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精)》由伦纳德·蒙洛迪诺、迪帕克·乔普拉所著,这个世界是冰冷的逻辑,还是有温度的绽放?在剃刀般锋利的思想交锋中,观察自己内心的微动,终极对决,拥抱对手后,你会坚定地选择谁?
《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精)》看两大高手对决--《时间简史》、《大设计》作者、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世界级心灵大师、《时代》评选的20世纪百位英雄人物之一迪帕克·乔普拉,科学与灵性阵营的两大代表人物,就有关世界观的问题展开大辩论,用最简单的语言诠释生命、宇宙和未来。科学与哲学,理性与感性--肯?威尔伯、张德芬、李欣频倾情推荐的跨界阅读。
公元前399年,三名雅典公民指控苏格拉底传播异端邪说,最终这场不同信仰间的相互较量以苏格拉底被处死刑而宣告结束。数百年来,科学与宗教的争论从未结束过。《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描述的就是这两种世界观的冲突。但与前人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相互攻击与指责。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与灵性大师迪帕克·乔普拉分别作为科学与灵性阵营的代表,在《世界之战》中深入探讨了关于宇宙、生命和人类大脑的重大问题。
科学让人类走上了解开自然之谜的道路,让人类懂得了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如何开发新的技术,如何利用推理和观察而不是偏见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灵性则让人们走上了内心超然境界的自我探索之旅。科学认为世界是实实在在的,是人类智力可以探索的;而灵性则认为宇宙是一种智慧设计,处处充满能量。按照迪帕克的观点,灵性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回答科学无法解答的问题,特别是意识领域的问题。
《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精)》由伦纳德·蒙洛迪诺、迪帕克·乔普拉所著,《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精)》延续了《时间简史》和《大设计》的叙述风格,语言通俗,打开了大众的视野,使之能够到达知识和灵性领域的最前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但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并接受思想、感觉、情感及其他认知模式的有效性。如果我们能将人类本质所含有的灵性、丰富性及完整性融入科学之中,肯定会大大加速人类的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世界之战》无疑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方式。
当宗教无法实现其承诺时,我们就必须在上述两者间作出抉择,但作为宗教更深渊源的灵性学却并未失败,它已随时作好准备去迎接科学发起的挑战,并坚信可以实现其承诺。人类意识创造了科学,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学现在却将科学的创造者一一意识一一排除在外,这也注定会让科学处于孤立无援、不断萎缩的境地,让人类生活在一个思想贫瘠的世界。
其实,我们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思想荒芜的时代,它处处宣称无神论,嘲笑宗教是封建迷信、幻想和欺骗。事实上它嘲笑的并非宗教本身,而是宗教所倡导的心灵之旅。我担心的并非科学对神的攻击,而是科学潜在的危险:物质主义迷信。对于科学无神论者而言,只有在真实的物质世界中才能找到现实,否则他们的研究方法将无从谈起。如果世界果真如此,科学肯定早已硕果累累,破解了所有的谜团。
但事实远非如此,物质主义迷信正在不断瓦解。我们的感官只让我们看到了“外在”的物质,如森林、河流、原子和夸克等。但是在物理学的前沿研究中,自然界是非常渺小的,物质会分解,进而消失。在此,物质的测量标准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想法,每个观察者都会为他所观察到的现象而着迷。其实这是灵性学早已了解的宇宙,此时积极的参与代替了被动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人类就是宇宙创造中的一部分,最终我们将得到无尽的力量和自由。
科学从未达到纯粹的客观,也永远不会。否定主观体验的价值就会失去生活中的很多意义:爱、信任、忠诚、美、敬畏、好奇、怜悯、真理、艺术、道德和思想本身。神经系统科学一般认为思想并不存在,它只不过是大脑的副产品而已。正如人工智能专家马文·明斯基所声称的,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而已,它是我们的主人,它从化学构造上决定着我们如何感知世界,从基因上决定着我们如何成长、生活和死亡。
在我和伦纳德对重大奥秘辩论的过程中,那些伟大的圣人和智者时刻在提醒我们,其实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是现实?是基于因果关系的自然法则的结果呢,还是源于其他?我们之间世界观的冲突有一个很好的理由——现实是否存在于可见的物质世界,宇宙是否诞生于空洞且无意义的宇宙空间。只有当你了解了现实的本质才能解释这些奥秘,否则你就会像“盲人摸象”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盲人一样,抱着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一棵大树”,抓着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像条蛇”,诸如此类。
其实小时候学过的“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源自古老的印度。六个盲人分别代表我们的五种感官和思想,大象则代表着印度教中的“梵”(一切存在)。从表面来看,这则寓言故事是悲观的——如果你只拥有五种感官和思想中的一种,你就永远也无法看到完整的大象——但是在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看似简单,却被人们所忽视的信息:大象的存在。它就在我们眼前,耐心地等着我们去了解。这就是可见的物质世界和不可见的内心之旅可以相互统一的深刻真相。
P8-9
世界上最神秘莫测的非他人的世界观莫属,因为世界观人皆有之、千奇百怪,且人人都坚信只有自己的世界观才是正确的。生活在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宁愿跋山涉水数百英里去猎杀水牛,也不会吃当地河中的鱼,因为他们认为鱼是他们祖先的化身;《圣经·旧约》认为动物祭品可以安抚神灵的愤怒;罗马人相信用鸡的内脏可以预知未来;而古希腊人则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可以蓄奴,也坚信诸神的并存,诸如爱神、美神、战神、海神、猎神、地狱之神和丰收之神。
那么当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相互冲突时会怎样呢?公元前399年,三名雅典公民指控苏格拉底不敬城邦之神、传播异端邪说、腐蚀雅典青年。最终这场不同看法和信仰间的相互较量以苏格拉底被处死刑而告终。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时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也绝不折腰。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曾申辩道:“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就决不会停止哲学实践。”不幸的是,时至今日,在世界许多地方不同世界观的冲突依然会与暴力和死亡相生相伴。
本书描述的就是两种世界观的冲突,但绝不是相互攻击。它源于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关于主题为“神的未来”的一场电视辩论。辩论的地点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礼堂,观众主要是科学家和学生,也有一些普通听众,其中包括来自周边社区的迪帕克的粉丝。观众都有各自的信仰--毫无疑问有些是宗教方面的--也都有各自固守的世界观。
在这场辩论中,当谈及一些物理学问题时,作为灵性学的捍卫者,迪帕克在提问环节问道:“在座的各位有物理学家吗?”伦纳德没有作声,其他人也没回应。但辩论结束后,主持人认出物理学家伦纳德也坐在观众席中,于是便邀请他走出来向迪帕克提问,而此时伦纳德却提出要教迪帕克量子物理学。迪帕克笑着接受了,但交谈后我们才发现,两个人的观点相去甚远,由此我们决定出版此书,把我们的观点呈现给读者。
科学让人类走上了解开自然之谜的道路,让人类懂得了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如何开发新的技术,如何利用推理和观察而不是偏见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灵性学则让人们走上了内心超然境界的自我探索之旅。科学认为世界是实实在在的,是人类智力可以探索的;灵性学则认为宇宙是一种智慧设计,处处充满能量。按照迪帕克的观点,灵性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回答科学无法解答的问题,特别是意识领域的问题。
那么到底哪种世界观是对的呢?是科学能解释整个宇宙,还是古老的诸如冥想之类的灵性方法才能破解科学无法解释的谜团?鉴于此,本书将从三个领域展示不同的世界观:宇宙,抑或说物质世界;生命和人类大脑;最后,我们将探索终极奥秘--神。在对“宇宙”进行探讨时,我们就其诞生、本质和未来展开辩论;在对“生命”的解读中,我们就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基因进行辩驳;在“思维与大脑”的辩论中则涉及神经系统科学,以及有关“思维与身体”的种种问题。最后在对于“神”的辩论中,我们不仅谈到了主导之神,还涉及了宇宙中的神圣存在这一更为宽泛的概念。
本书共涵盖18个主题,每章探讨一个主题,我们用各自撰写的文章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每个主题中,第二个进行辩论的人因为手头有对方的文章,反驳起来游刃有余,往往会说服读者,因此,在孰先孰后的问题上我们将尽可能做到公正,以平衡这种顺序优势。
我们都坚信各自所代表的世界观。尽管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措辞激烈,但论述的都是各自的真实见解。既然谁也无法忽视他人是如何感知世界的,那么,无论作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能作的最佳选择就是展开辩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比这更重要呢?
迪帕克·乔普拉
伦纳德·蒙洛迪诺
两种世界观的相互碰撞和对弈,《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两位作者针锋相对,却都言之有物,相互尊重。感谢我们能生活在一个观点爆炸的时代,可以获得如此开阔的视野。不论持哪种世界观,开阔自己的视野都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生活。
——李欣频,台湾文案天后,著有畅销书《14堂人生创意课》系列
太棒了!《世界之战》肯定会成为衡量其他科学或灵性学书籍的金标准。本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旨在解开人类生存的奥秘。宇宙有目的性吗?人类在宇宙中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本书勇于对一些人类生存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他们的有些见解令人震惊,发人深思。
——加来道雄(Michio Kaku),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理论物理学教授,其著作《未来物理学》和《不可能的物理学》被评为《纽约时报》畅销书
科学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能力不断探索意识和所有事物起源——一个对于东方灵性思想最为神圣的领域。然而由于科学入侵了灵性领域,势必会引起不可避免的冲突。
——基普·S·索恩(Kip S. Thorne),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物理学教授,著有《黑洞与时间弯曲》
《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是探讨科学与灵性学关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著作之一。
——肯·威尔伯(Ken Wilber),超个人心理学家,著有《恩宠与勇气》、《意识光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