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樱童话手绘完全本”系列是迄今为止最全的杨红樱童话作品集,收录了除“笑猫日记”系列外所有杨红樱的童话作品。全部插图完全手绘,著名儿童插图画家手笔,精美独特,清新隽永。
杨红樱的童话作品是一个丰富而广大的文学世界,这既是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更是儿童的诗性精神世界。在杨红樱的笔下,既有长篇童话,又有中短篇童话,既有直面现实人世的人文童话,又有张扬科学精神的科学童话,还有融校园、成长、幻想于一体的校园童话,两代人共读共享的亲子童话。这是一个盛开着各种色彩的花苑,也是一个鸣啭着各种鸟鸣的林子。走进去,你如同一脚跨进九寨沟的五彩湖,又如赤脚走过绿色的原野,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红花绿茵,都有小仙子藏在里面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用美的眼睛去发现……
本书为系列之一。本书讲述了各种沙漠动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奇特的沙漠地貌。
独自来到沙漠探险的少年米奇,巧遇“沙漠通”鸵鸟巴巴。他们一道踏上了艰辛而又浪漫的沙漠之旅,见识了不同的沙漠动植物和奇特的沙漠地貌。
本书讲述了各种沙漠动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奇特的沙漠地貌。相比于简单罗列介绍式的科普图书,这种采用拟人化手法,配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的科学童话,显然令孩子们在得到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也会使孩子们更牢固地记住这些科学知识。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后,发生折射,使远处的景物在空际构成奇异的幻景。在沙漠里,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折射光线到达贴近地面热而稀的空气时,就发生全反射,光线由地面密度小的气层反射回到上面较密的气层中来,就会出现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现象。
进入大戈壁滩后,米奇这次沙漠探险中最艰辛、最枯燥的旅程开始了,他多么渴望前方能出现一片绿洲啊!
米奇已经一天没吃没喝,他又累又饿又渴,他不知有多少次这样问鸵鸟巴巴:“还要走多久,才能走出这片戈壁滩?”
“快了!快了!”也不知有多少次,鸵鸟巴巴都这样回答。
米奇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他伏在鸵鸟巴巴的背上,昏昏欲睡。
“米奇!米奇!”
刚要睡着,就听见鸵鸟巴巴在叫他,还像是挺高兴的样子。
“米奇,你看那前面是什么?”
米奇打起精神,向前一看——啊,他看见天边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湖面波光粼粼,湖边绿树婆娑,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金碧辉煌的楼阁掩映其中。
米奇惊奇万分:“鸵鸟巴巴,你去过那个地方吗?”
“没有,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因为前方有一个这么美妙的地方在等待着他们,米奇一下子兴奋起来,他暂时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干渴和饥饿,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快跑啊,鸵鸟巴巴!”米奇美美地说,“到了那里,我要先跳进湖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然后在树阴下舒舒服服地睡一大觉。”
米奇又问鸵鸟巴巴,到了那里,准备干什么?
“我想在湖边找一个优美舒适的地方,建一个漂亮的家,然后把我的妻子们和儿女们都接到这里来住。”
“妻子们?”米奇疑惑不解了,“你有几个妻子?”
“我们鸵鸟家庭都是多妻制。”鸵鸟巴巴好像十分自豪的样子,“不知住在这么好的地方,她们能不能习惯。你要知道,我们鸵鸟可是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沙漠里啊!”
已经跑了很远的路程,那个美丽的地方还在天边。米奇的嗓子干得快冒烟了,即使那碧绿的湖水就在眼前荡漾,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鸵鸟巴巴,怎么那个地方离我们还是那么远呢?”
鸵鸟巴巴说:“沙漠又大又平,已经在我们视线里的东西,实际上离我们很远。”
一阵风刮过,米奇赶紧伏在鸵鸟巴巴的背上。等他再抬起头来,那个美丽的湖和金碧辉煌的楼阁竟然不见了。
“鸵鸟巴巴,那个湖呢?”
鸵鸟巴巴也在四处张望:“怎么不见了呢?”
米奇怀疑自己刚才是不是做梦了。鸵鸟巴巴说他没有做梦,他也亲眼见到了前面有一个湖,湖边还有许多树。 奇怪!
米奇拿出望远镜,四处望着,他希望那个美丽的地方能出现在他的望远镜里。可是,出现在他望远望里的是一峰骆驼,上面驮着一个好像也是到沙漠里来旅行的人。
等骆驼走近的时候,米奇与那人热情地打起招呼来。在沙漠里很难见到一个人,即使是从来不认识的陌生人,也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嗨,你好!”
“嗨,你好!”
问过好后,米奇迫不及待地问那人:“刚才你看见前面有一个美丽的湖没有?”
“见到了。”那人很肯定地回答o
“可是,现在怎么没有了?”
“是一阵风把它吹散了。”那人说,“我们刚才看见的是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米奇知道,海市蜃楼是出现在海上的一种幻景。“可是,这是沙漠,不是海呀!”
“在沙漠,特别是在干旱的戈壁滩上,也会出现海市蜃楼。”那人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在沙漠里,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气温升高极快。由于空气不善于传热,所以在没有风的时候,空气上下层间的热量交换极小,使得下热上冷的气温垂直差异非常显著,并导致下层空气密度反而比上层小的反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前方有一棵树,它生长在比较湿润的一块地方,这时由树梢倾斜向下投射的光线,因为是由密度大的空气层进入密度小的空气层,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到达贴近地面热而稀的空气层时,就发生全反射,光线又由近地面密度小的气层反射回到上面密度大的空气层中来。这种倒影很容易给人以水波荡漾、绿树婆娑的幻觉,以为不远之处是一个湖。凡是到过沙漠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米奇又问:“为什么风一吹,幻景就没有了呢?”
“无论是海上的,还是沙漠、戈壁中的海市蜃楼,都只能在无风或风力极其微弱的天气条件下出现。如果大风一吹,引起上下层空气的搅动混合,使上下层空气的密度差异减小,光线没有了异常的折射和全反射,所有的幻景就会立刻消失。古时,有的沙漠旅行者遇到这种情况,会点燃篝火,用烟雾冲散幻景,以免受骗,就是这个道理。”
鸵鸟巴巴一边听,一边点头。他很惭愧,他还自称“沙漠博士”呢,可是刚才,他也被这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骗了。看来,这人才是真正的“沙漠博士”。一打听,这人果然是研究沙漠的科学家。
他们一起前行。鸵鸟巴巴突然对米奇说:“看,前面有一个村庄!”
米奇半信半疑:“这回不会是幻景吧?”
科学家笑了:“不是幻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村庄,我还在那里住过呢!”
“不过,受骗的感觉也不错。”米奇说,“如果没有刚才的海市蜃楼,我还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呢!有希望总比没希望要好。”
真的像米奇说的那样,如果没有那个美丽的幻景,要走过这么大的戈壁滩,这段旅程将是多么的枯燥无味啊!
P45-51
时光积攒经验,阅读塑造成长。阅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阅读史就是拓展生命的历史,丰富精神的历史。
在今天这个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图画阅读已然成风的多媒体时代,图书阅读依然显得十分重要。静静地捧读书本的姿态,依然是一种最迷人、最值得赞美的姿态。
“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这是少年儿童阅读的一条黄金定律。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阅读的首要之义是兴趣和喜爱。有了兴趣,喜欢上了书,才会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精彩人生大门的钥匙。
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童年时期,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的本领和力量,乃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儿童不喜爱抽象的概念。他们需要的是短小的故事、童话——他们是多么强烈地追求一切富有幻想性的东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可以没有芭比娃娃,没有钢琴,但不能没有童话。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就让童话伴随着孩子一起长大吧。我常常告诉家长和老师:“爱看童话的孩子不会变坏。”童话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他们获得真、善、美的源泉。在一切文学样式中,童话最富有诗性光华、浪漫色彩、创造思维、自由意志、游戏精神。童话对于儿童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是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杨红樱的童话作品是一个丰富而广大的文学世界,这既是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更是儿童的诗性精神世界。在杨红樱的笔下,既有长篇童话,又有中短篇童话,既有直面现实人世的人文童话,又有张扬科学精神的科学童话,还有融校园、成长、幻想于一体的校园童话,两代人共读共享的亲子童话。这是一个盛开着各种色彩的花苑,也是一个鸣啭着各种鸟鸣的林子。走进去,你如同一脚跨进九寨沟的五彩湖,又如赤脚走过绿色的原野,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红花绿茵,都有小仙子藏在里面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用美的眼睛去发现……杨红樱的作品不仅是属于儿童的,也是属于那些童心未泯或想要守护诗性精神家园的成人的。
杨红樱的童话如同天边驶来的红帆船,满载着好听的故事,满载着快乐、善良与温暖。你能在“骆驼爸爸讲故事”和“鼹鼠妈妈讲故事”里,找到一个个大大的惊喜;更有那洒满阳光的梦之花,正在“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心田盛开。一片叶子藏着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世界。“流浪狗和流浪猫”说着“鸡蛋里的悄悄话”,“亲爱的笨笨猪”去旅行,“没有尾巴的狼”正在演绎“森林谜案”,“七个小淘气”要去“寻找美人鱼”,“猫头鹰开宴会”是否有什么秘密?“神秘的女老师”发现了什么?这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而又诗性盎然的童话世界:舒缓柔和的节奏,随意挥洒的自由,轻灵飘逸的氛围,优雅单纯的情感……
谁都想聪明,拥有智慧。杨红樱的童话就蕴藏着很多高水平的智慧,这就是她的科学童话。杨红樱的科学童话首先是很好看、很风趣的小故事,读了准让你开心。但在开心之后还能“脑筋急转弯”,明了科学童话里面所呈现的一切。小故事,大道理。童话里面有科学,科学也可化为童话。据杨红樱说,她最早从事的文学创作,就是科学童话。那时她正年轻得像朝霞映红的凤仙花,为了调动班上小学生的语文兴趣,她选择用自己写的科学童话作为校本教材,融趣味、幻想、知识于一炉,使儿童文学真正做到“有益又有趣”(张天翼语)。这一招可真灵,孩子们深深喜爱上了杨老师的科学童话,而杨红樱也从此深深喜爱上了儿童文学——孩子们的喜爱就是她的喜爱。她说过她要破译童心世界,她的笔要永远为孩子们写作。
杨红樱的童话所要表达与倡扬的是这样一种精神:与人为善,导人向上,呼唤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理解、同情、友善、帮助、责任、道义、宽容,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建构起温情脉脉的人性谱系,让人性的光辉战胜邪恶,照彻四方。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艺术的形象化途径,在儿童心里打下坚实的人之为人的人性基础。杨红樱的童话就是努力践行这一美学目的的优美作品,或者说这正是杨红樱童话具有强大艺术魅力、令无数小读者和他们身边的大读者爱不释手的深层次的美学因素。其实,岂止是杨红樱的童话,那些多次被列入少儿类优秀畅销书榜单的作品,如《爱的教育》、《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等,都是以坚持正面价值精神、坚持高贵的人性原则为其美学责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总是为登上畅销书榜单的作品包括杨红樱的童话叫好。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用来表达和满足人类愿望特别是儿童愿望的文学作品。童话又是可圈可点的胡说八道,人情人理的荒诞无稽。杨红樱的童话是真正的童话,真正的童话总是能与童心世界融为一体,水乳大地般地滋润儿童心田,受到孩子们真心实意的欢迎。
杨红樱曾说过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要有好看的故事,二是要有记得住的人物形象,三是看了能使人感动。这实在是经典之谈,远胜于那些文学理论教程的滔滔宏论。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如果真有吸引人、打动人的情节,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动人、影响人的深刻内涵,怎么会不受孩子们的欢迎?怎么会不产生文学的精神灯火与生命营养的作用?
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新世纪十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文章,这十位作家按年岁排序是:孙幼军、金波、张之路、高洪波、曹文轩、秦文君、沈石溪、黄蓓佳、郑春华、杨红樱。杨红樱最为年轻,她正处于文学创作的盛年,中国儿童文学无疑应对她提出更高的期待,她的文学创作包括童话还有很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与审美张力。我在这篇文章中对杨红樱有过下面百余字的评价:“杨红樱是中国儿童文学三个层次(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幼年文学)中童年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倾注‘儿童情结’的诗性关怀,践行‘儿童话语’的审美追求,向往‘儿童教育’的理想形态,使杨红樱的作品水乳大地般地浸透到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难道还有比受孩子们衷心欢迎和喜爱更为荣耀、幸福的事吗?杨红樱的创作证明:真正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不但是属于中国儿童的,也是属于世界儿童的。”
天天出版社虽是一家年轻的少儿出版社,但它源自有着“皇家出版社”美誉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因而十分注重打造儿童文学精品,培养读者精品阅读意识,致力于将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奉献给广大少年儿童。由天天出版社精心设计、精心编制、精心出版的这一套《杨红樱童话手绘完全本》(12种),从选文内容、文字质量、装帧设计、图文配制等各个环节都下了大功夫,以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呈现出杨红樱童话的完整风貌,可以说这是一套为新世纪的读者,特别是广大少儿读者“量身定做”的文学精粹。我由衷地祝贺这套精美的手绘本丛书的出版,祝福千百万少年儿童拥有这套美好的、感动人的童话精品!
让童话陪伴童年,用童话抚慰童心。愿优秀的童话作品走进千百万孩子的精神世界。
杨红樱·童年·童话(编辑手记)
童年,当我们年纪愈大,它便离我们愈远,回头看时,仿佛是记忆深处的点点碎片,静静地闪动着微微的光芒。长大之后,有那么多的烦恼,于是人们常常叹息,童年的美好是多么短暂,一去不复返。可是,长大之后,人们也往往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忘记了自己曾经怎样看,怎样做,怎样想。
杨红樱,这个为孩子写作了三十年的童书作家,从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时的那些时光,童年的记忆在她心上留下了那样清晰的印记。多年以后,当她成为一个老师、一个作家和一个母亲,这印记仍时时提醒她,孩子是什么样的,怎样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更多的美好,而不是伤害。
杨红樱的童年记忆明亮而温暖。小女孩杨红樱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漂亮得像一个洋娃娃,非常惹人喜爱。她上学早,五岁便坐进了课堂。五岁的杨红樱显然不是现在的许多家长费尽心力想培养的那种“神童”,和班里那些六七岁的孩子相比,各方面都差着一些。比如写数字,小杨红樱总是把“3”写成“ε”,就这么一直写了三年。回忆起这段童年趣事,杨红樱充满了感情:“我非常幸运,遇到了一个爱孩子并且了解孩子的好老师。这个老师一次也没骂过我笨,别的老师因为这个问题批评我时,这个老师就会对他们说,她比别的孩子小,小孩子就是这样的,等她长大些,慢慢就会纠正了。”后来,杨红樱也做了小学老师,她总是记得自己曾经把“3”反着写到了三年级。所以,在她眼里,没有一个孩子是笨孩子。她总是说,孩子是慢慢长大的,要给他们成长的时间,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小老师杨红樱班上的孩子,个个都是可爱的,也个个都是快乐的。
个子娇小的小女孩杨红樱,其实胆子并不小。从家到学校的那段路上,有一条隐秘的小道,从那里可以抄近道到达学校。不过,很少有孩子会去走那条路,因为,那条路要经过一个医院的停尸房,对于小孩子来说,死人是多么可怕而不可知的一样东西。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那些大孩子不如,有一天,小小的杨红樱,不知哪里生出了一股勇气,她屏住呼吸,一口气飞快地跑着穿过了那条小伙伴们都不敢走的小道。学校的操场上,班里的大孩子们快活地玩耍着,被他们看成“小不点儿”的杨红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骄傲和快乐,因为她做了一件他们都没做过的事情。不过,她谁也没告诉,这件事是她自己的秘密,虽然她连“3”都写不好,但她却战胜了许多大孩子都不能克服的恐惧。长大以后的杨红樱,内心仍然充满了勇气,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作家,面对一些反对和诘难时,她没有申辩,也没有动摇,她只是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前行,就像当年飞快奔跑的那个小小女孩。
小时候的杨红樱,安安静静,常常出神地独自想着什么。有一个时期,中药铺里高高的药柜,成为她最好奇和最向往的世界。光线昏暗的空间,密密麻麻的抽屉,五花八门的中药名签,对于小小的杨红樱而言,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魔法氛围。她长时间地想着那些抽屉里的各式各样的古怪药材,入迷了一般。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父母都没有时间过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小女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从没有听到过诸如“不知这孩子整天脑子里在想什么,发这么长时间的呆”一类的干涉和指责。许多年以后,当杨红樱自己也成为一个母亲,常常会想起小时候那些她独自一人静静度过、看起来似乎是坐在那里发呆的美妙时光。一个宁静的午后,上小学的女儿一动不动地坐在床上,嘴巴里微微蠕动着,就这么专心致志地坐了两个小时。杨红樱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她知道女儿一定正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女儿告诉她,自己是在数牙齿,因为看到书上说像她这么大的孩子应该有多少颗牙齿,她一直在用舌头一颗一颗点数。杨红樱没有斥责女儿把时间浪费在这么“无聊”的事情上,她认为孩子的内心本来就是和成人的不一样,所以她从不会生硬粗暴地以成人世界的规则衡量孩子。杨红樱总是说,她一直是蹲着看孩子的世界,蹲着为孩子写作的。
杨红樱清楚地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图书是一本《安徒生童话》。她毫不讳言,安徒生童话对她早期的童话创作有着深深的影响,而且她最初的写作就是从童话开始的。的确,在她那些短篇童话中,依稀能够看到安徒生这位忧郁童话王子的影子。实际上,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杨红樱后来创作的那些“快乐”童话中,依然能读出隐藏在幽默情节和风趣语言背后的纤细的情感,忧伤而又温暖,隐隐透出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古典童话的美感。
杨红樱,一个曾经快乐成长的女孩,一个曾经快乐教书的老师,一个曾经快乐编书的编辑,一个正在快乐养育的母亲,一个正在快乐写作的作家。从做小学语文教师的那一天起,三十年来,杨红樱一直和孩子们形影不离。她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并且深深感激那个令她能够拥有真正童年的时代,和那些替她守护了童年美好的人们。她说,自己为孩子写作,就是要把童年还给孩子,把童心还给孩子。她,做到了。
201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