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抗战中以“台儿庄大捷”闻名中外;在代总统任上遭遇了南京政府的覆亡;一生中与蒋介石分分合合,貌合神离,终至决裂,分道扬镳。
他就是李宗仁。
陈诚以“土木系”起家,“土”者第11师之谓,“木”者第18军之谓。自此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宠将。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后,他身居国民党副总裁、“副总统”、“行政院长”之高端要职,成为台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
除此之外,《民国十大战将》还收录了白崇禧、张治中、薛岳、杜聿明、陈明仁等八位战将。
他们或打击军阀,或互相厮杀,或围剿红军及进攻解放区,或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民国十大战将》由孙宅巍主编。
《民国十大战将》内容如下:
在南京国民政府存在的二十二年间,中国大地硝烟弥漫,征战不断,蒋介石麾下也出现了一批为他所倚重的战将:战功赫赫的李宗仁,战火中崛起的将星陈诚,被誉为“小诸葛”的白崇禧,“海归”将领孙立人,亦儒亦将的张治中,“常胜将军”卫立煌,四守长沙的名将薛岳。著名将领胡宗南,“国际名将”杜聿明,“吾之名将”陈明仁。他们或打击军阀,或互相厮杀,或围剿红军及进攻解放区,或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8年5月,李宗仁奉蒋介石之命,放弃徐州,西撤武汉。11月,辗转至枣阳等地,安营扎寨,并抓紧时机,整顿部队。严密布防,随时准备痛击日军的进犯。
1939年4月,日军为巩固武汉外围,集结十余万兵力,进攻大洪山、桐柏山地区,企图消灭第五战区的主力。李宗仁针锋相对,决定死守桐柏山、大洪山两大据点,以与敌长期周旋。他判断,敌军此次西犯,其主力必沿襄花公路西进,作中央突破,直捣襄、樊。并据此制订了作战计划,以主力守正面随、枣一线。在两侧山中埋伏重兵,作袋形部署。
正在这时,军令部遵照蒋介石的指示,派来汤恩伯部五个师增援。李宗仁命其布防于桐柏山南麓。但半路中杀出个程咬金,布防刚结束,汤恩伯从重庆来了,匆匆面见李宗仁。李将布防情况,特别是汤部的战斗任务作了详细的说明:
你部以桐柏山为依托,在侧面监视敌人。待我军正面将敌人主力引入随枣地区后,贵军团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自桐柏山冲出,一举截断襄花公路,会同正面部队,将敌人包围而歼灭之。
汤恩伯不以为然,大发脾气,说:“不行,不行,你不能胡乱拿我的部队来牺牲!”
李宗仁耐着性子解释说:“你以桐柏山为后方,有什么危险?”
汤恩伯不听,拂袖而去。
“站住!”一向比较温和的李宗仁震怒了!
汤恩伯愣了一下,收住脚步,慢慢地转过身来望着李宗仁。“你必须执行命令,不得擅自行动,否则军法难容!”李宗仁声色俱厉地说。汤恩伯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低着头走了。
5月初,敌军西犯。向正面守军第84军和第68军阵地进攻。这里是一片平原,日军可充分发挥机械化部队的威力。他们以数十辆坦克开道,在阵地上向战士猛冲,来不及躲闪的就被压在车下,不牢固的战壕被压塌,有的战士被活埋于壕内。坦克过后,步兵蜂拥而上,轻重机枪不断扫射,守军死亡较大,一连数日都是如此。
李宗仁得报,紧锁双眉,右手托着脸颊,在沉思:我第五战区部队久经战斗,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武器破旧,无坦克可对阵,连平射炮也缺乏。对敌军坦克部队难以抵御。所幸的是,我军士气高涨,斗志高昂。在他的脑海中又闪现出台儿庄的英雄们与坦克搏斗的场面。想到这里,精神振奋,霍地站起来,大步流星地跨出大门,与两位军长商谈。李宗仁果断地说:“我们只能靠战士们的士气和精忠报国的精神,与敌军的坦克作斗争!组织力量进行狙击!”
第二天,坦克队又出现了,像一群野牛在阵前狂奔。刹那间,地雷爆炸了;勇士们跃上坦克,掷进手榴弹;有的在坦克快要压到自己的时候,拉响捆绑在腰间的手榴弹,几辆坦克被击毁。然而,有的士兵蹬上坦克后又被摔下,给跟上的另一辆坦克压得血肉模糊:更多的士兵跃出战壕后被敌人的机枪射倒。但是,中国军人的决死精神,令敌人畏惧。乌龟壳开始退缩了。
如此惨烈的战斗连续了几天,日军始终无法突破正面阵地。
李宗仁趁机命令全线出击。各部队迅速从山中冲出,围攻入侵之敌。然而,汤恩伯似大象屁股推也推不动。李宗仁一再催促,汤依然故我。不久,他干脆北退豫西舞阳一带。因此,中国军队未能形成合围之势,致使日军溜走。李宗仁感慨地说:“汤恩伯军团如接受我的命令,自桐柏山侧面出击,必可将敌人包围,获致与台儿庄相埒的战果!”
5月8日,日军由南北两翼强攻我方主力,并准备实行大包围。李宗仁严令汤恩伯部会同孙连仲部自豫西南下,向唐河一举出击,与包围圈内的友军相呼应,形成反包围。15日起,全军总反攻,夹击敌军,激战三昼夜,歼灭日军5000余人。
此战一挫日军锋芒。为此,蒋介石致电李宗仁:
此次随枣之役,暴敌豕突北进,狡焉思逞。吾兄指挥若
定,动合机宜,终予敌以意外莫大之打击,使其狼狈退窜。
1940年春的一天,李宗仁在老河口长官司令部办公室里静坐着,不一会儿,机要员送来了一份密电。李宗仁见是何益之拍发,知十分重要。何益之是李安插在日军机关内的情报人员。阅电文,得知日军将于4月前后,集中六七个师团的兵力,再到随枣地区来扫荡。于是,李不慌不忙地作了相应的部署。
5月1日,日军三路西进。这次,日军对守军正面只是佯攻,以吸引主力出动,加以围歼。敌人以重兵自襄河东岸北进,猛攻许绍宗部,许部不支,退入大洪山核心。敌长驱直入,穷追不舍,与北路敌军相配合,对守军主力形成合围之势。P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