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内斯比特编著的《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的故事接续《五个小孩和沙滩仙子》而展开,里面依然有沙子精灵萨姆亚德的出现。这一次,四个孩子再次遇到沙子精灵,并发现了一块有着神奇法力的护身符,在“博学先生”的指点下,他们获取了指挥护身符的咒语,并借助护身符的力量沿着人类文明长河的标志——一系列古文明国度去寻找丢失的另一半护身符,他们分别去了八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富丽堂皇的古巴比伦国,伟大的亚特兰蒂斯,遇到过古罗马时代的凯撒,也曾谒见过古埃及的法老,在这一神奇的穿越旅行中,遭遇过很惊险的拘捕,战斗的恐慌,不过也领略了古文明的辉煌,甚至促成了古巴比伦王后的“伦敦之行”,并将“小黑女孩”送回给古老的英国王后,也逐步发现了找到另一半护身符的线索,并最终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推算出找到那半护身符的确切时间,并最终结束了神奇的旅行,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是“少年奇幻之旅”系列之一,由伊迪丝·内斯比特编著。
《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讲述了:四个小孩再次遇到沙滩仙子,同时获得了一块有着神奇法力的护身符,在“博学先生”的指点下.他们知晓了护身符的咒语,为寻找丢失的另一半护身符,开启了一次次古国之旅……
第一章萨姆亚德
从前,有四个孩子在一座白房子里过暑假,这房子恰好位于一个砂砾坑和一个石灰窑之间。一天,他们很幸运地在砂砾坑里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动物,眼睛长在长长的角上,好像蜗牛的眼睛。它可以把自己的眼睛像望远镜那样前后伸缩。它的耳朵像蝙蝠的耳朵,又短又粗的身体像蜘蛛的身体,上面布满了浓密、柔软的毛,手脚像猴子的手脚。它对这四个分别叫做西里尔、罗伯特、安西娅和简的孩子说,它是一个萨姆亚德(发音是萨姆亚德),或者叫沙滩仙子。它非常非常老了,生日几乎是在万物诞生之初。它被埋在沙子里已经成千上万年了,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精灵模样,而这副精灵模样的一部分就是它那种可以满足人们任何愿望的能力。
你是知道的,精灵们向来都会做这个。西里尔、罗伯特、安西娅和简现在发现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了,只是也不知怎地,他们怎么也想不出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而且,他们的愿望有时简直就是怪里怪气的。最后,他们由于自己的一些愚蠢的愿望而陷于被罗伯特称为“非常困难的”境地,萨姆亚德同意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而作为交换,他们答应绝不请它再去满足他们的任何其他愿望,也不把它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因为它不想再有人来烦它。分手时,简有礼貌地说:
“希望有一天能够再见到你。”
萨姆亚德被这友好的想法感动了,满足了这个愿望。有关所有这一切的那本书叫做《五个孩子和沙滩仙子》,结尾无聊极了,是这样说的:
“当然,他们真的又见到了它,但不是在这个故事里,而且也不是在砂砾坑,而是在——我不能再说了……”
之所以不能再说了,是因为我那时一直找不出孩子们与萨姆亚德再次见面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当然,我知道他们会见到它的,因为它是个说话算话的动物。如果它说了一件事情要发生,那么那件事情准会发生。这和那些告诉我们下周四伦敦、南海岸和海峡的天气会如何如何的人是多么不同啊!
发现萨姆亚德和愿望被满足的那个暑假,是孩子们在乡间度过的最美好的暑假,他们非常希望来年夏天再来一次这样的暑假。寒假里,发生了“凤凰和魔毯”这两件令人叫绝的事,而失去这两件宝贝原本会让孩子们陷于绝望——如果不是对来年的乡间假期充满了期望的话。他们觉得世界上充满了绝妙的事情,而其实他们就是会经历这类绝妙事情的那一类人,他们有这种感觉的确是有理由的,于是,他们就盼望着暑假。但是,当暑假来临时,一切却都不一样了,变成一团糟。爸爸不得不到满洲去,用电报发来有关战争的新闻,提供给他为之撰写稿件的那家乏味的报纸,它的名字叫《每日吼叫者》什么的。妈妈,可怜的妈妈远在马德拉,因为她一直病得很重。兰姆,我指的是那婴儿,和她在一起。妈妈的妹妹爱玛婶婶突然嫁给了爸爸的弟弟雷金纳德叔叔,他们去了中国,那地方太远了,就算你的婶婶和叔叔有多么喜欢你,你也别指望会让你到那儿去度假。于是,孩子们被留给老保姆照看,她住在靠近大英博物馆的菲茨罗伊街。尽管她对他们一直都很好,甚至宠爱得超出了我们多数成年人认为是适当的程度,但是四个孩子仍然感到极为痛苦。出租马车载着爸爸和他的箱子、枪支、羊皮、毯子和铝制炊具走了,此时,就是最坚定的心也感到了恐惧,女孩们完全克制不住了,相互拥抱着哭泣起来,而男孩则独自从客厅的一扇阴沉的长窗中望出去,极力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似乎在说,男孩子才不会笨到去哭的地步呢。
我希望你注意到,他们要等到爸爸走了以后才敢哭,他们知道他已经够心烦的了。但是当他走了以后,每个人都觉得即使自己一辈子都在尽量不去哭,而现在必须哭一场,哪怕为此去死也在所不惜。于是他们哭了起来。
午茶有虾和水田芹,这使他们稍微快活了一些。水田芹像矮树篱一样围绕着一个圆鼓鼓的盐瓶,这是一个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雅致的器皿。不过这并不是一顿令人快活的饭。
午茶过后,安西娅上楼,来到爸爸原来住的房间,看到那里已是人去屋空,那么地凄凉,想到随着每一分钟过去,他都离她越来越远,离俄国人的枪口越来越近,她又哭了一会儿。然后,她想到了病中的妈妈,她孤零零的,也许此时正想能有一个小女孩往她头上洒科隆香水,为她很快地泡上几杯茶。想到这里,她大哭特哭了起来。然后,她想起了妈妈临走之前那个晚上说的话,她说安西娅是老大,应当设法让其他孩子高兴,等等等等。于是,她止住了哭,思索起来。等想够了,她洗了脸,把头发梳了梳,下楼来到其他孩子中间,尽力装出一副好像根本不知道哭泣是怎么回事的样子。P1-3
1
可以说,中国读者对于《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及其作者JK罗琳真是太熟悉了。有多少孩子不知道《哈利·波特》和罗琳呢?她那一部部充满神奇的魔幻小说深深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它们也因此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与奇迹,令人惊叹。
不过,是什么孕育了《哈利·波特》这套举世闻名的畅销书的诞生?作家罗琳又是从哪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呢?对此,很多人恐怕都不是很清楚。这里不妨告诉大家,罗琳正是从她的前辈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眼前这套书的作者)的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进而创作出了《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杰作。罗琳曾说过:“伊迪丝·内斯比特的作品,一直是我行文风格临摹的对象,她笔下的童话故事永远是浩瀚无垠且趣味横生的神奇世界!……她是我最欣赏的儿童文学作家。”短短两句话,包含了罗琳对内斯比特极高的评价和激赏!可以说,内斯比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启蒙经典,也是罗琳最心仪与钦佩的作家的杰作。罗琳将内斯比特的作品视为创作源泉的启发书籍,也将这些美好的品读感受分享给更多读者,足以看出,伊迪丝·内斯比特的创作是多么地引人注目,值得珍藏与欣赏。
伊迪丝·内斯比特(EdithNesbit,1858~1924),英国著名儿童作家﹑诗人﹑小说家。曾在法国、德国等受过教育。187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899年出版《寻宝人的故事》,一举获得成功。后创作出一系列描写儿童故事的优秀作品,深受小读者们喜爱。内斯比特是个多产的作家,由于作品拥有众多读者,她因此收入颇丰,得以支撑起一个大家庭的各种开支。这一点与《哈里·波特》的作者JK罗琳也颇为相像。
她的作品通俗易懂,故事妙趣横生,而非刻意说教,因此易于被孩子们接受,作品多通过引人的故事激励孩子们树立优良的美德。她一生共为孩子们创作了大约40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写现实生活的家庭冒险故事的作品,代表作有《寻宝人的故事》、《闯祸的快乐少年》、《想做好孩子》和《铁路边的孩子》,这类作品中儿童性格刻画鲜明,家庭生活描写真切动人;另一类是充满神奇色彩的魔幻故事,代表作有《五个孩子和沙滩仙子》、《凤凰与魔毯》以及《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等。这些故事悬念重重、曲折离奇、想象丰富却理趣结合,给孩子以如临其境、真实可信的感觉。
她的传记作家JuliaBriggs评价她是“一流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纽约时报》著名图书评论家彼得·格拉斯曼评价她的创作时说:“她以超凡的想象力将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日本出版的《英美儿童文学》一书中高度评价她:“内斯比特不仅是英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巨星,也是20世纪儿童文学的伟大源泉。”“她创作出了魔幻文学中最具想象力、最惊险、最令人兴奋的探险故事,开创了魔幻文学的先河,日后的魔幻文学作品都受到其写作风格和思路的深刻影响,其中包括风靡世界的《魔戒》和《哈利·波特》。”
伊迪丝·内斯比特的作品亦为中国不少儿童文学名家、翻译家、评论家所赞赏。梅子涵说:“内斯比特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诗人。她不仅把现实中的孩子们带入一个幻想的世界,而且把幻想世界的事物带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激发孩子们想象的力量。她的幻想小说风靡全球一百多年,已经成为全世界小朋友最喜爱的经典读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就翻译过内斯比特的一系列作品,她评价内斯比特的故事时说:“她的叙述大大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让孩子们觉得,这故事是说的他们自己、他们自己身边的故事,而不再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从而使作品拥有了批判现实的力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先生从阅读感受的角度评价说:“我们从这些作品中,所得到的是心灵的滋养、感情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可以使童年的阅读成为一生永恒的快乐。”
2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十分有趣、令人难忘的故事,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则更有其特有的迷人处。孩子们对大千世界满怀好奇,对无数的“谜”总想探出个究竟。除了学习,“玩”恐怕是青少年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玩,并非没有意义,只要它是积极健康的,往往能使孩子学到不少东西。内斯比特笔下的孩子和这些孩子所经历的一系列奇遇便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比如《寻宝人的故事》。寻找宝藏也许是每个孩子都梦寐以求的一件充满兴奋与刺激的事。在这篇故事中,孩子们通过寻找宝藏的过程,经历了一件件不同寻常的事情。这当中他们产生了很多想法和愿望——这对于青少年而言相当自然。他们时而想当侦探抓坏人,想做诗人挣稿费,时而又想当编辑,甚至还想合伙做生意。他们还天真地发明了自己的药物。孩子们产生这样的想法,都是为了能替大人们分忧,这当中他们切身体会到了钱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孩子们这些行为的意义并不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行为的过程。无论结果成功失败,对他们而言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而这本身就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所以尽管他们最终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宝藏,但收获却是巨大的——他们懂得了许多生活道理,赢得了那个印第安叔叔的喜爱,得到他送来的很多东西,彼此获得了对方的真诚与爱心——这些难道不就是可贵的宝藏吗?
再看看《中魔的城堡》。书名就预示了故事的神奇——世界本身就十分神奇。放假了,怎样度过假期才有意义呢?这恐怕是孩子们都关心的问题。故事中的三兄妹,哥哥想去探险,寻求生活之谜,妹妹则想写一本关于学校里的孩子们的书。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情景:沉睡了100年的公主被吻醒(原来她是城堡女管家的侄女),在和他们玩游戏;在孩子们奇特的想象之下人可以隐身,随即出现了各种妙趣横生的事情,如铅笔自动写起来,物体凭空自己开始移动……这样的情景怎不令人惊叹呢?哦,可别忘了,还有那个画在纸上后就活起来的纸人!
不一一讲下去了。
内斯比特讲述的故事,很大一个特点是真实,真实的源泉便是生活本身。作者对于孩子们的心中所想和日常生活十分熟悉,把握得也十分深刻,所以能够写得真实生动,从而引起青少读者的共鸣。这便是好书。比如假扮强盗,制造危险然后去救人,做一些“坏事”,这些现象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它们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并不总是完美无瑕的。又比如,书中提到“成人总是喜欢干涉孩子”,成人对孩子最爱说的——想想看是什么?——就是“不准”,“不许”,“不能”,等等。孩子眼中的成人与他们的交流方式难道不经常是这样的吗?所以,如果父母们读一读这些书,也会自然地观照自身在与孩子相处时的言语及行为,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从而改进自身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打开书自己去阅读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吧,去发现那精彩而奇妙的书中世界吧!
伊迪丝·内斯比特的作品,一直是我行文风格临摹的对象,她笔下的童话故事永远是浩瀚无垠且趣味横生的神奇世界……她是我最欣赏的儿童文学作家。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
内斯比特写现实生活的家庭冒险故事一点也不比她的魔幻小说逊色,这类作品中儿童性格刻画鲜明,家庭生活描写真切动人,能给人经久的打动与感染。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
内斯比特对儿童文学的特殊贡献还在于,她的作品开创了魔幻儿童文学的先河,其后的魔幻儿童文学作品都受到其写作风格和情节构架的深刻影响,其中包括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