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海人》的作者廖鸿基颇具开创性地丰富了文学的领域,使我们的视野时而能投向宽阔的海域,让我们偶尔得以体味海洋多样神秘的呼吸,各种鱼类的奥妙生息,得以探触讨海人的生活,他们在海上的奋斗,他们的尊严。
《讨海人》获奖篇目
:《丁挽》获1993年中国时报散文评审奖
;《铁鱼》获1995年中国时报散文评审奖
;《三月三样三》获1996年吴浊流小说正奖
;另外,《讨海人》获1996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
书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讨海人(海洋文学三部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廖鸿基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讨海人》的作者廖鸿基颇具开创性地丰富了文学的领域,使我们的视野时而能投向宽阔的海域,让我们偶尔得以体味海洋多样神秘的呼吸,各种鱼类的奥妙生息,得以探触讨海人的生活,他们在海上的奋斗,他们的尊严。 《讨海人》获奖篇目 :《丁挽》获1993年中国时报散文评审奖 ;《铁鱼》获1995年中国时报散文评审奖 ;《三月三样三》获1996年吴浊流小说正奖 ;另外,《讨海人》获1996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 书奖。 内容推荐 想到海,我们总是勾画出蔚蓝大海与晴朗蓝天那种海天一色的辽阔美。 但,对讨海人而言,海洋是讨生活的所在,他们挺立在生命的危险边际与海洋搏斗。 读《讨海人》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经由渔夫作家廖鸿基的文字,遇见海上人、海上事、海上真情。 目录 鬼头刀 三月三样三 讨海人 船难 撒网 一起 铁鱼 六月淡季 旺盛发 梦鱼 丁挽 海上黄昏 渔季结束了 讨海人的话 银剑月光 好彩头 评介 翻版的《老人与海》——期待海洋文学/彭瑞金 铿锵击撞的“铁鱼”/蒋勋 好的起脚点/庄信正 我读《银剑月光》/潘弘辉 试读章节 这时,海涌伯会把船舵交给我,也许他的年纪不再适合玩这样的游戏。我会加足马力,把满舵,让船只急速地压向跳跃的海豚,海豚会跟着船筏的转弯而转弯,仍旧与船筏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船舷边跳跃。我再把舵摇向另一个方向,让船筏快速离开,它们立刻又跟了上来,始终与我们保持一段安全距离。我们就这样跟它们在宽广的海域蛇行、绕圈子。在它们跃出水面的瞬间,我常看到它们的眼睛带着笑容,像一群顽皮的猴子。 我们之间虽然有那样友善的接触,但它们却始终保持警觉,那感觉既温暖又有点儿清冷,不晓得是海豚的聪黠还是渔人的悲哀? 曾经看到一只躺在鱼市场的海豚,它背上一坨黑色的洞是被鱼枪戳中的痕迹,长嘴下的一排牙齿竟然那么洁白晶莹,像极了人类小孩初长成的健康牙齿。 海上远远地,时常可以看到一圈激起白色浪花的海面,海豚的背影在其问穿梭跳跃,这是一群海豚正在享用鲣鱼大餐。年轻力壮的海豚会分头追赶一群鲣鱼,逐渐把鲣鱼群赶入它们围住的圈圈里,让家族中的“老弱妇孺”共享大餐。人们也沿用这样的方法把海豚围入浅湾中,然后集体屠杀,不为生活的必要,而像是嫉妒它们的聪明,或是怨恨它们的顽皮。 鬼头刀也会游近船筏,但感觉总是那样恍然,突然出现又突然失去踪影。它游近船筏可没感受到它的善意或恶意,仅仅是路过或者因缘际会罢了。它一点儿也不在乎船筏的阴影,不在乎船上虎视眈眈的渔人及渔具。偶尔它会停下来与你瞪上两眼,然后从容离开。它那毫不畏惧的眼神,显现它不是智商不足,就是信心十足。 鬼头刀不同于一般浮游鱼类惯用的灰黑保护色调,它美丽的色彩像极了热带雨林中的花彩鹦鹉,不但不惊惶避讳任何注视的目光,反而骄傲地展现自我的存在。两片鲜黄胸鳍平衡着青色的流线身躯,像一艘在海洋中悠游的潜艇。它的背上缀饰着蓝色发亮星点,在墨蓝的海水中如武士佩戴着勋章般的神气,也像夜暗星光般的神秘与诡异。 虽然鱼市场里鬼头刀算是贱价的鱼种,但是卖价的高低不能丝毫减损它在我心目中的价值。我觉得它的价值表现在生命上,就像它身上美丽的色彩与蓝色星点,这些美丽,当它离开海洋、离开生命后,立即蒸发似的消逝无踪。将近五年的海上经验中,每次看到它们,我的心情都会像桨叶搅动后的海面般波波痕痕。 初下海那年夏天,一个乌云满天的傍晚,暴风雨正盘算跟着夜幕来袭,海涌伯把引擎催赶成急迫的回航节奏,船只在立雾溪海口,一条大鱼咬中了我们船尾拖钓的假饵,八十磅的粗线及缓冲用的内胎橡皮瞬间被拉成笔直,时空似乎冻结住了就等候断裂的一声巨响,我几乎是尖叫呼喊着告知驾驶舱里掌舵的海涌伯。海涌伯缓下船速,回头看了一眼那条在船后凌空翻跳的大鱼,示意我,拉它上来,而且,并没有要过来帮忙的意思。 拉扯了半天,那大鱼惊人的力量折腾得我掌心都起了水疱。好不容易将它拉近船尾,它也似乎认命了,终于安静下来停止跳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水面下这条巨大的鬼头刀,粉红色的假饵斜挂在它嘴角,拉靠近船边的最后这一刻,它游水的姿态竟然还十分从容。它充满自信地缓缓游向左侧,用它大大的左眼狠狠瞪我,那眼神毫无畏惧而且十分地不在乎,然后又悠闲地游向右方,右眼一样对我射出倨傲的神采。 当它背上蓝色明亮的星状光点迷惑我时,一股强烈的意识瞬间进入我的脑中,清楚地告诉我:“你已经失去了这条鱼!” 最后在提它上船的刹那,它甩了甩头,轻易地就扯断了我手中的渔线。 握着绳头,我怅惘地站在船尾,背后的海涌伯清楚地看到了这场拉扯,他用讽刺的语调说:“干,未战就先软,免讲嘛牵伊未起。回去吧,起风了。”引擎再度恢复急迫的节奏,一下下沉痛地撞击我的心。 我的梦里,开始出现跟鬼头刀搏斗的场景,那倨傲的眼神经常在梦中压迫我。一遍又一遍,我抚摸着锐利的渔钩,一遍又一遍,我把鲜艳的假饵提在眼前晃动。这段日子,我时常幻觉进入鬼头刀的眼和心,终日沉浸悠游在蓝色冰凉的海水中,我抬眼看着船筏底部的黑色阴影在我头上的海面光影中滑行而过,桨叶打出一团翻滚的白色泡沫,保持深度,我静静地等待,等待泡沫消失后那只跟在船后游动的鲜美目标。 来了,冲过去!大大地张开嘴,狠狠地咬下去…… 咬下去的刹那,意识又瞬间转换到船上拉紧渔线的讨海人,正强烈地感受鬼头刀中钩后强劲拉扯的抖动。从海中的鬼头刀到海面上拉线的渔人,我的精神陷入这样的轮回中,一遍遍地反复演练,从不疲倦。 斗志逐渐被激发成激昂的兽性,等待它再度出现的心每一次伴随着我出海。这段期间,海涌伯看出我的沉默及我眼中燃烧的火焰,却始终不曾为我说一句鼓励的话,也许他期待的是一场公平的战争,或者,期待一堂渔人入门的必修课程。 P4-7 序言 认真 作为一个写作者,廖鸿基,在台湾文坛上的出现,是一个异类。 互相较为熟识之后,我才断续地听他说起过去曾只身赴南洋受雇养虾,在花莲与人合买小竹筏玩票性地出海捕鱼,以及假日独自在花东海岸流连漫游之类与海洋结缘亲近的事。这些都是很精彩的、有着独特品位和体会的生活中抉择和追寻的故事。 大约是从四年前开始吧,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于白天任公务员的繁杂工作之余,竟然热切地写起文章来,甚且经常彻夜不眠。他当时说,他其实并没有思考这是否就是文学创作,也不操心所谓的写作技巧,甚至鲜少阅读文学作品。 那时候,他虽然这样地忙碌,看起来却总显得容光焕发,安静的脸上隐隐显露着一种不寻常的喜悦,似乎有一股莫名的巨大力量一直驱策着他用文字记述生之经验中他与海之间的对应和共舞。他努力地让翻腾涌动于心中的潮浪流露出来,同时也使自我的苦闷得以排解。他快乐地燃烧着自己。 他这样强烈的写作动机,着实令人欣羡。这样的韧性和意志力,这样的一个素朴的写作者,他自然地表达着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真情诉说着他对海洋的恋慕、感动和困惑。他没有舞文弄墨的居心。 然而就在这种不刻意中,他的诚挚实在却颇具开创性地丰富了散文的领域,丰富了台湾文学的风貌,使我们的视野时而能够转向围绕在我们岛屿四周的宽阔海域,让我们偶尔得以体味海洋多样神秘的呼吸,各种鱼类的奥妙生息,得以探触岛上讨海人的生活,他们在海上的奋斗,他们的尊严。 廖鸿基才刚出发而已。这是他结集出版的第一本书。他目前已成为专业渔人。源于认真生活的生命力和写作成果,相信是绝对值得愉快对待和期待的。 祝福鸿基。 陈列 后记 我读《银剑月光》 读完刊登于6月7日的《银剑月光》一文,我深深被其优美的文字吸引,强烈的电影感把焦距一直锁定在主题的呈现上。作者描出一幕简单而朴素的场景,却让人印象深刻。 表面上看来本书描写了一连串出海捕钓的过程,但在其中却有股张力,因为以海洋为题材的作品在台湾并不多见,所以当作者描写钓自带鱼的过程时,那种初次捕的惊奇与喜悦,自然成为吸引人的首要原因。书的主题扣在两个线上,一是出海捕钓白带的过程描述实感,另一则是附在过程线上的,海涌伯对待鱼族,面对海洋及生命的人生哲学与态度。 如果作者缺乏对海洋的热爱,是无法写出如此优美、令人低回不已的文章,作者对于白带鱼习性地了解与他的海洋经验,使得他的艺术成就令人赞赏。倘若作为一篇短篇小说来阅读的话,先前以飞鱼及“青背鱼”为主场景海钓白带暖身,结局之前写鱿鱼与水母的部分,缓和沉淀了主场景的第一波精彩的高潮,节奏的放慢铺陈了最后一幕白带鱼群回游将至的结尾,隐藏着的下一波的高潮,张力十足,让人充满了想象与强劲的力道,而留下对于这次随作者出海捕钓的无限余韵与遐想期待…… 潘弘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