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根正苗红中成药
千万别小看中成药
中成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不能缺
总有一种中成药特别管用
使用中成药注意事项
中成药说明书先看“用于”后面的第一句
便宜中成药吃错很伤身
第二章 知冷知热治感冒——感冒发热应辨症用药
风寒感冒低热怕冷无汗全身酸痛,感冒清热颗粒辛温解表效果好
风热感冒高热有汗舌红嗓子疼,银翘解毒片可清热解毒
表寒里热感冒发热怕冷口干苦,防风通圣丸可解表清里
暑湿感冒发热汗少肢体酸重,藿香正气系列药是首选
体虚感冒低热怕冷身倦乏力,益气解表的参苏丸最适宜
流行性感冒体温会骤然升高,喝板蓝根颗粒可抗病毒
第三章 祛火也要分门别类——上火的辨症用药
舌尖红、长口疮,小便短赤是心有实火,吃导赤丸可泻心火
舌尖红、失眠多梦、手脚心热是心有虚火,吃天王补心丹可养阴安神
目赤肿痛是肝火太旺,泻青丸专泻肝脏实火
眼睛干涩是肝脏虚火,杞菊地黄丸可滋阴降火
牙龈肿痛或出血、口臭都是胃实火惹的祸,清胃黄连丸可泻胃火
胃疼、口渴、饥饿却吃得少是胃有虚火,阴虚胃痛颗粒可养阴益胃
鼻腔干燥、咽喉肿痛、咳黄痰是肺有实火,双黄连口服液可清热解毒
口燥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是肺有虚火,养阴清肺丸可滋阴润燥
第四章 不会总咳喘个不停了——辨证使用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
风寒咳嗽:咳白痰、嗓子痒、流清涕,可选通宣理肺丸散寒止咳
风热咳嗽:咳黄或黄白浓稠痰、嗓子疼,急支糖浆可清肺止咳
风燥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喉痒咽干,可选清肺润燥的蜜炼川贝枇杷膏
痰湿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二陈丸可燥湿化痰
痰热咳嗽:气息粗促、痰黄黏稠,清肺化痰止咳就选复方鲜竹沥液
感冒后咳嗽迁延不愈,用苏黄止咳胶囊
第五章 别拿头痛不当大病——各种头痛的辨症用药
风寒头痛:起病急、头痛剧烈、怕风怕冷,吃川芎茶调散疏风散寒
风热头痛:起病急、头胀痛、遇热加重,吃芎菊上清丸疏风清热
肝阳头痛:头两侧胀痛或抽掣痛、心烦易怒,吃天麻钩藤颗粒滋阴潜阳
气血虚头痛:头痛隐隐、反复发作、遇劳加重,吃八珍丸可气血双补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重坠,吃半夏天麻丸燥湿化痰
瘀血头痛:头痛如锥刺、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吃正天丸可活血通络
第六章 美美入睡没那么难——失眠的辨证用药
心神烦乱、心悸多梦、舌尖红的失眠是心火亢盛,吃朱砂安神丸可清心安神
吃饭少、多梦易醒、记性差的失眠是心脾两虚,吃归脾丸可健脾安神
精神恍惚、心悸易惊、乏力的失眠是心气血不足,吃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安神
入睡困难、急躁易怒、目赤口苦是肝郁化火所致,吃龙胆泻肝丸泻火安神
怕黑、不敢独处、睡眠中易惊醒是心胆气虚,吃宁神定志丸能益气镇惊
老年人失眠健忘伴有头晕耳鸣、四肢冰凉,吃甜梦胶囊最合适
第七章 娇贵的胃怎么养才好——胃胀、胃酸、胃痛的辨证用药
一受寒胃就疼得厉害是寒邪所致,温胃散寒的良附丸最适合
暴饮暴食后,胃又胀又疼怎么办,吃保和丸可消食导滞
一生气就胃胀痛、两肋痛、打嗝是肝气犯胃了,胃苏颗粒可理气和胃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吞酸是肝火犯胃所致,吃左金丸最好
胃部隐痛、喜热喜按,手脚发凉是脾胃虚寒所致,理中丸可温中袪寒
吃一点就堵在胸口、腹胀不消化是脾虚停食了,吃健脾丸可健脾开胃
第八章 别把呕吐、腹痛、腹泻都当胃肠病——呕吐、腹痛、腹泻的辨症用药
腹痛肠鸣、大便清稀是寒湿所致,吃加味藿香正气丸可解表散寒
腹痛即泻、泻后不爽、肛门灼热是湿热所致,葛根苓连丸可清热利湿
五更泄的病根是肾阳虚,四神丸可温补脾肾
腹胀隐痛、时泻时溏、迁延反复是脾虚,参苓白术丸可健脾益气
生气发怒后腹痛泄泻,胸胁胀闷是肝气乘脾所致,痛泻宁颗粒可抑肝扶脾止泻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是中焦虚寒,小建中合剂可温中补虚
生气后呕吐吞酸、胸膈胀闷是肝胃气滞,用舒肝丸可疏肝和胃
饮食稍有不慎或劳累后呕吐、嘴里没滋味儿是脾胃气虚所致,香砂六君丸健脾和胃
第九章 治便秘万不可“一泄了之”——各种便秘的辨症用药
实热便秘会口臭,清热润肠的麻仁润肠丸最适宜
气滞便秘有便意排不出、肚子胀,吃枳实导滞丸可行气通便
气虚便秘大便不干但排便无力,喝芪蓉润肠口服液可益气通便
虚寒便秘腹中冷痛,苁蓉通便口服液温补脾肾能通便
阴虚便秘大便干得像羊粪粒,通乐颗粒滋阴润肠除宿便
第十章 “三高”不能只靠降,更要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辨证用药
血压高伴有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是肝阳亢盛,清脑降压片可平肝潜阳
血压高伴有头痛而空、腰膝酸软是肾精不足,左归丸、右归丸要辨证吃
四肢沉重的高血脂是脾虚痰湿所致,脂可清胶囊可健脾消积化瘀
腰酸肢麻的高血脂是肝肾阴虚所致,吃调脂片可补肝肾降血脂
形寒肢冷的高血脂是脾肾阳虚所致,吃金匮肾气丸可助阳降脂
口渴总想喝水,易饿吃得多,易疲惫的糖尿病多是气阴两虚,吃消渴丸可益气养阴
第十一章 别让风寒湿热绑架你的关节筋骨——痛风及颈肩腰腿痛的辨症用药
筋骨关节疼痛、肿胀,遇阴雨天加重是风寒湿阻络所致,木瓜丸可祛风散寒除湿
肢体关节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是热痹,用豨桐丸就可以
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固定、麻木是血瘀,三七伤药片可活血祛瘀
老年人肢体关节疼痛、腰膝酸软是肝肾亏虚所致,用独活寄生丸补益肝肾
第十二章 五脏调养“药”讲究——五脏六腑的辨证用药
有气无力吃饭少是脾气虚,四君子丸可补气健脾
眼睛模糊、手麻、浑身痛是肝血虚,宜用四物合剂或当归补血丸
心情不好影响食欲是肝脾不和,用逍遥丸调和肝脾
胸部或两肋胀痛、胸闷、想叹气是肝气郁结,柴胡舒肝散可疏肝解郁
心慌气短、动则更甚、畏寒肢冷是心阳不振,心力丸可温阳益气
夏季头晕、乏力、血压低是心气耗散太多,喝生脉饮可缓解
经常胸闷、心悸、心绞痛,吃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改善症状
心胸部刺痛是瘀血阻络所致,血府逐瘀丸可活血通络
早搏、心悸不安、气短乏力是气阴两虚,稳心颗粒可益气养阴
耳聋耳鸣、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是肾阴虚,六味地黄丸专补肾阴
晚上睡觉总出很多汗是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可滋阴降火
尿频、尿失禁多是肾虚,用全鹿丸和金樱子膏就可以
面浮身肿、腰以下更厉害是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可温肾利水
第十三章 “表”“面”功夫要做足——五官疾病的辨证用药
脱发、须发早白多是肝肾亏虚导致,七宝美髯丸补益肝肾
急性结膜炎大多是感受风热所致,清心明目上清丸疏散风热效果好
中老年人出现蝉鸣似的耳鸣或耳聋是肾虚,吃耳聋左慈丸可滋肾平肝
咽干口燥、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的慢性咽炎患者,吃铁笛丸可润肺利咽
虚证慢性鼻炎鼻塞不严重、鼻涕白黏、鼻腔淡红不肿,宜用通窍鼻炎片
实证慢性鼻炎鼻塞较严重、鼻涕黄脓、鼻腔红肿,宜用千柏鼻炎片
第十四章 拿什么拯救男人的性福——男科疾病的辨证用药
遗精滑泄是肾虚不固所致,吃金锁固精丸可固肾涩精
阳痿早泄、精少不育,吃五子衍宗丸可补肾益精
得了慢性前列腺炎或增生,试试泽桂癃爽
第十五章 各种妇科问题都能“hold”住——妇科疾病的辨证用药
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是湿热,用妇科千金片清热除湿效果好
经期提前、量多,不是气虚就是血热,辨证用药疗效好
经期延后、量少,病因有虚有实,辨清再用药才治本
产后缺乳,用通乳颗粒或下乳涌泉散就可养血催乳
产后受寒恶露不绝、有血块、小腹冷痛,用生化丸可生新化瘀
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是气血两亏所致,吃乌鸡白凤丸最适宜
经期小腹冷痛喜热、经血量少、色黯有块是虚寒所致,艾附暖宫丸可温经散寒
经期小腹或乳房胀痛、经色紫黯有块量少是气滞血瘀,调经丸可理气活血
虚寒痛经伴有头痛,就用正天丸
气血不畅、乳房胀痛,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
第十六章 让孩子不生病就是福——辨证使用儿科中成药
孩子易上火,喝七星茶可清热
孩子容易感冒、总反复是体虚,玉屏风口服液可益气固表
孩子嗓子发炎、口舌生疮是肺有实热,服小儿咽扁冲剂清热利咽
孩子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痰多且黏稠,用小儿感冒颗粒清热解表
孩子受了风寒,引起发热、怕冷、咳稀薄痰时,用小儿清感灵片清热透表
孩子受了暑湿,引起头痛发热、呕吐泄泻时,用香苏正胃丸可解表和中
孩子得了风寒感冒,还脘腹胀满、不想吃饭,午时茶可解表和中
孩子感冒发热,往来不已,就用小柴胡冲剂
咳嗽发作频繁、痰黄黏稠难咳是痰热所致,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可清热化痰
乳食不消化还便秘,吃小儿化食丸可消食化滞
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是食积,大山楂丸可消食导滞
孩子厌食、食量减少、胸脘痞闷是脾运失健所致,吃小儿健脾丸可健脾和胃
孩子面黄肌瘦肚子大是疳积,用启脾丸健脾消食
孩子拉肚子,伤食、风寒、湿热、脾虚、阳虚都是致病因,辨对症才能用对药
中成药说明书先看“用于”后面的第一句
很多人在药店买药时,都会发现有处方和非处方药品的区别。所谓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而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中成药就是非处方药,因此,在购买的时候,常常不需要医生过多的指导。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购买中成药时,会忽略一些细节。比如,忘了看说明书。调查研究表明,只有部分人买药时,会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而多数人在买药之前,可能仅凭借经验或者别人的指导,就直接购买并加以使用。
这样的习惯并不好。事实上,仔细阅读说明书,往往能够有效降低误买、错买、误用药品带来的风险。当然,在很多时候,也许买药者并不了解自己该如何阅读中成药的说明书,或者说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来阅读。那么,怎样看使用说明书,才是科学合理的做法呢?看使用说明书时,最要紧的是看什么内容?
其实,多数人都在看,自己买的中成药主要治疗什么病,却往往忽略了病因和症状。而这就是阅读使用说明书时最应该看重的。众所周知,当我们在阅读使用说明书时,都会看见这样一行字,该药品主要用于××××引起的××××(病症)。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很多意思:首先,它会明确地告诉患者,这个中成药主要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而最重要的是,它会告诉我们,这个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哪一种病因引起的疾病。
很多人可能有些疑惑,只要这种中成药是治疗某种疾病的不就行了,还要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了解病因则很有必要,因为同样的疾病,往往由不同的病因引发,而且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因此,在治疗这些不同的病症时,肯定不能选择同样的方法和药物。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中成药会说明该药品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流鼻涕。为什么说明书上一定要特别标注是风寒感冒引起的,而不是直接说感冒引起的,或者直接说用于治疗发烧、流鼻涕?原因就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都可能会引起发烧、流鼻涕。如果不加以分辨,胡乱用药,很可能会加剧症状。因此,最科学的用药应该是彻底了解症状,然后对症下药。
另外,有些人平时出现食少腹胀、泄泻乏力的症状,然后贸然去药店购买补中益气丸之类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却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引起的这些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是脾胃气虚引起的,补中益气丸自然会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可是急性肠炎同样会引发“食少腹胀、泄泻乏力”的症状,如果服用补中益气丸来治疗急性肠炎,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耽误治疗。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向来注重对症下药,而对症下药的前提,就是弄清楚病因。这样一来,在选择药物治疗的时候,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消除病患。而患者在购买中成药的时候,也是一样,一定要注意看清楚说明书,尤其是看清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什么病因引起的疾病。这样可以通过病因来判定自己购买的药物是否正确。如果仅仅是“对病看药”,很有可能因为用错药而带来负面影响。
P8-10
近些年,随着大众对中医文化的重视,中医开始重新回归到现代社会医疗体系中来,并且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药物治疗方面,很多人都开始从西药转向中药,或者说将中西药物治疗结合起来。
不过,多数人仍旧对中药怀有偏见,认为它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至少多数人都不愿意在家拿着锅炖药材,不愿意让房间里到处都充满了奇怪的酸苦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于中药的接受程度。那么,如何才能让中药的治疗变得更加便利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中成药。
很多人会对中成药产生误解,认为这些丸、膏、散、丹等形式出现的药物,就是西药。实际上,中成药与西药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两者的组成部分也不相同。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在本质上还是一种中药。它是浓缩了几千年的中医精华,同时,又经过现代加工,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不仅操作简单便利,而且还能够全方位地进行治疗。很多患者平时在家就可以用来治疗和调养,而不用三天两头跑到医院或药店,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养生保健的绝佳选择。
不过,对于不了解中医中药的人来说,在使用中成药的时候,常常会犯一些错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药物,也不知道该选择何种药物,有时候甚至很盲目地使用药物,最终不仅没有治好病,反而加重了病情。
其实,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一样的疾病,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这些不同的病症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病因。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病因和病症。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使用中成药也应该对症下药,不能草率用药。比如,感冒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治疗时不能胡乱使用感冒药,而应该对症下药。此外,很多不同的疾病,往往会表现出同一个症状。因此,可以适当使用同一种中成药来缓解症状。 比如,心气不足和肾气不足就都可能会导致疲乏无力、失眠等症状。因此,治疗失眠时,可以选择同一种药物。因为中医认为心肾相交,这两个器官息息相关,而且相互影响,在用药时可以确保心肾都得到有效的调养和保护。
本书不仅重点介绍了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并按照不同的科目进行详细归类划分,每一个科目中都详细描述了中成药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还重点分析了不同的病症,以及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在用药时,还指出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用药时间的安排和讲究,也提到了一些用药禁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避免犯下一些常见的用药错误。
正因为如此,该书对普通读者有很强的指导性。只要患者按照书中所提示的相关症状用药,就可以真正发挥中成药的功效。此外,书中的语言平实通俗,而且从生活角度出发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通俗简洁的介绍,非常适合大众阅读。书中也尽量避免了一些中医术语,或者将这些术语日常化和通俗化,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确保绝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所表达的意思。因此,在阅读和理解上,通常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并不是万能的。和西药相比,它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短板和盲区。但是,在迎合当前“安全用药”的呼声下,中成药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它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病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疗效。因此,值得大力推崇。其实这也是本书的宗旨,即力求让中成药的使用更加生活化、日常化,力求让所有的读者能够见识到中医文化的魅力,并享受到切实的好处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