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剪烛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其庸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记梁溪诗人严古津》;《可恨同时不相识——红学家朱南铣文集序》;《怀念牛维鼎同志》;《等着他回来——怀贾穗》;《怀念周雁》;《我所认识的瞎子阿炳》;《记陶壶名家顾景舟》;《宜兴的紫砂艺术》……《剪烛集》是冯其庸先生所著怀念学界师友的文章。主要是对文人学者及艺术家的回忆、悼念、挽歌和赠歌。

内容推荐

《剪烛集》是冯其庸先生所著怀念学界师友的文章。主要是对文人学者及艺术家的回忆、悼念、挽歌和赠歌。或由序文忆人,或由忆人论文,或追忆其生活点滴,光可鉴物;或评述其作品造诣,登峰造极;或赞美其人品学风,山高水长。在书信往来、诗词赠答中显师友情深,透露学问的融汇与贯通,历史的积淀与变迁,又不乏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艺术追求的砥砺不懈。《剪烛集》涉及名家如王蘧常、钱仲联、郭沫若、王昆仑、谢无量、朱东润、叶圣陶、季羡林等凡70余人。

目录

自序

——永不忘却的记忆

回忆郭沫若院长

忆王昆仑乡前辈

——永远芬芳的红学奇葩

旷世奇人张伯驹

——丛碧老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

怀念国学大师谢无量先生

——谢无量先生文集序

王蘧常先生书信录

怀念钱仲联先生

梦苕师石壁山拜墓记

哭梦苕师

哭钱仲联师

怀念朱东润老师

怀念我的老师周贻白先生

怀念我的老师范光铸先生

——读高中一年的一段回忆

怀念叶圣陶老人

悼念俞平伯先生

语可诲人光可鉴物

俞平伯老《重圆花烛歌》跋

祝贺《俞平伯全集》的出版

——在《俞平伯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送别启功先生

悼念季羡林先生

悼念任继愈先生

一位崇高而平凡的老人

——沉痛悼念卓琳同志

哭周绍良先生

天遗老人歌

寄怀长沙天遗老人七律二首

长沙八老书画展序

学人之书格高韵古

——读张颔老《侯马盟书》及其书法

叶嘉莹教授八十华诞祝辞

海上呈周退翁

怀念默涵同志

忆光年

怀念冯牧

风雨艰难共此时

——怀念郭影秋校长

哲人其萎我怀何如

——沉痛悼念吴组缃先生

怀念陈从周兄

——宋凡圣《陈从周研究》代序

怀念胡华同志

怀念姚迁同志

林同济教授诗集序

怀念吴甲丰先生

怀念苏一平同志

痛悼端木蕻良先生

怀念史树青先生

悼念杨宪益先生

沉痛悼念伊藤漱平先生

哭蒋和森

书杨廷福、江辛眉教授二三事

无尽的怀念

——怀念刘海粟、李一氓、杨廷福、江辛眉、祝肇年诸师友

怀念杨廷福

——玄奘取经路线调查的回忆

清气满人间

——读《马凯诗词存稿》

铁马金戈入梦来

——读屈全绳先生诗集随感

风风雨雨入长吟

——纪宝成先生《岁月诗痕》序

云林高士旧家风

——怀念倪小迂先生

水流云逝人安在

——怀念邓云乡兄

坎坷平生祝季子

——怀念祝肇年兄

吟诗又见月当头

——怀念名医巫君玉兄

名医邓南伟传

童稚情亲四十春

——忆画家汪海若兄

风雨同舟六十年

——《浪花集》序

怀念朱彤兄

曲海说山忆吴敢

——《曲海说山录》序

才如江海命如丝

——怀沈茹松学兄

记梁溪诗人严古津

可恨同时不相识

——红学家朱南铣文集序

怀念牛维鼎同志

等着他回来

——怀贾穗

怀念周雁

我所认识的瞎子阿炳

记陶壶名家顾景舟

宜兴的紫砂艺术

走在世纪前列的艺术家

——记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

工极而韵紫玉蕴光

——记周桂珍大师的紫砂艺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记青年陶艺家高振宇

青花歌

——赠青花艺术家陆履峻

书陈复澄刀笔书画后

黄能馥、陈娟娟和他们的服饰文化研究

记舞蹈史家董锡玖

——读董锡玖《缤纷舞蹈文化之路》书感

殷亚昭和她的舞蹈文化研究

记三峡根雕艺术家魏靖宇

工藤贤司及其汉画创作

哭范敬宜学长兄

后记

再记

试读章节

伯老毕生第二个重点是他的填词。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人工之词也。"“不失其赤子之心”一语,真是说到了伯老的关键处。伯老出身于贵胄公子,从军不成,从商又不成,却全身心投人了文学和艺术。人们常说,顾虎头痴绝,又说米颠痴绝,到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人们又称他“痴公子”,也有说他“似傻如狂”的,什么叫“痴”,用李卓吾的话来解释,就是“绝假纯真”。也就是说张伯老是一个无半丝虚伪造作,是一个纯而又纯的真人。只要想想别人用阴贼的手段把他打成“右派”的时候,他想的却是国家大,人多,难免有搞错。这是何等的善良天真啊!他胸中无半点机心,也就想不到别人会有坏心。当他把自己用家产、性命换来的国宝统统无偿捐献给国家时,别人说他“傻”,他却心安理得地说:“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这就是王国维说的“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就是李卓吾说的“绝假纯真”的“真人”。读张伯老的词,首先必须了解这一至关重要的一点。

伯老从三十岁开始作词,先后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各集,到八十五岁临终前还填了一首《鹧鸪天》,所以实际上,从三十岁以后他从未停止过他的词笔,五十余年间,作词数千首,最后由他亲自删定的《张伯驹词集》尚存千余首,实为精华所存。

从伯老删定的词集来看,伯老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而以清真、梦窗、白石的影响较多,其他各家,如李后主、晏小山、秦少游、周草窗、贺方回、史梅溪、柳永、苏东坡、黄山谷也都有沁润。

张伯老的《丛碧词》,起于三十岁(1927年),止于五十三岁(1950年),历时23年,是他的前期之作。但从他集中的第一首《八声甘州》(三十自述),已可以看出他出手不凡,气势开张,而另一首《八声甘州》则更能反映出他前期诗酒豪纵、裘马清狂的生活。词云:忆长安春夜骋豪游,走马拥貂裘。指银瓶索酒,当筵看剑,往事悠悠。三月莺花已倦,一梦觉扬州。襟上啼痕在,犹滞清愁。又是登临怀感,听数声渔笛,落雁汀州。看残烟堆叶,零乱不胜秋。碧天长,白云无际,盼归期、帆影送轻鸥。倚阑处、才斜阳去,月又当楼。

《丛碧词》既是展现他的少年才华,也是展现他少年功力的集子,集中多依韵之作,其中尤以和周清真、吴梦窗、姜白石之词为多,而这三家都是词史上最重音律者。周清真主大晟乐府,于词律更有精研,他的《兰陵王》词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宋人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迭’,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这首词,末句连用六个仄声字,更需功力。而张伯老竞有《兰陵王》“金陵客中,依清真韵”之作。P19-20

序言

我家在农村,幼年晚间读书,主要用的是油灯和蜡烛。那时抗战刚开始,学校停办,老师都已逃难离去,我家无力逃难,只好在家种地。农村的孩子年龄很小就要下地劳动的,我那时才小学五年级,也照样天天下地劳动,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但我天性就喜欢读书,尽管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是小学水平,但我却特爱读书,还喜欢画画写字,一直乐此不疲。

白天是没有时间读书的,只有晚间和清早,所以我的读书,一直是与蜡烛和油灯相伴的。夏天蚊子多,我就躲在帐子里,点上蜡烛读书,常常到深夜,有时祖母、母亲关心我,叫我早点睡,第二天地里活重,怕我受不了。但我一等她们嘱咐完走后,照样秉烛夜读,我的不少书,如《论语》、《孟子》、《古诗源》、《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等,都是躲在帐子里在烛光下读完的。有时是早晨天未亮即起来点灯读书,那时我家有一座老屋,已破旧,据说还是太平天国时的房子,我的老祖母还见过太平军,老百姓唤他们叫“长毛”,一说起“长毛”,就会谈虎色变,我还亲自听过老祖母讲“长毛”的故事。我住的那间老屋,既破且漏,窗外有一丛枇杷树,每年结许多枇杷,另外还有一棵桂花树,长得非常高大,每到八月开花,全村都漾溢着桂香。所以小时候我很喜欢在楼上的破屋里读书。晚间,月光从桂树和枇杷树间透过来,不仅是树影婆娑,而且格外清幽,如再加上几阵秋声,如络纬声、蟋蟀声、蛙声,早起则常有好多种鸟鸣声,真是一片天籁。

我后来上了农村初中,当了小学教师,也都没有离开这座危楼的小屋,早晚读书,也仍旧是蜡烛相伴。后来书渐渐地读得多了,不但是读书,就是学写文章,学写字作画,也多半是烛光相助。以至于我养成了习惯,无论读书或写字作画,都是深夜和清晨。直到现在,我还是爱惜这两段时间,我后来写的一些文章和书,也都是在这个时间里写的,当然,后来条件变了,不是油灯和蜡烛了,而是电灯了。可前几天我在旧货市场看到几个用竹片和细竹竿做的油灯架子,一如齐白石笔下画的那样,同我一起去的朋友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可我看了却格外亲切,如游旧梦,如归故乡小屋,真恨不得买一两架回去作为纪念,但最终还是被现实的风吹散了旧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怀念家人亲友的诗。杜少陵则说:“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那是乱离中生还与家人团聚的悲喜写照。东坡又说:“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这是怀念子由的诗。黄山谷则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怀念远隔关山的朋友的。读古人的许多诗词,无论是写作或思念亲友,都往往与蜡烛和油灯联系在一起。

我因一是从小时起就是在烛光下读书、写作而成长的;二是我的这些文章,虽然不再是烛光而是电灯光下写的了,但大半的文章都是怀念好友或和他们斟酌切磋过的,这一层深深的友情,都贯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但不幸的是有好多位师长和朋友都已经作古了,对我来说也只是“寒灯相对记畴昔”了。所以我为这个集子取名为《剪烛集》,一则以念友人,怀念我们析疑问难、探讨学问的往日深情,一则以记往时小楼风屋秉烛读书、慈亲关怀的“畴昔”。

2001年6月26日夜

后记

《剪烛集》原是我怀念师友的文章的结集,2002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在仍保留这个书名,将后来写的怀念师友的文章一并收入此集,文章则未作修改。原书中有部分文章已分别编入另集。

冯其庸

2009年12月2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