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姐妹离奇遇害,艳照门事件欲盖弥彰,重案队破案层层推进……
洪顺利在《第一现场》中描述的老刑警丁一川以一种“似是而非”的高超破案手法,一层层地“剥笋”,为我们留下了从始至终的“连环”悬念,引导读者非要走到终点不可,因此颇具吸引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一现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洪顺利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双胞胎姐妹离奇遇害,艳照门事件欲盖弥彰,重案队破案层层推进…… 洪顺利在《第一现场》中描述的老刑警丁一川以一种“似是而非”的高超破案手法,一层层地“剥笋”,为我们留下了从始至终的“连环”悬念,引导读者非要走到终点不可,因此颇具吸引力。 内容推荐 《第一现场》由洪顺利编著。 《第一现场》讲述了: 初夏时节,古城市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在两个大号黑色旅行箱内各发现了一具无头女尸。古城警界大侦探丁一川带人开展了对本案的调查,究竟是情杀?还是仇杀?层层疑团缠绕着本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发现尸箱的现场只是第二现场,那么,真正的第一现场又在哪里呢?大侦探丁一川带领着手下的人马开始了一7欠次艰难的案情推理…… 目录 第一章 黑色拉杆箱/1 第二章 第二现场/5 第三章 凶手叫板/10 第四章 死者是谁/16 第五章 女记者出现/19 第六章 意外情况/24 第七章 一无所获/28 第八章 死者父母出现/33 第九章 确认死者身份/39 第十章 兵分两路/46 第十一章 和田玉谜踪/50 第十二章 不是第一现场/56 第十三章 “因为你恨她”/62 第十四章 艳照门事件始末/68 第十五章 调查吴双双/74 第十六章 解读死者日记/81 第十七章 碎尸案之研究/87 第十八章 激辩侦查走向/91 第十九章 节外生枝/97 第二十章 环翠山庄/104 第二十一章 死水微澜/110 第二十二章 另辟蹊径/116 第二十三章 网友留言/122 第二十四章 “一定是他干的”/127 第二十五章 “我就想杀了她”/132 第二十六章 重大发现/139 第二十七章 不是第一现场/145 第二十八章 “她敲诈我”/152 第二十九章 “母老虎”的笑声/158 第三十章 有教科书的范儿/165 第三十一章 “她向我逼婚”/169 第三十二章 “反小三协会”会长/175 第三十三章 一切皆有可能/182 第三十四章 顺藤摸瓜/190 第三十五章 第三个裸照男人/197 第三十六章 传讯副区长/204 第三十七章 欲盖弥彰/210 第三十八章 扑朔迷离/216 第三十九章 “我想把她埋了”/223 第四十章 真正的较量/229 第四十一章 枣林山庄/235 第四十二章 第一现场/242 第四十三章 尾声/245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黑色拉杆箱 初夏的早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位于古城市市中心的古城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那幢银灰色的办公大楼内,每一个在此上班的刑警,每天都显得很忙碌,手头好像有永远也办不完的案件。 刑侦总队重案队队长丁一川,刚刚带领手下的刑警成功侦破了一起大富豪林毅夫被人谋杀的案件。 这天早晨刚一上班,他手下的女刑警李鸥就走进了丁一川的办公室。 李鸥:“丁队,总队让咱们尽快将侦破林毅夫一案的侦破报告交上去,初稿我昨天晚上拟好了,您看看。但是,在有关本案侦破成功经验这一块,我看还是由您来总结归纳一下吧。” 丁一川接过李鸥递过来的侦破报告,仔细浏览了一下后,微笑着对李鸥说:“你写得相当不错了,层次清晰、叙述到位,我看可以。至于本案告破的成功经验呢——我认为有一点至关重要。” “哪一点?” “这点就是——对于雇凶杀人的谋杀主谋,我们分析得比较到位,特别是在细节上,我们用合理的推理、符合事实的推断,成功地锁定了凶手。我认为这是本案能够成功破获的关键所在!” 李鸥连忙拿出笔记本将丁一川总结出来的这段话记在了本上。 接着,她又将一份材料递到丁一川的手上:“丁队,这是我给古城刑警学院院刊《刑事侦查》撰写的一篇论文,麻烦您有空时给指点一下。其中有几个问题我一直也没把握准确,请您给把把脉。” 李鸥这篇论文的题目是:《论谋杀案的特征及特点》。 丁一川仔细地看了一遍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的这篇论文,基本上将谋杀案的特征说清楚了,但在论及谋杀案的特点这部分,我认为你叙述的尚不够全面,且有失准确……” “对,对。我也有这个感觉,我在这部分的有些论述层次不太清楚、把握还不太准确。” “依我的观点,你要再加上一个特点——” “什么特点?” “我的观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那些谋杀者的‘专业’素养、反侦查手段、实施作案的技能也在提高。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在侦破谋杀案时必然要遇到的新问题……” 李鸥听罢连连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从办公室门外走进来一个穿着一身高档运动装的小伙子,他身高在一米八零左右,长得浓眉大眼,年龄看上去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他手里还拉着一个中号黑色的拉杆箱。 丁一川看见走进来的年轻人,就非常热情地迎上前去,与他握了握手,然后高兴地说:“你是王星吧,欢迎,欢迎!我们重案队非常欢迎像你这样的专业人才呀……” 王星:“这么说,您就是古城市刑侦界大名鼎鼎的丁一川队长吧。” 王星显得异常激动,他自我介绍道:“我叫王星,今年24岁,是古城市刑警学院刚毕业的研究生,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 丁一川转身把李鸥介绍给了王星:“她叫李鸥,也是你们学院毕业的,不过,你得管她叫师姐了……” 王星与李鸥相互握了握手。 王星坐在沙发上,他好奇地环视了一下丁一川的办公室。 当他看到丁一川的办公室里有不少书柜,而书柜里的书又被塞得满满的,他多少有些好奇:“怎么?丁大队长,您也非常喜欢看书吗?” 丁一川:“是呀,读书是我的一个习惯。也别说,多读点书对咱们办案还是很有用处的,各方面的知识都涉猎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呢。” 李鸥颇有同感:“丁队说的极是。拿咱们刚刚侦破的孤山竹园林毅夫被人谋杀一案来说,就涉及了收藏方面的一些知识,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哎,丁队,您不把王星韵情况向我介绍一下吗?” 丁一川笑了笑,说:“这个王星是咱们总队在今年春天特招的10名专业人才之一。他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可以说是电脑方面的专家了。他可以自己开发、设计软件,也可以对计算机新病毒进行分析、杀毒,他还有一个专长,就是能够破译黑客程序。” “这么厉害!”李鸥惊叹道。 王星忙谦逊地说:“别,别别。瞧丁大队长把我夸的。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呢。” 李鸥多少有些不解:“以师弟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才能,你可是个抢手的人才呀!到一些效益好的大公司、大企业去,一定能挣到大钱!到咱们这儿不是有些屈才了吗?” 丁一川:“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王星的父亲是咱们古城市三星集团的老总,人家的资产可不是小数哟,那是古城的名人!他父亲还是市人大代表!” 李鸥笑道:“这么说我这个小师弟可是个典型的富二代了?” 丁一川问道:“那当然了。对了,王星,你今天到我们这儿来报到,是自己开车来的吗?” 王星点点头。 李鸥好奇地问:“你开的什么车呀?” 王星说:“奔驰S300。” 李鸥又问道:“你干嘛开这么好的车呀?” 王星用疑惑的口吻道:“好吗?”转而他又说道:“我爸说了—_公安局配备的车辆目前比较差,要是哪天抓罪犯,人家的车好,你的车次,能追得上罪犯吗?不是一个等级水平的嘛?!不说别的,爸就是不能让你在车上吃亏。这样,算是我个人为支援公安工作做贡献吧。” 丁一川听后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鸥则说:“你老爸的觉悟不低呀!” 王星继续说道:“不管我爸怎么想,说句心里话,我就是喜欢当刑警。” 丁一川把汪洋、唐继烈、郑家桥三人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向他们简要介绍了一下王星的情况。然后,他对支队长汪洋说:“王星以后就在你手下干活,你们要手把手地教他……对了,王星,你要认真地从头学起,破案这个活儿难度可不小呀!干刑警这个工作可是需要一些天赋的,另外,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点你能做到吗?” 王星点了点头。然后他多少有些性急地问汪洋:“汪队长,待会儿咱们破哪个案子呀?” 郑家桥笑了:“嘿,新来的这小子嘴可够臭的,怎么盼着出大案呀?没案子还不好哇,我们哥几个还可以喘口气呢!” 唐继烈接过话茬:“别说,我从昨天晚上右眼皮就一个劲儿‘突突’地跳,没准——说话这工夫还就真的出大案子了呢!” 王星毕竟是个两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也没想到,他的一句话招来了两位师傅的数落。他连忙解释道:“我可没那意思呀,就是不太会说话,多有得罪,大家别跟我一般见识啊!” 众人听后都会心地笑了笑。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丁一川办公桌上的那部红色专用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P1-3 序言 法苑又添百花香 ——《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获奖书系》出版说明 沐浴着依法治国的春风,由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历时近一年时间圆满结束。获奖作品书系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前卫杂志社分别出版。2012年6月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总结表彰大会和第四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市隆重举行。法制文学又结新硕果,法苑又添百花香。 好雨知时节法苑又逢春 大赛举办之际,恰逢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掀起了新的高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中国法治文学事业来说,预示着法治文学春天的到来。面对新的形势变化,以及党和国家赋予中国法学会的重要职责,大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更加广阔。 作为学习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最好体现,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以“繁荣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为宗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加强法治文学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广泛征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法治文学原创作品,积极传播法治精神,大力宣传法治文化,以促进法治文学事业沿着健康繁荣的道路发展。 全国广大法治文学工作者积极遵循原创作品大赛所倡导的创作方向,根植于依法治国的沃土,深入生活,贴近时代,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剧本、诗歌和理论专著等文学种类开展认真的创作。通过专家、媒体推荐及网站公开征集等多种途径,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参赛作品703部(篇、首),其中长篇小说40部、中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18部、微型小说5篇、理论专著l部、纪实文学605部、影视文学剧本8部、诗歌12首、评论7篇,总字数达一千三百万余字。参赛作者大多来自于公、检、法、司、安等政法部门,也有部分专业作家、自由撰稿人和在校学生,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踊跃参加比赛,所奉献的精湛作品异彩纷呈。 大赛评审时间自2011年12月1日起至2012年2月28日结束。在大赛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大赛组委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组委会评审委员会根据大赛工作方案具体制订评审办法,将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评委组由初评评委、复审评委及终审评委组成。每个评审环节根据参赛作品类型,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门评审,最终产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等获奖作品共63部(篇、首)。无论是参赛数量和质量比前两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全社会奉献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佳作透精彩精品铸法魂 纵观本届获奖作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真实而直接地把百姓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头,努力实践着“把法律交给人民”的崇高目标是一大特色。一部部作品充分说明,法治文学真正起到了正面宣传和导向的作用,在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职守的忠贞、法律的坚守以及建立意境高远的思想道德和勇敢无畏的价值导向等方面都具有元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喻示着中国法治文学事业在经历了漫长的曲折发展后,正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 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法律启蒙与犯罪预防历来是法治文学切人观察社会与人生独有的叙事视角,它通过刻画描写执法与违法的博弈、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剖析触及到人性的最深处,使读者在被跌宕起伏、引人人胜的曲折情节吸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进程、法治建设以及人性教化的全面洞察与深度思考。这无疑是举办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的真谛所在。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不仅在普法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已蔚然成风,成为当今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一翼和知名品牌。 细细品味本届获奖作品,有以下鲜明特征: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众所周知,将多种社会题材纳人法制文学框架内是标志法治文学原创作品成熟的重要因素。本届大赛的参赛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呈现给读者的包括谍影重重: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丁伯慧的《跑马镇情人》;警界风云:如葛辉的《黑帮白道》、刘骧的《老警》;奇案推理:如洪顺利的《第一现场》、冯锐的《胭脂脸》等优秀作品。 人物塑造,展现自我。本届大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取得了较好成绩。如丁伯慧在《跑马镇情人》中通过独具匠心的“我”,构成一个又一个曲折跌宕的悬念谜团,还对自己的灵魂世界的不断探寻、剖析,给人一种坦诚真实可信之感,从而使作品内容更能感染和打动人。洪顺利在《第一现场》中描述的老刑警丁一川以一种“似是而非”的高超破案手法,一层层地“剥笋”,为我们留下了从始至终的“连环”悬念,引导读者非要阅读到底不可,因此颇具吸引力。 风格迥异,手法纯熟。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使作者的叙述角度灵活多变,而带给读者的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阅读享受。譬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以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尼参加万隆国际会议为时代背景,所设计的故事情节构成逻辑缜密,悬念环生,因此具备了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艺术内驱力。此外,作者还巧妙运用故事节奏结合以松紧缓急的微妙变化,使作品的层次感极为鲜明,显示了作者对故事情节发展的高超掌控能力。 价值体现,励志感人。法治文学原创作品不仅融社会生活、法制建设、人文精神于一体,同时兼备启发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作者以非常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被称为“益智文学”的解谜框架里通过跌宕的情节、生动的故事,给予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正义与邪恶、生与死的揭示,对人生所处的各种环境尤其是困境下的生命思考作出警示。 纪实文学。异军突起。本届大赛纪实文学类获奖作者有30人,征集作品更多达605部(篇、首)。它无疑印证了法治纪实文学写作与传播这一特殊的社会行为所承载的社会思想启蒙责任。法治纪实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预警”方式,除了要充分反映和记录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法治进程和历史事件等,也应注重拓展题材空间,以创作出具有先进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使其在题旨价值、叙事形式等方面彰显活力和张力。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前卫杂志社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并为大赛纪实文学类评奖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几年来,中国法治文学正以原创作品大赛的形式,不断修正着法治文学的创作定位,开掘着自己的优势。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以“文学的形式,承担法律普及、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从而为最广大的社会公众服务,为实现“繁荣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的崇高目标,不断地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 2012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