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上下)/民国档案系列》编著者金雄鹤。
本书通过对八十四位中常委生平的简约描述,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民国政治的风貌,可以为研究中国国民党史和中华民国史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也可使普通读者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上下)/民国档案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金雄鹤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上下)/民国档案系列》编著者金雄鹤。 本书通过对八十四位中常委生平的简约描述,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民国政治的风貌,可以为研究中国国民党史和中华民国史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也可使普通读者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内容推荐 《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上下)/民国档案系列》编著者金雄鹤。 中国国民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亦是亚洲历史上最悠久的政党。它的前身最早为成立于侣94年的兴中会,而后分别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并于1924年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是中国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又叫做“中央党部”,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组成,并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自1924年改组成立,到1949年败退台湾,中国国民党在大陆共产生过八十四位中常委:廖仲恺、戴季陶、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胡汉民、陈公博、宋庆龄、宋美龄、张治中、林伯渠、吴玉章、张群、蒋经国……他们都曾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都曾是纵横民国政坛宦海的重要人物……尽管他们身份不同,但他们对国民党及中华民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上下)/民国档案系列》通过对八十四位中常委生平的简约描述,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民国政治的风貌,可以为研究中国国民党史和中华民国史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也可使普通读者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目录 廖仲恺:三民主义信徒 戴季陶:国民党的理论家 谭平山:爱国奋斗 张静江:“革命圣人” 蒋介石:一代枭雄 汪精卫:最大的汉奸 谭延闿:湖南实力派 林伯渠:从同盟会元老到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胡汉民:国民党巨头 陈公博:一代汉奸 甘乃光:行政学专家 杨匏安:一生革命英勇就义 孙科:民国公子 顾孟余:主张自由主义 徐谦:致力司法工作 吴玉章:延安五老之一 丁惟汾:革命元老 于右任:远望大陆 何香凝:与廖仲恺合葬于中山陵 彭泽民:革命到底 于树德:合作社问题专家 李济深:反蒋为国 王法勤:反蒋反共 陈果夫:蒋家天下陈家党 叶楚伧:文人政客 居正:国民党右派 冯玉祥:爱国将军 孔祥熙:民国财神爷 邹鲁:反共至死 陈立夫:CC系头领 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 下 试读章节 然而,孙中山没有属于自己的坚强的革命武装,军政府的军事实权都落到西南军阀手里。1918年春,陆荣廷、唐继尧等与北洋军阀相勾结,配合政学系的政客,在非常国会中提出改组军政府,取消大元帅一长制,而代之以桂、滇军阀和政客合伙操纵的总裁合议制,进一步剥夺了孙中山的职权,使他无法立足。遂后,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5月21日,廖仲恺跟随孙中山,怀着沉重的心情,黯然离开广州,再次到上海。 他们回到上海后,并没有松懈革命斗志,而是积极摸索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其时孙中山深感自己“没有一点实力”之苦,因而想从制造革命舆论人手,以此来“启发国民”,“唤醒社会”。所以,廖仲恺便以极大努力辅佐孙中山创办报刊,加强理论宣传,从事理论建设。 廖仲恺在努力从事理论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协助孙中山策划打倒南方桂系军阀,夺回广东民主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廖仲恺于5月下旬,代表孙中山赴四川会见川军将领但懋辛、熊克武等人,以谋共同坚持护法的办法。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时,廖仲恺被任为财政部长。第二年六七月间,廖仲恺和朱执信奉孙中山之命,又先后两次去福建漳州,敦促陈炯明率粤军回师讨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 1920年8月,陈炯明在廖仲恺、朱执信的催促下,在漳州誓师,回粤讨伐桂系军阀。10月,驱逐了岑春煊、陆荣廷等桂系势力。11月,孙中山再返广州重组军政府。1921年4月,召开了国会非常会议,决定建立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被选为非常大总统,于5月5日宣誓就职,再次举起了“护法”的旗帜。随后统一了两广,在桂林组织大本营,准备由桂人湘,进行北伐,“以成戡乱之功,完护法之愿。” 广东革命政府正式成立后,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长,他努力协助孙中山,力图在广东开拓一个新的革命局面。当时,筹集经费绝非轻而易举的事,财政来源都控制在陈炯明和其他军阀手中。这些军阀并不同意孙中山的北伐主张,处处刁难,北伐军饷糈极端困难。廖仲恺四处奔走,全力筹款接济,才使部队经费勉强维持。当 陈炯明率军打回广东后,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称王称霸,变成了新军阀。廖仲恺对其多次劝阻,没有结果。 1922年6月14日,陈炯明以“领款”和“有要事相商”为名,电邀廖仲恺到惠州。廖仲恺接到电报后,虽觉察到陈炯明居心叵测,但拟再次做陈炯明的工作,争取他悬崖勒马,于是冒着危险前往惠州。刚到东莞县石龙就被陈炯明扣留,后被押送到广州西郊石井兵工厂监禁。 当时,陈炯明从廖仲恺的皮包内搜得孙中山有关联俄、联共的密函三封,即交给香港的英国报纸,以此攻击孙中山接近共产主义,是“过激党”。陈炯明又从廖仲恺的财政部保险箱里取走了有关孙中山和列宁所有“亲信”,及桂林会谈革命问题的材料。陈炯明命令把这些材料刊登在各个报纸上,作为孙中山出卖国家的证据。 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妄图谋害孙中山,推翻广东革命政府。孙中山在深夜冒着枪林弹雨冲出叛军的包围,转移到永丰兵舰上。 陈炯明用三道铁链把廖仲恺锁在一张铁床上,戒备森严,准备再过几天即进行杀害。廖仲恺自忖必死,但他在死亡面前,视死如归,作七言诗《留诀内子》与夫人何香凝诀别。 何香凝得知廖仲恺遭到囚禁的消息后,便四处奔走,设法营救。当时孙中山已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而原有韶关的北伐军也已离开了粤北,陈炯明觉得威胁已经暂时解除,踌躇再三之后,命人把已囚禁了62天之久的廖仲恺释放。廖仲恺出狱后,即赴上海与孙中山会合,重新投入新的战斗。 廖仲恺受命与苏俄大使越飞接触,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促成了联俄的实现。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合作。 陈炯明叛乱事件,对孙中山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他不能不重新探讨革命的道路。 序言 中国国民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亦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它的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的兴中会,而后分别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并于1924年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是中国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又叫做“中央党部”,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组成,并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自1924年中国国民党成立以来,直到1949年败逃台湾,它一共产生了80余位中常委,他们对近现代的中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总数应为198人,实际与会代表165人。这次大会选任了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三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6年1月1日至26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总数为256人。1926年1月22日至25日,国民党召开二届一中全会,选出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有汪精卫、谭延闽、胡汉民、蒋介石、林伯渠、谭平山、杨匏安、陈公博、甘乃光。1927年3月11日,国民党召开三中全会,又选任了汪精卫、谭延闽、蒋介石、孙科、顾孟余、谭平山、陈公博、徐谦、吴玉章为中常委。1928年2月7日,四中全会推举了戴季陶、丁惟汾、于右任、谭延闽和蒋介石为中常委。 1929年3月15日至28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选出中央领导机构。蒋介石仍是总裁,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则有20人:戴季陶、于右任、邹鲁、李文范、陈布雷、程潜、张治中、吴铁大会正式代表共247人。1929年3月28日至4月8日,国民党召开三届一中全会,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闽、孙科、戴季陶、于右任、丁惟汾、陈果夫、叶楚伧。 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国民党蒋介石一派在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共381人。而陈济棠和孙科、汪精卫分别在广州和上海也开了四大。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职,宣布下野。12月22日至29日,南京、广州、上海三方国民党中执、中监委员共109人,在南京联合召开四届一中全会,宣布党的统一,另外改选中央领导机构,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叶楚伧、居正、顾孟余、孙科、陈果夫、于右任当选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 1935年11月12日至22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405人。这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一次党代会。1935年12月2日至7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胡汉民和副主席蒋介石。常务委员则有胡汉民、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丁惟汾、叶楚伧、孔祥熙、邹鲁、陈果夫。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272人。4月6日至8日,国民党召开五届四中全会。选举党的新的领导机构,实施总裁制。这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首都南京沦陷后的一次党代会。大会选出总裁蒋介石,副总裁汪精卫以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丁惟汾、居正、于右任、戴季陶、孔祥熙、孙科、阎锡山、冯玉祥、叶楚伧、邹鲁、陈果夫、何应钦、李文范、白崇禧、陈公博。1939年11月12日至2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六中全会。选举党的新的领导机构。这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此时,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已投敌叛国,当了汉奸。于是大会重新选举领导机构,选出总裁蒋介石,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王法勤、丁惟汾、邹鲁、孔祥熙、冯玉祥、阎锡山、陈果夫、李文范、何应钦、白崇禧、陈济棠、陈树人、张厉生、王泉笙、邓家彦。 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579人。1945年5月28日至31日,国民党召开六届一中全城、宋子文、何应钦、潘公展、朱家骅、张厉生、陈果夫、丁惟汾、段锡朋、张道藩、冯玉祥、叶楚伧、陈济棠、居正、孙科、陈立夫、陈诚、白崇禧。1946年3月16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六届二中全会,改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总裁蒋介石,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共36人,分别是于右任、孙科、戴季陶、居正、陈果夫、陈诚、白崇禧、邹鲁、何应钦、梁寒操、宋庆龄、陈立夫、朱家骅、吴铁城、贺衷寒、谷正纲、张道藩、张治中、李文范、宋子文、段锡朋、刘建群、丁惟汾、潘公展、朱霁青、萧同兹、赖琏、陈布雷、田昆山、萧铮、白云梯、王启江、麦斯武德、邓文仪、宋美龄(后辞职,柳克述补)。1947年3月24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六届三中全会,改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总裁为蒋介石,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为孙科、陈果夫、于右任、邹鲁、赖琏、李文范、张群、钱大钧、康泽、谷正纲、柳克述、李宗黄。1947年9月13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六届四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总裁,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56人,即丁惟汾、居正、于右任、朱霁青、李文范、麦斯武德、邹鲁、马超俊、吴铁城、李宗黄、戴季陶、张群、张治中、陈布雷、宋庆龄、朱家骅、田昆山、白云梯、孙科、陈果夫、宋子文、白崇禧、钱大钧、潘公展、萧同兹、范予遂、梁寒操、陈诚、段锡朋、张道藩、张厉生、陈立夫、贺衷寒、何应钦、谷正纲、王启江、赖琏、刘建群、萧铮、柳克述、邓文仪、康泽、吴忠信、何浩若、张其昀、蒋经国、袁守谦、黄少谷、何联奎、倪文亚、赵仲容、汤如炎、郑彦菜、李蒸、程思远、黄宇人。 以上的国民党的中常委,便是本书的主人公。本书通过对他们人生经历的描写,特别是他们担任国民党中常委期间的作为,希望能给予读者启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