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是华尔街传奇和畅销书作家吉姆·罗杰斯对其一生在投资市场经验教训的总结,全面解析了罗杰斯的投资见解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入分析。
在其引人入胜的回忆录《街头智慧》一书中,罗杰斯对其一生的冒险进行了精炼的概括,从其早年在阿拉巴马州德莫普利斯成长的童年,到其羽翼未丰开始在华尔街闯荡的职业生涯,最终到与索罗斯合作成立的“量子基金”大获成功。罗杰斯总是带着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去体验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
在《街头智慧》一书中,他带着我们一起经历他生命中光芒四射的金融市场。从他在耶鲁和牛津大学的校园生活,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第一次兴奋地闯荡华尔街。尽管事实上,他在大学时连学校船赛俱乐部要求的赛队鞋都买不起,但他依然带领船员们赢得了“牛桥船赛”冠军和“亨利皇家赛艇会”的“泰晤士挑战者杯”——后者是罗杰斯创造的第一个吉尼斯世界记录(罗杰斯共创造了三个吉尼斯世界纪录)。正是有了这段岁月的经历,他得以运营华尔街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
人生和投资都是一场探险
从早年在家里后院“挖洞”的探险,到求学耶鲁和牛津;从羽翼未丰闯荡华尔街,到与索罗斯合作成立“量子基金”大获成功;从37岁退休,到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再到环球旅行,周游世界;从累计创造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到所著多本畅销书令无数读者、投资者和其华尔街拥趸们疯狂追捧。投资大师罗杰斯总是带着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去体验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在其引人入胜的《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中,罗杰斯对其一生的探险进行了精炼的概括。
作为对其一生在投资市场经验教训的总结,《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全面解析了罗杰斯的投资见解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刻洞见。在书中,他常常提出一些令人惊讶的观点,包括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他对世界格局未来趋势的看法。他解释了为何亚洲会在21世纪成为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中心,还有他一家是如何搬到亚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变化等。罗杰斯宣称,当金融业带动美国25%的经济增长时,华尔街时代已宣告终结。未来的经济将掌握在那些制造食品、能源、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的人手中。
吉姆·罗杰斯为世人熟知,被认为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精明的投资者之一。今天,《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无疑展示了他评论尖锐和擅长讲故事的一面。
我的家乡德莫普利斯位于亚拉巴马州坎布拉克棉区中心——黑武士河与汤比格比河交汇处。作为马伦哥县最大的城市,德莫普利斯正处佐治亚区中心。在历史上,亚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河一带享有“黑带”美誉。大约200年前,这一带肥沃、深厚的黑色湿草地原土滋养了当地众多的棉花种植园主。他们有些在奴隶制中熬出了头,但却在象鼻虫灾中无一幸免。
正是在那片黑土地上,儿时的我和小伙伴们在地里挖鱼饵,然后一整天在河边钓鱼。我们经常会钓到鲶鱼,这种杂食动物会咬住任何它闻到的东西,比如蚯蚓、大热天里很容易就能逮到的蟋蟀等。
那时我8岁,比大我10个月的表哥魏德和我一起在家里后院玩挖洞探险的游戏。尽管那时我们对何谓冒险一无所知,但那天的情景依然生动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如果我们一直挖下去,”他说,“最后就能到中国。”
那时年幼的我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直到后来我从环球旅行中找到答案。作为一个满怀激情的探寻者,我才开始认识到在亚拉巴马州对面——地球的另一端,横卧着广袤的中国,如果当年精力充沛的我继续挥汗如雨不停地挖洞,没准儿我真会抵达中国。
时光飞逝,现在的我采取了一种更为迂回的路线。就在与中国咫尺之遥的新加坡,身为两个金发碧眼、说中文如英文般流利的乖女儿的父亲,我发现,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只是我“挖洞”故事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尽管“挖掘”不再那么艰难,但我依然精力充沛。这是我不懈努力探寻世界的内部运作,获得第一手经验的结果。只有走出去,才能“挖掘”出真实的故事,而探索这一切全都是为了我自己。
我曾两次环游世界,一次是骑摩托车,另一次是开车。我花了5年时间深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实地考察。对我而言,了解历史和其必然性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亲身实践去探险!这也令我获得绝妙的个人和物质回报,让我远离偏远的亚拉巴马,引领我来到这里——中国的前哨马来半岛南端e。 如果历史真要肯定什么的话,那一定应了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命题,即“万物皆动,万物皆流”。他告诉我们:“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预知变化是衡量成功人生的标尺,到新加坡后我意识到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即伴随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的衰落,亚洲正逐步崛起,全球正戏剧性地重排领导坐席。
写这本书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大多数国家的政客都试图让民众相信困境是暂时的,人们被告知情况会出现逆转。我并不想对此进行驳斥,只想告诉你,很简单,在你有生之年怕是没戏了。很多国家债台高筑,这将直接招致你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发生巨变。就像经济和政治动荡年代常常上演的那样,很多老公司、传统行业、政党、政府、文化,甚至国家都将会衰退、破产倒闭,或者干脆消失了。
以投行贝尔斯登(BearStearns)为例,到2008年破产时,它已有80多年历史。和贝尔斯登同一年“沉没”的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涉足金融服务业已有一个半世纪。那些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轰然坍塌,充分展示了美国很多公司所面临的环境变迁困局。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也许并不知道,有一天它们也会破产。还有那些博物馆、医院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其他机构,正深陷泥潭。我们会看到更多机构和公司将在金融或经济动荡中灰飞烟灭。
一些人称我是现代版的卡桑德拉(cassandra),喜欢危言耸听。不过没必要为我没看到的未来而感到恐慌,哪怕是个惊喜也好。
现在,来自中国方向的变革之风正以一种可预见的方式迎面吹来,我们看到的是商务活动照旧,历史又翻到了熟悉的一页。纵观历史,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变革时刻所带来的无数机遇,我也因此对很多即将来临的事情超乎寻常地乐观。
如果你够聪明,19世纪初你会在伦敦淘得第一桶金。20世纪初你会搬到纽约,在那里继续赚钱。到了21世纪初,你会发现机会全在亚洲。自今伊始的一个世纪里,这一变革循环会在世界任何一地重复上演——就像公元10世纪时,聪明人都跑到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欧洲重镇、知识分子云集的西班牙花都科尔多瓦去淘金。
2007年,我搬到亚洲,更重要的是,我让孩子们也在亚洲定居。在他们的一生中,对亚洲的认知不可或缺,掌握普通话也意味着走向成功,这将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印证。正如今天,学好英语被认为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金融危机和政府管理不善最终令英国失去其领导地位,世界重心和影响力从英国转移至美国。
P2-4
当我在亚拉巴马州的穷乡僻壤长大时,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和两个有着蓝眼睛、能说一口流利中文(我们最喜欢国家的语言)的小女儿一起在亚洲生活,但现在我历经各种探险来到了这里。即便在青少年时期,我也有种强烈的热望要尽可能多地去经历和观察世界,但我从未想过我真的能实现所有梦想。
本书讲述了我的失败、教训,同样也有成功的例子。不幸的是,我们更多地是从我们的挫败而不是成功中领悟到更多,这就是现实生活。我在生活中遭遇过很多挫折,现在我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希望我将来不会再犯太多错误。
20世纪80年代,当我骑着摩托车3次环绕和穿越中国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回望前路,我很震惊,我居然敢向中国政府提交申请,更不用说他们还批准了我想来旅游的请求。我总是从美国对中国的宣传中来了解中国,但无论如何,我迈出了这一步。我不知道为何那时中国政府会批准我的探险申请,但我已意识到这正是中国在进行改革开放的部分体现。我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能看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清晰地了解中国的现实。但如果当时我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切的话,我应该早点搬到中国定居。
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正在改变全世界。19世纪是英国傲视群雄,20世纪是美国称霸天下,但21世纪将属于中国。中国是唯一一个有多个鼎盛时期的国家。埃及曾辉煌过,罗马曾伟大过,大英帝国曾荣耀过,但中国历史上曾有三到四个时期获得令人惊叹的成功。中国也曾多次星光黯淡,但现在她再次冉冉升起。
事实上,中国也改变了我的生活。在美国,作为最早的定居者之一,我的家族在那里生活了400多年。但现在我搬到了亚洲,并让我的家庭和孩子们为融入下一个“中国时代”做准备。我的两个女儿分别出生于2003年和2008年,像中国人一样说着CCTV般标准的普通话。说中文、了解亚洲并不能让她们获得成功,因为成功需要更多,但这会赋予她们别人所没有的技能。
孩子们现在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都为我们的下一个探险兴奋不已。本书解释了我如何从美国来到这里。希望你喜欢我的探险经历,并从中有所领悟,让你的生活充满冒险精神。
《街头智慧》中讲述了我的失败、教训,同样也有我的成功。不幸的是,我们更多地是从挫败中,而不是胜利中领悟到更多,这就是现实生活。我希望你喜欢我的探险经历,并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然后让你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冒险精神。
——吉姆·罗杰斯
罗杰斯把握大势无人能及。
——“股神”沃伦·巴菲特
我认为几乎没有投资天才。我唯一知道的投资天才是沃伦·巴菲特、约翰·博格和吉姆·罗杰斯。
——本·斯坦美国经济学家、价值投资者摘自《纽约时报》
吉姆·罗杰斯让我头疼。
——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摘自《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