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的人生不曾迷茫(读者名人堂智慧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读者杂志社编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今天我同诸君所谈的题目是“学生与社会”。这个题目可以分两层讲:一,个人与社会;二,学生与社会。现在先说第一层。

个人与社会

(一)个人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个人就是社会的出产品。我们虽然常说“人有个性”,并且提倡发展个性,其实个性于人,不过是千分之一,而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全是社会的。我们的说话,是照社会的习惯发音;我们的衣服,是按社会的风尚为式样;就是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一不受社会的影响。

六年前我作过一首《朋友篇》,在这首诗里我说:“清夜每自思,此身非吾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如今想来,这百分之五十的比例算法是错了。此身至少有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是属于广义的朋友的。我们现在虽在此地,而几千里外的人,不少的同我们发生关系。我们不能不穿衣,不能不点灯,这衣服与灯,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才造成功的。这许多为我们制衣造灯的人,都是我们不认识的朋友,这衣与灯就是这许多人不认识的朋友给与我们的。

再进一步说,我们的思想,习惯,信仰等等都是社会的出产品,社会上都说“吃饭”,我们不能改转来说“饭吃”。我们所以为我们,就是这些思想、信仰、习惯……这些既都是社会的,那么除开社会,还能有我吗?

这第一点的要义:我之所以为我,在物质方面,是无数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的;在精神方面,是社会的,所谓“人个”差不多完全是社会的出产品。

(二)个人——我——虽仅是千分之一,但是这千分之一的“我”是很宝贵的。普通一般的人,差不多千分之千都是社会的,思想、举动、语言、服饰都是跟着社会跑。有一二特出者,有千分之一的我——个性,于跟着社会跑的时候,要另外创作,说人家未说的话,做人家不做的事。社会一般人就给他一个浑号,叫他“怪物”。

怪物原有两种:一种是发疯,一种是个性的表现。这种个性表现的怪物,是社会进化的种子,因为人类若是一代一代的互相仿照,不有变更,那就没有进化可言了。惟其有些怪物出世,特立独行,做人不做的事,说人未说的话,虽有人骂他打他,甚而逼他至死,他仍是不改他的怪言,怪行。久而久之,渐渐地就有人模仿他了,由少数的怪,变为多数,更变而为大多数,社会的风尚从此改变,把先前所怪的反视为常了。

宗教中的人物,大都是些怪物,耶稣就是一个大怪物。当时的人都以为有人打我一掌,我就应该还他一掌。耶稣偏要说:“有人打我左脸一掌,我应该把右边的脸转送给他。”他的言语、行为,处处与当时的习尚相反,所以当时的人就以为他是一个怪物,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虽死不改其言行,所以他死后就有人尊敬他,爱慕、模仿他的言行,成为一个大宗教。

怪事往往可以轰动一时,凡轰动一时的事,起先无不是可怪异的。比如缠足,当初一定是很可怪异的,而后来风行了几百年。近来把缠小的足放为天足,起先社会上同样以为可怪,而现在也渐风行了。可见不是可怪,就不能轰动一时。社会的进化,纯是千分之一的怪物,可以牺牲名誉、性命,而做可怪的事,说可怪的话以演成的。

社会的习尚,本来是革不尽,也不能够革尽的,但是改革一次,虽不能达完全目的,至少也可改革一部分的弊习。譬如辛亥革命,本是一个大改革,以现在的政治社会情况看,固不能说是完全成功,而社会的弊习——如北京的男风,官家厅的公门等等——附带革除的,实在不少。所以在实际上说,总算是进化得多了。

这第二点的要义:个人的成分,虽仅占千分之一,而这千分之一的个人,就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的一切发明,都是由个人一点一点改良而成功的。唯有个人可以改良社会,社会的进化全靠个人。

学生与社会

由上一层推到这一层,其关系已很明白。不过在文明的国家,学生与社会的特殊关系,当不大显明,而学生所负的责任,也不大很重。唯有在文明程度很低的国家,如像现在的中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特深,所负的改良的责任也特重。这是因为学生是受过教育的人,中国现在受过完全教育的人,真不足千分之一,这千分之一受过完全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所负的改良责任,岂不是比全数受过教育的国家的学生,特别重大吗?

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未受教育的人是近视眼,没有明白的认识,远大的视力;受了教育,就是近视眼戴了一副近视镜,眼光变了,可以看明清楚远大。学生读了书,造下学问,不是为要到他的爸爸面前,要吃肉菜,穿绸缎;是要认他爸爸认不得的,替他爸爸说明,来帮他爸爸的忙。他爸爸不知道肥料的用法,土壤的选择,他能知道,告诉他爸爸,给他爸爸制肥料,选土壤,那他家中的收获,就可以比别人家多出许多了。

从前的学生都喜欢戴平光的眼镜,那种平光的眼镜戴如不戴,不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要人戴能看从前看不见,并能看人家看不见的眼镜。我说社会的改良,全靠个人,其实就是靠这些戴近视镜,能看人所看不见的个人。

从前眼镜铺不发达,配眼镜的机会少,所以近视眼,老是近视看不远。现在不然了,戴眼镜的机会容易的多了,差不多是送上门来,让你去戴。若是我们不配一副眼镜戴,那不是自弃吗?若是仅戴一副看不清、看不远的平光镜,那也是可耻的事呀。

这是一个比喻,眼镜就是知识,学生应当求知识,并应当求其所要的知识。

戴上眼镜,往往容易招人家厌恶。从前是近视眼,看不见人家脸上的麻子,戴上眼镜,看见人家脸上有麻子,就要说:“你是个麻子脸。”有麻子的人,多不愿意别人说他的麻子。要听见你说他是麻子,他一定要骂你,甚而或许打你。这一改意思,就是说受过教育,就认识清社会的恶习,而发不满意的批评。这种不满意社会的批评,最容易引起社会的反感。但是人受教育,求知识,原是为发现社会的弊端,若是受了教育,而对于社会仍是处处觉得满意,那就是你的眼镜配错了光了,应该返回去审查一下,重配一副光度合适的才好。

从前格里林因人家造的望远镜不适用,他自己造了一个扩大几百倍的望远镜,能看木星现象。他请人来看,而社会上的人反以为他是魔术迷人,骂他为怪物,革命党,几乎把他弄死。他惟其不屈不挠,不可抛弃他的学说,停止他的研究,而望远镜竟成为今日学问上、社会上重要的东西了。

P6-9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的大多数篇目,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掺杂质,因此可以—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余秋雨

我是《读者》的读者,从创刊至今日,热爱不减,读这本杂志读了多年,但愿长长久久读下去,读出佛来。

——贾平凹

目录

第一辑 历史深处的光辉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胡适

 学生与社会/胡适

 胡适谈禅/胡适

 胡适的言行之妙/王开林

 牵挂/淳子

 胡适与小贩/向吉庵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传统婚姻/李宗陶

 胡适的家教/魏邦良

 这庸常的幸福,我喜欢/

 胡适的选择/萧三匝

 两种走向————小议鲁迅和胡适/王开岭

 历史深处的人性光辉/度正直

 胡适的保护人/韩石山

 赵元任的“新式结婚”/李淑华

第二辑 尊重自我的重量

 人生三步骤/钱穆

 情感人生/钱穆

 钱穆的中学读书事/王国华

 从钱穆哪里选定人生道路/黄昉苨

 尊重自我的重量/游宇明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郝一默

 想起来鲁迅、胡适与钱穆/朱学勤

 两回事/邓清波

 名人妻子们的回忆/凡夫等

 冯友兰自述/冯友兰

 轮命运/冯友兰

 兴趣与人生/冯友兰

 一门书香/万安伦

 请客/王力

 王力评职称/杨建明

第三辑 先生之风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傅斯年

 中国狗和中国人/傅斯年

 傅斯年/刘墨

 一天只有21小时/徐百柯

 毁誉参傅斯年/张昌华

 傅斯年与台湾大学/傅国涌

 傅斯年的最后一笔稿费/张小平

 怀李叔同先/丰子恺

 静观人生/丰子恺

 实行的悲哀/丰子恺

 东京某晚的事/丰子恺

 丰子恺艺术随便/丰子恺

 “真人”废名/汤一介

 我们家的儒道互补/汤一介

 先生之风/周翔 王玄

第四辑 拿什么纪念大师

 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

 清潭荷韵/季羡林

 送礼/季羡林

 只做花花世界梦/季羡林

 “糊涂”季羡林/万佳欢

 拿什么纪念大师/费晖

 追索敦煌文物的老人/徐广顺

 完美的手/林青霞

 此情可待成追忆/南怀瑾

 人间随处有乘除/南怀瑾

 禅是什么/南怀瑾

 生活与生存/南怀瑾

 南怀瑾逸事/卡毓方

 家教家风是我一生的功课/南一鹏

第五辑 新月张开一片风帆

 讲话是修行/星云大师

 怎样用钱/星云大师

 夫妻之道有三等/星云大师

 宴请要义/星云大师

 大家包容——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对话新/刘长乐

 月开支一片风帆/张建智

 口述历史一二三/徐玮

 世界上最完美的妻子/祁连月

 做人学启功/老愚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方文晓

 三生情/汉丽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用对的方式去爱/张德芬

序言

《读者》杂志30年风雨兼程,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这得益于其在精神领域的耕耘与建构。这一点,在2015年第1期全新彩版的卷首语上,社长、总编辑富康年先生说得很透彻,“《读者》更愿意成为一座明亮的灯塔,守望、梳理、传播那些容易被遗忘,却值得被沉淀的信念和价值观,希望这座灯塔能提醒所有匆匆的步履,在浮躁的社会中,精神不能盲从,灵魂不能走失,信念要有所坚守。哪怕周围的世界再复杂,我们也要保护好内心的善良和温暖”。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评价说:“《读者》的大多数篇目,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掺杂质,因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然而,这一篇篇能够挖掘出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美好的文章,皆出自各派优秀作家之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者》已积累大量的名人名篇,这些篇章被分散到不同年份里的每月两期中。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我们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一个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读者>名人堂》系列丛书便以此为引,将三十年来出现在《读者》上的名家进行分类,并精选各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名家及其文章,以飨读者。

其中,《<读者>名人堂·潮流派》精选时下颇具影响力的青年与影视圈的名作家。纵观各大网站的图书排行榜,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直逼榜首,他们所创造的成绩正在不断刷新记录,新生代的力量早已不可小觑。“潮流派”将男、女作家的文章编为两册。

《<读者>名人堂·港台风》精选港台地区的名作家。这些老牌的港台作家,在挖掘人性的同时又展现了有别于大陆的人文风貌。翻开以女作家为代表的“遇见更好的自己”和以男作家为代表的“那些年,青春正红”,便可一探究竟。

《<读者>名人堂·世界潮》则是搜罗多年来出现在《读者》杂志中,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其他国际大奖的名作家所撰文章。诺贝尔文学奖堪称文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将这些文学大家集结在一起,可一睹世界文学潮流的风采。这个主题分两册出版。

《<读者>名人堂·智慧光》将出版两册,文章多为国学大师和哲学家所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谓国学,其实已经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经济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大师更是集智慧与才华于一身,这批人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人物。

《<读者>名人堂·文艺范》结集出版一册,主要精选当代著名作家,即“五四”运动之后涌现的一大批优秀中国作家。他们是一代具有独立思想的自由作家,他们的出现使中国当代文学呈现真正繁荣,达到有史以来最鼎盛的局面。

《<读者>名人堂·复兴梦》精选近现代著名作家,也就是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大家。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孕育期,该时期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反映了中国文学挥别传统、重塑现代的精神追求,汇编成一册。

《<读者>名人堂》系列十册图书传承经典,是一部将文学发展史串联一线的名家合集。诚邀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中国大阅读时代中的尖端文化。

内容推荐

读者杂志社编的《谁的人生不曾迷茫(读者名人堂智慧光)》收录了《读者》杂志中发表过的丰子恺、季羡林、丰一吟、梁启超、钱钟书、辜鸿铭、梁漱溟、钱穆、马未都、范增、冯友兰、傅斯年、王力、胡适、星云大师、南怀瑾、周国平等国学家的文章,思想性、艺术性较高,可读性强。

编辑推荐

浮华世界,放下手机看看书吧!

《读者》是一扇开放的文学大门,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去,跟着不同时代的作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思想高地。

读者杂志社编的《谁的人生不曾迷茫(读者名人堂智慧光)》挖掘属于不同时代名家名作,细分之下,直通你想要到达的思想高地。

这是一个多元的文学世界,跨时空,跨地域。让你跨界感受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精选30多位作家,70多篇文章,是最全的名作家名篇赏读大合集。

让我们见证不同时期的精彩文学,共赏文坛巅峰者的风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