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得,不舍难得,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获得,帮人就是帮自己,给予爱的人,才会享受到爱,吃亏到后还是福,肯付出、会放松,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放下身段,可以更安全稳地前进,看准进机退一步,生存空间更广阔,乐善好施能升华你的人生境界。
佛家讲,舍就是得,得就是舍;道家以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有“舍”才会有“得”。“得”是有选择性的得到,“舍”是有目的的舍弃。翻开本书,一起来品尝“舍得”的人生百味吧!
人生在世,面对无数的诱惑与磨难,往往不得不在“舍与得”面前彷徨徘徊。诱惑如同美景,如果贪多求全,终将一无所获,不如抽身而出,舍举目之求,存美景于胸,放眼天下,顿觉豁然开朗!人生就是在取舍这间进行抉择,学会了舍,才能真正有得。
做你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这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这是不是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择业的指南呢?比尔·盖茨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早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对计算机就十分痴迷,并且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但这种“工作”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爱好,这种爱好他在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为了研究和电脑玩扑克的程序,他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问。像其他所专注的事情一样,盖茨玩扑克很认真,但他第一次玩得糟透了,可他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了扑克高手,并研制成了这种计算机程序。在那段时间里,只要晚上不玩扑克,盖茨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还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上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说,常在清晨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就了盖茨的财富人生。
有人问罗斯福总统夫人:“尊敬的夫人,你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总统夫人谦虚地摇摇头,但她又接着说:“不过,先生,你的提问倒令我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想边学习边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电讯业找份工作,这样我还可以修几个学分。我父亲便帮我联系,约好了去见他的一位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等我单独见到了萨尔洛夫将军时,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哪一个工种?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种都让我喜欢,无所谓选不选了。便对他说,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见将军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视着我,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人的一生要做你最想做的事!
“将军的话让我面红耳赤。这句发人深省的话语,伴随我的一生。”
人生感言
你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航道,就要不断冷静地矫正你的航向。只有学会冷静地思索,才能矫正你的罗盘,你就会自动地做出反应,同你的目标、你的最高理想,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当你不断地努力工作时,你应时时地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你所努力的方法及方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想要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其“状元之才”之所以能够浮出水面,为世人称颂,就是因为他放弃某些诱惑而选择了适合自己并且是自己想做的工作。
经营自己的长处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顶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不必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自叹不如。一个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主要优点,知道自己有哪些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其劣势,使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的总统。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任如此高官。’,
很显然,爱因斯坦是一个十分了解自己特点的人,他的特长在于物理学方面,而非管理,所以他很明智地拒绝了当总统的提议,而是专心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因此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一个人了解自己的特长,并懂得将它用于人生选择过程中,其结果一定是惊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不管你天性擅长什么,都要听其自然,按照自己的特长来确定职业。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经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10万美元。两次共赔将近30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很快,马克·吐温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人生感言
我们千万不要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去找寻一些时尚的职业,千万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情,如果你错误地选择了这样的行业,你会发现自己像在泥潭里挣扎一样,结果无异于南辕北辙,一事无成。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领域,一定要及时放弃,不必徒耗过多心力,试图改进。毕竟,从“毫无能力”进步到“马马虎虎”所需耗费的精力,远比从“一流表现”进步到“卓越境界”所需的功夫更多。P2-5
人们生活的目的似乎都是为了得到:得到知识,得到学历,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得到金钱,得到名气,得到爱情,等等。于是,为了得到,人们孜孜以求,甚至不惜以对身体的摧残和感情的漠视为代价。
可问题在于,人们总是对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满足,当了科长就觊觎处长的职位,挣了三千想挣五千,买了房马上就想有部车,刚买了辆捷达又会对身边驰过的宝马、奔驰垂涎三尺。人的欲望似乎没有止境,而且总是远远超越于你追赶的脚步。
所以大家都感觉很累:为了得到,超负荷的运转让身体吃不消,亚健康、未老先衰、英年早逝等问题不期而至;为了更多地得到,不得不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疲于应付,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快乐离你渐去渐远。
更为可悲的是,你越急于得到的东西,似乎离你越遥远。于是有的人不择手段,违法犯罪甚至杀人越货。结果呢?只能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为什么不尝试着停一下追赶欲望的脚步,在得到之余,也试图舍弃一些东西呢?
对物质生活的贪得无厌不该舍弃吗?据调查,人的幸福感并不与金钱同步,适可而止、随性随缘,既有钱又有闲,或者虽然没多少钱,但很享受闲适的生活,岂不更好?
好面子的心态不该舍弃吗?对许多人而言,面子似乎是天大的事,为此不顾及自己的现状。为了面子,费尽心力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到头来害人害己。
消极的情绪不该舍弃吗?有的人总是以敌视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总感觉周围的人在与他作对,所以他们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自暴自弃。他们自己不快乐,也不愿看到别人快乐。
岂止是这些,我们有太多需要盘点和舍弃的东西。只要你勇敢一点、大度一点,学会多舍弃,你会发现,原来曾经求而不能得的东西,也许会不求自来。
这就是舍弃与得到的辩证法,是每个人应该认真面对的人生选择。