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阅读过林林总总的亲子图书,却在面临孩子的害羞和羞怯时苦恼,你也许希望他变得更大方和外向,因为那样“他不容易受伤”。但你可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性:天生敏感。是填平差异,还是因势利导?在读完由伊莱恩·阿伦博士编写的这本《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献给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后,也许你会找到更好的答案——你会发现,爱孩子,保护孩子,呵护他的敏感力,会让他变成更幸福和更有成就的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献给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 |
分类 | |
作者 | (美)伊莱恩·阿伦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也许阅读过林林总总的亲子图书,却在面临孩子的害羞和羞怯时苦恼,你也许希望他变得更大方和外向,因为那样“他不容易受伤”。但你可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性:天生敏感。是填平差异,还是因势利导?在读完由伊莱恩·阿伦博士编写的这本《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献给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后,也许你会找到更好的答案——你会发现,爱孩子,保护孩子,呵护他的敏感力,会让他变成更幸福和更有成就的人。 内容推荐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献给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这本书是为众多敏感孩子的父母所写,它填补了敏感孩童家庭教育书籍的空白。家有敏感孩童,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特质,并为此焦虑不安;也许你意识到了,却纠结于教育不得法。本书将为面对问题的你提供帮助:如何甄别你的孩子是否敏感?如何从新的角度思考“敏感”这种特质并因循善诱?作为高度敏感的母亲,作者伊莱恩·阿伦博士也建议父母不仅要接受上天赐予的独一无二的孩子,释放自己的自责情绪,放松心态,从而带动孩子放松,将敏感特质转化为优势。 目录 致谢 前言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本书使用指南 第一章 敏感特质 更好地甄别“害羞”和“难搞”的孩子 正视孩子的敏感 如何发现高度敏感 什么是高度敏感? 你的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 高度敏感对人类物种有何贡献? 为什么高度敏感的孩子会如此不同? 还不能确定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 帮助高度敏感儿童迈向成功与幸福 第二章 系好安全带 特别的孩子引发特别的挑战 家长更能影响敏感的孩子 契合度——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 敏感的孩子需要情绪出口 敏感儿童的六件事 养育敏感儿童的乐趣 第三章 不敏感的家长更有福 写给父亲的话 高度敏感和寻求新事物 当孩子与你的个性非常不同时 第四章 如果家长也是高度敏感者 其他家庭成员怎么做呢? 高度敏感的家长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什么? 首要任务——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 你和孩子都高度敏感的优势 其他家长可以怎么做? 最后的提醒 第五章 养育快乐的敏感儿童四大秘诀 秘诀一:提升自我形象 秘诀二:降低羞耻感 秘诀三:有智慧的处罚 秘诀四:讨论“敏感” 健康的自我界限 第六章 一个好的开端 安慰和回应高度敏感婴儿 新生儿——如何认出高度敏感婴儿 两到六个月——如何回应宝宝,又不过度刺激他 半岁到一岁:依附关系、步调一致和自我调节 步调一致 最后的提醒 第七章 家有幼儿 适应改变及处理过度刺激 调适变化 顺利转换环境 过度刺激 处理强烈的情绪 关于一两岁的孩子 日常问题 比较不常见的问题 最后的提醒 第八章 在外面的幼儿 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中成功 害怕新事物、害怕陌生人、害羞和喜欢单独玩耍的差别 为什么会害怕新环境,如何预防 有了新经验之后 面对陌生人时的害怕或迟疑 寻找适合的社交场合 如果学龄前儿童遇到真正害怕的事情 最后的提醒 第九章 家有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初试啼声 家中的日常生活 减少家中压力 第十章 帮助孩子享受学校生活及社交生活 高度敏感儿童在学校面对什么? 教室的理想气质 家庭教学 社交生活与害羞 打造愉快的学校生活 关心学业表现 当孩子受到欺负 儿童时期告一段落 第十一章 敏感的青少年及年轻人 让青春起航的艰难任务 前路艰辛 和家人相处 中学的生存之道 社交生活 内在生活 进入青年人生 当孩子征询你的意见时 你自己的成长任务 附录 给教师的建议 试读章节 ◆家长更能影响敏感的孩子 每过一些时间,学界就会有人主张高度敏感特质来自遗传,父母的教育不会起什么作用。另外,有些人过度强调教育对个性养成的影响,从而忽略了天生气质的重要。显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两种观点的平衡。教育对个性的影响显而易见,尤其对高度敏感的孩子而言。在一项实验中,如果把小猴随机配给母猴,敏感的小猴如果遇到冷静的母亲,长大后它也比较坚强,甚至成为猴王。反之,一只情绪紧张的母猴养大的猴子不仅长得没那么好,而且在成年被迫离开母亲时,这只猴子受到的创伤也比较大。 大多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会和母亲完全分开,但可能被暂时送到保姆处。研究显示,将9个月大的婴儿托给保姆,如果保姆很关注孩子,一直陪他玩耍,那婴儿和母亲分开时也不会哭闹;如果保姆对婴儿漠不关心,孩子就会在交接时哭闹,敏感的孩子哭闹得也更厉害。另一研究显示,18个月的高度敏感婴儿若对母亲的连接关系缺乏安全感(第六章有专述),他在新环境中会感到不安,安全感强的高度敏感婴儿则不大受影响。至于不敏感的儿童,无论安全感是否足够也不会受到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负责的、体贴的父母会让婴儿拥有安全感,即使孩子天生敏感,即使他将所有新经验视为威胁,也多少能减低其生理上的压力反应。”当敏感的婴儿和母亲分开,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有保姆温暖的关心,这种母子分离也不成为问题。所以,和母亲的联系和安全感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是否被好好照顾则会强烈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和行为——敏感的特质让他们拥有更强烈的危险感应能力,也对母亲的爱和保姆的关心提出更高要求。 ◆契合度——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 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个性影响不同,有的视客观环境而定,有的视父母的养育方法而定。有时,同样的养育方法遭遇不同个性的孩子,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如果你有多个孩子,这些孩子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别:有的受益于你的养育,有的则不然。研究显示,父母对敏感特质的理解和养育技巧的提高也可以改善其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和孩子不必拥有同样的气质,只要用心配合就够了。而“契合度”指的就是家庭和学校都能支持和鼓励孩子自然的行为。 有的家庭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个性安静、喜欢画画、不喜欢运动,但他依然很完美,换成别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则可能令家长失望。其实只要父母勇于接受孩子的先天个性,你就容易找到和孩子友好相处、互相配合的好模式。当家长改变固有思维,找到适应孩子的养育方法,他越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的问题也会越少。 本书所强调的正是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多重要,它可以帮你省下许多麻烦。高度敏感的孩子具有很多共通性,也让我们从这个方面入手——首先你的孩子极为敏感,你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量体裁衣,为他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案例 比格尔小猎犬和博德牧羊犬 第一章我提到过,狗有许多品种,有人适合养这种狗,却不适合养那种狗。遇到个性不合的狗,主人可以通过学习犬种的习性,适应它的特质,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父母在我小时候曾送我一只比格尔小猎犬,名叫星星。星星个子不大,鼻子很灵,喜欢四处探险。只要被气味吸引,它完全不会听主人的招呼,它也只有鼻子敏感,其他部位都不灵。星星1岁时,妈妈和我带它去驯犬营训练,然后参加狗狗秀,在秀场星星被链子牵着时很乖,一旦取掉链子,它就到处乱跑,循着气味追逐别的狗狗;后来我们也训练过卷毛小狗——它们个性温驯,却上不得台面,临场发挥糟糕,只不停哆嗦。 结婚以后,我想养一只不一样的狗。我很喜欢黑白相间的牧羊犬,所以买了一只,取名萨姆。萨姆简直就会读心术。它第一次在屋子里乱尿尿时,我把它牵到室外去了,它马上理解了我的意思,从此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就算在长牙喜欢乱啃东西时,它也只咬破过一本书。萨姆9个月的时候,我给它戴上颈链,开始训练它。只要在它背上拍一巴掌,用力扯颈链把它的头拉高,同时说,坐下!它就会瘫倒在地,假装发抖;我把它拉起来,重复同样的动作,它趴得更低,抖得更厉害,它看着我,好像在问: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第二天,我又试了一次。这次我发现只要对它施加一点点压力,说几句鼓励的话就够了。它只需要了解我的需要是什么,就能做得到。此后它学会了坐下、停住、跟随、等待、到角落休息、等一下回这里见面、去把东西拿来、携带、赶奶牛、把小狗们集中起来、不要让小孩子跑出院子等指令。再后来萨姆比我更知道我要做什么,比如晚上,我和先生在树林里走散了,萨姆自动去把他引过来。萨姆非常敏感,它知道我们的需要,也乐意照顾我们。我从未带它参加过狗狗秀,我不忍利用它的好脾气让它在公众面前表演。对我童年的狗狗星星而言,只要找到适宜的、驯服它的方法就好了,可对萨姆,我必须更体贴。如果动物或孩子能读懂你的心,更易被你吓到的话,你就应该更体贴。 无知导致遗憾 萨姆刚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会驯狗,家里有一个专门的陈列架用于展示我驯狗的成就——各种狗狗秀的奖杯和奖品。但萨姆让我学会了谦卑,也让我自责。我很难过自己为什么要给它那么多压力,也不懂为什么在它面前,以往的驯狗方法通通失效。我曾感到沮丧,也为它那么容易害怕而生气,我一心想了解它的行为为什么那么奇怪,最终我放弃了训练它。 养育高度敏感的孩子时,如果缺乏技巧,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刚开始你踌躇满志,自以为知道一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是孩子让你变得更谦虚、更懂得寻找适宜的方法。在我听过的故事里,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痛苦而自责,有的家长为孩子在公共场合无来由的害羞、吵闹、哭泣和恐惧等行为感到丢脸……他们不明就里,愈发沮丧,有的失眠,有的感到愤怒和孤立无援,认为自己不胜任父母这个角色;有的家长身心疲惫,感到被围困、被拖累,这种负面情绪也影响到婚姻和谐和身体健康,也影响到家里其他孩子,导致一些遗憾的事情发生。 P35-39 序言 那一群落入凡间的精灵 有一天,我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妈妈。虽然做心理师很多年,教别人怎么对待孩子得心应手,然而我自己,在面对这个新生命时,却依然好奇而陌生。我没有想到,迎接我的是这么大的挑战。 这个孩子居然不哭,出生的整整一年里,她那么乖,从来不哭,以至于邻居特别奇怪地问我:“你家刚出生的宝宝不在家吗?”她每一次需要我,都喊:“爱~~爱~~!”可是一岁以后,她好像突然学会了世界上有哭这样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明显效果空前,于是小小人开始拉开号哭的人生序幕,在任意一个她觉得不开心的场合,都会大哭大闹起来。她这一哭,就是好几年。 幼儿园毕业仪式上,全班的小朋友演出《读书郎》,一个个小书童端着凳子萌萌地跳舞,只有我家的宝贝一动不动地站在队伍中,表情凄凄惨惨戚戚,别的妈妈问我:“你家宝贝怎么了?”,我流着汗回答:“哦,她在扮演黛玉读书……”正是这个特别的孩子,开启了我研究高敏感儿童的大门。 她是如此地与众不同,每一张照片都是思考的表情,极其深沉;吃饭只吃一样,去同一个饭馆,点同一个菜;不能听严厉的话语;害怕满地乱跑的小鸡……别的孩子能玩的很多她都不能玩儿。我要保护她,就需要承受周围人的眼光和指责,大家觉得我过于娇惯这个孩子。 无法让别人理解这个不同和差异,但作为母亲,和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我又切实地知道这个差异一定是来源于天生的气质特征,而那时候,没有任何相关的文字和专业研究可供参考。 后来,我开始做家长的教育课程,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相类似的个案,当然,我接触到的个案都是问题比较严重的,比如,说话结巴,或者口齿不清,或者像机器人一样说话,伴随着其他感统失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我曾经一度认为他们应该属于艾斯伯格综合症的一种,但研究后又发现不是,他们还是当属正常人群,这不是病症,这只是一种特质。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会在这类孩子身上留下非常深的印迹。 非常开心地看到伊莱恩·阿伦博士在高度敏感的族群身上所做的研究,看到这本书,犹如看到我自己十年走过的历程,阿伦博士清晰地为每个阶段的高敏感族群孩子做了分类及指导,篇幅的限制,很多操作方式没有完全详细地展开,但每一个指导和操作都是非常具有执行性的,这一切,我相信,均来源于伊莱恩·阿伦博士自身的经历和实践。可以说,这本书,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总结而来,原本就是真正的生活指导。 高敏感族群的孩子,是落入凡间的精灵,他们一定是走迷了路,才来到地球这个世界,被我们这些幸运的父母拥入怀中。适应地球生活,适应人类规则,与人类互动交往,是高敏感族群一生的功课。这个族群,总是在地球上不容易站稳,所以,很容易摔跟头,这也是高敏感族群的一大特征。有一次,在一个妈妈的读书会上,有一位女作家,我分析性格时跟她说,你应该是不喜欢地球的,做人类很辛苦吧?她后来专门写了很长的文章给我看,确实,她一直认为自己不应该是地球人,她是来自星星的精灵,等待着遥远星球母亲的呼唤。 拥有这样的孩子,注定我们拥有不一样的视角和生活。中国人喜欢集体,不喜欢自己太异于常人,做父母也一样,当孩子与众不同时,我们是如此焦虑,想尽一切办法,就是想让这孩子与别人一样,至少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安全的、可靠的。为了变成和别人一样,我们费了很多很多的力气。在一次电视台的节目中,出现了一个高敏感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很爷们气概的人,为了训练这个孩子,他用了很多办法,看起来成功了,这个孩子变得不那么退缩被动,开始能正常与外界交流沟通,可是在那孩子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深深的忧伤,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高敏感的孩子,大多具有浓烈的艺术气质,培养得当,他们会表现得优雅而有礼貌,同时,他们是非常善良的一群人,很少会与别人发生冲突。另外的一种表现,是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起来特别像机器人,偶尔一些情况下会表现出没有情感的一面,这两种状态其实是同一种感性能力下的极端反应,稍加调整就会有很大的改观。我们常人看小说、看故事、看杂志,高敏感族群的孩子抱着一本诗歌集看一天也是可能的。课堂里背不下来课文,但科学课上的内容能够全部复述;经常跑神,专心的时候却完全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阿伦博士用日常最常见的生活和事件,为高敏感的孩子留出一个难得的空间,让父母也终于能够放松一下,知道——这只是特质,这不是症状。 学会欣赏麻烦不断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是一项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今天对成绩无比追逐的教育里,保持一颗淡定而平和的心,允许高敏感的孩子用自己的节奏,缓慢地成长,在标准林立的现代社会里,为高敏感的孩子撑起一片和缓的天空,更显得尤为可贵。伊莱恩·阿伦博士的一些操作方式可能在我们中国家庭里无法做到,但是其中的思想和所抱持的角度,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能够有同行,值得庆祝!能够知道高敏感的孩子仅仅是具备了特殊的气质,值得庆祝!能够知道我们如何对待这些落入凡间的精灵,用人类特有的胸怀和温情,帮助这些精灵释放属于他们的力量,值得庆祝! 感谢为这个族群付出努力的同行们! 左辉(心智管理专家、家庭教育导师、家长公益大讲堂创办人) 书评(媒体评论) 更多的人,尤其是父母们会因为这本书知道和了解这群很特别并且为数不少的孩子——上天赐予他们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们却因为高度敏感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我们的社会已经习惯整齐划一的评断标准时,我们更需要用不太一样的理念和方法来接纳和帮助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请放轻松,敏感特质总有一天会转化为他们的独特优势,那时候,他们就真正了成为他们自己! ——@速写本子(建筑师、绘本作家)(《爸爸的木朵》《亲亲木朵》《木朵百睡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