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玄关开始
整理好信箱后,接下来终于轮到“玄关”了。
在此首先也要弄清楚“为何整理玄关”,找到整理玄关的动机。那么,你为什么要整理玄关呢?
玄关就好比人的“脸”。
见到一个人时,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对方的“脸”吧。
一般是先注视对方的脸,然后目光交流、寒暄、开始对话。
尤其是初次见面,从见面到寒暄的短短数秒,就会决定我们对彼此的印象。
“与这个人好像比较投缘”
亦或是
“不知怎么地,总觉得这个人很讨厌…”
试想,一见面立刻给对方一个爽朗的笑容,会怎么样呢?肯定会给自己印象加分吧。
实际上,“玄关”作为家的“脸”,亦是同样的道理。客人来访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玄关”。如果玄关处鞋子堆积如山,不用的雨伞等胡乱放置,就会给人“这家人,不太注意整洁啊……”的印象。
不仅是客人,“玄关”也是自己和家人外出归来时首先看到的地方。上班辛苦了一天,回到家,迎接自己的却是脏乱的“玄关”……这会让自己倍感疲劳。
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也为了客人,我们要将象征家的脸面的“玄关”整理得干净整洁。
堆满鞋子的玄关
动机明确后,就让我们马上着手整理吧。最让人在意的,还是“鞋子”问题吧。
鞋柜里放不下的鞋子,散乱地堆积在玄关的地板上,实在不好看。
原则上,每位家庭成员只在外面摆放一双鞋子,其余的都要收到鞋柜里,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至于“鞋子太多,鞋柜装不下”的人,可以将“需要的鞋子”和“不需要的鞋子”分开,把“不需要的鞋子”处理掉。
千万不要买个新收纳箱,硬将这些鞋子都塞进去。那只会使鞋子越积越多,根本不是“整理”。
整理的核心是“减少(扔掉)东西”。
整理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取出”“区分”“减少”“收纳”。
将这四个步骤应用到玄关的整理,则如下所示。
(1)取出鞋柜中的所有鞋子;
(2)区分“需要的鞋子”和“不需要的鞋子”;
(3)处理掉不需要的鞋子;
(4)将剩下的鞋子放回鞋柜。
仅此而已。
然而,许多人很难过(2)区分“需要的鞋子”和“不需要的鞋子”这一关。
一到要处理的时候,他们就会冒出“太可惜了”“虽然有些旧了,但还可以穿”之类的想法。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区分“需要的鞋子”和“不需要的鞋子”呢?
“需要的鞋子”与“不需要的鞋子”的区分方法
首先,来看一下男性的情况。
一般来说,常穿的皮鞋可以一两年处理一次。
男性经常每天穿同一双皮鞋,即便对鞋底和后跟进行修理,连续穿一年后也会变得相当破旧。
“虽然各处都已破损,但是扔掉太可惜了……”即使这样想着继续穿,也会觉得不舒服。这种时候,还不如干脆扔掉。
对女性而言,从高跟鞋到靴子,鞋子的种类及款式形形色色。
“买回来后发现磨脚,就一直没穿”的鞋子应该也不在少数。
对于“已经不会再穿”或者“已经不能再穿”的鞋子,即使留着也是抱着金饭碗挨饿。因为东西只有被利用,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
这时候,要么干脆扔掉,要么拿去拍卖,让给其他可以穿的人。
另外,对于有太多“买了却一直没穿”的鞋子的人,在买的时候,要仔细斟酌穿着是否舒服、是否有必要买等,并养成这种习惯。
鞋柜也需要换季
鞋子数量占整个鞋柜的80%为理想状态。
这是因为,如果鞋柜被塞得满满当当,那么买回新鞋的时候,就没有空间可以存放,只能放在玄关的地板上了。
还有,鞋柜也和衣橱一样,需要冬夏换季。
在季节变换时,留下常穿的皮鞋和便鞋(pumps),将凉鞋、靴子等随季的鞋子收拾起来,放到壁橱里的小柜子里保管,这样看上去会整洁很多。
P31-36
东西减少了,人生也会轻装前行
在本书中,我分别介绍了家居整理、工作场所的整理、携带物品的整理,其核心都是“削减(扔掉)东西”。
削减东西是指经常将身边的东西分为“需要”和“不需要”两类,也是在不断更新自己。
我想,很多人是在父母“要珍惜东西”的教育下长大的,因此对“扔掉东西”有罪恶感。
然而,“珍惜东西”并不等于“不扔掉东西”。
前面已经讲过多遍,东西只有得到利用才会体现出价值,这一点非常重要。把不用的东西像破烂儿一样保留着,反而会更加可怜。
与其那样,还不如只留下自己需要的东西,将不需要的东西尽快扔掉或送给其他人。这才是物尽其用。
从事“整理师”工作以后,我深刻地感受到削减东西,虽然在物理上是不利的,但对人生而言却是极其有利的。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可以使自己完成一次新的蜕变。使人生重新开始,变得更美好。
善于整理的人,也很会生活。
请先试着按照本书中介绍的具体做法,整理自己的家吧。整理是帮助你实现理想人生的切实办法。
Lesson 1 玄关是机会的入口
1.“为何要整理”“为谁而整理”是关键
2.时刻想着“今后会怎么样”
3.信箱是“人生的窗口”,需要时常保持清洁
4.对于“需要”和“不需要”的邮件,要当场做出判断
5.养成整理信箱的习惯有助于钱财的积累
6.到处堆满鞋子和伞的玄关,会让好运气逃走
7.雨伞多,是生活漫无计划的表现
8.玄关没有“余地”,生活也不会游刃有余
Lesson 2 家居状态是你人生的缩影
9.房间杂乱无章,如同人“血流不畅”
10.起居室是家的“心脏”。它的干净整洁使家中充满活力
11.给所有物品安排“住所”,“物无定所”是房间杂乱无章的源头
12.地板上不能乱放东西,要放就放到垃圾桶里
13.莫让沙发沦为第二个衣橱
14.信息好比新鲜食品,最好趁鲜品尝
15.厨房是家的“胃”。它的干净整洁有利于改善饮食生活
16.切记冰箱不是“食品库”,而只是“临时保管箱”
17.餐具架也遵循“八成满规则”。餐桌不是“置物台”
18.卧室简单最好。尽量不摆放容易落灰的东西
19.不断增加的“衣服”是整理的大敌。只留下想穿的衣服
20.书架、书房的状态,即是大脑中的状态
21.把书桌当成工作台,上面不放任何东西
22.并非没时间所以不整理,而是不整理所以没时间
Lesson 3 办公室整理,让你成为能干的人
23.善于整理的人,也会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24.为每天的工作画上“句号”
25.公司入口尤其需要保持整洁
26.整理贵在及时!从小事做起
27.最坏的状况莫过于“地板上放纸箱”
28.会工作的人,电脑桌面上的图标很少
29.要经常清空收件箱
30.将想不起来的人的名片扔掉
Lesson 4 整理随身物品,让人生变得轻松
31.随身物品少的人,活得更潇洒
32.钱包的简化是为成为有钱人做准备
33.随身包是家的缩影。凡事有预见,使其变轻便
34.善于整理的人,也擅长购物
35.这个时代并非“信息越多越好”
结语
大家好!
我是日本最早的整理师、整洁工作室的小松易。
2009年12月,我出版了《整理习惯:一分钟改变人生》一书,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每天收到的读者来信中,有很多像“理解了整理的想法,掌握了整理的诀窍”“开始整理一星期后,人生出现好转”这样饱含喜悦的话语。
同时,也有很多读者提出要求说:“我现在明白了整理是改变人生的第一步,然而关于具体应如何整理还不太清楚,能否请您详细讲授一下”。
因此,在此次的实践篇里,我将分别介绍一下各种场所的整理秘诀,比如家的“玄关”、“起居室”,或者公司的“办公桌”、“橱柜”等。
考虑到有些读者并未读过我之前的作品,在此我再强调一遍:整理是帮助你实现理想人生的切实可行之法。
这是建立在我长期以来作为“整理师”,对1000个以上的个人和数十家公司进行整理方面指导基础上的经验之谈。
反过来说,不善于整理的人要比善于整理的人更容易错失机会。
因为不善于整理的人,平时生活杂乱无章,没有做好随时迎接机遇的准备。
当大家喊着:“预备,跑!”的口令,从起跑线出发时,不善于整理的人却还在起跑线后100米的地方。
正因如此,错失机会也好,无法实现理想的人生也罢,都不足为奇了。
之前接受过我整理方面指导的人,最初也都很烦恼。
“不知如何才能将不需要的东西及时处理掉”
“没时间整理”
“不知从何入手…”
然而,按照本书介绍的方法实践后,很多人渐渐变得积极主动了。
也有一些人,在“整理”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重新挑战几乎放弃的梦想并最终实现了梦想。
为何整理会让人生有如此大的变化。
整理的基本是,对自己“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进行选择取舍。
“不需要”的东西大量堆积,致使真正“需要”的东西被淹没。
而且,堆积过多,会导致新的东西无法进入。不仅如此,不需要的东西还会使你的身心受到重压,不利于精神健康。就好比人体内废物堆积过多,损害身体健康一样。
及时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加快新陈代谢吧。
如此一来,我们会变得精力充沛,积极看待人生,主动争取机会,并抓住机会。
此次的实践篇,将分别介绍各种场所的整理方法。
衷心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此书,把整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瞬间改变自己:一分钟整理术》是日本畅销30万册的《整理习惯:一分钟改变人生》的实践篇。日本最早的整理师小松易分别从玄关、房间、办公室、随身物品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具体的整理方法。基本方法是根据“八成满规则”,对自己“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进行选择取舍。本书在教授技巧的同时,最强调 的还是要养成整理的习惯。干净有序的环境绝对能够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瞬间改变自己:一分钟整理术》适合商界人士、职场白领、大专院校学生、一般读者阅读。
让1000个人的房子和桌子变整洁的日本首位“整理师”小松易,透彻解析“各个场所”的整理诀窍,内容具体详细,一学即会,轻松实践。
《瞬间改变自己:一分钟整理术》分别介绍了家居整理、工作场所的整理、携带物品的整理,其核心都是“削减(扔掉)东西”。
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本书,把整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