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东周腐朽的统治,造就了诸侯争霸的传奇。无数次的刀光剑影,齐、楚、燕、韩、赵、魏、秦脱颖而出,成就了“战国七雄”的神话。然而,战争的号角依然高奏,雄霸中原的硝烟依然在风中盘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终于,秦国以其强盛的国力,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乱世界……
本书讲述了战国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说战国七雄/图说中国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周阳//吴明昊//李敏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东周腐朽的统治,造就了诸侯争霸的传奇。无数次的刀光剑影,齐、楚、燕、韩、赵、魏、秦脱颖而出,成就了“战国七雄”的神话。然而,战争的号角依然高奏,雄霸中原的硝烟依然在风中盘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终于,秦国以其强盛的国力,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乱世界…… 本书讲述了战国的故事。 内容推荐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和解析的时代,诸侯争强图存,将相叱咤风云,名士纵横捭阖。战国七雄在谋略与战争中上演着各自的兴衰,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最开放的时期,不仅出现百家争鸣与制度革新的盛况,更是自由精神与自我意识展现的舞台。 本书讲述了战国的故事。 目录 前言 001.三家分晋 002.田氏代齐 003.开创魏国霸业的魏文侯 004.李悝变法 005.河西之战 006.名将吴起 007.申不害变法 008.聂政刺韩王 009.重振楚国朝纲的吴起变法 010.商鞅变法 011.商祖白圭 012.开明君主齐威王 013.稷下学官 014.兼爱非攻的墨子 015.百家争鸣 016.中原霸主魏惠王 017.亚圣孟子 018.孙膑 019.桂陵之战 020.马陵之战 021.赵武灵王 022.沙丘宫变 023.治国强邦的燕昭王 024.苏秦说六国 025.战国最大版图的拥有者楚怀王 026.五国相王 027.张仪连横 028.爱国诗人屈原 029.邹忌斗田忌 030.平定内乱的秦武王 031.辅佐社稷的宣太后 032.鸡鸣狗盗 033.乐毅破齐国 034.田单复国 035.士的崛起 036.范雎远交近攻 037.为赵国固守基业的廉颇 038.战神白起 039.长平之战 040.维系楚国命运的春申君 041.义不帝秦的鲁仲连 042.窃符救赵的信陵君 043.一代名相吕不韦 044.赵国战将李牧 045.郑国渠的由来 046.秦将王翦 047.荆轲刺秦王 048.秦灭六国 试读章节 文侯仰慕田子方的贤名,亲自请到魏国来。有一次文侯与田子方饮宴,席间乐人奏钟乐,文侯听了就说:“钟声有点不协调,左边钟音较高。”田子方大笑,文侯问:“老师为什么在笑?”田子方说:“君主不应该把心思才智用在这里,应该专心致力于治理国家,现在君主如此善于欣赏音乐,臣就担心君主圈于管理官吏。”文侯虚心的接受了田子方的意见。文侯之子魏击常受教于田子方,曾将田子方所说的富贵者不得骄人的话告诉文侯,文侯感叹的说:“如果不在贤士身边,哪里能听到这样的金玉之言?” 段干木品德高尚,学识深湛。文侯想让他做官他不应诏。文侯亲自登门拜访,他竞翻墙而走。文侯更加敬重他,每经过段干木居住的草房时,总要起身扶著车前的横木以示敬意。他的侍从问:“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何必如此呢?”文侯回答:“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有君子之道。他虽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贤名却远扬千里之外,我经过这里怎敢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荣耀,我是因有土地而荣耀;他有的是义,我有的是财。地不如德,财不如义。这正是我应该学习、尊敬的人啊!”文侯再三求见,段干木才与他见面,文侯听他谈治国的大道理,站的很累也不敢坐着休息一下。 魏国人听说这些轶事,都很高兴,互相歌颂说:“我们的国君爱好正直的人,对贤者很尊敬;我们的国君爱好忠信的人,对贤者的礼节很隆重。” 一个统治者,不但礼贤下士,更是守信践约的典范,有一次,魏文侯与掌管泽园圃和田猎的官员虞人约定同去附近的一个山上打猎。然而,魏文侯也有疏忽的时候,竟把与虞人的约定给忘了,快乐地在宫里与几个大臣聊天饮酒,欣赏乐舞。文侯兴致极好,大臣们更是欢悦畅快,正在这时,天突然下起雨来。文侯朝窗外的雨地望去,一下记起今天是他与虞人约定打猎的日子,慌忙放下酒杯站起身来,令人备马,去取弓箭。正高兴的臣僚们不明原委,问下这么大的雨,主公急着要到哪里去? 文侯说,不下雨我还记不起,一下雨,才想起来今儿个我和虞人约定了去打猎。 大臣们说,酒正饮得酣畅,天又下着大雨,打猎可以改一天再去无妨。 文侯又说,固然酒饮得快乐,但君子一诺千斤,故我不能失约。于是魏文侯冒雨出宫与虞人一同打猎去了,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魏文侯期猎的好典故。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不可否认,魏文侯是一个务实的改革者,在他看来,对于国家发展有利,能够为国家强盛做出贡献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而魏文侯的执政理念,也影响了其他国君的统治方式,一批能人贤士登上了历史舞台,造就了辉煌的战国时代。悝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桓谭以为李悝为文侯师,班固、高诱以为是文侯之相。由于先秦文献缺乏记载,故此说尚难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参与机密,为文侯心腹之臣。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这些记载都表明,文侯时魏能走上富强之路,李悝曾作出很大贡献。 李悝的改革是战国时代第一场重要的革新,也为其他有志图强的国家树立了榜样,随之而来的众多改革,都是以李悝变法为蓝本,以法家学说为基础进行开来的。 在发展经济中,李悝提出了“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所谓“尽地力之教”,主要是破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改辟耕地,充分利用土地。如:规定房前屋后要种植桑树;田间地埂要种蔬菜、瓜果;为避免自然灾害对单一作物的影响,规定必须同时种上五谷杂粮。这都是为了增加农产品,防止自然灾害致农民贫困破产。李悝看到从春秋到战国初,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农经济十分幼弱,如不扶持,遇到天灾人祸,就会破产。其后果必将是人民四处流亡,劳动力丧失,土地荒芜,税赋无收,国库空虚。从而造成“盗贼”四起,威胁国君的统治。为解决这个矛盾,他一面采取“尽地力之教”,一面又实行“平籴法”。 “平籴法”和“尽地力”互为补充,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农民勤于耕垦。据《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认为:“籴甚贵则伤民,甚贱则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为了政局稳定,就得使农民生活安定,重要的是把农民牢牢的束缚在土地上。“平籴法”就是这个目的。李悝的具体做法是:当收成时,农民交纳什一之税,留下自用的粮食外,其余的粮食由政府按定价收购。待到荒年缺粮食时,保持粮价稳定。这样一来就“使民无伤而农益劝”,人民生活安定,政府财政收入也有了保证,从而达到国富民强,使魏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政治上的革新,《说苑·政理》中说:李悝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具体说,就是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改为按功劳大小和对国家贡献的多寡,分别授予职位和新的爵禄。对于那些于国家没有贡献,而靠老子的爵位享受特权,穿着华丽的服装,出门乘着车马,回到邸衙又沉浸在舞乐之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作威作福的“淫民”,则予以取缔,用这些爵禄去招揽闪方新型地主阶级所需要的士人。这样一来就打击了残余的旧势力,为新兴封建阶级的上升开了方便之门,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法经》的编订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春秋末年,晋、郑诸国作刑鼎或刑书,以公布新的法律条文。到战国时,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出现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诸国法”,修订出《法经》六篇,包括盗、贼、囚、捕、杂、具。盗是指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大盗则成为守卒,重者要处死。窥宫者和拾遗者要受膑、刖之刑,表明即使仅有侵占他人财物的动机,也仍构成犯罪行为。贼律是对有关杀人、伤人罪的处洽条文,其中规定,杀一人者死,并籍没其家和妻家:杀二人者,还要籍没其母家。囚、捕两篇是有关劾捕盗贼的律文。杂律内容包罗尤广,包括以下几类:淫禁,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狡禁,有关盗窃符玺及议论国家法令的罪行。城禁,禁止人民越城的规定。嬉禁,关于赌博的禁令。徒禁,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金禁,有关官吏贪污受贿的禁令。如规定丞相受贿,其左右要伏诛,犀首以下受贿的要处死。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例。《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经》早已不存,唯桓谭《新论》中有关于《法经》内容的简述,《晋书·刑法忘》也有类似的记载。《新论》已亡伏,桓谭介绍《法经》的一条保留在明人董说《七国考》之中,是我们今天了解《法经》的重要依据。 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国策,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对于那些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宫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改善了吏治,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魏文侯在安排宰相的时候,曾经对李悝说:“先生曾经教导我说,家贫就想得贤妻,国乱就想得贤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您看怎么样?”P23-25 序言 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有历史。但与其他各个国家的历史相比,中国历史最为源远流长,波澜壮阔,风光无限,胜景百出。为此,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自豪地说:中国历史“从原始公社崩溃,社会生活转入阶级生活那个时代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已有了大约四千年之久。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公元4世纪,发明了刻版印刷。公元11世纪的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宇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从本体论的角度说,历史发展有其特殊性。历史是有规律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按照自身规律摧枯拉朽,勇往直前;历史是连续的,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历史,它的全部轨迹都丝丝入扣,一脉相承:历史是全息的,事事相通,因果相联,它既可以以古鉴今,也可以以今知古。一句话,历史并不是过去的风景、斑驳的履痕和发黄的陈迹,而是今人永远也学不完、读不尽的教科书。因此,古往今来的伟人巨擘们都非常重视历史。例如,《战国策》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由此可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做什么呢?我觉得,学习历史主要有三种功用。第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要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从而对于自己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更加充满信心;我们要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从而更加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二,丰富对比信息和提高决策能力。历史虽然不能告诉我们对与错,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但学习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更加聪明起来,丰富我们进行判断和决策时的对比信息,从而使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第三,在历史中探索未来。学习历史,研究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和特点,可以使我们具有战略眼光,预知历史发展的走向,从而紧扣时代脉搏,成为开创美好明天的先行者。总之,历史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需要学习和请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中国历史,我们策划、编撰和出版了这套《图说中国历史丛书》。这套丛书既不是中国通史,也不是中国断代史,而是以主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化具象立题,进行阐释和解说。第一批共推出30本:《图说三皇五帝》、《图说春秋五霸》、《图说战国七雄》、《图说秦合六国》、《图说楚汉战争》、《图说文景之治》、《图说三国鼎立》、《图说孝文帝改革》、《图说大运河》、《图说贞观之治》、《图说开元盛世》、《图说资治通鉴》、《图说大元帝国》、《图说郑和下西洋》、《图说李自成起义》、《图说康乾盛世》、《图说紫禁城》、《图说百日维新》、《图说辛亥革命》、《图说长江》、《图说黄河》、《图说长城》、《图说丝绸之路》、《图说三山五岳》、《图说茶马古道》、《图说中国帝王》、《图说中国良将》、《图说中国名臣》、《图说中国才子》、《图说中国才女》。每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文化具象都独立成书,书中文图并茂,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文字清新,适于广大读者阅读。 策划、编撰和出版这套丛书,我们虽然倾注了大量心血,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胡维荣 2010年4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