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恰里亚女人》被认为是莫拉维亚继《冷漠的人》之后另外一个创作巅峰,也是他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为主角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作品之一。《乔恰里亚女人》剖示了墨索里尼政权崩溃和德国法西斯入侵期间错综复杂的情势。一九六一年,《乔恰里亚女人》被著名导演维多里奥·德·西卡改编为电影,这部影片获得第三十四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而扮演切西拉的索菲亚·罗兰也因为其精湛的演技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乔恰里亚女人/莫拉维亚作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意大利)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乔恰里亚女人》被认为是莫拉维亚继《冷漠的人》之后另外一个创作巅峰,也是他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为主角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作品之一。《乔恰里亚女人》剖示了墨索里尼政权崩溃和德国法西斯入侵期间错综复杂的情势。一九六一年,《乔恰里亚女人》被著名导演维多里奥·德·西卡改编为电影,这部影片获得第三十四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而扮演切西拉的索菲亚·罗兰也因为其精湛的演技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内容推荐 农民出身的罗马小店主切西拉为躲避战乱和饥饿,带着女儿罗赛塔逃往意大利南方的山区避难。小说通过她们在山中所过的九个月的艰苦生活,揭示了由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意大利的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和对人类文明的破坏,以及对人的道德和灵魂的摧残。这部在战争结束十年之后创作的长篇小说,有着其他回忆战争经历的小说所未曾具有的思想深度,是公认的意大利战后最杰出的小说。小说出版后不久即被意大利著名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搬上银幕,引起世界轰动,获得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饰演切西拉的索菲亚·罗兰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试读章节 啊,当我离开我的家乡,来到罗马当新娘的时候,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你们当然听过这样一首歌谣: 乔恰里亚的女人当新娘, 有人送细绳,有人送鞋子。 我把我的一切都献给了我的丈夫,细绳和鞋子,因为他是我的丈夫,他把我带到了罗马,我当时很高兴来到这里,却不知道正是在罗马,厄运降临到我的头上。 我长着一张圆脸,一双大大的、黑黑的、有点发呆的眼睛,浓黑的头发长到齐眼处,梳成两条粗绳子似的辫子。我的嘴唇像珊瑚那样鲜红,我笑起来的时候,露出两排整齐紧凑的洁白的牙齿。我当时身强力壮,头顶戴上垫圈,能顶上五十公斤的东西。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给我准备了体面的嫁妆,就像给一个贵妇人准备的似的,都是三十件一套:三十条床单,三十个枕套,三十条头巾,三十件衬衫,三十条短裤,都是质地细腻的毛料和妈妈用织机纺出来的布料。有些床单还是绣花的,上面有许多美丽的刺绣。我还有很贵重的红珊瑚项链,金耳环和红珊瑚耳环,镶着红珊瑚的金戒指,还有一枚镶红珊瑚的金别针。除了这些,我还有祖传的金首饰,还有一枚可以别在胸前的纪念章,上面有一只非常美丽的浮雕宝石,雕了一个牧人赶着一群羊。 我的丈夫在台伯河畔大街五号小巷,经营一家小食品店。他在店铺上面租了一小套房间,从卧室窗口伸出身子,我可以用手指触摸牛血般鲜艳的招牌,上面写着“面包和点心”。小套间有两扇窗户朝向院子,两扇窗户朝着大街,一共有四个小房间,狭小而且低矮,但我把它们布置得井井有条,有些家具是从鲜花广场买来的,有些是家里祖传的。卧室整个布置一新,仿木的镀铜大床,绘着图案,床头装饰着花束花环。 大厅里装有一张漂亮的细木沙发,铺有花卉图案的布套,两张同样质地,铺同样布套的小沙发,一张吃饭用的圆桌子,一个餐具柜,里面放着用来装水果的、带鲜花图案的镶金边细瓷盘子。 我的丈夫每天一早就下楼上店铺去,我留下整理房间。我清刷,擦洗,掸灰尘,打扫每个角落和每样东西。清扫完毕之后,家里亮堂得整个就像一面镜子,柔和、宁静的阳光从挂着雪白窗帘的窗户投射进来,我打量着屋子,看见它们整理得那么整齐、洁净,所有的东西井井有条,心中不禁升起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是多么美好!这家跟任何人无关,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它,我就靠打扫和整理它来安度一生。清扫以后我就穿衣服,仔细地梳头,提上篮子到市场去采购。市场离家只有几步路,我在货柜问转悠一个多小时,主要不是为了采购什么,因为货架上的大部分东西,我们的小店里都有,我只是什么都看看,水果、蔬菜、肉、鱼、蛋。我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我喜欢计算价钱和赚头,估价质量,发现卖主的欺诈手法和伎俩。我还喜欢讨价还价;拿起东西掂掂分量,把它放还原处,然后又回来讨价还价,最后,我什么也不买。那些卖主中有人向我献殷勤,向我暗示他会送给我免费的东西,只要我顺从他,然而我让他很快明白,我跟那一类女人毫无共同之处。我一向傲慢,一点小事就会让我发火,气得热血直往脑门上冲,幸运的是,女人不像男人兜里揣着刀子,否则,我也可能会杀人的。 卖主中有一个最使我讨厌的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我。有一天,他竟要硬行塞给我什么东西,我拿起一根大别针,在他后面紧迫不舍,幸亏警察出来干预,否则我就把大别针戳到他的脊梁骨里去了。 我情绪饱满地回到家里,把做汤的水烧上,放进香料、几块骨头和几片肉,随后就很快下楼到店铺去。我在那里也很愉快,我们什么都卖一点:面食、面包、大米、干豆、罐头、酒和油。我站在柜台后面就像一位女王,手臂光裸到胳膊肘,胸前别着那枚带有浮雕宝石的纪念章。我拿东西过秤,用铅笔敏捷地算账,再用一张黄纸把东西包裹起来,递给顾客。他,我的丈夫,动作就比较缓慢。说起我的丈夫,我忘了说,我跟他结婚的时候,他已经几乎是个老头,有人说我跟他结婚是为了有利可图,不错,我从来就没有爱过他,但是上帝可以作证,我一直是忠于他的,尽管他却谈不上忠于我。他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的男人,可怜的家伙,他最大的主见就是,以为别的女人都喜欢他,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长得肥胖,但并不是健康的肥胖,黑眼眶的眼睛里布满血丝,一张蜡黄的脸,就像涂抹了一层烟草屑。他脾气暴躁,内向,粗野无礼,谁跟他有不同意见就得倒楣。他时不时地离开店铺,我知道他去找某个女人了,但我敢发誓,如果他不给钱的话,女人们是不会顺从他的。要知道,有钱就有一切,金钱甚至能诱使一个新娘撩起裙子。当他心情愉快甚至热情、彬彬有礼时,我马上就明白,那是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相反,他找不到女人的时候,就变得情绪阴沉,对我没有好气,有时甚至打骂我。有一次,我对他说: “你如果需要,就去找妓女吧!可你别碰我,否则,我就离开你,回我的老家去。” 而我不愿要情人,尽管我已说过,有许多人追求我。我的全部兴趣都投入家庭和店铺里,我生了女儿以后,整个兴趣就放在我的女儿身上。 P1-3 序言 魏怡 一九四三年九月的一天,莫拉维亚正在罗马的西班牙广场上散步,遇到了一位驻罗马的匈牙利新闻记者。这位朋友说,他已经被法西斯列入了所谓“颠覆者”的名单。为了躲避追捕,莫拉维亚与艾尔萨·莫兰泰(Elsa Morante)离开罗马,开始了九个月的逃亡生活。《乔恰里亚女人》正是以一九四三年九月到一九四四年五月德国占领期间,作家夫妇在罗马南部的丰迪地区躲避战乱的经历为背景写成的。 据莫拉维亚说,他在刚刚完成《罗马女人》的时候,也就是一九四六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写《乔恰里亚的女人》了。但是,对任何重要历史事件做出评价,都需要必要的时间距离。因此,小说的写作在完成了八十页后被迫中断。直到十年以后,作家才重新开始写作《乔恰里亚女人》,并在一九五七年将其完成。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切地说是在一九四三到一九四四年间。英美联军在意大利南方登陆,开始向北方进发,以便解放整个意大利半岛,而德国军队则在节节败退。小说的主人公切西拉是乔恰里亚地区的农民,年轻的时候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很多的商人,他在罗马经营着一家食品店。切西亚结婚并非为了爱情,但始终是一个忠诚而善良的妻子。丈夫去世了以后,她独自经营商店,并从事黑市交易,继续过着富裕的生活。后来,由于饥饿和战争,城里的生活变得非常危险。切西拉和女儿因此远离罗马,逃到了丰迪附近的农村,那里靠近切西拉的故乡。切西拉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乔恰里亚的出身使她不会在困难面前失去勇气,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 切西拉的女儿叫罗赛塔。她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之下,善良而纯洁,同时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不过,她的这种“纯洁”来源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和过度的天真。假如不是遭受了联军中摩洛哥士兵的强暴,她永远也不会成为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角色。突如其来的巨变与心灵的创伤,迫使姑娘迅速地成长起来,甚至放任自流,变成了一个妓女。 米凯莱是两个女人在山里认识的一个年轻人。他从大学文学系毕业,非常有学问,而且上过一段时间的神学院。米凯莱是一个坚定的反法西斯者,对自己的想法贯彻始终。他认为战争是野蛮的,并公开地在所有与他持不同意见的人面前表明自己的立场。米凯莱非常喜欢切西拉和罗赛塔,经常和她们待在一起。盟军进攻时,一队从前线撤退经过的德军企图要罗赛塔为他们带路,为保护罗赛塔,米凯莱换下了她。随后,米凯莱被这群纳粹分子杀害,但是,他永远留在两个女人的心中,因为他给她们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这部作品被作家称为“反映抵抗运动”的小说。莫拉维亚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示战争的悲剧。战争是残酷的,这不只是因为它带来了贫穷和死亡,而尤其是因为它突然而至,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任何人都无法逃脱。战争使任何规则都不复存在。即使是最善良和宽容的人,为了生存也会失去这些品质,变得自私和肆无忌惮。他们首先会去偷窃,或者由于饥饿和自身的其他需要而利用他人;然后,这种品质就会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一切都会化为暴力。之所以会发生这一切,是因为人是脆弱的,在处于类似境地时没有勇气抗争。了解到这一切的人(在米凯莱帮助下,切西拉也理解了这个道理)将继续生活下去,尽管她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要活。 本书以第一人称写成,是莫拉维亚继《罗马女人》之后第二部以第一人称手法写成,而且以平民女性为主角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与主人公本人的经历相当接近,因此听来清新自然。她讲话的方式,以及对任何事情作出判断时的口气,也完全是正在讲话的这个女人所特有的。而在《罗马女人》中,女主人公的声音却时常与作者的声音重叠在一起。 除此之外,该作品被认为是一部“大合唱”式的著作。在山中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三位主要人物的周围汇聚了形形色色的其他人物,包括从城里来的难民、当地的农民,以及偶尔闯进他们生活的交战双方的士兵等等。所有的人物,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轨迹,又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着这场残酷战争带来的苦难。不时传来的战争的消息,以及变换的季节与天气,也成为这场“合唱”不可或缺的背景与陪衬,使得战争的画面显得越发丰富、真实,而且感人。 一九六一年,《乔恰里亚女人》被著名导演维多里奥·德·西卡改编为电影,这部影片获得第三十四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而扮演切西拉的索菲亚·罗兰也因为其精湛的演技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该片的英语版名为“两个女人”(Two Women);中央电视台播出时,改名为“烽火母女泪”。 二零零五年,《晚邮报》所作读者调查认为《乔恰里亚女人》是意大利战后最优秀的小说。 《乔恰里亚女人》被认为是莫拉维亚继《冷漠的人》之后另外一个创作巅峰,也是他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为主角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罗马女人》、《罗马故事》、《罗马故事新编》、《乔恰里亚女人》)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此之后,作家的小说创作又重新回到了以资产阶级家庭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中心的道路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