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重温中外战争传奇故事,将获得启示、灵感……
“中外战争传奇丛书”是根据目前我国初中、高中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中提到的若干战争、战役,从中选择了一些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内容编写而成的。主要是记述广大军民为谋求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光辉事迹。既有统帅、名将的高超谋略、英明决策和指挥艺术,又有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和积极的献计献策;既有用兵如神、出奇制胜的成功经验,又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失败教训;既有集中兵力、以众击寡的常规韬略,又有以弱制强、以少胜多的制胜方略;既有屡战屡败、关键一仗取胜而决定战争命运的经验,又有连打胜仗、关键一仗败北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教训;既有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经验,又有忘战必危、亡国亡军的教训,等等。
本书记述了决定两军命运的大决战——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这次战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会师淮海,血战中原,以气吞山河之势,浴血苦战65个昼夜,共歼灭敌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计55万多人。这一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一、东方破晓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挺进中原
“起死回生”成妄想
“部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淮海”,“大淮海”
“守江必守淮”
备战徐州
三、围歼黄百韬兵团
“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
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
“只要我们守得住,不会有问题”
“一定要解黄百韬之围”
所谓“潘塘镇大捷”
攻占宿县
血溅碾庄圩
四、围歼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三路对进,会攻宿县
远道而来的“铁甲雄兵”
“反正迟早都要打的!”
请君入瓮
顺利回归
放弃徐州大逃亡
“你们怎么跑到我们地盘上来了?”
“我们是解放军,你们被俘虏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难啊!”
“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最后的“晚餐”
“我们一定要拼老命干掉黄维兵图!”
“后边没我们呆的地方”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们有的是炮弹。炮弹不用腿,明白吗?”
砸碎“王牌”
“上尉司书”
五、战场休整,准备围歼杜聿明集团
“暂缓攻击,转入战场休整”
难得一聚
最后的机遇
人间地狱
战地庆新年
野炮打空投
攻心战
敲响丧钟
“王牌军”的覆灭
最后的战斗
“军需处长”杜聿明的结局
六、各种统计表及两军战斗序列表
“起死回生”成妄想
1948年8月的南京,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大街小巷的梧桐虽然展着碧绿,但青白色的树干却显得那么单调,那么凝重;看上去,气象森严。
与梧桐树十分相似的国民党国防部,也显得格外森严,尤其是那青灰的楼门,更是灰暗无比。
国民党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局势而召开的军事检讨会正在这里举行。
身着戎装的国防部长何应钦最先来到国防部礼堂。他站在门口,脸上没有笑容,向陆续而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颔首致意。
因作战指挥不力而被免职在家休养的原参谋总长陈诚与新任的参谋总长顾祝同来了。陈诚表情肃穆,只向何应钦点了点头,背手而人。顾祝同强作笑容:“吾兄别来无恙乎?”何应钦细长的眼眉微微地弯着,面部的肌肉松了一松,好不容易挤出一丝笑容。
卫立煌来了。日趋恶化的东北局势使这位东北“剿总”伤透了脑筋。他强打精神与何应钦寒暄了几句,便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白崇禧来了。这位有“小诸葛”之称的华中“剿总”刚被解除国防部长职务,心中怨愤犹存。他没有理睬何应钦,径直走进会场。
蒋介石照例最后一个进入会场。国民党军事检讨会在沉闷的气氛中开始了。
何应钦起身:“请委员长训示。”
一身戎装、胸前佩挂青天白日勋章的蒋介石站了起来,两只眼里射出冷峻的光,好像探照灯似的到处搜索。然而,他看到的都是与会将军们的一张张目光呆滞、神情颓丧的脸。
“同志们!”蒋介石极力使自己振作,同时希望大厅里他的上百位将领也振作起来,“过去3年来剿匪军事,我全体官兵牺牲奋斗,固然有若干成就,但就整个局势而言,则我们已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到今天不仅使得全国人民的心理动摇、军队将领的信心丧失、士气低落,而且中外人士对我们国军的讽刺诬蔑,令人实在难以忍受。自从总理领导革命以来,决没有经过这样危险的时代,也从来没有遭遇这样的耻辱。诚然,我本人应负主要责任,但是国军将领萎靡不振,没有克敌制胜的旺盛精神,以致上面的任何战略战术,都失去作用,都不生效力,也是一个原因。”
说到这里,他见下面的将军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便把话题一转,说:“本来抗战胜利后,我个人的事业就可告一段落,但是我担心你们搞不过共产党,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会生活不下去,没有饭吃。为使党内同志和广大官兵能有生存权利,我才被迫勉强带领大家干。谁知我军许多将领信心不足,作战屡次失败,很不争气,使我非常为难。”
最后,他提出要“起死回生”,必须振奋精神。他说:“我既已负起责任,我就一定为党内同志及官兵的生存而奋斗到底。你们各级指挥员万万不可有失败思想、悲观情绪。现在我们无论是海陆空军、交通运输,还是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哪一样不是超过共匪若干倍?共匪有哪一样够得上与我们相比?我们为什么要动摇信心,自甘失败呢?我个人蒙受如此的奇耻大辱,我仍然要百折不回,继续奋斗,毫不灰心,毫不气馁。望大家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发愤图强,努力奋斗!”
之后,与会者就1948年上半年几个较大战役的失败,进行了检讨。
自内战爆发以来,南京军界召开过多次这样的军事会议,只有此次会议调子最低沉,蒋介石同以往所讲“中共全线溃逃,国军战果辉煌,各要塞固若金汤”不同,大讲国家的失败和中共即将发动的进攻,并且指出国民党军屡战屡败的主要责任是各战场上的指挥官指挥无方,下边作战不力,各级官员只知道劫收浮财,兵骄将傲,贪污腐化,沉湎于酒色之中。对此,蒋介石麾下的将领们目光里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情感狂涛。总裁把两年来军事失利的原因归咎于前方众多将领精神不振,指挥不力,不肯好好地打,而对于统帅及统帅部的战略失误,调遣失策不作深刻反省,只是轻描淡写地点了一下就过去了。如此这般给会议定了调子,敢站出来提出与其相悖意见的人便不多了。他们虽然被总裁发自肺腑的凄然、沮丧和激愤所感动,但冷水当头淋浇,个个凉了半截,心情十分沉重。
这次大型的军事检讨会在这种复杂的气氛中开了5天。检讨会上摆出的诸多弊端,都如过河的卒子摆在棋盘上,与会的将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又有什么灵丹妙药来医治呢?蒋介石想寻觅“良方”医治自身,无奈国民党及其军队如患了绝症的危重病人,任何药品都无济于事了。
为了给将军们打气,蒋介石再次亲自登台讲话。他说:“我自黄埔建军20多年以来,经过许多艰难险阻,总是抱着大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决心,坚持奋斗,终能化险为夷,渡过种种难关。自对共匪作战两年来,军事上遭受了挫折,这是不容讳言的事实。但今天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必须同心同德,共济时艰,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激励士气,来挽救危机争取胜利,而不是要互相埋怨,互相倾轧。尤其我们这些高级负责人,更应坚定信心,处在危疑震撼之际,更宜力持镇静,绝不可有丝毫悲观失败的情绪和论调,以致影响士气,影响全面。”
蒋介石讲话之后,与会者一一发言,申诉本指挥单位处境的困难,向国防部要求增加部队,增加部队番号,要武器、要军粮、要器材车辆。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参谋总长顾祝同提出一个新的战略。他说:“为巩固长江以南地区,防止共军渡江起见,应暂时停止战略性的进攻,将现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的部队,编组成为几个较强大的机动兵团。将原有的小兵团概行归并。这几个兵团应设置于徐蚌地区、信阳地区、襄樊地区,其主要任务是防止共军渡江,并伺机打击共军,在长江以南地区迅速编练第二线兵团。”
国防部将上述军事战略概括为:军事上在东北求稳定,在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则加强进剿,一面阻匪南进,一面打匪主力。
会后,散发了《为什么要剿共》的宣传品。蒋介石还同宋美龄一道宴请参加会议的人。望着将军们酒足饭饱之后远去的背影,蒋介石对他的妻子说,如果此次会议通过的“重点防御计划”挡不住中共的进攻,明年能不能在这里开会都成问题,到时恐怕死无葬身之地。
P9-12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族兴亡的大问题。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国防教育都很重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把“国防教育”列为“实现坚决抗战的办法”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要在全国人民中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号召大家“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江泽民同志对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深刻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他还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
为加强和普及国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科技素质,2001年4月28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配合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素质,我们与厂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特约军事科学院的十几位专家,编写了这套《中外战争传奇》丛书,陆续向全国发行。
这套丛书,是根据目前我国初中、高中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中提到的若干战争、战役,从中选择了一些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内容编写而成的。
这套丛书,在编写上有它自己的特色,即立意新颖,构思巧妙,选材精当,内容真实,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形式独特。每本书都以故事命题,由三四十个故事构成,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约13万字。每本书在前面都有一个内容提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一场战争或一个战役的全貌。
在这套丛书的传奇故事中,主要是记述广大军民为谋求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光辉事迹。既有统帅、名将的高超谋略、英明决策和指挥艺术,又有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和积极的献计献策;既有用兵如神、出奇制胜的成功经验,又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失败教训;既有集中兵力、以众击寡的常规韬略,又有以弱制强、以少胜多的制胜方略;既有屡战屡败、关键一仗取胜而决定战争命运的经验,又有连打胜仗、关键一仗败北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教训;既有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经验,又有忘战必危、亡国亡军的教训,等等。这些内容丰富、情节生动、事迹感人、引人人胜的传奇故事,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描述,通俗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这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使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增长军事知识,启迪谋略能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军尚武思想,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对国防教育的需求了解不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学者及时提出批评、指正,以利我们在后续工作中改进。
林仁华 张辉灿
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