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股创业教育热潮正在国内高等院校中迅速掀起,创业原理以及与创业活动相关的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部分充满创业冲动的大学生开始尝试创业实践。如何指导大学生成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材是高校教师深感为难的一件差使。
本书提供了创业计划书写作每一步的指导意见,能够让读者去深入思考创建企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这可能是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突出优势。通过把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贯穿于全书的每一章,从而使此份创业计划书撰写中所考虑的问题可以为希望创建企业的读者提供借鉴,也为他们撰写创业计划书提供了模板。
本书提供了创业计划书写作每一步的指导意见,能够让读者去深入思考创建企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这可能是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突出优势。通过把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贯穿于全书的每一章,从而使此份创业计划书撰写中所考虑的问题可以为希望创建企业的读者提供借鉴,也为他们撰写创业计划书提供了模板。
读书对象:本书既可用于本科生、MBA和研究生的创业计划课程,也可供从事创业咨询活动的专家参考。
2.创业计划书的内容
就像在表1-2中所描述的创业计划书提纲一样,多数创业计划书分为几个部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新创建企业活动的重要方面。尽管多数创业计划书遵循标准化的格式,但不同的计划书各部分的标题存在差异。当然,不同的创业计划书差别还表现在写作质量、计划的内容以及计划能够令读者信服的程度,体现在商业机会是不是激动人心、是不是具有可行性,启动新企业是不是在人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撰写包括以上内容的创业计划书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它非常有用,这一点将在贯穿全书的整个过程中得到验证。
创业计划书每一部分所需要的本质内容在本书第4~10章中进行论述。当创业计划书完成后,人们应当对拼写、语法等内容进行核实,确保没有重要的信息被遗漏。在发送给投资者的创业计划书里,有许多疏漏重要信息的故事。一位投资者说,他曾经收到过没有任何创业者联系方式的创业计划书。显然,创业者过于将焦点集中于计划的内容,却全然忘记在创业计划书中提供联系信息。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呀,因为投资者有兴趣获得关于商业机会的更多内容。
在整个商业计划期间,创业者渴求获得多少反馈信息也有差异。那些悄悄地形成创业计划书,并尽力避免向潜在竞争对手泄露计划内容的企业,称自己以秘密方式(stealm mode)运作此事。例如,迪安·凯姆勒在开发赛格威期间(这是一种具有自我平衡能力、双轮驱动的运载工具),将方案的代号称为“姜”(Ginger)。还有的创业者则将他们的创业计划书早期的草稿广为发送,试图从朋友、熟人、产业专家那里尽可能多地获得建议。玛丽·莫斯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她是在前面曾经引用过的LiveHealthier.com的创始人。莫斯兰德在创办企业之前曾经在《华盛顿邮报》工作过,在评论撰写创业计划书的经历时,她曾经写道:“我必须把创业计划书带给50位各不相同的人……媒体的、财务部门的、网络世界的,然后,再实实在在地对此加以润色和改进。”
3.根据个人目标和渴望评价商业计划
制作创业计划书的另一个指导原则是,在撰写创业计划书时,有关人员应当持续不断地评价根据创业者个人目标与渴望而准备创建的企业类型。这种考虑十分重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首先,谚语“小心你许的愿”,无论在创业活动中,还是在其他生活领域都极其正确。例如,如果创业者认识到商业机会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决定撰写创业计划书,希望能够得到风险资本商或者投资者的资金支持,那么,创业者就应当知道对方的期望。以风险资本为例,多数风险投资商都力争获得30%~40%的年度投资回报率,投资期的总体回报应当超过他们原始投资的5~20倍。这种期望迫使企业差不多从一开始就得采取快速成长模式,通常暗含着快速的行动步伐、快速增加的间接费用、创业者在时间和注意力方面的全身心投入,等等。接受风险资本也涉及让出部分企业产权给外人(作为他们投资的交换),以及在所有层次上的严格检查。这种上升趋势意味着,如果新企业获得成功,创业者通常将获得很好的财务回报。
本章前后文分析的核心要点是,通过编制创业计划书试图引起风险资本注意的创业者,应当了解什么是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确保与拥有和管理风险资本型企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能够与他们的个人目标和渴望相一致。那些想拥有企业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休闲和家庭之中,或者并不想持续地肩负与一群投资者利益相关联的压力的人们,去创建一家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这种人更加适合在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利基市场)上去创建新企业,此类市场是在大型企业竞争者视野之外的,小企业可以灵活地驰骋其中。他们编写创业计划书则在于请求从朋友、家人和领导那获得资金支持。这类企业成功的也很多,包括专售女性服饰的时装商店、网上零售商店和其他服务型企业。相对而言,一些人则在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奋斗,他们对追求获得更多金钱的愿望强烈,符合这种姿态的创业者更适合于创办风险资本型企业。
对于创业者而言,根据个人目标和渴望不断地评价商业计划的第二个理由是,随着商业计划的推进,创业者可能发现,一些创业因素并不像当初预计的那么诱人。例如,在成员出现危机,反馈源于可能的捐赠者和其他相关者时,一家被视为非营利性的企业可能在财务上并不可行。而企业只有被视为追求利润的组织,才可能具备生存下去的能力,然而,企业的潜在创建者可能又并不喜欢如此。与此相类似,在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发现,只有以比最初设计时更大的规模运转时,预想的企业才可能获得成功。此时,与更大规模运营相关的额外风险可能超出潜在创业者愿意承担的程度。所以,创业计划书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创业者做出不再创建新企业的决定。如果所做出的创业活动与创业的个人目标和期望不一致,那么,放弃创办新企业的决定应当被看做是一种成功。
4.识别创业计划发生改变的因素
撰写创业计划书的最后一条指导原则在前面已经略微谈到过,那就是要认识到计划并不始终像书面的那样,总是会发生改变。学术界称为通道原则(corridor Principle)的观点认为,创业者一旦启动创业活动,他就沿着通道的路线开始了整个旅程,引导新创企业机会的这条通道将变得越发明显。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准备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当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考虑测试创意的价值,开始写作创业计划书时,新的见识总是会不断出现,但它并不像起初的那般显而易见。这个过程将持续贯穿于整个企业活动,它值得让创业者保持对新见识、新创意的警觉和开放态度。就这种现象的结果而言,专家们喜欢特别强调指出,创业计划书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文献,而非一成不变。在本章的前面曾论述过一位硅谷的投资者和创业家盖伊·卡韦萨基,他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他建议那些创业计划书的作者们“落笔要深思熟虑,行动要水到渠成”。卡韦萨基的这种观点意义在于,“深思熟虑”地写作创业计划书非常必要,它提供了新创企业可以遵循的详细而准确的蓝图。但与此同时,每一位相关的成员都应当学会“灵光一现”式的思考,对变革采取一种开放的思维意识,并且,这种思考深受普通市场现实情况的影响。P12-14
目前,一股创业教育热潮正在国内高等院校中迅速掀起,创业原理以及与创业活动相关的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部分充满创业冲动的大学生开始尝试创业实践,如独立开办网店、合伙创办科技型小企业等。如何指导大学生成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材是高校教师深感为难的一件差使。
如果说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最小单位是“企业”,而创业学则并不满足于这种分析层次,还将更加深入地解剖构成这一最小单位的内核;如果说传统管理学研究的是“企业成立后”的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等内容,而创业学则并不满足于这种分析阶段,还将进一步把重心前移,关注企业正式成立以前的活动内容。创业学作为一种研究企业“前端”行为的内容,涉及如何发现机会、如何形成创意、如何判断创业可行性、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如何事先规划组织架构、如何获取所需资金等,这正是布鲁斯R.巴林杰《创业计划》一书高度关注的内容体系。
布鲁斯R.巴林杰是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管理系副教授,曾获得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艾奥瓦州立大学MBA学位。透过此书,我们既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创业可行性分析、企业成长、公司创业等领域的理论造诣,又能够深切地体会他对创业实践的独到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书所提供的创造性贡献:一是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工具表;二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业计划书模板;三是提供了如何使创业计划书被审核者接受的演讲技巧,包括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制作充满高效而富有吸引力的PPT内容。
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力图原汁原味地展现书中的全部内容和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情感,但由于此书涉及的多半案例是国际知名度并不高的美国小企业,甚至个别还只是“昙花一现”的短命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翻译任务是在安徽财经大学陈忠卫教授主持下,由充满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具体分工如下:陈忠卫教授翻译前言、第1章的内容,并负责全书统稿;文忠桥博士负责翻译第8、9、10章的内容,邵炜老师翻译第2、3、4章的内容,杜晶晶老师翻译第5、6、7、11章的内容。在此,我们还要对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玉利教授精心的组织、悉心的指导和给予我们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亚军和刘斌先生为出版此书所提供的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陈忠卫
2009年7月30日
创业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开设创业管理课程,但尚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套书以及后续出版的著作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知识成果,必将有助于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和丰富创业教材体系。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
创业是人生态度的选择,本质是一种创新价值取向驱动的过程。但是为创业做前期准备,了解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创业路线与必经程序是非常必要的。本套书以创业者为主体,以创业全过程为主线,回答了创业者在创业道路上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创业教材,也是当代大学生勇于创业的自学参考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特别助理 曹胜利先生
整合平凡的资源实现不平凡的目标是创业重要的本质特点。这套书从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社会创业。技术创业等多个领域的创业实践,阐述了相关的创业知识,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资源开发、整合、转化的技能和方法。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蔡莉教授
创业目前已经成为战略管理和组织行为的重要领域,创业活动与战略行为的互补有利子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并实现财富最大化。这套书不仅对创业者有帮助,而且对普遍的管理实践也有参考价值。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李新春教授
创业是个人的梦想,也是对他人的帮助和对社会的贡献。创业者是值得尊重的勇士,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相信这套书能助力创业成功,也期待更多的朋友通过创业使梦想成真!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梁春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