,例如:黄得时、林文月、苏尚耀、许文心、周姚萍、管家琪……他们都值得老师和家长信赖。青少年读者从这套丛书里选书阅读,等于在世界文学园地里周游一遭,对全世界的文学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借着阅读,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更可以发现,各民族几乎都有相似的善恶观念,而且会为相似的事情而感动。
——林良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看着这些熟悉的书名,唤起我对少年时代阅读生活的多少回忆啊——这些在当年让我痴迷的书,让我废寝忘食地阅读的书!书中所有的故事几乎都告诉我:一个人活着就要向善,就要诚实、正直,就要勤劳、勇敢,要永远追求美好的事物。少年时代的阅读,为我以后长长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在台湾历经六十年一版再版,已经成为台湾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我想我们的青少年读者们也会喜欢它。
——苏立康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这套改写的世界名著,虽然不能替代原著,但是,让青少年了解名著,包括作品内容,人物个性,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细节,都是有开启意义的。改写者多是有文化底蕴的学者、作家,思想深邃,语言功底深厚,青少年可以从中习得语言,锤炼思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一定为青少年所喜爱。
——步根海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