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南极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是第一部将旅行、梦想如此浑然地“编程”在一起的管理类励志书,记录了一个微软高级管理人员在他的南极追梦之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者刘润用意识流的记录手法告诉大家,不管有多忙,你心中的某个地方一定藏着一个坚定的梦想,很大,也或者很小。刘润希望通过他追寻梦想的经历告诉读者,梦想不是成功者的奢侈品,梦想是每一个追求精彩人生的普通人的必需品。
去南极的船票,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里,张亚勤、曲向东、宁财神等50多位社会精英鼎力推荐,购书抽奖赢取极之美价值7万元南极旅行船票!
在2012年1月,刘润利用自己永远用不完的年假和春节假期,完成了一次南极冒险和梦想之旅。本书取名为《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其实,南极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地理概念,而是作者的一次梦想之旅。船票也并不是那张船票,更不是电影《2012》中那张价值10亿欧元的诺亚泛舟通行证,作者把船票定义为激情、承诺、思考、行动。在作者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就需要我们紧握这张船票。第一财经电视编导袁祺看完后感叹:去南极的船票,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里。2012也并非特指作者去南极旅行的时间,更多的是站在《2012》电影中人类集体无梦想时代对寻找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的思考。
在《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中,有如李开复、曲向东等我们很熟悉的人的梦想收藏,也有那些我们闻所未闻的各色小人物的梦想记录,还有那艘南极之船上来自14个国家的99个人的激情梦想。作者用意识流的记录手法告诉大家,不管有多忙,你心中的某个地方一定藏着一个坚定的梦想,很大,也或者很小。作者刘润希望通过他追寻梦想的经历告诉读者,梦想不是成功者的奢侈品,梦想是每一个追求精彩人生的普通人的必需品。无论你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职场中人、亦或是旅游达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内心的共鸣,到达自己心中的南极。
本书由两条线索展开,第一条线索是刘润去南极的起因,以及去南极之前的准备,一路上的见闻和到达南极后时空颠倒的遭遇。第二条线索直指你我这些芸芸众生,扪心自问,我的通往梦想的船票,是否已在我自己的手中?
序一:我知道的刘润|曾良
序二:我知道的南极|曲向东
第一章
跨出自己戈壁:点燃梦想的圣火 / 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 疯子改变世界
激情,是燃烧的梦想 / 不至南极,终不停止脚步 / 梦之队 / 阿根廷不相信自由行
梦想是可以传染的/ 通往梦想的船票/ 得来不易的签证 / 替你,前往世界的尽头
第二章
一路向西上海浦东 / 迪拜 / 里约热内卢 / 布宜诺斯艾利斯 / 乌斯怀亚
第三章
然后向南登上诺亚方舟/ 穿越杀人西风带 / 在船上环游世界 / 第一座冰山
第四章
抵达梦想第零天:敲开南极的大门 / 第一天: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二天:在天堂实现梦想
第三天:南极还能更美吗/ 第四天:冰海沉船/ 第五天:在南极游泳
第五章 再次出发
伤感的告别 / 特殊的新年 / 北极 / 尾语
附件 南极旅游小贴士
费用清单 / 打包清单 / 参考网站
郭同学的梦想:30岁之前,作出改变
郭同学极度聪明。我的高中是在南京市第一中学读的,然后考进了南京大学数学系,而郭同学读的是计算机系。我们高中的高考理科第一名,我的好朋友包亮也考进了计算机系。据包亮同学自己介绍,他每天苦读,而他上铺的郭同学每天睡觉。可是,包亮不懂的地方,还要拿着书向躺在上铺的郭同学请教。
毕业后,我和郭同学一起去了北京同一家公司工作,然后一起到了上海,加入微软。刚到上海的时候,我们一起租房子住。他常常从超市买回一块大排,扔在水里煮一煮就吃了,非常简单。但是他的技术却是非常好。我在微软做部门主管的时候,他做技术主管。可不久,他辞职了。当时我非常不理解。在微软做技术管理,是多少人渴望的工作,你为什么就不做了呢?他说:“如果我这一生一定要发生一些改变,我希望是发生在30岁之前。”
然后,他去实现他的创业梦想了。几年后,他做得非常成功。当时,他每天工作时间只有我的1/4,但是收入是我的4倍。他后来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每天只花两个小时工作,其他时间都在维护他最重要的产品:孩子。
然后是A同学、B同学、C同学……z同学等等,加在一起有将近20人。
根据船期,结合大家的时间安排,初步敲定了购买2012年1月11—21日从乌斯怀亚出发往返南极半岛的船票,这样可以避开12月底,也就是每年工作最忙的时候,还可以借用春节的假期(1月22_28日)。
如果从上海出发,那么需要买1月8日的机票,10日抵达乌斯怀亚。11—21日在船上。21—25日在阿根廷逗留几天,25日往回飞,27日回到上海。这样,全程20天,只需要请10天的假(虽然我有40天),回到上海后,还能稍微休整一天,然后再去上班。
可是,等到最终真正要把去南极放入日程表,拨付20天的生命给梦想的时候,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只有Y最终确认。这让我有些惊讶。我知道对他们来说,钱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变为:家里人不同意;晕船;时间排不开。
时间排不开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毕竟要借用春节。家里人不同意是更主要的原因。不同意的理由,多半是因为担心安全问题。甚至有人对我说:去南极,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行为。
天!
相对来说,其实去南极真的挺安全。
在国内,我平均每周坐3个航段左右的飞机,来往不少的地方。仅仅在2011年,就去了三亚、海口、厦门、福州、深圳、广州、中山、珠海、杭州、丽水、舟山、宁波、德清、嘉兴、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扬州、马鞍山、芜湖、南昌、上饶、共青城、黄石、武汉、西安、宝鸡、长沙、韶关、北京、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昌吉、运城、沈阳、大连、泉州、吉林、重庆、丹佛、芝加哥、底特律、水牛城、波士顿、纽约、巴厘岛……
我一直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金卡会员,那意味着仅仅是东航,我每年能飞50段,平均每周都要飞一段。如果说休假飞远了不安全,那工作时总坐飞机的我,岂不就是每天把脑袋挂在腰带上?
即便这样,飞机还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如果有人每天坐一次飞机,要3223年才遇上一次空难事故。飞机比轮船、汽车安全。
我国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60327起,死亡106367人;发生水上交通事故644起,死亡和失踪490人。再相比轮船和汽车,轮船又比汽车安全。
前往南极的轮船,据我所知,目前只有2007年出过一次事,船上所有154名旅客获救。“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没有重演。
去南极,其实真的挺安全,只是,只是远了那么一点点。
梦想遇到现实,就好像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落在地上,纷纷幻灭。不过,这也就是梦想让人神魂颠倒的地方吧。如果肥皂泡落在地上全都能和皮球一样弹起来,那梦想就不再诱人,而是吓人了。
非常可惜的是,郭同学的孩子生了病,他必须在家照顾她。所以,最后名单上只有两个人:Y和我。
定下时间后,我正式向公司请假。
曾良也许是微软大中华区高管层中最年轻的。他有极度聪明的头脑,和超强的记忆力。非常爱好读书研究历史。说起正史或者野史,即便是非常小的某个事件,他都能如同对这个季度微软各个大区的销售额一样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比如,他会非常兴奋地告诉你,你知道吗?《山海经》其实记载了中国第一次剖腹产……
他批准了我去南极的假期,说,刘润兄能“遁世”去南极,真是让人羡慕。于是,我们就去南极是“遁世”还是“探险”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曾良说,他的梦想,是帮助身边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就是从身边开始,从每件小事做起,来改变世界。P28-31
当收到刘润兄发来的书稿,准备为之作序时,些许惭愧之意油然而生。我便是书中那昙花一现的z同学啊!因受到抵达南极点就不怕再找不着北的诱惑,报名要加入南极之旅,但真要付诸实践拨付20天的生命给梦想时,又因为“家里人不同意”和“时间排不开”而临阵退缩,只好从刘润兄的新作中来体会南极天堂带来的心灵震撼了。
2006年有幸在网上读到那篇风靡一时的博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当时就被作者不同凡响的睿智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而感动。待到2010年加入微软,当有同仁将我团队中一位浓眉大眼但气质淡定从容,身材瘦到只能说是仙风道骨但目光却炯炯有英气的“小伙子”(刘润兄的相貌比实际年龄看来要小近10岁)介绍给我时,已直觉到那不足60公斤的身躯里跳动着一颗强大的心。好事的同仁说,这便是那篇著名博文的作者,网上有近百万粉丝的刘润。我惊讶之余不由面有得色,居然麾下会有这样的高人!
待到跟刘润越来越熟络,才发现这数学系的高才生最值得称道的并非仅仅是缜密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而是那颗悲天悯人的心。他对公益和慈善事业的热情,几乎就是那悲悯胸怀不自觉的流露,厌恶这世间的不公平,希望能扶助弱者,而且鼓动身边人承担起应该的道德担当,来共同关爱社会。每次看到刘润抱起他那与之如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大头大眼小胳膊小腿的宝贝儿子小米时,那溢于言表的慈爱和温柔一点也不让我吃惊,因为心有大爱之人,自无需掩盖舐犊之情。
而刘润对真理和大义的孜孜不倦又固执到可爱的地步。记得有一次诸多同事聚会,席间谈及对宗教的理解,刘润和我辩到面红耳赤,几乎误了随后的航班。待各分东西后,他可能感觉到当时在我的辞锋下虽不至于理屈词穷,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一方面不停写博文发给我,另一方面寄给我舍尔巴茨基的名著《佛教逻辑》,希望我熟读后跟他再辩。可惜我有负期许,竟将此话题从此束之高阁。
纪伯伦有言:“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这想必是刘润兄的信条,他用这一信条完成了他的南极行。愿你我也步其后尘,跨出实现梦想的一小步。
曾良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政府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
新浪微博名:我胖所以喘
这是一本关于激情与梦想的书,也关于信念和行动。在我眼里,刘润正是以身体力行的努力和承诺,追寻跋涉,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戈壁。南极。正是我们不曾到达的远方,积聚着最多的向往。带上梦想的力量,与刘润的文字一起,开始我们心灵的远行,去往征服的彼岸。
——张亚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我们在儿时都会有很多梦想,长大了投进社会工作以后,不知不觉间,就把这些梦想忘记了。刘润写《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反复在提醒大家,别忘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在年轻力壮的时候,赶紧去实现它们。
——李家杰,百仁基金荣誉及创会主席、恒基地产副主席
这是一本有关梦想的书。“梦想”这个词在书中共出现225次。南极其实是梦想的一个阶段性的载体,作者真正的探险,发生在心灵深处,那是对自我存在的体认和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在跟随刘润完成南极之旅后,读者或许会掩卷沉思:我的通往梦想的船票,是否已在我自己的手中。
——洪波(网名keso),中国的头号Blogger
带着梦想活着,带着梦想起步,让生命存在得有意义!我们可以不像刘润这样奔走南极,但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心中的梦想,像刘润那样勇敢启程,让生命充满激情!做自己喜欢的事,逐梦前行,你会发现,你也拥有无限潜能、无限激情!
——王军霞,奥运冠军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人生就是一场冒险,而这样的冒险最好要趁早,你或许不能从先出发的冒险者身上取得补给,但从他们身上分享热情是绝对必需的,赶快出发,成为海贼王吧!
——朱学恒,《魔戒》译者、公益组织OOPS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