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站在超人的肩膀上起飞(读者名人堂智慧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浮华世界,放下手机看看书吧!

《读者》是一扇开放的文学大门,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去,跟着不同时代的作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思想高地。

读者杂志社编的《站在超人的肩膀上起飞(读者名人堂智慧光)》挖掘属于不同时代名家名作,细分之下,直通你想要到达的思想高地。

这是一个多元的文学世界,跨时空,跨地域。让你跨界感受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精选30多位作家,70多篇文章,是最全的名作家名篇赏读大合集。

让我们见证不同时期的精彩文学,共赏文坛巅峰者的风采。

内容推荐

读者杂志社编的《站在超人的肩膀上起飞(读者名人堂智慧光)》收录了《读者》杂志中发表过的丰子恺、季羡林 、丰一吟 、梁启超、钱钟书、辜鸿铭 、梁漱溟、钱穆、马未都、范增 、冯友兰、傅斯年、王力、胡适、星云大师、南怀瑾、周国平等国学家的文章,思想性、艺术性较高,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辑 君子之道

 孔子的老弟是庄子/亢霖

 俗子孔丘/刘宏伟

 孔子赞赏的"中庸"/骆玉明

 不杀抱窝老母鸡/吴永刚

 用美好的心感受生活/马志国

 君子之道/于丹

 孔子故里读对联/袁念琪

 孔子和蛋糕/亢霖

 孟子被疑/史朝阳

 孟子的遗憾/林子明

 说一种历史逻辑/王跃文

 孟子和小科员/龙应台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小说老子/陈村

第二辑 寂寞濠梁

 游戏人生/骆玉明

 寂寞濠梁/王充闾

 庄子之哀/伊人

 孔子心和庄子气/张云光

 庄子,你在说什么/王心慈

 好父亲严复/叶芳骐

 大先生也挺逗/潘剑冰

 相同的蔑视/魏德胜

 小脚,辫子,英国诗/李国文

 哲学家/萨摩赛特·毛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蔡元培

 林语堂与蔡元培/王兆胜

 蔡元培先生性情的另一面/魏剑美

第三辑 吐光芒与冒黑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傅斯年

 章太炎“被囚”/张鸣

 特立独行章太炎/响尘

 由章太炎与杜月笙“订交”谈起/经盛鸿

 章太炎/张中行

 民国大师们的趣事/路卫兵

 吐光芒与冒黑烟/徐强

 学问之趣味/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节录)/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一封家书/老逻辑

 梁启超妙对杏花联/石英

 梁启超的婚恋/一休

 大师的交际之道/韩冬

 不能爱你的理由/施立松

第四辑 性命之托

 站在常思王国维/王波

 冬烘加火腿/史飞翔

 有个性的辫子/张鸣

 四位大师与四副挽联/刘克敌

 论学问的三种境界/舒颐年

 当代大儒马一浮/楼达人

 熊十力的牛脾气/张鸣

 黄侃:“斯文”的传说与真实/徐百柯

 “疯子”黄侃/居闲

 黄侃轶事/刘作忠

 胡适“悼”钱玄同/宋聚轩

 陈演恪的“四等爱情”/施立松

 性命之托/游宇明

 走运的钱穆背运的陈寅恪/苗振亚

 两座墓/余毛毛

第五辑 忏悔与自新

 最美的爱是生死相随/汤园林

 虎子无犬父/叶兆言

 忏悔与自新/梁漱溟

 我的夫人黄靖贤/梁漱溟

 三种人生态度/梁漱溟

 直道而行:不要做“自了汉”/余世存

 否定“文革”第一人/史锋锐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刘仰东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梁培宽

 我的性格分析/顾颉刚

 沉默的尊重/罗斯

 顾颉刚/叶兆言

 吴宓暮年点滴事/张致强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朱晖

 是真名士自风流/张昌华

 金岳霖晚年的回忆/金岳霖

 一言难尽的“哲学动物”/刘超

 “站长”林徽因和“过客”金岳霖/王开林

试读章节

孔子的老弟是庄子

●亢霖

这个莫名其妙的标题诞生于一个朦胧的午后,朦咙的原因除了阴天和小雨外,还因为这正是我午睡的最后时刻。似梦非醒之际,“孔子的老弟是庄子”这个句子突然从脑海中蹦了出来,让我“咯噔”一下完全清醒。

我睁开眼睛,看到细小密集的水珠正在窗外沿着玻璃缓缓滑落,沙发旁的茶几上,睡前乱翻的一本《庄子全译》,倒扣在《天运》篇的一页。

我想,用一个荒谬的题目写文章,很可能会是一场血本无归的冒险。

但写文章从来就是冒险,正如文章之外的人生。无论什么样的怪异人生,总会有自圆其说的内在逻辑。按照史料中的记载来讲,庄子不可能是孔子的老弟,孔子比庄子大了将近两百岁。庄子成为孔子的老弟,只能是精神层面的、比喻的说法。

即便是比喻的说法,庄子和孔子的亲缘关系也还是需要特别的纽带。在“孔子的老弟是庄子”之前,可能首先应该说明“孔子的老师是老子”。孔子拜访过老子,向后者请教世界和人生的“道”。这次会面见于《史记》等各类典籍的记载,也直接出现在《庄子》一书中。

同孔子和庄子相比,老子的面目更加模糊,这样的模糊不清可能正是老子这个图书管理员本人想要的效果。面对这个世界,老子根本不想多做什么,也不想多说什么。但老子还是向登门拜访的孔子说了不少话。老子究竟向孔子说了些什么,这次会面的真实情形究竟如何,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描述。在《庄子》一书中,“真人”老子面对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青年孔子,在精神和理论层面上都处于全面的优势。面对孔子积极人世的求索态度和“仁义”的主张,老子的基本回应是:“无为”是最好的办法,一切应当顺其自然。

面对这个世界,孔子想做的很多,想说的也很多。庄子不想多做什么,但想说的也不少。庄子当然没能赶上见到老子,但“老庄”被并称为道家始祖的事实,让庄子师承于老子不言自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见过老子的孔子和没见过老子的庄子,在精神层面上都算是老子的血脉。

孔子不可能对庄子做什么评价,但庄子却有机会指点孔子一番。在庄子的文字里,孔子经常出现。庄子对待孔子的态度有些复杂,也有些矛盾。有时,孔子成了地位仅次于老子的绝世高人;有时,孔子又是大出洋相的蠢人,甚至被庄子指责诟骂一通。这种矛盾虽然跟《庄子》一书可能还收录其他人的作品有关,但还是可以被认为代表了庄子本人的态度。庄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不一样,但庄子却知道,和那些供奉孔子的后世儒家相比,自己才是孔子真正的知音。

瞅着孔子皱纹横生,以至于有些滑稽的面容,庄子心有灵犀地说,老兄,百年之后的我才是真正读懂了你的人。千年之后,我们还会被人一并读懂。

毫无疑问,庄子和孔子的生命一起延续了千年。在这个精神家族里,孔子的确像任劳任怨、有些木讷甚至“愚蠢”的老大和兄长,他担负起的是整个家族生存传承的重任。对于精神父亲老子“无为”和顺其自然的劝告,孔子听懂了,但却没有照做。面对艰难的世事和叵测的未来,总得有“蠢人”不计得失,迎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奔波一生,以“礼”的态度和“仁”的精神,建立起一套规则,这规则的秘密在于确立了农业社会中利益分配的秩序。在孔子精神遗产的指引下,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没有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一个庞大的国家和文明最终确立传承,虽然经历了数不清的人间悲剧,却也毋庸置疑地创造出久远惊人的辉煌。

在这个精神家族里,庄子的确像个调皮的小弟,有着比大哥更灵活的头脑。在家庭重担被老大承担的前提下,聪明而才华横溢的小弟便有了充分追求个性和精神自由的空间。庄子不仅继承了老子“无为”的精神,还加上了潇洒和狂放的姿态。庄子要追求的,是《逍遥游》那样在宇宙中绝对的自由,当然这自由只存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面对孔子劳累和艰辛的身影,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不用那么笨拙和辛苦,游刃有余才是至高的境界。

忠厚而成熟的孔子宽容地笑了。他明白,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游刃有余的时候是少数,游刃有余的天才也是少数。

在孔子规则之下的农业社会里,在突破孔子规则的后农业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孔子所强调的秩序中生活,无论这秩序的确立是通过孔子所说的“礼”,还是孔子所不知道的“法制”。在众人约定的规矩之下,遵守准则,本分工作,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成为文明社会得以运转的保证。这个局面也是孔子的理想。

但在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之外,每个人的内心却总有说不出的渴望,每个人都有着摆脱现状、展翅飞翔的期盼,虽然这愿望不现实,但却挥之不去。

在这个时候,庄子这个老弟就派上了用场。庄子的思想、庄子的文字、庄子的精神以及庄子存在于众人想象中的身影,在渴望摆脱平庸现实的人那里,成为灵魂深处的精神盛宴。更极端者甚至直接付诸行动,放弃自己原有的一切,成为飘逸或放浪的隐士。

孔子和庄子就这样联手进行塑造。被塑造的那个人,可能是对孔子和庄子都崇拜的苏东坡,也可能是对两者都不屑的鲁迅。

P2-4

序言

《读者》杂志30年风雨兼程,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这得益于其在精神领域的耕耘与建构。这一点,在2015年第1期全新彩版的卷首语上,社长、总编辑富康年先生说得很透彻,“《读者》更愿意成为一座明亮的灯塔,守望、梳理、传播那些容易被遗忘,却值得被沉淀的信念和价值观,希望这座灯塔能提醒所有匆匆的步履,在浮躁的社会中,精神不能盲从,灵魂不能走失,信念要有所坚守。哪怕周围的世界再复杂,我们也要保护好内心的善良和温暖”。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评价说:“《读者》的大多数篇目,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掺杂质,因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然而,这一篇篇能够挖掘出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美好的文章,皆出自各派优秀作家之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者》已积累大量的名人名篇,这些篇章被分散到不同年份里的每月两期中。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我们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一个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读者>名人堂》系列丛书便以此为引,将三十年来出现在《读者》上的名家进行分类,并精选各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名家及其文章,以飨读者。

其中,《<读者>名人堂·潮流派》精选时下颇具影响力的青年与影视圈的名作家。纵观各大网站的图书排行榜,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直逼榜首,他们所创造的成绩正在不断刷新记录,新生代的力量早已不可小觑。“潮流派”将男、女作家的文章编为两册。

《<读者>名人堂·港台风》精选港台地区的名作家。这些老牌的港台作家,在挖掘人性的同时又展现了有别于大陆的人文风貌。翻开以女作家为代表的“遇见更好的自己”和以男作家为代表的“那些年,青春正红”,便可一探究竟。

《<读者>名人堂·世界潮》则是搜罗多年来出现在《读者》杂志中,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其他国际大奖的名作家所撰文章。诺贝尔文学奖堪称文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将这些文学大家集结在一起,可一睹世界文学潮流的风采。这个主题分两册出版。

《<读者>名人堂·智慧光》将出版两册,文章多为国学大师和哲学家所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谓国学,其实已经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经济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大师更是集智慧与才华于一身,这批人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人物。

《<读者>名人堂·文艺范》结集出版一册,主要精选当代著名作家,即“五四”运动之后涌现的一大批优秀中国作家。他们是一代具有独立思想的自由作家,他们的出现使中国当代文学呈现真正繁荣,达到有史以来最鼎盛的局面。

《<读者>名人堂·复兴梦》精选近现代著名作家,也就是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大家。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孕育期,该时期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反映了中国文学挥别传统、重塑现代的精神追求,汇编成一册。

《<读者>名人堂》系列十册图书传承经典,是一部将文学发展史串联一线的名家合集。诚邀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中国大阅读时代中的尖端文化。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的大多数篇目,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掺杂质,因此可以—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余秋雨

我是《读者》的读者,从创刊至今日,热爱不减,读这本杂志读了多年,但愿长长久久读下去,读出佛来。

——贾平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