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我们无需活在别人的标准里 虽然习惯了独来独往,常住的城市里也没有一个朋友,但毕竟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就算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会有猴子猴孙无穷的牵挂。所以,远的有微博上互粉的熟悉的陌生人、QQ里加了许久也不曾聊过天的好友,近的有左邻右舍、物业保安以及偶尔来探望的亲戚们。 我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们眼中的我,通常不是一个人。 在网络上的好友眼中,我几乎是个24小时写稿不停的机器人,无任何娱乐,也无任何趣味,最多睡觉之前打打拳,遇到瓶颈的时候下下象棋。 在保安的眼里,我是个购物狂,一天到晚都在收快递,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买,基本上不出去逛街,出去也是逛超市,每次一进超市就要买满一推车。他们不喜欢我这样的人,觉得我每天什么也不做就有花不完的钱,而他们累死累活也赚不到什么。 在亲戚朋友眼里,我是个倔强的从不听劝的人,一意孤行地放弃家里的生意,做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行当。虽然也赚了点钱算不上败家子,但绝对不是明智的人,明智的人都应该像他们那样去经商。 而在我自己眼中,我只分为二十五岁之前的我和二十五岁之后的我。二十五岁之前的人生关键词是爱情、梦想、家庭、健康、事业。二十五岁之后,梦想直接被刨除了,变成了事业、健康、家庭、爱情。 你没看错,除了被刨除的梦想,爱情也从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变成了最后一位,恐怕有一天它也会像梦想一样被刨除。 不管是二十五岁前还是二十五岁之后,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没有一样是相通的。大家关注的点完全不同,我所在乎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无足轻重。 这就是人生,我相信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只能活在自己的视野里,只能自顾自地生活。如果放下自我,听从任何一个周围人的规劝,那都会离真正的你越来越远,不管最后收获了什么,都肯定得不到快乐。 但是也的确存在一部分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目光,非常想过上别人眼中的那种生活,因此去做自己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做唯一保险的地方在于失败了会得到同情,因为你没有一意孤行。 但同情这种东西,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它只是为失败者准备的安慰剂,如果接受了同情,就等于承认了失败。别人在当着你的面施舍同情之后,免不了要在其他人面前嘲笑你几句。 回忆了一下,我人生中做的所有决定,都没有参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尽管那些意见都带着他们以为的善意,但后果总是要我来承担的,所以关键还是要自己想。 在我做过的大大小小的决定里,错误的导致我走了弯路的总是占大多数。比如说选择一个不靠谱的,别人都在非议的姑娘,选择一份自己并不擅长的只是看着很酷炫的工作。好在我最后都承担了,独自承担了那些麻烦的后果,不曾抱怨命运, 也不曾怪罪周围人的不帮忙。甚至在某些时候,我还感谢这些弯路和麻烦的后果。就像先尝尝苦的东西,再吃甜食会觉得格外甜一样。走了弯路之后,走在直路上会格外地心情舒畅。 所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是选择,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出现结果之后的担当。谁也不能保证你的选择是对的,但错了也没关系,勇敢地承担就好了。 上天格外喜欢那些敢于承担的人,承担之后你会发现其实结果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大部分越过越失败的人都是在选择的时候过分依赖别人,出现结果之后又被自己的想象吓垮继而逃避承担。 网络世界的出现虽然摧毁了不少传统的东西,但它还是带来了无数便捷的存在。比如说同样一件事,在网络上可以看出一千多种不尽相同的看法。这样就会让人有无数种理由来解读成功和失败。就算是有钱如王思聪,成功如马云,也还是有很多人不买账,各种觉得对方的人生并不完美。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只要不侵害到别人正当的利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想怎么玩都好。把这份洒脱的心态养成了,人生就会多一些痛快淋漓,少一些艰难曲折。P18-21 书评(媒体评论) 马叛的文字细腻好读,常常不知不觉一口气就读完了全文。最让我喜欢的是在他的故事中除了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之外,还能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毕夏,畅销书作者,代表作《如果可以戒掉坚强》 马叛的文字带着一股天生的坦荡的直男气,这是优点。它提供了独特的阅读体验,想到竟然还有人如此直白地表示对生活天生的热爱、对贫穷的坦诚、对爱情的渴望,就让人感到一种直接的快乐。 ――苏更生,一个APP热门作者,代表作《猫可以作证》 马叛的文字简单,平实,却又有种在慢慢撬动你的力量。 ――吴忠全,黑暗骑士,代表作《桥声》 后记 半生画了一个圆 这是我的第十七本书,“越努力越幸运,只有足够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这样的话,我已经不知道在不同的平台对多少人说了多少遍。 或许人成名了都是这样,面对不同的记者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于是只好翻来覆去地回答,这种感受大概只有那种不管到哪里演出一辈子就唱一首歌的歌手能够理解。 我还没有真正成名,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疲惫和无可奈何。我想努力跳出这种束缚,挣脱这个欲望和名利的旋涡,但结果好像是越陷越深越迷惘了,所以今年的生日,我没有庆祝。 我想以这种不庆祝的方式,让时间停下来,等一等还没有准备好的我。其实时问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人类后天发明的,看不见摸不着,你不去想,一年半载是看不到自己有什么变化的。 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经常会想,三十岁是多么可怕的年纪,我活到三十岁就够了。如今转眼我就要三十岁了,这二十年是怎么过的,怎么这么快就过完了,我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还没有活够。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制造了一种让时间停止的方法,那就是自杀,只有死者永远十七岁。我不知道张国荣的离开,是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年纪停住,停在了那里,就没有人可以看到他苍老时的样子。 但我想我现在拥有的疲惫感和无奈感,肯定是村上春树和张国荣曾经都有过的,再过十年,等我到了张国荣离开的那个年纪,等我到了村上春树写《挪威的森林》时的年纪,说不定我也会弄清人生这回事。 而在此之前,都是探索。 就像这本书,聊的主题,基本上都是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写作和人生的。可能只有真正的文艺青年,才会对这类话题感兴趣。 现在真正的青年太少了,大部分都是伪文艺青年,区别真伪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他们是否跟风,真正的文艺青年是拒绝跟风的。 所以我一直想写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尽管我知道日常的存在只要写得真诚也可以打动人心,却无法打动我的心,我只想要特立独行。这种心态成了我的劫难。 特立独行在大多数时候和小众画着等号,而大众常常对应着跟风,不光出版如此,各个行业都缺乏创新精神。 为了创新,我常常深夜独坐,凌晨书写,但收效甚微。因为一方面我渴望着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厚积薄发。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无数的俗事,浪费大把的精力,而且付出之后得到的回应也常常让我感到困惑。 比如说N碑,我出版过的畅销的书口碑都没有不畅销的好,在我疯狂写爱情故事的时候,几乎所有读者都要求我回去写历史。但当我真正沉浸在历史故事里的时候,又开始有让我回来写爱情故事的声音。 写到这里,就又回到序言所说的老人小孩骑驴的故事,这样的遭遇就像画了一个规则的圆,所以就此搁笔吧,或许人生在世,只能像一个陀螺,无法停止转动,现实就像一条鞭子,不断地抽打着你,直到有一天你崩溃解体。而在解体之前,永远会有无数个选择来等着我们做决定,好在多数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来决定。 最后,感谢出版这本书的编辑朋友,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宽容我的读者朋友们,我们下本书再见。 2015年10月29日 于宝丰净肠河公园 目录 第一辑 你凭什么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永远不要等别人来成全你 把未来的事情交给未来 在时间面前撒的谎,最后都要靠心碎来圆 什么时候才能获得想要的自由 我们无需活在别人的标准里 不怕任性,只怕没人性 你以为,换一个城市就好了吗 我就是想看看这个世界 第二辑 此时此刻相爱的能力 我爱的你是自由的 不曾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爱情 恋爱是两次失恋之间的一次休息 愿我们的友谊不需要用礼物来维系 有些爱经不起等待 请把我的开心钥匙还给我 我和你一样,有时和这世界没有默契 爱情不会让你占尽便宜 第三辑 那些煎熬与彷徨,谁都会有 忽然就觉得寂寞了 没有撞墙期,人生不好玩 人在不同阶段就要尝试不同事情 素质与学历无关 我们终将去那里 别太不骄傲,也别太骄傲 不能让一时的失败变成一生的失败 活着便是平淡一生最好的安慰 第四辑 太急没有故事, 太缓没有人生 所谓成功,不过是无数次失败的叠加 一想到你不完美,我便更爱你了 为什么,我的名字里有个“叛” 世上奇葩千千万,总有人钟意你这款 爱着的那些人,教我们把眼泪流成诗 我的强迫症女朋友 我天生爱自由,但我敢一生为你停留 第五辑 把时间浪费在喜欢的东西上 唯有喜欢,才能做好 人总要有些信仰和兴趣 世界上最美的三个字 这个年代保持阅读的意义何在 我为什么而写作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被尊重 即便只有一个读者,也要坚持写下去 再伤心,男人也不要轻易流泪 不同年纪是不同口味的棒棒糖 后记 半生画了一个圆 序言 感谢那个从不听劝的自己 写这本书的时候,刚好遇上我用新笔名开始陆续出版单行本。有许多关心我的朋友都给了我同样的劝告——你都已经红了,干吗要换笔名呢?换笔名意味着从头开始,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而在此之前,我听到的更多的劝告是:你顶着一个“天涯蝴蝶浪子”这样奇葩的笔名,写一辈子也红不了的,赶紧换个新的吧。 世事就是这样。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老人和小孩骑驴的故事,一开始老人牵着驴,小孩骑着驴。有路人看到了就指责小孩子不孝顺,于是小孩子下驴,让老人骑着。结果没走多远又被路人指责说老人不知道爱护幼小。于是老人和小孩都骑上了驴,结果又遇到人说他们不爱惜驴。没办法两个人只好抬着驴走,结果又有人说他们真傻,有驴都不知道骑。 听劝有时候意味着走不远,只能在原地打转,只能在固有的规则里打转。而要想走得更远,通常都要先从不听劝,先从打破规则开始。 或许最终会失败,但去尝试了,起码知道为什么失败。这已经胜过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了。更何况笔名只是一个代号,一本书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内容上。 我也正是因为不听劝,才走到了今天。如果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小孩,那么我现在要么是在读博士,要么是在种小麦,不可能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我出生在河南西部的一个小乡村,亲戚朋友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教育孩子只有一句话——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到大城市安家。 如果考不好呢,就只能留在家里,农闲时出去做点小生意,农忙时就在家种地。到了二十岁就开始相亲,有了合适的对象就开始盖房子生孩子。生了孩子之后继续教育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到大城市安家,考不上就留在家里。如此循环。 难道就没有别的路了吗? 我上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差,考上好大学没问题,只是我不想走这条周围人都在走,但也没几个真正走通了的路。 于是我退了学。退学后我也不想留在家里,娶媳妇盖房子生孩子这样的人生,在我看来太无趣了。 不上学,不留在家里,整天写作游玩赚不到钱,在家长看来,如果不继续拯救我,我这一生就毁了,最后肯定连个媳妇都娶不到,老了也不会有人养老送终。 太多人劝说我,我也知道劝说我的人都是关心我的,那些不关心的,都等着看我的笑话,根本不会在我面前费口舌。 走一条别人没走过,起码周围人没走过的路是艰辛的,顶着周围人的质疑事小,更多的是毫无经验可循,毫无方向可辨,只能闷头瞎写。 我差不多闷头瞎写了五年,还是没什么名气没什么钱,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但我还是不想放弃,这时候放弃,浪费了五年不说,关键是回到祖祖辈辈走过的老路上,我一辈子都开心不起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写不出名堂之后,我干脆不写了,继续漂泊,四处乱走。也可能是在乱走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也可能是积累了太多年终于爆发出一条路来,总之五年后,仍旧没有放弃的我,看到了光,开始一帆风顺,开始扬名四海。 现在我换了新笔名,正是又走到了穷困的边缘。我想有一些新的突破,十万粉丝、十万销量已经不能让我有成就感。我想挑战更高的存在,换笔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回到最初,找回初衷从新开始的心愿。正所谓不忘初衷,方能走得更远。 如果说我过去只是为了摆脱祖祖辈辈留下的两条路,自己走出新路来的话,那么从这本书开始,路不路的已经与我无关了。这本书只关乎创作本身,只是为了文学,为了曾经感动、点燃过我的那些光阴而做出的一次全力以赴的尝试。 说是尝试,其实已经不打算回头,以我倔强不听劝的性格,无论这条路是否走得通,我都会一直走下去,撞到南墙了,就把南墙撞破了继续走。而在这个起点,期待你我一路同行。 内容推荐 马叛著的《我不愿平平淡淡将就》介绍:你还年轻,何必讲究?你已经不年轻了,那还将就什么?你将就着过日子,日子也只会回应你一份将就的生活。 青年作家马叛行走、唱歌、写作,十年寻找与折腾,十年坚守与努力,终完成华丽蜕变。5个与生活对谈的章节,40篇清醒人心的故事,马叛从自己及身边朋友的经历写起,用他犀利现实而又冷静的文字,告诉你不必将就一段半死不活的感情,不要因为寂寞就迷失自我。 不必将就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把一辈子耗在一段朝九晚五自己没有兴趣的工作上,是对自己的最大的敷衍。不要因为将就一份薪水,就轻易放弃了对理想的坚持。 每个不甘平淡的人生都需要一次绚丽突围,不要再拿“平淡才是真”来掩饰自己的懒惰了,改变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一本满满诚意献给当下每个年轻人的能量之书。 编辑推荐 马叛著的《我不愿平平淡淡将就》是ONE一个、豆瓣、人人等网络社区红人马叛首本发自肺腑的暖心故事集,多篇文字超百万次的转发赞好,破亿次的点击阅读。一本诚意满满,给所有心怀梦想却畏惧改变的年轻人的激励之书。 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喘息的空间就越少。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幸福就会离你越远。不念过去,不将就当下,才能不惧未来。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但生命中*精彩的博弈,就是将就和不将就的选择。马叛用他犀利而又现实的文笔,从自己及朋友的故事出发,扇醒困于平淡无奇,将就过日子而不自知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