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事中的经济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王玉霞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故事中的经济学》作者是一位让张五常与梁小民同声称赞的女经济学家。她并没有将自己的学术成就用繁杂的数据、炫目的数理模型和晦涩的文字堆砌起来,而是用看似随意、实则深刻的经济学随笔娓娓道来。《故事中的经济学》作者兼备女性的细腻与经济学研究者的理性,深入观察和思考了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独到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内容推荐

《故事中的经济学》讲述的经济学绝不是浮于半空的玄学,对现实世界的关怀才是它的生命所在。家政服务是什么让你无法放心?出租车计价是否暗藏玄机?装修房屋究竟该如何“算计”?正是生活中的点滴,折射经济学的理性与思考。王玉霞将女性的细腻与经济学家的理性融入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为每位读者带来《故事中的经济学》……

目录

代序 经济散文的来龙去脉

序 女经济学家看世界

引子 故事中的经济学

第一篇 家中的经济学

我的保姆经济学

家中的经济学家

太太经济学—— 信息少的收益

孝顺的“代价”

减负的神话

父亲的节俭悖论

家庭装修中的时间成本

市场演绎的脱贫手段

第二篇 交通的烦恼

轿车进入家庭

谁锻造了“马路杀手”?

自然自发的拼车制度

出租车合约的变迁:减租优于涨价

同城之内、画地为牢——大连市出租车市场分割现象的透析

票贩子的效率—发生在北京站的故事

除了抓阄,我们还能做什么

航空违约无商量

第三篇 消费的思考

理性消费的典范——“三八”节的礼物

退货的不满意

北京寻医

过度开放的口腔诊疗市场

市场失灵中的药品同城同价

云南之旅的经济学思考

零团费中的价格欺诈

准商品住宅购买中的公平悖论

为眼镜直通车现象叫好

第四篇 法律与诉讼

法律上的“笑话”与经济学的不公

超市罚款——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的局限一瞥

“公厕风波”与政府诚信

火车鸣笛扰民该不该赔偿

理性的索酬举报

机场罚款的是是非非

从交易费用看飞行员劳动合约

慎用诉辩交易

第五篇 社会与环境

吸烟·产权·制度变迁

“土楼”对“暖楼”的替代——分析一项制度帕累托改退的案例

校园经济学

居民小区里的经济学

果树的“悲哀”

“死亡指标”荒唐何在?

理性的光芒

“勾肩搭背”的社会成本

荒唐的地方政府行为

奥运经济:商机多于危机

质疑“非典”高考加分

借我一双慧眼

第六篇 生产与经营

“成本”中的学问

为“白捡钱”辨

解读温州企业家

拍卖购房选择权——兼论弘基奇迹中的制度缺陷

试读章节

经济学告诉我们,在劳动力不均质的条件下,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雇主无法如雇员一样知道雇员自身的生产力。由于测度雇员能力的成本太高(如试用半年),所以雇主就借助另外一个与能力相关的指标——文凭。一个能够读到大学毕业的人,一般来说智商不会太低。且接受过与企业有关的专业训练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由于文凭是传递雇员能力的一种信号,因此,它就成了某些行业和企业的进入障碍。我们在太多的招工广告上看到“大学本科以上”的字样。尽管文凭不等于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但它的门槛效应将多少有能力有才华的青年挡在成功的大门之外。没有文凭,孩子将失去许多机会。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描述个人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学生与家长均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他们在与其他高考竞争者博弈过程的占优策略就是不能减负。因为假如其他竞争者减负,我的理性选择是不减负,悄悄地超过对手;假如其他竞争者不减负,我理性的选择也是不减负,因为掉以轻心,便会被不减负者打败。无论对手减负还是不减负,个人理性的选择都是不减负,不减负是竞争中取胜的最优策略,减负不就成泡影了吗?我亲耳听到一位高中校长说:“减负,谁减负谁是傻瓜。”这种不当傻瓜的个人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社会为那张文凭付出了得不偿失的代价。可谁能打破这个愚蠢的纳什均衡?谁愿意从我做起?囚徒困境又称囚犯两难,家长痛苦的选择岂止是两难,可怜天下父母心!

失态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被称做“天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教师被称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回首童年,除了母亲,留给我慈爱与关怀最多的是我的老师。那些亲切、耐心、敬业的中小学老师,在我心底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永远是我从业做人的楷模。

曾几何时,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变了模样。媒体屡有报道教师中的败类,将孩子殴打致残、在孩子的脸上刺字、逼迫孩子吃屎,甚至奸污幼小的女生。每每看到这些报道我总是胆战心惊。这些现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些教师中的人渣早就应该从教师队伍中被清除出去。但是缺乏耐心、口无遮拦、体罚和心罚孩子的老师绝非个别,下面是我儿子刚上初中时的一段日记:

浅秋。微风惬意地吹着我的脸,可是我的心并不惬意。

中学,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吉利的字眼。因为它不仅陌生也许还代表着严苛的校规和恼人的作息时间。所以我不愿意上中学,可是没办法。

我跟着爸爸,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了大约半小时才到了四中。一进教学楼,我就遇见了我的班主任老师××。我打量着她,老练、深沉,这是我对她的评价。于是,我的中学时代开始了。

也许××老师是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开学第一天就出现了第一位牺牲者。“大家看××,像狗一样趴在桌子上。”我吃了一惊,看起来如此老成持重的老师竟会在开学第一天就辱骂学生!这就是一年级最好的老师吗?很快轮到我了。上课时,我举手想发言,看××老师似乎朝我点了一下头,我便站了起来,“谁让你站起来的?”我懵了,说了一声“对不起”,刚坐下又听见她说:“谁让你坐下的?”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就这样,××老师用她苛刻的言行限制着我们。在班级里、在她的课堂上,甚至只要××老师在教室里,你就不可能听到一点笑声。同学们渐渐地被她训练成了一群长着小孩儿脸的老头。时至今日,在一年级二班的课堂上、班会上,你都不会看到同学们生龙活虎、踊跃发言的景象。

我的孩子平时未见他有多大的文采,每每写到他的老师及教育制度,他能写下如“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及“长着小孩儿脸的老头”这样准确得入木三分的语言。就是这位老师在家长会上毫不掩饰地说:“孩子成绩不好,就不可能有尊严地活着。”孩子初三时,班主任(此时,儿子已经换了班主任)十万火急地将我请进学校,问及孩子所犯的错误,竟是因为无所顾忌的大笑。我问老师:“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说:“快上课了,学校正开展下课静悄悄活动。”十几岁的孩子正襟危坐度过45分钟紧张的学习之后,在下课的时候因为笑而被罚,不准上课外加请家长,如何理解学校及老师这种近乎于变态的行为及制度?

老师的行为、学校的规定均源于严酷的高考及教师主权的教育制度。教师的失态首先是因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中考与高考的压力。孩子初三的班主任和孩子一起没日没夜地度过“黑色的初三”,一年之内体重减轻了8.5公斤。因为她是化学教师,学校给她的指标是她的班上不能有一个化学不及格的学生。奖金、职称等所有的名利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们殚精竭虑,费尽心机。身心疲惫的老师难免失去了原本具有的耐心和亲和力,教师也是人。

教师失态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我国的教育市场上,存在着卖方垄断,教师主权现象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使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不对称,学生与教师的不平等,使学生的偏好与需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次,九年义务教育容易给人错觉,好像初等、中等教育是免费的午餐。免费上学或者只承担少许的费用,t匕学生与家长在维持自己的利益时腰杆不硬。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纳税人,在集体支付公共品的费用后,蜕变为沉默的羔羊。再次,教育市场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其质量的测度与监督成本很高,家长对教师提供的服务信息显著地不对称。孩子身心所受到的侵害多数属于无形的伤害。它使家长在遭受教师的道德风险时无可奈何。当然,教育市场上的国家垄断及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较低等原因也是教育产品质量不高、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证的原因。

可怜的孩子,无奈的家长以及失态的教师均是一考定终身制度的牺牲品,这是一场负和的博弈,没有人在这场博弈中占到便宜。现行的高考制度不改革,减负就是一个无法兑现的神话。说多了,其精神上的满足也会边际效用递减。

我们呼吁为孩子减负,其实是在呼吁高考制度的改革、教育市场的完善、学生与教师地位的平等、消费者主权的确立,这一切都需要付出昂贵的费用。转换成本太高是落后制度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这是一项我们很难承受但不得不承受的成本,毕竟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不健康,我们的民族就不强壮;泯灭孩子的创造力,我们的民族就丧失了竞争力。拯救孩子,就是拯救民族的未来。P22-25

序言

男女平等并不等于男女相等。男女在权利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但生理上的性别差异决定了他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与表述自己观点的方式不同。阅读陈忠实、陆天明这些男作家和张爱玲、陈丹燕这些女作家的作品,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经济学家比作家要理性得多,但男女之间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当男经济学家们关注经邦济世这类大事时,女经济学家更关注贫困与平等,她们比男经济学家有更多同情心。当男经济学家沉醉于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时,女经济学家更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揭示经济学的真谛,她们比男经济学家有更敏锐的观察力。读过王玉霞女士创作的文章,你会对女经济学家的风格有更具体而深刻的了解。

王玉霞女士与她同时代的男经济学家一样经历了同样的奋斗,取得了同样优秀的成就,年纪轻轻的就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她优秀的教学效果和论著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但作为女经济学家,王-玉霞教授又有自己的特色。

所有经济学家都注重观察生活,用生活中的事例诠释经济学理论,国外的大牌经济学家如贝克尔、诺斯都写过这类书。但女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生活又有所不同。男经济学家不理家务,也很少与保姆打交道,女经济学家无论有多深造诣,妻子与母亲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她们与家务有不解之缘(连撒切尔夫人这样的铁娘子还亲自下厨做饭——即使是作秀,布莱尔也不会作这样的秀),也更了解保姆。这就有了王玉霞的《我的保姆经济学》。从保姆的收益和风险,到雇用保姆的思考,事事都极为真实,事事中都有经济学。只有确实有雇用保姆经历的女经济学家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王玉霞的文章中讲的都是作为妻子和母亲亲身经历的许多家庭琐事,但她讲出了这些琐事背后的经济学道理,就不是一般的妻子和母亲,而有了经济学家的身份。

女性的特点是感情细腻,所以女作家才能成为婉约派。婉约,没有气吞山河、大江东去的男子汉气派,却有感情真挚、体贴人微,的女性温柔。许多人爱看女作家的作品,原因大概在于此。我本人就爱读张爱玲、毕淑敏、陈丹燕的作品。她们作品中流露出的那种似水柔情,给你一种享受。王玉霞《家中的经济学》中对丈夫~JL,子的爱,((孝顺的“代价”》中对父母的爱等等都散发出这样的情感。如果说男人是用笔写作的,那么,女人更多的是用感情写作的。这种风格贯穿了整本书。

王玉霞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包括公共交通、消费、法律、环境、生产与经营等等。她写的许多事情都是亲身经历的,例如,《北京寻医——“挨宰”的理性》中通过陪父亲看病的经历说明了信息不对称下消费者“挨宰”的无可奈何。这种事情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几乎都要经历的,但王玉霞从中悟出了保护消费者与信息的关系。女性,即使是事业型女性,也往往比男性更关注生活,也更重视生活。这正是她从生活小事中能悟出许多道理的原因。另人更关注大事,女人更关注小事,从小事悟出的道理让人读来更亲切,也更有昧。

王玉霞女士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又注意观察生活,思考其中的道理,再加上她清新、朴实、流畅的文字,就使得这本书极富可读性。散文讲究散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我的理解是散文要写得随意,信手拈来,放开来写,但其表述的思想意义都是明确的。散文要寓含义于行云流水的文字之中。张五常先生大概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称赞“国内经济随笔的写手中,写得最像散文的应该是王玉霞”。

与美国有10万经济学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学家并不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能坐下来读书、思考、写作的经济学家更不多。在这类经济学家中女经济学家更是少得可怜,大概是屈指可数的。王玉霞就属干这种极少数能坐下来读书、思考、写作的女经济学家。所以,当王玉霞请我为她这本书写个序时,我就不自量力地答应了。我想,这个序不仅是我读她的书之后的一些感想,也包含了我对身兼学者、妻子、母亲三重身份的女经济学家的敬仰。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女经济学家给我们带来清新、温柔的凉风。

梁小民

2004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