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宗教哲学读本/大众哲学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姜宗强主编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宗教意识与一般的世俗意识之间的分离

宗教意识一开始就与世俗意识之间产生着分裂的萌芽。宗教内容中从一开始所供奉的神、遵守的禁忌、以及一系列成为信教者的行为都不同于世俗的自由意识,自由的世俗意识受法律的制约和管理,但是多半是自然而然的“本该”行为,而宗教在这种“本该”之上不但添加了情绪于其中,而且让它看起来更加的神秘,有时还会将这种“本该”变为“不该”。黑格尔曾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其区别,“人们在其实际世俗活动中度过一系列非节假日,用于其特殊的需要和一般世俗目的,并用以满足其需要;继而则是星期日,他们便将这一切搁置一边,潜心于自我,摒弃他们曾陷身于其中的有限事物,凭依自身和在于自身的至高者,凭依真的本质而生存”①。根据圣经《创世记》的历史记载,上帝用六日造天地万物,第七日安息,规定第七日为圣安息日。所以星期日在信徒的眼中便不是普通的为世俗目的所做的假日安排,更多的是因为星期日遵循了上帝的脚步和节奏,是信徒对主的一同感应,是真正的生存体验。

但是信教者的直接情感也并不是封闭的,并非与其他事物相隔绝,因为在向天堂国度的契机永远都是尘世的生活。就像奥古斯丁对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区分,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人在尘世的目的就是实现从“世俗之城”到“上帝之城”的转换和过渡。这样,接受了上帝恩典的子民即便生活在尘世之中,他也会将自己日常的感觉和行为赋予一定的色彩,一种渊源于上帝的色彩。

举例而言: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把“数”神秘化就是他最主要的哲学思想。虽然当时还没有基督教,但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神秘的奥尔弗斯宗教。既然是神秘的,这就使得进入这个宗教思想的毕达哥拉斯和他的门徒对日常事物的感觉和行为都异于常人。毕达哥拉斯衣着朴素,吃着简单的食物,大多赤脚走路,声称是为了过一种简朴纯洁的生活。在毕达哥拉斯的学派里,有男有女,打破了当时禁止妇女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戒律。而且一切财产都要归为公有,大家是共同享用的,而且地位一律平等,这与当时的律法已经格格不入了。但是,更奇特或者更奇怪的是他对自己和门徒的一些戒律,如,不准吃心脏、不准跨过门槛、不准吃豆子、不准在灯边照镜子,等等,难以被常识思维所理解。最后就连毕达哥拉斯的死,也是因为这些神秘奇怪的宗教禁忌所导致的。克罗内托城的人因为不满他的言论举止,派人追杀他,可是到了一片豆子地的时候,毕达哥拉斯怎么也不肯踩过去,最终被要杀害他的人追了上来,并割断了他的喉管。对于豆子、门槛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东西,宗教情绪却赋予了它们神秘的色彩。同样,犹太教徒、基督徒也会赋予星期六、星期天不一样的色彩与含义,即,区别于世俗含义的“安息日”。

但是,黑格尔认为只从与世俗生活的差别与对立的情绪去看待宗教现象是远远不够的,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只能了解到宗教异乎寻常以及不同于世俗生活的确然性,好像宗教情绪就被局限在了这个与有限范畴的比较之中,成为了人至高的精神表现。黑格尔指出:世俗意识大多都体现为一种有限的知性的范畴和思考,知性的形成在于人类对于世俗社会所发生现象、内容、本质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反思,最终以家庭、国家、法律的形态公诸于世的。这期间往往以知性的反思,以及理性的跨越而使得意识逐渐变成具有普遍性样态的抽象意识,即概括为“类”本质,这似乎是科学对于表面的物质材料构成的反思。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我们从精神的范畴进行探究的话,所有“类”的形成,都会在人解释理应的情况下,出现一个普遍的造物者,即上帝而形成的。这样,上帝就成为了自我意识发展、反思的一个终点,所有的世界万物,大到一个星球,小到一颗小草都有了上帝之手的眷顾,一物对一物的重复,一事对一事的复踏,只要我们的宗教观念保持绝对的坚定信仰,这样一切都得到了解释,同样什么也就都解释不了。并且我们在自然界无法用一个合理的外在目的去统筹所有,在对于有些方面我们似乎觉得其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一个目的,化为他者所用,但是如果到了另一个系统里,这样的目的说又无法行得通。“轻而易举地发现惊人的非合目的性和危害性,而它却认定其中有惊人的合目的性和裨益性。”①这就是宗教意识给予常识思维的吊诡。但是,黑格尔认为作为无限却空洞的宗教意识与有限却具体的日常意识的对立并不是永恒的,一旦两者的对立达到了这样的阶段,即其中之一敌对地摈斥另一,则产生相近的需要,即无限者显现为有限者,有限者显现为无限者,其中任一不再成为特殊的王国,两者的和解就造成了认识上的理解与和解。换言之,知识是从人类自我认识开端的,人类自我意识对于主体保持自由和对于灵魂的追求,以及源自于对人类苦难和弊端的反思,都在积极保持个体自由的情况下,对于所追寻的普遍抽象意识给予了最为深刻的发展。而这种区别于日常意识,从日常意识中分离出来的最为深刻、普遍的抽象意识,即我们所说的宗教意识。P21-23

后记

本书的完成是学海中的一朵浪花,感谢所有促成本书产生机缘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李春秋先生的约稿,俞武松先生的审阅和宝贵建议;李桂莲老师的宝贵建议和温暖鼓舞,西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健教授的举荐,都促成了写作此书的机缘和动力,书稿完成之际,唯有感恩和想念。

全书写作提纲由西北师范大学姜宗强拟定,写作组分工完成。由姜宗强担任主编,孙玥担任副主编,李彦君、李俊文、祁小凡参编。各章作者如下:

姜宗强:导论;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二、三节;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四节;第九章第三节。

孙玥:第一章;第二章第一、二节;第三章第一、二节;第七章;第九章第一、二节;第十章。

李彦君:第八章第一、二、三节。

李俊文:第四章第一、四节。

祁小凡:第十章“特雷莎修女”部分。

全书由姜宗强、孙玥统稿;孙玥负责参考书目的编写及书中的插图。

感谢书中所引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他们富有启发和魅力的论述,很难完成上述研究,书中的精彩源自于他们,不足之处则由我们负全责,欢迎学界同行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指正。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西方学术传统下的“宗教哲学”的定义

 第二节 中国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

第一章 宗教哲学是什么

 第一节 宗教意识与一般的世俗意识之间的分离

 第二节 宗教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第三节 宗教性哲学与宗教的哲学

 第四节 宗教哲学的范围及任务

第二章 宗教是什么

 第一节 上帝的观念

 第二节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三节 多元化的“上帝”观

第三章 宗教经验研究

 第一节 宗教经验的种类与特点

 第二节 神秘经验与神秘主义

 第三节 宗教经验与“高峰体验”

第四章 儒教的特征

 第一节 儒教之界定

 第二节 儒教之宗教经验

 第三节 儒教之社会功能

 第四节 儒教之超越性

第五章 道教的特征

 第一节 道教与道家

 第二节 道教神仙信仰与不死追求

 第三节 道教神仙信仰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 道法自然——道教与生态

第六章 佛教的特征

 第一节 佛教传人中国

 第二节 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

 第四节 佛教的现代化与价值

第七章 中国民间宗教的特征

 第一节 民间宗教的形成——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区别

 第二节 民间宗教的典型例子——白莲教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与民问宗教的关系

第八章 宗教对话理论

 第一节 宗教对话的根本问题和背景

 第二节 几种宗教对话模式

 第三节 宗教对话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方式

 第四节 跨文本阅读

第九章 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的相遇与对话

 第一节 历史上的宗教间对话:基督教传人中国

 第二节 佛耶对话的义理比较

 第三节 儒耶对话的历史及经验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中国人民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倡导和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于全党工作的重要性,并就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做了深刻论述,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的。

中华民族富有哲学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的学习和应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历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李达早年曾在多所高校讲授唯物主义哲学,著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等名著。毛泽东写下《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发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倡议。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情有独钟,把“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作为学习的总则,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15字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以其著述《大众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先河。他以学习研究、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他撰写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和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通俗化的典范。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倡导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等著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新的成功探求。李瑞环同志强调“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他在总结自己学哲学用哲学的经验时说:“学懂了哲学,脑子就活,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还有一大批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教育和普及中做出了彪炳史册的杰出贡献。

生活是常青之树,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源泉;同时又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紧围绕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治国理政能力。在此同时,大力倡导全党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本套“大众哲学丛书”是响应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该套丛书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中选择了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生态、艺术、管理、人生、宗教、道德10个分支学科进行哲学思考,力图在我国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哲学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帮助读者更好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套丛书由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授、博士为主的写作团队完成。本套丛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的初步尝试,欢迎专家、读者批评指导。

李春秋

2014年夏于北京京师园

内容推荐

姜宗强、韩震、李春秋编著的《宗教哲学读本》是“大众哲学丛书”之一。从西方学术传统和历史来看,一般认为,宗教哲学是结合哲学与宗教学而形成的一门学问。宗教哲学是以人类宗教现象为对象所进行的哲学反思。宗教哲学既可以视作宗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如同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等宗教学分支学科一样,具有宗教学研究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宗教哲学也可以视作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如同科学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语言哲学等哲学的分支学科一样,它必须使用哲学的方法,对人类宗教现象进行哲学的分析和概括。

编辑推荐

一般认为,宗教哲学是以人类宗教现象为对象所进行的哲学反思。姜宗强、韩震、李春秋编著的《宗教哲学读本》

在广义上使用宗教哲学一词,即将之理解为包括基督教神哲学在内的宗教性哲学。由此出发,介绍了西方学术传统视域下的宗教哲学、中国传统宗教的特点和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间宗教的相遇、冲突和相融,突出了宗教间的对话,展现了一种对话的宗教哲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